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不滅傳說”---殲10
送交者: xds 2001年12月27日17:57:0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殲-10可以說是近十年來流傳在廣大軍事愛好者中的“不滅傳說”,劇情
一直引人入勝。愛好者們不但猜測其特點、性能,甚至還畫出了大量的想象圖
或者PS圖(PS指Photoshop改造)。官方從來沒有證實過這種飛機是否存在,因
此下文純屬一種美好的猜測,並藉此探討以下當前中國軍用航空的一些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提到的是中國在70年代末至今研製先進殲擊機的一些失敗
例子。在殲-7和殲-8兩個系列陸續服役後,空軍自知這兩種米格-21的改型不
足以滿足要求,因此力圖發展一種能與世界先進水平看齊的先進戰鬥機。外界
普遍認為殲-9是中國航空工業界為這一目標發起的第一次嘗試。從近期關於殲
-9的文章來看,其具有三角翼加鴨翼、大三角翼等多個設計方案,從設計思想
上來說是能達到世界第三代戰鬥機的水平的。該型號由國內601所研製,後轉
由611所負責。但後來由於實際工業技術能力不足,殲-9很快於80年代胎死腹
中。同期的一些雙發重型戰鬥機方案也因類似原因夭折。70年代起蘇聯的威
脅越來越大,加上80年代改革開發的浪潮,使我國自身具有了研製新殲擊機
的動機、底氣和能力,並得到了西方的技術援助。成飛挑起重擔,發起了第二
次衝擊——研製殲-10。

  據傳當時對新殲的研製提出了三個目標:“研製一架滿足戰技要求的飛
機;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技術、跨世紀的航空科技隊伍;建立一個具有研製先
進殲擊機能力的航空科研基地”。美國F-15加F-16的高低配置方案,也為我國
所接收。殲-10就扮演了低的角色,當然也或多或少的瞄準了F-16的設計。當
時我國尚無法解決數字線傳三軸靜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大推力渦扇發動機
這三個第三代戰鬥機的主要技術特徵,研製工作非常艱巨。這時我國從國外得
到一些較重要的援助,以色列向我們提供了改進自F-16A的“獅”式輕型戰鬥
機的樣機和技術資料。

  這圖是以色列“獅”戰鬥機,是以色列以F-16為藍本設計出來的一款輕型
戰鬥機。80年代美空軍雷鳥飛行隊的F-16戰鬥機的精彩表演,讓開着機械操
縱的殲-7、殲-8的中國空軍感到震撼。而“獅”式絕對超越了F-16的水準,其
三角翼加鴨翼的氣動布局,使得機動性遠優於採用大邊條的F-16。為減輕重量
和增強隱身能力,機身採用22%的複合材料。機身空重5900千克,最大起飛
重量18400千克,可見載重能力有多好。載彈量7200千克。F-16A最大載彈量
為6500千克左右。“獅”採用四餘度數字電傳飛行控制系統,電子系統相當
先進。但後來由於美國的限制,以色列被迫放棄這一計劃,轉為購買F-16戰鬥
機。殲-10的設計以“獅”為藍本,這與當時中國和以色列合作的情況相吻
合。值得注意的其他背景是我國從某些友好國家得到了F-16戰鬥機、多種米格
系列戰鬥機等,對於研製也有一定推動作用。


  “十號工程”據稱在1984年正式立項,由成都飛機製造(集團)公司負責。
按計劃的“三個目標”,工程對整個中國航空工業界提出了將技術提高一代的
要求。88年10月,工程在確立以“獅”為藍本後,轉入全面研製階段,傳聞
命名為“8810”工程。至今工程已有十幾個年頭了,期間成功、挫折交錯。
1994年11月美國NBC電視台公布了間諜衛星在閻良飛機城上空拍得的圖片,
“十號工程”首次公開曝光。據此推斷,91到93年已經製造出了原型機。97
年台灣情報機構又稱一架殲-10原形機墜毀。消息稱事故的原因是線傳操縱系
統故障。歐洲EF-2000因為線傳系統的問題延誤了兩年的時間,“鷹獅”也因
此掉了兩架。1991年4月,YF-22第二架原型機降落時因機身俯仰過大,擦地
起火,事故調查報告顯示又是線傳系統的軟件作祟。因此殲-10受到一些挫折
也不奇怪。

