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歷史地看待毛澤東與鄧小平
送交者: 一夫 2003年01月03日13:38:3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正是在那個歲月,大慶石油工人肩扛手拉,沒有條件創造條件要上,硬是在荒原中建起了大油田;兩彈一星的奇蹟那一項是條件成熟的?這就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精神的力量。試想想,如果沒有它,今天的中國還不如非洲。

事實上,毛並非不知下面的狂熱,但他認為"氣可鼓不可泄",而正是這種志氣才完成了從15 6個項目到大小三線的建設,建立了中國工業的完整體系。老人家說:攀枝花不建設好我睡不好覺。數萬有志青年從四面八方奔赴偏僻的川西大山中,硬是建起了今天的攀枝花城。毛的時代實際上完成了工業化所必需的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毛劉關於經濟發展之爭並無本質的區別,而僅僅是快慢之差,老人家他為我們的民族急呀,所謂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反看今天,無數倒閉的工廠和國家重點項目,哪一項沒有嚴格的可行性研究?不是有那麼多懂經濟的土洋高參在管理着的"新時代"嗎,可中國四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接近兩萬億,全國人均2000元,去掉老少,平均成年人均5000元,這又是怎麼回事??

改革開放20多年了,成就那麼光輝,猴急了要應付台灣危機,卻連飛機還要去花20多億美金買俄羅斯的。而在國弱之時,老人家硬是帶領着中國人民將16國聯軍擋在了38線,反觀上世紀初,幾千英法聯軍就能一路殺到頤和園。

對於歷史,不要只聽政治宣傳就以為自已了解了實情。腦袋要長在自已的項上,不要人云亦云。

從經濟的角度談毛、鄧時代與今天的"新時代" 一夫 於 2001-9-20 9:05:00:

對毛澤東時代否定的最有迷惑力的兩個說法就是:1、以今天的經濟繁榮作為證明;2、以亞洲四小龍為例。本文將對此逐一加以分析,以明辨是非。

我以為"以今天的經濟繁榮作為證明"是典型的後人剩涼忘了前人種樹之艱辛的表現。

看問題要看實質,為不要為政治口號所迷惑。單從字面上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肯定比以階級鬥爭為中心要好。然而,前一個中心貫徹了十年,結果是中紀委全面進駐廈門抓出了個巨案--遠華走私,500億的走私意味着多少工人的下崗呀,意味着多少企業倒閉。更有甚者,公安近日進駐銀行、股市,這種作法創古今之先例然而卻是不得已而為之,它本身就宣布了單純的"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破產。所謂的"雙規"合法嗎?但卻符合現實需要,這實際上是階級鬥爭在新時代條件下的表現。大家等着看吧,銀廣廈、ST中科才是開頭,中國股市隱藏着最大的合法腐敗,近期的暴跌只是一個先兆。

文革中講階級鬥爭的"極左"只毛時代中的很短一段,真正停產鬧革命只是68-69年,文革籠統稱為十年,大部分時間還是"抓革命,促生產",兩蛋一星、大小三線均是是那時搞出來的,到是今天改革十餘年了,還要花數十億美元買俄制飛機。如果不是當初老人家下決心搞出核彈,是不是今天我們要跪到在美國人的面前?台灣肯定早就獨立出去了,而西藏、新疆也難桃厄運。發動文革的最大誘因是蘇聯出了赫魯曉夫,而劉鄧又確有架空老毛之勢。這就使得黨內工作分歧演變成極端的方式,在此不再煩言。

眾所周知,四個現代化的口號是周恩來提出來的,與中美修好關係是毛澤東的決策,然而他的身體已不允許他老人家去美國看一看,如果可以的話相信他老人家也會修正錯誤。事實上,正是鄧到日本走一趟,親眼所見受到了震動而下決心改革,同時鄧還很聰明地讓許多老幹部出去看一看而避免爭論,因而實現了順利轉軌。

