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我對朝鮮戰爭的看法
送交者: 佚名 2002年11月03日14:42:13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今年十月二十七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五十二周年。近來網上討論抗美援朝或曰朝鮮戰爭或曰韓戰的文章很多很熱烈,眾多論者的觀點也頗為兩極,有全盤肯定大聲叫好的,也有全盤否定大聲罵娘的,真是熙熙攘攘、眾說紛紜。筆者小時候就愛看多卷本的《志願軍英雄傳》,書中眾多的英雄事跡曾頗令我盪氣迴腸。後來又有那部令人涕淚滂沱的電影《英雄兒女》,從此更對與“抗美援朝”有關的一切情有獨踵,雖隨年齡的增大、歷經多次“信仰危機”仍不改初衷。我曾對“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它對中國、對世界的影響進行了思考研究。近來又讀了了網上許多論者關於“抗美援朝”的文章,覺得甚受啟發,影響、改變了自己對“抗美援朝”的一些觀點和看法,現在借志願軍赴朝參戰五十二周年之際提出來與眾網友切磋、討論。


一。 “抗美援朝”對中國是否必要

首先應該認識到:朝鮮半島的地理位置對中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國歷史上,遠在隋、唐時就對當時的高麗國採取過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但主要目的並非貪戀其國土(朝鮮半島從來沒有被正式併入中國版圖),而在於隋、唐在對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的軍事行動中,把朝鮮半島牢牢控制在手中,以解除後顧之憂。 到了近、現代,情況依然如此。改變近代中國歷史的中日“甲午戰爭”,就是起源於中日對朝鮮的控制和爭奪。顢頇的滿清政府尚且知道朝鮮對中國的重要性,毛澤東的“新中國”當然不可能不看到這一點。 如果把外蒙獨立後現代中國的地圖比作雄雞,那東北就是“雞頭”,台灣則為“雞腳”。

朝鮮戰爭爆發後的第三天,新生的中國還沒有做出任何動作,美軍第七艦隊即進駐台灣,並封鎖了台灣海峽,控制了“雞腳”。這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對中國主權的嚴重侵犯,為這中國人就有足夠的理由跟美國人干一仗。如果美軍占領了朝鮮北部、直逼鴨綠江,則不僅“雞頭”危矣,中國沿海北起遼寧丹東,南到福建廈門,整個雄雞的“雞胸”、“雞腹”部(它們是整個中國最富庶的地區)就完全暴露在美軍一南一北的鉗形包圍中,況且當時這隻“雄雞”遠不夠雄壯,國內尚有百萬匪患,邊境還有幾十萬敵對的國民黨軍隊,雄雞被掐頭抓腳後能有什麼作為?還不是任人為所欲為?不要忘記,日本當年妄圖吞併中國的戰略就是南取台灣,北經朝鮮占領東北。毛澤東作為熟讀歷史的戰略大師,不會看不到這一點。所謂履行國際主義義務,“看到別人有難不支持心裡難過”(毛澤東語)、“毛澤東要爭當國際共運的老二”等等,決不是毛當時出兵的主要因素,而是那些曾經被毛澤東太陽傷害、烤焦過的後人們的小雞心腸。

我認為,離歷史越久遠,對歷史事件的評論越應客觀、公正、全面。我們不能把毛澤東後來發動反右、大躍進、文革的一系列錯誤與他當年決策“抗美援朝”一事混淆在一起。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對外國勢力、外國軍隊過於靠近自己的國土或重要海外據點神經兮兮、格外敏感。

大約兩年多前,美軍撤出巴拿馬運河區。後來,香港富商李嘉誠的和記黃埔/長江實業集團投得巴拿馬運河兩端出口處港口的建設、租賃權。美國政府和媒體立刻鼓譟說紅色中國將控制美國的其中一條生命線。也曾有美國議員毫不掩飾地說:“如果俄國入侵墨西哥,美國國會經五分鐘的討論後就會毫不猶豫地決定出兵。”前一段時間,俄羅斯不斷對“北約”東擴大聲抗議,儘管“北約”一再聲稱它對俄羅斯沒有敵視之意。美國人、俄國人這種對國家安全的擔憂同樣適用於中國。我想,即使毛澤東宣布建立一個美國式的資本主義國家,他也不敢對與美軍隔江相望掉以輕心,美國也不會像友好地對待資本主義的加拿大那樣友好地對待新生的資本主義中國。畢竟,東西方文化、傳統有著巨大的不同,國家安全不是兒戲。何況在當時,大國之間即使社會制度相同,也很難有共同利益,一次、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就是明證。

