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反戰:曠野之聲還是警鐘之鳴?
送交者: KuanYan 2003年03月12日18:39:2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反戰:曠野之聲還是警鐘之鳴?

                -同俊子-


  考慮到布什政府和共和黨右翼與軍工和石油企業的深厚淵源,伊拉克之戰,從
一開始就幾乎是命中注定的。每年三千多億的軍費,滿地的軍火造出來了,又不能
吃,堆在那裡不消耗,企業就沒辦法生存,這一點懂得資本主義的任何人都無法忽
視。石油的戰略價值,對美國和別人的生存方式,都不言而喻。到伊拉克去消耗軍
火、然後獲取石油權利的回報,產、銷、利三者關係很完整。共和黨的智囊們並不
隱瞞這一點,儘管他們在電視上說打仗首先是為了國家安全,石油的收益還是第二
位的。世界百分之五的人口消耗世界百分之四十二的能源,這樣的生活方式是極需
要保護的。許多分析家正確地指出,控制中東的石油,從長遠看更重要的是控制了
別人的未來競爭力和地位。

  這場戰爭,對共和黨右翼,還有比這兩點更迫切的理由。布什政府在新的國家
戰略文件中把目的說的很清楚:為了美國的安全和利益,需要永久保持美國的軍事
壓倒優勢,將任何可能成為勢均力敵的對手壓制在成長的最初階段,對潛在的威脅
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這就是美國未來世界的藍圖和實施方案。在此需要明確,所
謂美國利益,是一個擴大化了的概念,它具有和其他國家的基本利益的相互排斥性
,和這種排斥性的動態的蔓延性。所以為了這樣壓倒一切的國家利益,美國的手段
是軍事的壓倒優勢、遏制和先發制人的戰爭。先發制人是新戰略的要點。

  以前美國還沒有這樣獨大的時候,還要自律,其戰略是威懾,即使要進攻,也
要弄得象防禦一樣。就像你在美國電影中看到的,好人最終要懲治壞人,而且第一
槍總是壞人開的。但你仔細看,壞人常常是被好人圍着橫眉怒眼逼視痛斥,最後忍
不住跳了出來張牙舞爪,給好人逮個正着的。這種“挑釁性的自衛”,一直是美國
的國家精神特徵之一。美國人為了能夠一展他們的尚武精神和強大火力,以從中得
到極大快感,需要具備兩個條件:我是好人,代表正義;壞人打的第一槍,好人是
自衛;這樣觀眾可以在離開電影院時,對剛剛目睹的巨大的殺生場面沒有任何負疚
感,快樂喧泄得以盡興。這就是好萊塢一貫的繁榮法則。危言在“世界將要大難臨
頭”(《西線觀察》第一期)中對此有過很好的論述。在越戰之前,美國的驅逐艦
不斷在越南港口挑釁,越南終於無法忍受,向美艦開火,使對越戰爭獲得了美國國
會批准。在就想打仗的美國那裡,越南不犯“錯誤”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意味
着越南將不得不忍受美國不斷升級的挑釁。

  現在,在布什的戰略里,曲高和寡的美國甚至不想擺這樣個自衛的樣子了。只
要覺得你是潛在的“威脅”,即使你沒有開第一槍,美國就可以先下手。而如何算
是“潛在的威脅”,這個詞和“美國利益”一樣,對外人具有不可捉摸的模糊性和
任意性,因為其標準在美國那裡,不在任何人、即使是聯合國那裡。可以看到,美
國主戰派一定要打伊拉克這一戰,是要拿它為這個新戰略祭旗,如果這一開始就被
別人或聯合國給堵住了,伊拉克這樣前科累累的傢伙都不算,別的“潛在”典型就
更難樹了。新戰略今後就成為笑談,新世界夢想如同新天方夜譚。

  所以這場戰爭,除非伊拉克真有原子彈或別的大規模殺傷武器,美國人知道它
在狗急跳牆時敢用,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它對美國的意義實在重大。伊拉克是美國
新戰略、新夢想的試金石和可行性報告。