我在另文中曾經講過資本主義國家是靠侵略與掠奪完成的資本原始積累,而社會主義國家作為發展的後來者只能用工農業"剪刀差"與職工低工資的強制計劃來實現,也就是說工業不斷地自我循環完成從基礎工業(如油氣田等)、重工業、再到加工工業,並逐步自成體系。與此同時,僅給農民以簡單的輕紡產品換取糧食絕大部分上交。事實上,在毛劉長期的爭論中主要是經濟發展的快慢問題,今天看來並無本質區別,毛是希望中國發展的更快一點,"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們看看今天中國股市中權重大的是哪些股吧:一汽、二汽、攀鋼、寶鋼、哈飛、航天科技、幾家油田。其中寶鋼是華國鋒搞的(其投入顯然來自於毛時代的積累),並曾被作為"洋冒進"而加以批判過,顯然,這項當時讓人痛苦的冒進今天卻是那麼的美好。

當我們今天享受到經濟上某種富足後,怎能忘記那如火的建設年代,怎能忘記廣大長期拿着低工資的我們的父輩,王進喜和陳永貴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到了毛末期,中國工業化已基本初步建成,再繼續搞計劃就要起反作用了,並且工業體系複雜了也計劃不過來了。並且人民的忍耐也到了極限。因此鄧的市場化改革就順應了時代要求並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然而鄧的指導思想卻也給今天留下了隱患。鄧總是說不要爭論,要大膽地試,這顯然是他政治上的權宜之計。因為就在此前不久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時,他卻講弄清這一點太重要了,一定要辯清是非。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鄧的機敏(往好了說)與投機(往壞了說)。實際上,鄧的一生充滿了上述特點,大家都知道鄧在大批粟裕中調子是最高的,當年的反右整知識分子也是鄧的力作。好在文革遭難後的鄧能從正反兩方面總結,認識到了知識分子的悲慘處境與可貴,事實上,正是文革讓不少老幹部受了難,算是同病相憐吧,從而理解了知識分子的處境。

因此,在毛末期的經濟轉型時代,應當講鄧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然而到了今天,後來者十餘年僵化地執行的結果,其負面效應就顯示出來了。今天的腐敗分子都曾是改革的風光人物,更嚴重的是,今天的腐敗可說是整個社會的腐敗。沿海各重要海關、許多銀行(從行長到小職員)、廈門市、瀋陽市、汕頭地區、深圳市的市府;煤礦接二連三地暴炸及其背後的保護傘,蘭州、四川、東北、湖南、廣東等地的黑社會猖獗;老牌的冠生圓的假月餅到假米、假油、注水豬等等。

所有這一切讓人擔憂毛澤東締造的黨的生死存亡,"講三講"實際上就是新形式下的整風運動,可惜太軟弱了根本不解決問題。6000萬黨員能有一半合格的就不會出現今天的局面。

銀廣廈的高層均是甘肅省各廳局長,其門面工程--治沙曾受到過中央最高層的稱讚(見後面鏈接),是一個典型的地方官員從上到下聯手欺騙中央的案例。幾千萬股民幾十年的積蓄被套死在垃圾股市中,這就是鄧改革的負面作用。事實上,海南有大量的爛尾樓正被炸掉,這都是"步子快一點,膽子大一點"的附產品。我絲毫不否認鄧改革在當時的積極作用,因此也怪不得鄧。

當初一時策略地迴避理論問題並不能讓社會長久地迴避現實,當少數人腐敗時我們可以認為是其個人的問題,而當許許多多的幹部腐敗時,這說明制度出了問題,尤其是當一些確實曾為國家為企業作出過重大貢獻的好人也走上腐敗(所謂60歲現象)之路時,說明這個制度肯定出了大問題(讓好人變壞還不嚴重嗎)。

高薪養廉勢在必行:比如上海市長讓他一年幾十萬沒問題(其高薪的一半留到其任期後十年無發現劣跡後再逐月拿),但是一旦發現腐敗問題則統統取消。至於各級的高薪標準可按金字塔比列定。警察如果一生無劣跡,則其子女可免費大學。