“抗美援朝”發生時,新中國誕生僅一年,一窮二白、百廢待興,中共中央和軍方的絕大多數高級領導人,包括百戰常勝將軍林彪,誰也沒有把握和美國人交手會贏,而且是在別國的土地上替別人拋頭顱、灑熱血,更是覺得沒有必要。關鍵的問題是如果出兵朝鮮打輸了,引起美國人的報復,美國軍隊從北面入侵,國民黨軍隊從南面和西面“反攻大陸”,百萬匪患再從內部一齊破壞,新生的共產黨政權很可能很快就垮台了。反映當時情況的不少電影和小說就曾真實反映了“國內敵對勢力”聽到美軍介入朝鮮戰爭時如同打了強心針一樣興奮的情景。故林彪就曾當面向毛澤東拍胸脯保證:“如果美軍侵入東北,我第一個報名上戰場。”言外之意是不同意由自己帶兵出征朝鮮。然而就是在這種窘迫情形下,毛澤東經深思熟慮後,依然決定出兵(據說這是他一生中最難做出的決定),“禦敵於國門之外”,其高瞻遠矚、雄才大略,確無人可比。有人批評毛澤東此舉是一味豪賭,死了這麼多中國人只換來了金家王朝五十年不變的半壁殘破江山,真不值得。但若著眼於中國人的整體民族利益的人應該承認,“抗美援朝”如同當時的口號那樣,主旨是在“保家衛國”,副旨才是拯救北朝鮮。“抗美援朝”一戰定乾坤,中國徹底解除了一百多年來由外部入侵造成的亡國滅種的深重威脅。半個多世紀來,除了局部短暫的中印、中蘇、中越邊境戰爭或衝突,在中國的土地上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外部入侵的戰爭。 “抗美援朝”後,西方列強,包括美國在內,都逐漸或最終能平等地與“新中國”正常交往,不再“狗眼看人低”,這不能不歸功於志願軍在朝鮮打出的赫赫軍威。這是毛澤東、彭德懷和百萬包括三十九萬長眠在異國他鄉的志願軍將士對中國的“安定團結”做出的真正貢獻,無人能夠否認,我們永遠不應忘記他們。

此外,志願軍在朝鮮的勝利,也對台灣的“反攻大陸”具有足夠的震撼,此後台灣方面再也沒有組織大規模的“反攻大陸”軍事行動。拋開國、共兩黨之間的主義、黨怨之爭,在中國的土地上長時間地持續同文同種的中國人之間的骨肉相殘,畢竟不是普通中國人之福。

網上許多論者沒有談到“抗美援朝”對日本人的心理影響。日本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中國最兇惡最危險的敵人。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以來,日本對中國造成的深重災難比所有其它列強的總和還多。中國人全民抗戰整整八年,如果從九。一八算起則抗戰十四年。如果不是小日本實在太狂妄,在諾門坎、張鼓峰惹毛了老毛子,又在珍珠港惹惱了山姆大叔,日本繼而席捲了大半個東南亞,觸角甚至伸向了遙遠的廣闊的南太平洋,極大地分散了其兵力、資源,單憑中國人一己之力,中日兩國“單練”,這抗日戰爭還要再打它個十年八年的,別說讓日本人投降了,中國最終不被日本亡國滅種就屬萬幸了。這不是長日本人的志氣,因為當時的中國是一盤散沙,又沒有強大的工業基礎。不要忘記中國抗日戰爭的轉折點是在美日的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的大部分海空力量是被美國人消滅在太平洋上的,不可一世的七十萬“關東軍”是被老毛子幹掉的。日本人是在本土被炸得滿目瘡痍,最後又挨了美國人的兩顆原子彈轟炸後才無條件投降的。日本人之所以一直看不起中國人,對向中國人投降不服氣,是因為他們只承認被美、蘇打敗,故只應向美、蘇投降而已。可短短幾年後剛剛“站起來”的中國人就與剛剛戰勝日本人的美國人在槍林彈雨中打了個平手,證明了中國人可以比崇尚武士道的日本人更勇敢、更頑強、更不怕死、更有獻身精神,一掃“甲午戰爭”以來中國人的國際形象。日本人雖然嘴上不說什麼,但鑑於日本人對朝鮮戰爭的研究是除美國外最積極、最詳盡的,他們應該明白,“甲午戰爭”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反了,“大東亞共榮圈”將永遠只能是過去式了。 在此還想談談對“英雄”的看法。雖然現在號稱是一個已經“沒有英雄的時代”,但對英雄的崇拜貫穿在人類的整個歷史中,因為人類永遠需要英雄。當年日本人殘暴地割下抗日英雄楊靖宇的頭顱到處示眾,卻稱“中國英雄大大的有”,並以他的英雄行為作為日本軍人的示範。

