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國能否走出這次經濟危機?
送交者: XWZJ 2009年03月01日15:19:5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美國能否走出這次經濟危機? Catangela 在2009年2月23日 14:29說 , 一直想談談美國的經濟現狀,但感於自己在這領域的乏知,數次打消了這個念頭。看到周圍的議論,我的思考就沒有停止過。有些想法,有些實情,對於國人了解西方目前的真實狀況,也許有所幫助,基於這種考慮,今天,我還是大膽談談這方面的一些事情。以一個海外華人的角度談,為的是要告訴大家。我的想法,並非專業,更多的,可能是我的“親身感受”。 2008年,表面上,對於中國,是一個多事之年,對於美國,明顯,是一場經濟大衰退的開始。這對於一個身處海外的華人來說,都是一件令人非常感到納悶的事情。然而,我看到的,是中國的機遇。而美國的衰退,其實在約十五年前,就已經註定了有今天的結果。美國經濟,目前還是名列世界前茅。曾是科技、鋼鐵、機械、汽車、電子、醫藥、金融等領域稱王的美國,一向比較自恃,08年之前,一直不願意承認存有經濟大危機,甚至不願意承認,一個經濟衰退期已經到來。08年下半年發生的次貸危機,給美國經濟敲響了喪鐘。 07年末,華爾街的大亨們,還大派紅包,不可一世,08年末,紛紛裁員,向政府要求出資,為他們的劣績買單。一下子,銀行跟進,不單金融業有難,其他的企業,製造業,地方政府,學校,甚至連成人雜誌的出版商,也向政府要錢,不然難逃倒閉的厄運云云。踏入了08年第四季度,公司商店,關門的關門,裁員的裁員,失業率攀上了36年來的新高,達到了8個百分點。股市房價下挫不在話下,人們的退休計劃金(401k, IRA等) ,也相應大幅度縮水。美國人,過了一個近半個世紀以來,最難受的節日季。然而,這些都只是開始,沒有人知道,這一切,會如何發展下去。經濟危機帶來的衰退,究竟要多長時間,才能夠恢復。 總統奧巴馬,新任一上台,上周就急忙地推出了一個近八千億的經濟刺激計劃。這樣一個平均下來不到年產值1%的計劃,對於美國現在的危機狀況,大概也只能產生一個暫時的緩解作用,對於美國百孔千瘡的經濟,可謂是杯水車薪。 一世聰明的美國人,為何淪落到了這種被動的地步,為何會如此的後知後覺?我們還得回顧一下美國從上一次(1939) 經濟大衰退以後,七十年來所走過的經濟歷程。 美國近百年來,大大小小的經濟衰退,有過好幾次,一般人認為,這種周期性的衰退,是自由經濟體系的一個自然規律,是其一部分,它有助於自由經濟的自我調整,有助於下一波的經濟復甦和發展,其周期一般的說法是16年左右。唯有發生在羅斯福新政期前的一次大衰退,最為嚴重,失業率達到了30多個百分點。羅斯福的新政,扭轉了那次危機所帶來的危害局面。隨著二戰的進行,各大國元氣大傷,美國離戰區遠,後期才參戰,幾年間,美國一躍成為了世界經濟大國,然後一直遙遙領先,與後期的蘇聯,成為了雄霸世界的大國。二戰後到80年代,應該是美國最繁榮的時代。 我是78年到美國的,雖然那時候的股市藍指點數不高(約在5千點左右吧),但商業繁榮,工作機會多,社會福利好,81-85上大學,那年代,收入不太高的家庭,上學幾乎是全免費的(包括食宿),畢業後的就業率很高,同學的大部分,在軍工方面發展的較多。80到92年,是兩大霸主間互相消磨最厲害的一個時期,政府的財政赤字年年增加,但也是新興產業比較興旺的時期,電子業、通訊業、電腦等等,給美國注入了新的經濟血液,經濟雖有起有落,基本還算正常。 