  總的來看,世界局勢的變化對殲-10的研製產生了巨大影響。剛開始時,
殲-10是一個“西方”的項目,隨着天安門事件、蘇聯解體的發生,中國沒有
了從西方獲取技術支持的途徑,於是再次轉向俄羅斯和烏克蘭等國家。

  左邊是流傳得最開的一張殲-10圖片,是李鵬同志在戰鬥機模型前聽取航
空工業部部長林宗棠作匯報。這上面的模型其中一個是殲-8Ⅱ的某種型號,另
外一個被認為是殲-10。後者是典型的翼身融合加鴨式布局,模型有明顯的可
調節式進氣錐。西方的推測認為,這反映了殲-10的作戰任務與“幼獅”不
同。“幼獅”是以戰場遮斷為主,奪取制空權為輔;而殲-10則相反,強調低
空纏鬥和高空高速的機動性。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幅照片是很久以前的殲
-10了,現在的10號已經改了模樣。外界認為第一架殲-10原型機試飛後,空軍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成飛不得不重新設計部分細節。對比這幅模型照片,
我們也許可以做出一些推測。據估計殲-10的體積必然有所增大,以容納更多
的燃油、設備等;採用殲-7E成熟的雙三角翼設計,提高中低空敏捷性;同時
進氣口進一步擴大,形狀改為類似EF-2000的矩形;放棄原有垂尾設計,改回
傳統的翼面更大的米格式設計,改善縱向操縱性;可能還採用了S形進氣道,
降低發動機的雷達反射回波。新的殲-10原型機據說為01號,於96年試飛。之
後的02號採用了斜切角的進氣口,隨後還生產了多架各有不同的原型機。

  據稱最初我國獲得的是“獅”的飛行控制軟件,但因為以色列只給了其中
一部分,且設計要求上一直在改動,成飛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國對數字
線傳飛行控制的研究早已開始,包括殲-6的變穩機、殲-8IIACT等,都是這一研
究的重要試飛機種。在這樣的基礎上,611所僅用了3年時間就摸透了以色列
的線傳技術,研製成功了使用ADA寫成了數字式四餘度線傳飛行控制系統軟
件,為外界所稱道。即便是俄羅斯人的相應系統,在同一時期也還只是在研究
之中。


  其實在電子設備水平問題上,從飛機座艙圖片中的顯示器和儀表就能看出
一些門道。根據公開展覽的FC-1模型上的座艙設備,可以想到殲-10的電子設
備起點很高。估計殲-10會採用相似的兩具彩色平顯加一具高解析度低頭顯示
器的座艙布局。兩具平顯顯示飛航和武器狀態,一具較大的低頭顯示器用於繪
制合成孔徑雷達傳回的數字地圖,和切換平顯的顯示圖像。根據部分公開資料
推測,殲-10採用了先進的數字式四冗度線傳操控系統軟件,這也是第三代戰
斗機所不能缺少的。按國際上戰鬥機座艙上通常布局推測,殲-10的操縱必定
是中央操縱杆加油門杆方式。採用寬視場平顯,至少應有三個多功能顯示器,
其中可能有一個是彩色的。不可少的是備份用的機電式儀表和其他各種設備控
制按鈕等。

  發動機一直是中國航空工業的軟肋,同樣也困擾着殲-10。1998年3月某
西方駐京武官透露,第一架裝配俄制AL-31渦扇發動機的殲-10已經完成了組裝
並剛剛首航成功。這一消息確認了“十號”已經進入了工程發展的高級階段。
部分國內愛好者的結論則是殲-10採用AL-31發動機不太現實,改進工作量過
大,目前仍應是採用未公開的國產新型發動機。但殲-10若非因改發動機而改
變設計的話,則設計周期顯得不可理解的漫長。可以確定的是殲-10的發動機
推重比應達到8.5以上,整機推重比明顯超過1。