近在網上看到有日本人對中國人說,他很崇拜志願軍英雄邱少雲,但中國的年輕人卻不肖地回答:“現在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說出這樣的話,中國人應該感到羞愧。和平年代的人不會理解戰爭年代的人,不會理解什麼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侍候”,不會理解當亡國奴的滋味。當年若沒有千千萬萬楊靖宇、邱少雲似的人物,中國早亡了。中國若被“分成七塊”,作為美國或日本的二等公民,中國人就再也無法揚眉吐氣、“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即使台灣的李登輝之類的日本走狗嘲笑志願軍戰士是“炮灰”,我們也沒有過分憤怒的必要。雞和鴨永遠也講不清,因為李登輝願意作日本人的炮灰,李登輝的哥哥早已經作了日本人的炮灰,他不大放厥詞一番反倒會成為新聞。志願軍戰士們在朝鮮戰場上的英雄行為是人類公認的英雄行為,連美國人、日本人這些當年的敵人都不否認甚至稱讚、欣賞,他李登輝這樣一個小丑的話又何必當真呢?


二。 朝鮮戰爭的責任與道義問題


至於朝鮮戰爭的責任與道義問題,有人說,當初是北面的老金高喊南進、以社會主義制度統一朝鮮,並先動的手,所以朝鮮戰爭的責任完全在北方,中國為助其而出兵本身就是不義的。 實際情況是,當時南面的李承晚在美國的撐腰下,高喊北進、消滅共產主義、統一朝鮮的分貝絲毫不比北面的低(如今在海外看那些老韓們,哪一個不是火燥暴烈的性格?)。金日成先出兵,也屬於“先下手為強”。南北朝鮮之間的主義之爭,完全是朝鮮的內政,況且當時的南、北韓都不是聯合國的成員國,聯合國憑什麼出兵偏幫一方?試想,如果美國的”南北戰爭”時英國佬、法國佬甚或德國佬也插上一腿子,幫幫美國南方那些蓄奴的奴隸主們,看山姆大叔不狠狠敲打這些“外國敵對勢力”,罵遍他們的祖宗十八代,進而寫進歷史教科書中,一直狠狠罵到今天?只是如今南面的韓國混出了個“人模狗樣”來,北面的朝鮮卻太不爭氣,掛“社會主義”的羊頭、賣封建主義的狗肉,除了“金氏王朝”的招牌----“主體思想”外窮得一無所有,成為全世界的笑柄。

中國人容易”人眼看人低“,順帶就對當初支持這些“扶不起的高麗棒子”嗤之以鼻。 又有人說,後來老金把北面搞成這樣,又把天下傳給了兒子小金,中國更是當了冤大頭。問題是當初連老金自己都不會想到國家會搞成這樣,也不會想到有一天會把天下傳給兒子(確定小金繼位是八十年代中期的事),那中國人當時又如何知道?朝鮮又沒有中國那樣的“推背圖”。 至於北面的老金、小金一直竭力貶低甚至誣衊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中的重大作用,這倒是中國人應該重視、絕不能當作小事的。俗話說“人活一口氣”,是中國人的鮮血和生命保住了他“金家王朝”五十年不墜。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政府對這些忘恩負義的“高麗棒子”實在是太客氣了,老是念叨什麼“國際主義”是婦人之仁,只會使這些愚蠢狡猾的“高麗棒子”自以為狗肉也可撐大席面,賣大價錢。