踏入20世紀末,尤其是95-2000年,產業開始流失,先是向美洲經濟圈中的墨西哥,然後南美,約95年起,是向中國,東歐。這段時間,股市房價,有上升,但幅度不大,經濟開始疲軟,通脹不高。21世紀的前七年時間,可以分成兩段,前一段(00-04年)是IT興旺期,後一段(04-07年)是金融興旺期,這七年,也是房價漲得比較快的幾年。到了06年,經濟泡沫大增,引致經濟在07後開始下挫。08年,是金融一泄千里的一年。07-08這兩年,美國的家庭財富,據保守估計,大約的損失在20-30個百分點,回到了04之前的水平。 2000-2008的經濟,首先受911的影響,產業的流失到了最嚴重的地步,美國企業的業績與股價,是靠什麼支撐的?這些沒有人去過問,人們只是眼盯著華爾街,認為那裡是奇蹟的所在。國際事務上,美國捲入了阿富汗,伊拉克兩大戰爭,更給美國的財政雪上加霜。 由以上簡單的總結概括,可以看到幾點: 1)影響美國經濟的,有幾個不良的實質因數:軍事競爭,國際事務,產業流失,經濟泡沫。 2)房價的調整,雖然在後期帶有泡沫,但基本是屬於市場機制的調整,而且回落的,也只是到了一個正常的水平。 3)金融業在00-07年的強勁,是發生在美國經濟來源全面倒退的情況下的,其中的“水分”可想而知。雖然也只是回落到04年的水平,但95-08年已經是一個不可見的經濟倒退期,為何股市反升,其中的原因,耐人尋味。金融業的強勁,也是造成04-07年房價攀升的因素之一,也有值得探究的因由。 房市泡沫與次貸危機房市泡沫與次貸危機,發生於04-07年。人們在股市獲利,轉到房市,其實,很多購房的人,都沒有足夠的收入支撐高額貸款,就算有這種收入,在工作沒有保障的情況下,購房其實也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 美國的貸款條件基本有三種,一是需要收入調查,二是免收入調查,三是重新貸款,也就是,以房作抵押,可以貸到房淨值的金額。免收入調查,一般要求20%頭款,有些甚至是10%。換句話,不管你付得起,還是付不起,只要拿出10-20%,你就可以實現你的購房夢想。這樣的金融制度,能不產生危機嗎?次貸危機幾乎是必然的事,銀行倒閉,也是遲與早的問題。昨天,美國最大的兩大銀行,嚷著要政府收購,對於奧巴馬政府與自由經濟體系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金融業的“奇蹟”--金融股市,由企業的業績支撐,也由資金的流向所支撐。上面提到了,金融業有摻水的的成分,其中值得關注的,有下列幾點: 1)企業業績的結構:業績反映了一個企業的健康與盈利狀況,這種狀況,是有結構性分別的。一般情況下,業績不但反映了企業的本身的狀況,還有它的下游,結構上,也是比較傳統的。但是,美國產業流失整整超過了十年,業績不跌反升,這就有點奇怪了。什麼是這些企業的秘訣呢?比如Nxxx公司,從中國進口一雙運動鞋,成本大概6-8美元,在美國市場,零售價是50美元,這中間,有Nxxx公司的利潤,也有零售商的利潤。少了什麼呢?就是美國人勞動和報酬,下游材料上的利潤,以及下游材料加工的工作機會等等。42美元利潤的對分,Nxxx公司與零售商(通常是比較大店號),各占26美元,這種利潤,如果在美國生產的話,是沒有可能達到的,那麼,Nxxx公司,不用搞生產,只搞市場,就能保證業績,保證利潤。一家企業如此,現在,有幾家企業不是如此?Dxxx 電腦,全美最大,但只是來件組裝,不說主機板,機箱,其他配件了,連元器件,都是中國造的。現在的美國,幾乎能見到的產品,上面都是一個字樣:Made in China. 2) 資金的流向結構:從美元一直高企這點,可以推斷,美國相對於外來資金的流向,一直是持正向發展的,也就是說,流入美國的資金,多於往外流。