  殲-10翼身融合體和大三角翼氣動布局使得內部油箱的容積增大,有助於
改善中國戰鬥機航程短的問題。新的起落架設計讓出了寶貴的機翼下的空間,
便於攜帶更多外掛武器,預計外掛點將達到11個。關於殲-10的火控系統與武
器沒有什麼定論,估計以國產武器為優先考慮,並考慮使用俄制的先進武器。
雷達方面,搜索距離差不多在100至130千米之間,攻擊距離在80到90千米左
右,能同時對付兩個目標。關於不可缺少的機炮,眾口一詞是說國產623六管
23mm加特林炮,採用液壓馬達外能源驅動,射速應能達到4000到7000發之
間。配合火控雷達的空空武器包括“霹靂”系列空空導彈、購買的俄羅斯空空
導彈。估計其中包括仿製的怪蛇-4近距空空導彈和國產的中程主動雷達制導導
彈。公開展覽上頻頻路面的離軸發射角達120度的瞄準頭盔,也應該會加以應
用。我國機載光電探測吊艙已經成熟,因此在空面武器方面具有使用各式自由
落體炸彈和激光導引炸彈的能力,C-801反艦導彈估計也不會少。

  殲-10的生產工藝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儘管工藝不代表飛機的性
能,但反映了整個國家工業的基本水準。殲-7E的機身明顯比以往的國產戰鬥
機要漂亮光滑得多,因此可以斷定殲-10不會差。另外成飛長期與波音等外國
公司有合作關係,外包生產波音客機的部件或艙段,積累了大量西方先進的生
產工藝技術、經驗、管理方法等,人員素質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都有利於
成飛進行新殲的研製。


  據信在1998年,殲-10取得了重大突破,並舉行了相關的儀式和慶祝活
動。這樣大的項目,必然會驚動中央領導出場祝賀,也必然會在後來的一個時
期里,在愛好者中產生“奔走相告”的效果。當時內部報刊登出了一些慶祝文
章,但有可能是指殲-7、8系列的改型:“重點型號飛機已取得了重大技術突
破和輝煌的成果。這個具有跨越時代的重要成果,使我國飛機設計水平邁上了
一個新台階 …… 圓滿實現了上級提出的三個奮鬥目標 …… 重點型號飛機是我
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上的一座豐碑。”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次著名的“泄密”事件。2000年某日,一個據說為航
空院校的網友帖了一幅圖片在國內知名的鼎盛軍事論壇。這幅照片導致了鼎盛
軍事論壇被迫閉門思過一個月,鬧得沸沸揚揚。結果如何不得而知,愛好者們
各有論斷。隨後又出現了其他的一些風浪,包括有人說在成都拍到了殲-10的
照片,然後還有“殲X首飛紀念章”事件,進一步把殲-10“不滅傳說”的江湖
地位不斷升華。

  有一個傳言是只要去成都某個機場,就必然能看見殲-10在天上飛,當然
這是一種傳說,有待考證。

  目前據推測,部分殲-10原型機應在西安閻良試飛研究院進行火控及武器
試驗,據說打空靶已獲得成功。另外關於新渦扇和AL-31F的說法很多,外界
認為這個問題仍纏繞着殲-10。

  目前殲-10的主要問題在於研製周期長和發動機方面。畢竟殲-10是以世界
戰鬥機70年代的水準為基礎研製的,待研製成功大量裝備部隊,與第三代戰
斗機的改進型號(如F-16 BLOCK50、米格-29SMT等)和2008年將服役的JSF相
比,殲-10將變得毫無優勢可言,甚至落後。發動機則是解放軍戰鬥機的致命
弱點、中國航空的恥辱,連渦噴-7和“斯貝”都用了這麼久,實在不太想去提
它。但還是希望國內的幾個新發動機項目能做出好成績來,否則殲-10的日子
不會長久。

  殲-10必然會和蘇-27SMK、蘇-30及殲-11形成高低搭配。對於空軍的作戰
能力,也許我們必須寄更多希望在國產化的殲-11身上。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