三。 “抗美援朝”與國運


有網友評論說,“抗美援朝”戰爭就象兩個人下中國象棋,中方比美方少一個“車”、一匹“馬”,還少一門“炮”,只多了幾個“兵”,而且美方走三步中方最多只能走兩步(中方沒有強大的空中掩護,大部隊白天無法行動),結果雙方下成和局,誰敢說中國人不是高手? 我們還可以採用另一個形象比喻。套句體育競賽的術語,交戰的中美雙方一開頭就不是一個級別。如同硬要讓一個瘦弱的、營養不良的摔跤手上場挑戰一個橫綱級體重五百磅的大相撲手,不僅場上的絕大部分觀眾不看好,就連摔跤手教練組的絕大部分教練都沒有信心。況且摔跤手窮得連摔跤服都沒有,倉促間穿大條褲衩就被迫上場了。相反,那位大相撲雖然身上只裹了條遮羞的兜襠布,卻是有備而來,他身上的每一錢肥肉都是用一盎司的金子換來的。大相撲手信心滿滿,根本不把摔跤手放在眼裡。 然而摔跤手的總教練卻是林彪所說的“世界幾百年、中國幾千年”才出一個的毛澤東,他把橫綱級的大相撲手看成是“紙老虎”,指導摔跤手不僅敢於摸虎鬚,而且善於利用“中國功夫”騰挪撲閃,避實就虛,用自己的勇敢、不屈不撓的意志、勇於犧牲的精神斬虎尾、擊虎腰。雙方你來我往、互有損傷,最後雖然雙方以和局收場,但大相撲手不可戰勝的神話徹底破產,實際上應該判他輸了。 志願軍在朝鮮的巨大勝利,國際上有人稱讚,有人謾罵,但沒有人敢瞧不起。對中國人而言,光有這最後一點就足夠了。百年積弱、受盡東西方列強欺凌、剛剛新生的中國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與世界頭號強國打成了平手,用武力使中國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上第一次抬起了頭,奠定了中國作為一個世界政治、軍事大國的地位。中國人的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漲,對中國共產黨鞏固新生的政權起了根本性的作用,毛澤東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威望更曾經如日中天。 有網友寫道:以長遠的眼光看,歷史上一個民族復興的關鍵是建立自信心,自信心的建立往往是通過一、兩次決定性意義的會戰確立的。現代的日本、德國、俄國、美國都是如此。

“中國軍隊在朝鮮戰爭中敢於同世界最強國交鋒,把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從鴨綠江畔趕回‘三八線’附近,顯示了一個崛起中的國家的強勁勢頭。。。。重建了民族自尊和贏得了國際尊重,。。。使中華民族找回了自信,成為偉大的民族復興的重要心理支撐點。” 又有網友寫道:“二十世紀之初的1900年,在八國聯軍北京閱兵的禮炮聲中,中國人迎來了二十世紀。二十世紀之末的1999年,在萬眾歡呼澳門回歸的鑼鼓聲中,中國人送走了二十世紀。1950年,這個特殊的年頭中分其間,結束了前者,開拓了後者,是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中點,也是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支點。一代中華兒女,正是在這時,擔起了國難,托起了國運,撐起了二十世紀的中國。”

“這就是二十世紀的中國----一頭擔著沉重的國難,一頭系著蓬勃的國運。”雖然在二十一世紀時,這話聽起來布爾什維克和“三講”的味道濃了些,雖然其後中國的國運並不總是蓬勃昌盛的,更走過了一大段黑暗時期,但它基本道出了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走向和脈絡。


四。“抗美援朝”的後遺症


任何事務都有正反兩面,“抗美援朝”也不例外。“抗美援朝”使美國政府徹底放棄拋開台灣的國民黨政府、與大陸的共產黨政府交好的希望,全力保住台灣這個反共的橋頭堡,對“新中國”的莫大遺憾是失去了“統一祖國”的千載良機,至今中國已分裂長達半個世紀,再統一遙遙無期,也不知還要耗費多少代價。 “抗美援朝”使“中華民國”沒有被滅掉,中國雖沒有統一,卻為中國保留了台灣這塊資本主義的“試驗田”。台灣在經濟發展上的成功,證明了毛澤東所說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並非金科玉律、鐵口斷言,台灣經驗使走出“文革”厄運的共產黨執政高層有了對比和參照,有了反思,看到了自己在經濟發展上的差距,帶領中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不歸路。這是“抗美援朝”少數“好”的後遺症。