能夠保持這種趨勢,美元的強勢,起了一個決定的作用。資金流向成正,股市想跌都難,但是,這種情況,並非美國的經濟實況,股市,由外來資金托起,因此有了摻水的成分,反映的不是美國的經濟實況。 3) 美國財產的吸引力:住過紐約的人都知道曼哈頓的樓價有多高。美國物業,一直是國際上極具吸引力的財產,對於資金的吸引,起了一個良好的作用。但是,這些與普通的民眾來說,幾乎都不相關的,只是肥了股市和地產商。 金融業的奇蹟,對普遍民眾,玩了一個達十年長的掩眼法,掩蓋了美國產業流失所帶來的嚴重問題,掩蓋了企業的“虛業績”,也掩蓋了美國經濟早已衰退的事實。叫這些無辜的人們,錯認了美國的經濟狀況,錯失了面對問題的先機。關於政府財政赤字,這兩天有博友問起這個問題,我一賭氣,說我認了!其實認不認,都一樣,國債就是國民的。對於一個具有世界領導地位的國家來說,弄到這種向人家借錢的地步,的確是一個很尷尬的事情。我大概可以想象,希拉里這次以國務卿身份,訪問中國,她獲得的 “待遇”將是啥樣,中國將以何種目光看美國,看她。為了給國民一個交待,她不可以不談政治上美國所關注的問題,但另一方面,她又期待中國繼續購買美國的債卷,這在中國人來說,是何等沒面子的事情。我要是有勸告美國政府的能力的話,我會說,不要向人家借錢,更不要向中國借。要借,向自己的國民借,我不介意加點稅,也不要什麼稅務退款了。 美國的財政赤字,由80年開始,一直攀升,現在大約是10 萬億美元,平攤到每個美國人頭上大約3萬多美元吧,其中政府的公債約占45%。美國聯邦政府,相比中國這樣的大政府,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何以赤字連連?這其中的原因,大概有幾個,一是稅率,二是政府的涉外開支。基於篇幅的限制,原因在這就不深究了。但值得慶幸的是,商業上的不提了,美國人的家庭財富總值,大概有50萬億美元, 這就是說,財政,看的是平衡表,不是單項,美國藏資於民,這點就抵消了政府的財政赤字給國民所帶來的尷尬。但無論如何,美國應該減少涉外開支、出口赤字。財政赤字,是一個應該改善的問題。但中國政府,也不需要擔心,美國會賴了那0.68萬億美元的國債。美國的國債,目前在國際與本土的市場上,還是比較穩定的投資項目。 美國經濟問題實質的所在基於各種不同的出發點與心態,人們熱衷於討論08年末發生的美國金融危機,把一切問題,都歸咎到華爾街的幾個人身上,歸咎到金融制度上,或者簡單地說自由經濟死了,計劃經濟有了抬頭的機會。卻少有人願意去探究,美國和西方這一波經濟倒退的根本成因與問題的癥結所在。 我的總結:金融業的問題,還是比較表面的,問題的實質所在,最主要的,還在於美國與西方產業的流失,工作機會的流失。本土人民沒有了生計,何來經濟發展?何來錢供房?次貸危機,表面上是銀行太鬆了,其實說到底,還是收入的問題。形成這種狀態的具體成因,大概有如下幾種: 1)企業的貪婪,是一個主要的原因,為了降低成本,不惜將產業全數外流,貪奪了豐厚的利潤的同時,不作平衡的思考,最終本土的經濟一跌千丈,還是害了自己。雖然,這種趨勢在某種程度上不可免,但凡事不負責任,行其極端,結果就是這樣。 2)金融取代了傳統產業的觀念,人們以股票的價值衡量一切,認為只要金融這一塊站穩了,其他的都不必擔心,造成了經濟結構上的嚴重失衡,也吹出了不少迷人的泡沫。 3)在全球化和自由經濟的框架下,合作和操作失衡,對於資本利潤回報的考量,遠大於民生的考量,政府的政策跟不上形勢,結果到了一個不可收拾的地步。 4)產品競爭力嚴重退化,過去的幾大行業,車給日本人超了,電子給韓國人超了,通訊給歐洲人超了,電腦也給中國人超了,食品給中南美人超了,美國還剩下什麼,可以賣給別人的?