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日改善關係,將改善中國的安全環境
送交者: 朱成虎 2002年12月18日15:45:3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在處理中日關係時,我們應以國家利益為重,不應把感情放在第一位. 美日聯盟將是中國在21世紀面臨的非常現實的挑戰,中日改善關係,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國的安全環境 政治上,日本有欠於我,有求於我,應利用這個“債”和“求”為我國利益服務.  

80年代後期以來,中國的安全環境曾得到很大改善。但近年來,特別是科索沃戰爭後,中國安全環境的順暢時期已經過去,在未來的一段時間裡中國面臨的挑戰將是多方面的、嚴峻的。來自美國的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挑戰將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軍事上,過去幾年中,美國不斷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同盟,並試圖建立針對中國的軍事包圍圈,把中國拉入從導彈防禦到兩岸軍備競賽的競爭漩渦。  

中國近年來在外交上特別是在處理與大國的關係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美建立了面向21世紀的建設性的戰略夥伴關係;中俄建立了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國與其他大國也建立了這樣或那樣的戰略夥伴關係。然而,中日之間建立的則是面向21世紀的睦鄰友好關係。很明顯,中日關係要比中俄關係低得多,比中美關係也要低半格。中日雙邊關係的現狀反映出,中日兩國間存在着相互猜疑、不信任甚至仇恨,兩國關係的發展還遠沒有到位。  

中日關係出現這種局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有中國的原因,也有日本的原因。就中國而言,在處理中日關係中似乎感情占了主導,而國家利益則成了次要的。如果中國人從感情出發,對日本千刀萬剮,恐怕也難以消除對日本的痛恨。然而,那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實現國家利益呢?因此,中日兩國在處理雙邊關係中都存在着對這一關係進行重新定性、定位、定向問題,即中日兩國都應確認中日關係的性質,未來中日是敵人還是朋友?還有沒有第三種選擇?兩國都應確立對方在自己對外關係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日之間建立更加積極的、建設性的、穩定的雙邊關係,不僅對中日兩國有利,也能改善我在中美日三角關係中的處境。從安全的角度看,由於中國的綜合國力的不斷發展,在當今的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難以單獨對中國的生存構成嚴重威脅。冷戰結束以後,美日在遏制中國問題上似乎找到了共同利益,並為此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美日聯盟將是中國在21世紀面臨的一個非常現實的挑戰。健康的雙邊關係,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國的安全環境,特別是東邊的安全環境。  

從目前國際戰略形勢的現實及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的發展趨勢和雙方的戰略利益看,中日兩國不僅具備建立和發展更具建設性的雙邊關係的可能,也有建設這種關係的必要。  

經濟上,中日兩國互為重要的合作夥伴。日本是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我國是日本第二大貿易夥伴。中日之間已經建立了比較成熟的經濟關係。這種雙邊經濟關係與中美之間中國對美的單方面較為依賴的經濟關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中日兩國經濟的互補性很強,兩國間的相互依存必將隨着經濟關係的進一步發展而加強。  

從世界經濟的發展看,全球化和區域化在同步發展,而近年來國內學者和職能部門多強調了前者,卻忽略了後者。在當今世界三大經濟圈中,兩個經濟圈的區域化正發展得如火如荼。在西歐經濟圈,歐盟已於今年1月實行統一的貨幣歐元。北美自由貿易區也發展順利。然而,東亞經濟圈則是一盤散沙。這裡既沒有自己的合作組織,也沒有有效的機制保障東亞國家間的經濟合作。可以想象,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一家與其他兩個經濟圈單打獨鬥,結果是必然吃敗仗。東亞經濟圈要想在未來的經濟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日之間的有效合作。中日之間的合作不僅有利於中日兩國的經濟發展和繁榮,也有利於整個東亞的經濟發展和繁榮。  

政治上,日本有欠於我,有求於我。歷史上,日本欠我的債太多。問題是怎樣利用這個“債”和“求”來為我國家利益服務。在歷史問題上,中日雙方既要坦誠相見,又要增加理解,消除誤會,丟掉包袱向前看。  

日本想當政治大國,要在世界上發揮與其經濟實力相適應的政治作用。為此,日本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成為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在這一點上日本有求於我。從歷史的經驗和國際關係的現實看,日本成為政治大國似乎只是個時間問題,不是中國反對日本就無法實現的。這將取決於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有賴於世界戰略形勢的發展和世界戰略格局的演變。在這個問題上,美國的政策似乎更加聰明、更加務實、更加靈活、更加着眼於實現其國家利益。依我之見,中國對日本進入聯合國安理會的願望應予以理解,並可明確表示有條件地支持其政治上的要求。所謂有條件地支持,意味着日本應滿足以下要求:在歷史問題上作出更加明確的表態,給中國人民一個交代;在國際事務中要有自己的主張和立場,不能當別國的附庸,更不能與別國結盟來反對中國;在技術轉讓和經濟援助方面則應加大力度;同時還要對華開放市場。  

軍事上,日本已難以對我構成真正的威脅。日本經不起現代戰爭的打擊,復活軍國主義並走軍事大國之路的可能幾乎是不存在的。這主要是因為:  

第一,日本是個只有37萬多平方公里的島國,人口、工業設施、科研機構等多集中在東京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這樣的地理條件決定了日本經不起現代戰爭的打擊。  

第二,日本有55座核電站,一旦核電站遭打擊,對日本來說可能是滅頂之災。  第三,日本是個島國,海上交通線長達數千公里,絕大部分暴露在別國的攻擊之下,很容易遭到破壞。  

第四,日本經濟實力不足以支撐日本發展成為軍事大國。  

第五,戰後,日本通過經濟擴張實現了它通過戰爭沒有實現的目標。  

除了上述地緣條件外,日本復活軍國主義、走軍事大國道路還受到其國內外諸多因素的制約。因此,對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的活動應予以充分的注意,並不時地予以敲打。但是,學術界和職能部門不宜過多地渲染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可能性,也不宜誇大日本走軍事大國之路的危險。那樣會傷害日本人民的感情,對中日關係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誤導國內輿論,埋下仇恨的種子。  

總之,處理中日關係時,我們應從大局出發,以國家利益為重,而不應把感情放在第一位.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1: 忠告趙微
2001: 民主固然可貴,但統一價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