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國共爭奪東北與中、印、巴軍事對峙
送交者: 最美的玫瑰 2006年12月13日14:59:5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目前,中國和印度兩個國家開始緩和關係,但是,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兩國之間根深蒂固的互相不信任還是客觀存在的,印度仍然對中國採取“攻勢防禦”式的軍事部署,在中印邊界集結了62.5%左右的一線兵力和2/3以上的主要武器,對巴基斯坦,印度採取威懾戰略,克什米爾的歸屬仍然是一個解不開的死結。而區域外的大國則都想找機會介入。美國和俄羅斯不用說了,日本最近也派情報人員前往尼泊爾,想藉機會窺伺我國西藏動靜。可見,圍繞這個位於中國後背肋下的節點的爭奪的戰略意義。它不僅僅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之間的領土爭端了,還影響和關繫到了中國的後頸和後心的安全,是卡在我國面向印度洋、南亞的出海口的一個控制鈕,掌握在誰的手中關係重大,如果被美國和日本控制,對我們的戰略安全威脅極大,我們就會被封閉在喜瑪拉雅弧形圈裡,被斬斷伸向印度洋、西亞,以及我們的海上生命線的通道,反過來,敵人隨時可能襲擊我們的側背,如果台灣海峽有戰事,美國或者日本攛掇印度進攻我們側背,難保印度在我們在東線遇到挫折時或者不能速決時採取威懾性或者中等以上的軍事行動,雖然,成都軍區和蘭州軍區,以及二炮和空軍部隊有足夠力量對付,但是我們還是儘量要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把印度牢牢地按在家中,確保西南和新疆阿克賽欽地區的安全。所以,克什米爾的均勢,以及加強巴基斯坦讓印度不能輕舉妄動,被約束住是相當重要的。

目前的一個問題是,相對於巴基斯坦的國蹙民窮,財力相當有限來說,印度這些年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雖然未能擺脫軍火對外求購的被動局面,但是購買一場中型規模(己方投入10萬人以下)的戰役需要的軍火物資,特別是彈藥還是足夠的,不能排除印度使用特種山地部隊、空軍,採用事先長期精心準備,瞄準巴基斯坦的薄弱點使用閃電戰、速戰速決的方式殲滅巴軍若干準備不足的部隊,搶占某些要點,此後轉入防禦,而國際上又要求停戰,巴基斯坦因為遭受嚴重損失,國家財力困難,雖然想戰鬥到底,但是沒有能力了(二戰中德國能堅持到底,是因為瑞典的高品位鐵礦和瑞士銀行幫助德國,後者幫助德國將從占領區掠奪的大量黃金,包括從猶太人死囚屍體上掠奪的金牙進行洗錢,換得大量德國急需的外匯、戰爭物資,英國軍事學家和歷史學家戰後普遍認為,沒有瑞典和瑞士這兩個“中立國”的為虎作倀,為德國暗中提供了金錢和物資的秘密通道,德國在1942年就很可能撐不下去,要投降了。而德國最後的難以為繼,很大程度上還是1944年羅馬尼亞的失陷,造成德國的戰爭血液來源普洛耶什蒂油田的丟失,加速了德軍失敗的過程。),我們雖然能夠向巴基斯坦提供援助,但是現在的國際形勢很難再讓我們像 1965年那樣不惜向印度發出戰爭威脅而迫使其收手了。以後,雖然巴基斯坦可以通過特種戰和伊斯蘭武裝向印度占領軍發起游擊,但是要點的爭奪非經過正規軍大規模戰鬥無法奪回的,所以,很可能我們西線的情勢會因此惡化,印度會在不與我軍發生衝突的情況下獲得美國和日本大量的援助,,壓制住巴基斯坦,這時候我們在東南沿海被美日牽扯住不能全力西向,西邊又隨時可能發生大規模戰事,我們就非常被動了,時間長了,如果達賴集團和東突勢力滲透,造成少數民族地區人心不穩,就危險了。所以,我們必須使印度明白,如果開戰,他們無法在與巴基斯坦的初戰中速戰速決,要點爭奪不下來,處於攻勢的印度會首先感到難以為繼,不得不主動停戰撤軍。

綜觀歷史地看,目前,圍繞着中印、印巴邊界,以及克什米爾地區的態勢,以及這裡面涉及的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美國的博弈局面,和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後的東北局勢很相似,當時,美國支持蔣介石集團搶占東北,根據雅爾塔協議,蘇軍開始撤出東北,但是仍然保留根據協議占有的中長鐵路權益和旅順、大連地區。當時,國共爭奪東北,美國大力支持國民黨政府,中共處於不利態勢,但是自1946年年底開始,國民黨在向北推進到松花江以南以後變成了強弩之末。同時,遼南以及通化、臨江地區,國民黨始終未能占領,這樣,中共保持了與朝鮮、蘇聯的通道,從總體態勢上,國民黨占據了主要城市和鐵路交通線,共產黨當時除了哈爾濱以外,幾乎沒有大城市控制在手中,當時,東北農村的土改還沒有正式開始,還有幾十萬被國民黨收編、委以正規軍旗號的各色政治土匪、日偽殘留特務、反動會道門等作亂,困難是相當大的。糧食和日用品極其困難,財政幾乎成了無源之水,人心不穩。一個被迫向共產黨投降的國民黨潛伏特務招供說:“即使國民黨軍隊在軍事進攻下不能成功,如果共產黨不能解決老百姓的食鹽、布匹、肥皂、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還是無法在東北立足的。”為此,中共中央和東北局決定軍事、恢復工業生產和土改三管齊下,特別是後兩者,因為它們是軍事鬥爭的有利保障。