我想不多了,每天,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就有10個億。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不破產,才怪呢。 5)不平衡的高消費,成了美國人的習慣,消費本來是刺激經濟的一種好工具,但不平衡的高消費,是美國的經濟基礎上受到了嚴重的損傷。人們把錢都花光了,就沒有能力做點小商業什麼的了,市面的經濟,少了這些小商業者,怎麼繁榮得起來?很多人寧願拿政府的救濟,也不工作。 6)工資過高,福利成本過高,勞動競爭力與效率都太低。 以三大汽車業者來說,工人都是工會的,公司為每個家庭的醫療負擔,一個月就需要上千多塊錢,所有的這些,其實不能怪美國以外的人,要怪,就只能怪美國人自己,怪那種自大自持,愛享樂不刻苦的人生態度。 以上的這些問題,涉及經濟基礎結構上的很多難題,都不易解決。美國現在是,要保守不是,不保守也不是,完全是處於一種無奈的狀態。公開的輿論,基本還停留在一些經濟現象的問題討論上,講不到痛處,當然也沒有可能出台一個可行的對策。 美國經濟的前景就目前而言,不容樂觀。要扭轉這種禿勢,我想,不是三五年的事情。 首先,這是對美國人智慧的一大考驗,對於這點,我有信心。如何實現可能的轉變,更是對美國人毅力的新考驗,這點,我只能持觀望的態度。 正視問題的實質,是目前的關鍵。美國的經濟前景,完全決定於美國人的自我反思能力。這種能力,客觀上是存在的,美國人才多,專家多,資源也多,問題是態度,態度不變,意識不會改變,意識不改變的話,思維沒法更新。 還有的是,目前民共兩黨仍然各有各的主見,不願意合作,這對美國的目前與未來來說,都是一個不利的因素。 措施方面,我想沒有太大的限制,美國的空間大,技術上過硬,可以大有作為的地方其實還有不少。除了現在的醫藥以外,農業、生物、新能源、環保、節能技術的使用、太空技術、通訊技術、自動化技術等等,都有不少可以發展的空間。其中,新技術的應用與產品的開發,將會給美國注入新的經濟血液。 總的來說,美國與西方發達國家,正面對同樣的困難時期。主要的原因,是勞動力競爭力的衰退,以及發展上的失衡。這個困難時期,不會短。能否走出這種困境,對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0%(0)
0%(0)
  好文, 說到了美國經濟問題的實質  /無內容 - 鬧鐘 03/03/09 (160)
  二毛子的膚淺的就事論事  /無內容 - 台北地檢鼠 03/02/09 (147)
  經濟危機是周期性的。 當然能走出  /無內容 - 雷神 03/01/09 (257)
    回帖前看了本帖嗎?本帖擔心就是超出周期性。  /無內容 - 落英繽紛 03/02/09 (2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余杰: 巴以衝突 --- 美國在中東的角
2008: 紅色死神, 轟六K不出中國即可核打擊日
2007: 攻打伊朗前奏?切尼神出鬼沒秘訪多國
2007: 美國在做放棄台灣的後期準備,日本快玩
2006: 台海無危機
2006: 將聯美制獨的善良心願凍了個透心涼
2005: 大院子弟: “娘希匹”和“省軍級”
2005: 肯尼斯·阿倫:如果美軍捲入台海衝突
2004: 台灣統一上的金融武器
2004: 台灣海峽--無法避免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