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毒餃子事件:日本對中國發動二次偷襲
送交者: 王者歸來88 2008年03月05日16:14:0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在王者歸來提出毒餃子事件是恐怖襲擊以及日本右翼勢力是恐怖襲擊最大嫌疑犯的推斷後將近一個多月後,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上述推斷。但由於直接證據均掌握在日本手中,中國也許永遠拿不到日本右翼勢力投毒的直接證據。而根據毒餃子事件整個的發展過程來看,種種跡象表明,日本政府從一開始就掌握了投毒事件發生在日本本土的證據,但隨後卻精心策劃了對中國的二次偷襲,並大獲成功,致使中國產品聲譽遭受滅頂之災,中國有關企業遭受慘重經濟損失。

有關日本政府和媒體精心配合,在(日本右翼勢力)投毒事件後對中國發動二次偷襲的分析將是王者歸來下一步的關注重點。首先我們需要對和前面兩個推斷有關的發展進行一個簡單總結,並提出我們對此作出的初步推斷。

一. 毒餃子事件回放

以下是毒餃子事件近一個月來的主要發展:

1. 2月6日中國調查組回國並帶回樣品,二月10日對所有樣品的檢測顯示均未檢出甲胺磷;

2. 2月10日,自王者歸來提出日本右翼勢力是投毒的最大嫌疑三天后,中國官方(進出口食品安全局長王大寧)正式第一次做出日本人也在投毒嫌疑之列的表態;

中國公安部派出調查組赴日本調查。

3. 2月12日,日本共同社12日發布消息故意歪曲魏傳忠關於“(投毒事件)可能是少數不希望看到中日友誼發展的人士,採取了極端的手段。”的話,稱“石家莊市有關人士透露,該市公安局‘毒餃子事件’專案組認為:該事件可能是不滿廠方待遇的人蓄意作案”。將投毒矛頭指向廠方僱傭的農民工,媒體亦傳播所謂部分農民工因為遭辭退而對廠方不滿的輿論。

同時,日本共同社透露有毒餃子生產日期皆為節假日。注意日本提出毒餃子生產於節假日的時間恰恰在中國調查團發布中國對從日本帶回來的樣品的分析結果之前;

4. 2月13日,中國正式發布從日本帶回的餃子樣品的檢測結果,均未發現甲胺磷。其中包括日本所指的幾個節假日生產的日本已經檢出甲胺磷的日期生產的餃子;

5. 2月14日,中國公開駁斥日本所謂投毒事件可能是對工廠不滿的農民工所謂的說法是“主觀臆測”;

6. 2月15日,河北警方查獲日本共同社記者試圖購買,投運出境甲胺磷農藥的案件;

7. 日本德島縣從中國產水餃包裝袋外側檢出極微量殺蟲劑“敵敵畏”一事,該縣知事飯泉嘉門14日在記者會上稱,“基本已確定源頭為店內使用的殺蟲劑”,認為這與近日一系列的“毒餃子”事件並無關聯。

8.共同社報道,日本廣島縣19日宣布,中國工廠製造、大阪市商家進口並銷售的“青島韭菜肉包”的皮和餡兒中檢測出含有少量有機磷類殺蟲劑“甲胺磷”。

2月22日,中國指出檢出農藥殘留韭菜包子的工廠為日本獨資企業,農藥殘留為廠方質量把關不嚴所致。但在2月22日,日本橫濱檢查機構進行了覆核,檢測結果是,所有包子產品並無超標。

9. 2月20日,中國公安部派出調查組赴日。

10. 2月23號,日本媒體浙江出口企業出口的天婦羅產品被查出農殘超標,24號日本進口機構又宣布,經過覆核,所有的指標都符合要求,並沒有超標。

10. 2月28日,中國公安部和質檢總局聯合認定,中國出口日本餃子造成中毒事件系人為投毒,而且投毒行為不太可能在中國境內發生。從而正式認定投毒事件發生在日本境內。日本對此表示“強烈不滿”。

至此,王者歸來提出的“毒餃子事件是恐怖襲擊”以及“日本右翼勢力是最大的投毒嫌疑犯”的推斷在提出近一個月後正式由中國官方確認,雖然中國官方的聲明中並未提到“恐怖襲擊”和“日本右翼勢力”的字眼,但有點頭腦的人都會明白其中的含義。

二.日本政府和媒體在毒餃子事件中疑點

但是,即使我們認定了毒餃子事件最初是由日本右翼勢力針對中國產品和日本消費者發動的恐怖襲擊(第一次恐怖襲擊),但日本政府和媒體(主要是日本共同社)後來的所作所為說明,日本在得知事件真相後,又精心策劃了針對中國產品的第二次偷襲,而媒體(共同社)精心配合,把矛頭指向中國,以求對中國產品聲譽造成最大程度的破壞。疑點有:

1.大劑量致人中毒的甲胺磷根本不可能是農藥殘留的問題,但日本在大量消費者食物中毒的情況下卻將矛頭指向農藥殘留,目的是為了凸顯問題出在中國;

2.日本自始至終不將有毒樣品提供給中國是最大的疑點。我們知道保留犯罪物證是起碼的常識,對餃子進行農藥殘留質檢需要樣品量很少,如果檢出農藥殘留,相關樣品必須立即予以封存並在可公證的情況下進行復檢,所留樣品必須嚴格保存直至最終證實該樣品不再有用。因此,日本方面應該非常容易提供給中國方面部分有毒樣品進行驗證,從技術上不存在任何難點,但日本方面自始至終沒有提供給中國任何有毒樣品。