  作為戰爭的輿論準備,布什政府千方百計想讓民眾相信,打伊拉克是反恐的必
然,是消除對美國安全威脅的頭等急迫的大事。但是,把伊拉克和9·11聯繫上
的證據,即使是共和黨的分析家也承認,是布什政府提供的情報中“最弱的一環”
。美國至今提供的所有說法和證據,也都已在世界上被普遍置疑,不僅世界各國分
析家們多半否定,美國CIA自己的成員否定,聯合國核查組的專業人士也一再否
定。到頭來這些“證據”給人的印象是飢不擇食,什麼東西放到籃子裡都算菜。三
月六日晚,布什的新聞發布會之後,在CBC電視台討論會上,加拿大前外交部長
結論性地對美國霍布金斯大學的主戰派戰略學者科恩(ELIOT COHEN)
說,“我們今天晚上一直試圖告訴你的是,到現在為止,你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證明
現在就必須走向一場大戰”。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顯然事先就知道別人不會信服,便先就放出話說,
這伊拉克的問題特殊,沒有必要象日常的司法案件一樣、需要充足的理由來建立合
理的懷疑。這老頭兒的意思是,既然按國際規定的公尺來量,你不夠兩米,那我們
就換個標準,用第三世界的比如中國的市尺來量,一市尺就是一米,再看你有多高

  這就是說,將來誰是“潛在”,不僅主意由美國拿,而且它可以隨便拿。毫無
疑問,讓它這樣任意換尺來量身高,夠標準的,需要美國“先發制人”的,到底有
多少就很難說了。如果世界接受美國這樣為所欲為,今後就是美洲新十字軍的時代
了。

  二月二十七日路透社報導,在“強大的壓力”下一直堅決反戰的墨西哥態度開
始變軟,有可能轉而支持美國。路透社援引墨西哥一位外交官的話說,“他們真的
告訴我們,‘任何不跟我們(美國)站在一起的國家將會付出沉重代價。’” 作
為這樣“做工作”的一部份,英國報紙報導,美國還對立場不定的安理會國家代表
們進行監視。二月二十八日,加拿大總理在墨西哥城講話,強烈置疑美國要推翻一
個外國政權的企圖和做法。他說,聯合國決議是解除伊拉克武裝,而不是更迭政權
,如果這樣做,“那麼到什麼時候是個頭呢?這就是問題所在。下一個靶子是誰?
能提供一個名單嗎?”

  可憐的墨西哥,它一定是感到離美國太近了。加拿大人何嘗不知道總理的兩難
:加拿大的反戰民意,和美國大象的側臥?大象只要氣一粗,加拿大的經濟就會喘
。美國南北兩邊的涼熱分隔,心情卻同在一樣寒意中。更可怕的是,地球上的國家
早晚都會有一天可悲地感到離美國太近。其實,美國全球部署的軍隊要達到的,也
就是這個效率。

  全球對美國的抗議和抵制,原因和意義就在這裡。

  根據各種民意調查,美國民眾支持戰爭解決問題的,在百分之五十五到七十之
間,浮動幅度取決於布什每次講話時運用的“伊拉克象毒氣室”之類修辭的多少。
然而,希望在聯合國的同意下才發動戰爭的,也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六十左右。說明
美國民眾目前的迷惘心態。雖然布什宣傳部的戰鼓一直在擂,但強硬的、一意孤行
的主戰派,在美國還是少數派,多數人還是相信公義的重要性,並把這權威交給聯
合國而不是美國自己。