朝鮮戰爭後,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長期圍堵,中國長久走不出外交孤立和經濟封鎖的困境,進不了聯合國、無法與西方主要工業國建立全面的政治、經濟關係,更得不到西方的任何經濟援助。雖然中國因朝鮮戰爭中“立場堅定”、向蘇聯 “一邊倒”而獲得了東歐集團的大規模經濟援助,但“中蘇蜜月”僅持續十年即惡言相向,前蘇聯撤走了全部專家、停止了大規模經濟援助,兩國最終還大打出手。中國長期處於被圍堵封閉的狀態,反過來深深影響了毛澤東的治國心態,促使他用 “階級鬥爭”、鐵幕高懸的極端手段鞏固政權,用“大躍進”式的急進方式從事經濟建設,造成了毛澤東時代中國大陸的一連串災難。毛澤東更試圖發動一場“世界革命”去打破“帝修反”的封鎖,去傳播“社會主義革命”的理念,“紅禍”波及到了亞、非、拉的許多國家。 “抗美援朝”使毛澤東失去了寄予厚望的長子毛岸英,使彭德懷的威望和地位大幅上升。一九五九年的“廬山會議”彭德懷上“萬言書”時,毛澤東對彭德懷的威望和地位大幅上升的疑忌,毛因彭的“疏忽”照顧而痛失長子的悲痛(毛在廬山批判彭德懷時曾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在在影響了毛澤東對“彭德懷反黨集團”這一政治冤案的判斷和處理。但幾年前曾有人在網上撰文,謂如果毛岸英還安然活在世上,江青決不可能像“文革”時那樣風光(很可能連“出山”的機會也沒有,包括林彪在內----筆者注),很可能“文革”時中國的學生們從課本上學到的革命史將不再是林彪軍團長與毛委員在井崗山會師,而是毛師長或毛政委在上甘嶺親自給小戰士端水喝。筆者認為,如果毛岸英還活著,在“文革”當時的歷史環境下,就算毛岸英再正派再無權力欲,也將身不由己地被毛澤東和眾人高高地推上封建時代的“東宮太子”、社會主義時代的“革命接班人”的位置,成為中國的“毛正日”。看看“文革”後期的毛遠新就知此言不虛。就像瑪麗蓮。夢露的生命戛然終止於其演藝生涯最輝煌的時刻一樣,毛岸英的生命戛然終止於綻放出最絢麗多姿色彩的那一刻,並長眠異國他鄉,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悲壯完美的印象,或許是他本人、他父親和許許多多中國人之福。 總的來說,與“抗美援朝”的正面意義相比,“抗美援朝”的後遺症有好有壞。好的少,壞的多。


五。 並非題外話


近來朝鮮終於腦瓜開了殼,搞起了新義州經濟特區,又任命中國人楊斌為特區首長,看來小金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與眾不同。雖然“楊特首”還沒上任就進了局子,吃起了“皇家飯”,雖然這經濟特區建在哪裡還沒有最後定奪,但小金的鐵幕是再也掛不下去了。我倒真想有朝一日能到朝鮮走一趟,不是去經商、不是去觀賞三千里錦繡江山,而是去志願軍墓前獻一束鮮花,擺一壺熱酒。五十多年了,他們的靈與肉都化作了清風明月,卻沒有幾個家鄉的父老鄉親來看望過他們。長眠在異國他鄉,他們一定很寂寞,炎黃子孫絕不應該忘記他們。不論歷史、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如何變遷,志願軍烈士們永遠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和榜樣。我還有個建議,如今中國人出國旅遊多了,與其去泰國看人妖,不如去朝鮮給志願軍烈士掃墓,即使作為旅遊目的也好。據說朝鮮北方對人民幣還是很迫切需要的。這一方面可作為愛國主義教育,一方面對比“朝鮮勞動黨”的“政跡”,國人還會深深感謝執政的中國共產黨,慶幸“共產黨”不是“勞動黨”,這比強迫國人聽江主席作一百遍的“三講” 報告都有用。諸君以為然否?(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