3.從技術上講,王者歸來已經提出使用同位素組成的方式檢查甲胺磷產地的方案是最令人信服的手段,日本有關技術人員不會不知,但在其後卻拿出了所謂“農藥雜質和日本實驗室使用的純品不符的”氣相色譜數據證明甲胺磷不是產自日本的低水平手段。顯然,日本人並不在乎其數據是否有說服力,而是在於製造媒體效果以恐嚇日本消費者,因為只要在日本消費者心理造成中國產品危險的效果就可以了。

4. 毒餃子事件爆發後,日本開始集中散布和中國食品安全有關的消息,雖然這些消息最終證實不是中方責任,但對毒餃子事件的影響起到放大作用,造成中國食品都不安全的輿論效果。最為可以的是,日本方面在沒有經過復檢的情況下多次散布中國食品有害物質超標的消息,然後再發布復檢合格的消息,完全違背食品安全檢查的常規,故意為毒餃子事件煽風點火,加大對中國輸日食品打擊力度的用心明顯。

以上幾點只是王者歸來總結的最明顯的疑點,類似的問題多不勝數。這些疑點令人懷疑毒餃子事件整個過程是日本政府媒體精心策劃的對中國的二次偷襲,這個偷襲發生在日本右翼勢力投毒事件發生之後。

三.日本政府策劃對華二次偷襲的根據

根據目前的情況我們可以做出判斷,日本政府最初對日本右翼勢力投毒也許真的不知情,但在一系列中毒事件發生後日本政府開始無法隱瞞事實真相,並逐漸對事件真相有了了解,為了隱瞞日本右翼勢力發動針對中國產品和日本消費者發動恐怖襲擊的真相,日本政府精心策劃了這一出針對中國產品的二次偷襲。

日本政府之所以鋌而走險膽大包天到如此地步,應該是出於以下判斷:

1. 投毒事件既然發生在日本本土,只要日本方面小心應對,中國永遠都拿不到日本右翼勢力投毒的關鍵證據,因此日本可以動用輿論工具,持續不斷地往中國產品上潑污水。這解釋了自毒餃子事件爆發以來日本方面的種種疑點,尤其是日本自始至終沒有提供給中方有毒餃子樣品的疑點;

2. 日本政府顯然對中國目前的處境進行的詳細分析,認為有多個方面的因素會導致中國在處理毒餃子事件問題上採取謹慎態度,一是奧運會,二是中國目前的外交被動狀態,尤其是親美日的李明博即將上台使中國在東亞的外交陷入困境,無法對日採取強硬姿態;

3. 日本政府顯然知道中國目前外交決策權尤其是對日關係掌握在唐家璇代表的親美日利益集團手中,對於日本的攻擊不會發起有效反擊,從而給予日本方面充分的時間使得本次偷襲得手。即使將來真相大白,對中國產品的打擊已經造成,損失無法挽回。

4。我們曾對唐家璇一年前就將胡錦濤訪日行程安排在今年“早些時候”訪日提出疑問(見《唐家璇中日關係言論集錦》)。而唐家璇的“風光”謝幕之旅的主要安排也是其訪日行程(共六天),據說唐家璇訪日是在為胡錦濤訪日做準備。我們指出兩點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唐家璇訪日正好在毒餃子事件發酵的重要時刻,日本顯然看到在唐家璇訪日之前中國絕對不會把投毒的矛頭指向日本右翼勢力,這是日本人對唐家璇的信心所在。二是唐家璇訪日後日本媒體單方面放出日本希望胡錦濤訪日行程安排在四月17日起並把李明博訪日的日程放在其後,這種方式極不符合外交慣例(《日本提議胡錦濤4月17日起訪日》)。很顯然,在胡錦濤訪日行程早就被“安排”好的情況下,中國對毒餃子事件的應對必然謹慎,以免破壞了“中日友好”的氣氛。關於這一點牽涉到眾多其他因素,我們點到為止,但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感覺唐家璇訪日必和毒餃子事件有某種聯繫(《唐家璇的“風光”謝幕之旅與毒餃子事件》)。當然,我們指出唐家璇安排胡錦濤訪日行程以及唐家璇訪日本身與毒餃子事件的關係並非暗示唐家璇本人參與了投毒事件和日本的二次襲擊,而是指出唐家璇的存在和他推行的“對日新思維”親日路線使得日本政府有足夠的空間借毒餃子事件策劃這起針對中國產品的二次偷襲。

目前,在毒餃子事件爆發一個多月後,在王者歸來提出日本右翼勢力是最大的投毒嫌疑犯的推斷將近一個月的時候,中國終於認清事實真相發起全面反擊(《中國公安部認定“毒餃子”系國外人為作案》),雖然晚了點,但總比束手待斃任由日本人宰割為強。但是,日本的二次偷襲至此可以說大獲成功,只要日本繼續小心應對(尤其不能讓中國拿到日本右翼勢力投毒的關鍵證據),日本就可以繼續藉此對中國產品進行攻擊,繼續加大對中國產品的打擊力度。

四.毒餃子事件暴露中日關係的本質

毒餃子事件發生在中國剛剛“以德報怨”邀請極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參加奧運後不久,日本對中國則是“以毒報德”,上演了一出現代真實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宣告了唐家璇代表的親日勢力推行了將近兩年的“對日新思維”政策的徹底破產,揭示了中日關係的本質。

王者歸來 2008.3.3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中國最近打出連環拳
2007: 關於中國的隱身材料研究
2005: 中國如何對付美國和日本(之一)
2004: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我們為什麼輸
2004: 關於大中華民族的建議...
2003: 《對美伊危機的最新認識》
2003: 通過“指責——否認”的模式來建立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