在當時,因為正式的工業生產沒有恢復,原材料、機器零件無法獲得,只有通過和蘇聯和朝鮮的貿易來解決,貿易區域、孔道有當時在蘇軍占領下的旅順、大連建立的辦事處,以及所屬的一系列軍工、民用企業,使用從朝鮮採購的黃色炸藥、苦味炸藥、雷管、導火線、引信、硫酸、硝酸、丙酮等材料,結合經過交涉從蘇軍手中接受的大連煉鋼廠、化學廠來生產前線急需的大量炮彈、子彈等彈藥物資,同時,建立轉運站,將進出解放區人員、物資通過大連經海路到華北、華東(在山東上岸)或者經朝鮮(在朝鮮建立有辦事處)迂迴到松花江以北的解放區。通過這樣的方式、途徑、建立了穩定可靠的外部來源和與關內解放區的聯繫。使國民黨事實上不能切斷、隔絕東北的中共解放區、解放軍的養命之源,最後,導致了雙方力量對比在這種潛移默化中的此消彼長中發生了變化,並且由於國民黨政權的喪失民心和軍隊的腐敗、紀律敗壞、嫡系與雜牌的種種矛盾最後終於有了根本性的逆轉,共產黨取得了東北,進而取得了天下。

回顧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我們可以做出這樣的比對,印度在與巴基斯坦爭奪克什米爾地區、以及在印巴邊境發生軍事衝突時,可以傾其大部分國力、軍力,在中國軍隊主力被台灣、美國、日本吸引到台灣海峽一線時,對巴基斯坦發動那種一定規模的奪點戰爭,巴基斯坦可能處於不利態勢,為此,我們需要加強和巴基斯坦的這種類似於當年蘇聯、朝鮮與中共在東北的聯繫,使印度在事前評估、預演戰爭進程時,發現可能代價太大、無法達到預期目的卻陷入困局而知難而退。

做出這樣的思考,是基於這樣的分析:

1、 保持南亞地區的均勢是最有利於我們的,通過加強巴基斯坦,使印度始終不敢在信心不足的情況下輕易動武是最有利的,只要巴基斯坦那邊不出問題,那麼中印邊界印度那62.5%的兵力就成為了毫無意義的死棋,我們不需要在那裡布置大量的軍力;可以集中力量向台灣海峽;

2、援助巴基斯坦,並使其具有那種最低對抗能力,可以通過目前的中巴經濟貿易合作和瓜達爾港建設等項目來實現,巴基斯坦成為中國通向印度洋的,避免經過馬六甲海峽的能源港口、樞紐和通道,以及與西亞、非洲的商品進出口轉運通道,客觀上繁榮了它的經濟,不用我們向巴基斯坦像對朝鮮那樣每年白給那麼多無償援助,也能使巴基斯坦有能力採購大量中國先進、精良的軍事裝備補充,有足夠財力應對與印度的奪點戰爭;

3、這樣,印度在面對中國的與巴基斯坦的這種合作時,無法輕易向美國控制的西方世界提出“控訴”,也無法象以往的印巴戰爭那樣,迫使巴基斯坦全國進入戰爭狀態無法有穩定的後方,印度始終顧忌進攻中國援建,並且擁有股份、正在運營的港口,以及巴基斯坦的某些地區時被中國判定有意挑釁中國,把戰爭擴大化,這樣,巴基斯坦始終能在戰爭中把戰場限制在一定範圍內,而擁有較大的緩衝空間接受與中國經貿合作帶來的補充.(類似於當年在大連,實際上大連不僅成為了中共的軍火基地、轉運站,還成為訓練、培養新部隊,補充老部隊的基地,當時,中共控制下的大連市公安局,以維護社會秩序需要武裝警察為名,建立了一支上萬人的武裝警察部隊,由山東、東北各地徵集來的新兵都在這裡集訓,然後分批成建制補充前方部隊。除了穿着警服以外,實際上就是解放軍的二線補充兵團,用當年的負責人自己在回憶錄里寫到的“要說維護社會秩序的話,哪裡需要這麼多警察?!”而遼南根據地以及關內軍隊、地方幹部進出東北,都經過大連。對此,國民黨軍隊是一籌莫展的,因為蘇聯在東北的政策有兩部分,一方面,將東北大部地區移交給了國民黨政府,另外一方面,對於中長鐵路和旅順、大連則堅決保守,中共幹部、軍隊往往在戰事不利時退到大連,進入保護圈休養,而金縣(今大連金州)石河驛以南駐紮有蘇軍,國民黨軍隊不敢越雷池半步。蘇聯當時占據大連,使國民黨軍隊在抗戰勝利時不能通過在大連登陸接收東北,最後失敗時也不能通過大連港從海上逃跑。蘇聯這樣做的目的,是不讓美國借蔣介石集團控制中國東北,但是,客觀上確實幫助了中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什麼是對南京大屠殺的最好紀念
2005: 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十條秘密軍規
2004: 該怎樣紀念南京大屠殺?
2004: 趙忠祥在文革中
2003: 說不盡的周恩來
2003: “超級軍旗”式擊沉“謝菲爾德”號的啟
2002: 中美戰爭危機及對策
2002: 中國要先學會認輸
2001: 馮錦華終審判決後的一封信
2001: 中國在外太空的軍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