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攻打伊朗前奏?切尼神出鬼沒秘訪多國
送交者: News 2007年03月01日15:00:0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美國副總統切尼日前結束日、澳訪問,他的回國行程堪稱神秘曲折、充滿意外。首個意外是突然停留新加坡,惹來諸多猜測;其後又突然訪問中東國家阿曼,之後意猶未盡,又再向東北折返,訪問了巴基斯坦及阿富汗。短短兩日內秘密訪問了比鄰伊朗的三個國家,還有可能訪問第四、第五國。切尼此行是為備戰攻打伊朗而來,已經是清楚不過了,問題是他會否於短期內出手?

切尼2月24日在澳洲公開表示不排除會攻打伊朗,是首次有美國高層官員公開承認或會向伊朗動武。切尼翌日離開澳洲,他的行程開始變得非常神秘,專機“空軍二號”突然飛往新加坡,澳洲政府稱切尼“突然改變了航程”,但白宮卻稱此行程是“計劃中的”加油站,並非因為機件故障,可見澳洲政府對切尼的行程所知有限。

“空軍二號”在新加坡只停留了2小時,外電報導指切尼全程留在飛機上,沒有離開過。自從1992年美軍從菲律賓蘇碧灣海軍基地撤出後,新加坡就成為了美國第七艦隊後勤供應司令部所在地,未知切尼在停留新加坡期間,曾否會見過該艦隊的將領。

專機2月25日下午離開新加坡,外電報導指它正飛回美國。但出乎意料地,“空軍二號”又一次“偏離航程”,飛抵中東國家阿曼。美國及阿曼對這次訪問均保持高度秘密,雖然傳媒多翻追訪,但美國駐阿曼大使館對切尼此次訪問卻三緘其口,再三表示“無可奉告”,進一步增添了切尼行程的神秘感。

有分析指阿曼位於霍爾木茲海峽,地理上跟伊朗隔着海峽互相對望,近日美軍在波斯灣派駐了兩個航母戰鬥群的軍力,切尼此時秘密訪問跟伊朗一水相隔、同是處於霍爾木茲海峽出海口的阿曼,不難令人懷疑他是為備戰而來,以遊說阿曼在戰爭爆發時,打開海峽方便之門,使美國海軍可通過,令伊朗無法完全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現時,阿曼境內設有4個美軍空軍基地,全部用於加油和後勤補給。

切尼出人意表的行程還陸續有來,離開阿曼後,外電以防有詐,不再報道他正打道回府。果然,“空軍二號”真的另有目的地,2月26日再向東北折返,飛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

切尼在巴基斯坦的行程同樣神秘,兩國在切尼抵達後仍然守口如瓶,直至他離開,美國傳媒才公布消息。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的一名高級助手稱,切尼和穆沙拉夫進行了深入交談,其中包括一次只有兩個人在場的約1小時的午餐會議。據報切尼向他傳達了總統布什的強硬訊息,要求穆沙拉蠆扇「俠鞔朧┒願丁盎刈櫓焙退嗖鏽歐葑櫻裨蚪卸隙園突固溝腦?

而在離開伊斯蘭堡後,切尼馬不停蹄,又突然轉到阿富汗訪問,還未來及會見總統卡爾扎伊,2月27日在一個距離喀布爾60公里的軍事基地跟美軍共晉早餐時,基地外發生自殺式炸彈襲擊,造成20人死和11人傷,切尼並未受到威脅。其後塔利班承認責任,指行動是針對到訪的切尼。

這次突襲部份解釋了切尼此次行程為何如此秘密,為了保證絕對安全,美國近年對高層出訪尤其是中東地區的消息會嚴格保密。然而,切尼此行有點不尋常,可以說是密上加密,雖然到了目的地,但到訪的消息仍是秘而不宣,反常舉動的背後,反映切尼身負不尋常的任務。

值得留意的是,巴基斯坦跟阿富汗均為伊朗的鄰國,屹立伊朗東垂,切尼此行還到了跟伊朗隔海對望的阿曼,分析相信切尼可能於訪問期間已向三國提出要求,在美國攻打伊朗時提供方便,包括讓美軍使用軍事基地、領海發動攻擊,又或讓美軍飛越領空等。

另外,美國《紐約客》雜誌最新一期的報道指出,總統布什已責成國防部擬就攻打伊朗的計劃,而美軍已準備就緒,可隨時於24小時內向伊朗發動攻擊。另外,有報導指五角大樓已成立專門部門,負責指揮伊朗戰爭。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攻打伊朗的準備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切尼外訪行程越是曲折神秘,越反映美國備戰的積極程度,以往我們相信布什政府會待聯合國制裁失敗後才出手攻打伊朗,但以現時情況看來,戰爭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逼近得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台海無危機
2006: 將聯美制獨的善良心願凍了個透心涼
2005: 大院子弟: “娘希匹”和“省軍級”
2005: 肯尼斯·阿倫:如果美軍捲入台海衝突
2004: 台灣統一上的金融武器
2004: 台灣海峽--無法避免的戰場
2003: 假如美軍“誤炸”法國大使館
2003: 日本海軍的夢想和對華的挑釁的準備
2002: 21世紀,中國龍v. 美國鷹
2002: 台灣為什麼不接受“一國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