要知道,今天腐敗的代價早已能養廉而卓卓有餘。

瀋陽市近幾年批租土地3300萬平方米,其中1800萬平方米是無償劃撥,1500萬平方米是有償轉讓,收到的轉讓金總共才7000萬元。同在遼寧的大連,轉讓的土地比瀋陽少得多,得到的轉讓金卻是17億元。

瀋陽近期被立案審查或已經被移交司 法機關處理的腐敗官員中,竟有16個人是"一把手"。從市長、法院院長到檢察院檢察長,從財政局局長到國稅局局長,從土地局 局長、物價局局長、煙草專賣局局長、建委主任到國資局局長……一個又一個要害部門幾乎逐一"陷落"。

繼續無視這一問題的話,一方面社會優秀分子不願意進政府,而進了政府的官員往往是在伺機腐敗,這就形成了前赴後繼奔腐敗的局面,且技巧越來越高(意味着反腐敗的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時代不同了,今天的人入黨宣誓說"時刻準備着為共產主義獻身"時不過是說說而已,而當年則是馬上冒着生命危險衝上去。黨員能做到象朱總理講的"廉潔"的話那就是老百姓的福氣了。

當我們回首往事時,就更加感到老人家痛下決心殺掉劉子善、張青山的深謀遠慮,它在在當時條件下幾十年中避免了黨的腐敗。當然,今天僅靠這種辦法已不行了,隨着經濟開放,腐敗會更加變換手法而披上全球化、高技術、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等等新的美麗外衣。根本的還是產權問題,過去的黨委其實就是相當於今天的董事會,而今天黨委靠邊站,董事會必然被實際管理者控制,後者或為地方謀利益(這還算好的),或為自己謀私利,國家或全民的財產所有者就被架空了。因此,建議大型國企的董事長、財會人員應從屬於更高一級的國資局與審計署中派出,並定期輪換類似於銀行的管理體制。

再看今天的中國,經濟的成就是肯定的,但經濟數據的水分到底有多大無人能說清,但顯然很嚴重,從不題字的朱鎔基卻為財會大學題字"不作假帳",可見水分之大朱是心中有數的。?蹦昝願】湟膊⒎遣恢朗登椋銜勻嗣褚鈉灰蠱蛭襉鈉朐詰筆倍災泄怯姓嫻淖饔謾?

經濟發展理論揭示了中國經濟之迷主要歸結為二點:"學習效應"(即後發優勢)與"規模經濟 "。牛頓用了一生發現了三大定律,今天你只需幾堂課就懂了,這就是學習效應,中國人在這方面尤其善長,鄉鎮企業是主力軍。彩電現在這麼便宜,是規模經濟的代表,而規模經濟要以規模市場為前題(否則只能靠出口),這就是許多生產線在中國能生存並成長的緣故。

大國與小國在經濟發展中是不能相比的。因為某幾個小國只要納入美國的經濟大系統中就足以讓本國經濟起飛,四小龍無一不是靠出口導向而風光一時。然而,當美國經濟停滯時他們也就跟着慘了,小國的經濟與市場根本不成體系,無法自行運轉,因此我們看到東南亞小國紛紛轉向中國,尋求市場機會。中國是大國,僅沿海數億人口進入中等發達的話,就意味着在世界範圍內多出了一個歐洲(必然對能源需求格局產生重大影響),這就是西方為什麼怕中國的緣故。然而,按人口平均中國的各項指標卻又都很低,這就是我國堅持說要按發展中國家待遇入世的依據。

大國的經濟起動不易,而一旦起飛則能靠國內市場帶動經濟,維持相當一段的升勢。

現在的問題是,由於腐敗幾分配不公,國內的收入結構不是穩定性最好的金字塔型,而是細腰花瓶型(兩頭大,中間小)。僅靠財政投入不能啟動最終消費,因此,今天的中國經濟也到了重要的十字路口,市場長期不能有效地起動。必須下大力抑制腐敗,分配政策向中下層傾斜。這,才是"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不如此,則中國必亂。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我們缺的只是武器嗎?----遮羞布下的真
2002: 2002,世界戰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