  歐洲、加拿大和世界各國的民意,甚至連極右派也不敢說是支持美國強硬主戰
派的。美國唇齒相依的鄰居加拿大,在沒有聯合國同意的情況下支持美國發動戰爭
的百分比,是百分之二十五。看歐洲,美國的最堅定夥伴英國政府,面對的這個百
分比是十五。只要是政府支持美國的國家裡,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群眾的反應激烈
程度更大。至於9·11之後宣布“我們都是美國人”的法國,這個比例不用提了
,所以現在美國媒體都很熱衷討論為什麼“法國恨我們”的問題,似乎世界沒有法
國刺頭其他都好辦了。有評論員威脅說法國和美國對抗是在孤立自己,法國人則反
唇相譏說,法國是和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國家和民眾一起孤立自己。美國《華
盛頓郵報》承認,法國的希拉克總統看來是在代表歐洲講話,因為百分之八十的歐
洲民眾反對戰爭。在人民的層次上,拉姆斯菲爾德的“新歐洲”,其實不具有任何
地理的指稱意義。

  全球的反戰,使美國在戰前展示了這樣一個面孔:聯合國安理會十五個成員中
大多數同意繼續核查,這對美國不算數;專業的武器核查人員的判斷和要求,對美
國無意義;制定和保護國際安全規則和秩序的聯合國,只有在聽從美國的時候才可
以生存下去;定義自衛才是正義戰爭的當代國際法,對美國已經過時。古老的叢林
法則,才是美國的新精神。世界的民意,不管是由多數國家的政府表達出來的,還
是由所有的民意測驗和空前的反戰示威表達出來的,對領導世界的美國政府毫無價
值。伊拉克退讓了,布什不屑一顧:“我猜想(I SUSPECT)伊拉克在繼
續愚弄世界”;不是一直沒有大規模殺傷武器的實據麼?拉姆斯菲爾德二月二十五
日乾脆宣布,“伊拉克的武器可能藏在別的國家”(估計下面正在交頭接耳揣測下
一個是誰和該誰發抖的問題了)。除了責任、利益和霸權戰略,一切美國國務院發
言人平時喜歡提的東西,包括民主、法制、理性、和平、正義,都和美國很奇怪地
對峙着。

  世界和美國的對峙,是兩種世界觀和兩個未來的對峙。

  但是,天是要下雨的,渾身是勁的美國是一定要踏上走向永久帝國的第一步的
。不管你如何表白它是多麼的不請願、多麼的“被迫”。

  那麼,餘下的問題是,所有這些反戰的努力,包括各國政府的和民間的,是否
是白費了呢?那些全球反戰呼聲,是否只是對曠野的呼喊,沒有迴響,隨風而逝?


  不是的。這一切都沒有白費。正是由於這些努力,美國雖是踏上了這第一步,
第二步卻更難走了;美國新戰略的這次強行啟動的“成功”,卻是它迅速面臨失敗
的原因。

  首先,反戰民意最直觀地表明,美國的新戰略在世界上沒有朋友。雖然這回美
國還有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亞等國政府的支持,有理由相信,下一次美
國要對另一個“潛在”目標先發制人時,還有多少重要盟國政府支持是很成問題的
。正是由於英國布萊爾面對國內的民意,需要將來能大選連任,美國才不得不聽從
他的要求繼續在安理會中尋求新的決議通過。死心塌地跟着美國指東打東指西打西
的政府,是自己打心眼裡想下台。美國雖然聲稱最終會有好幾打國家的支持,但回
頭看着跟上來的一幫不成氣的要錢的、要扶的、甚至要挾的“雜燴”,心裡的滋味
連旁人都會同情。給美國臉上抹灰的,當然莫過於在“關鍵時刻”公然提出了30
0億美元價格的“關鍵盟國土耳其”,弄得美國報紙也認為“如果關鍵的盟國都是
用錢收買的,這種聯盟的價值便值得懷疑。”其實,如果相信這些小兄弟們對自己
到底是美國的盟友,還是它需要的聽差這一點不清楚,也是不公平的。和人一樣,
窮的,並不傻,只是互有所求罷了。當土耳其議會沒有通過政府和美國交易的決議
案時,成千上萬的土耳其群眾在街上舞蹈,你不禁再次意識到,軟弱的,常常不是
百姓。美國即使有“盟國”,也沒有人民。

  其次,反戰運動伸手一把撕開了美國的意圖和戰爭的本質。美國最需要證明的
,卻又是最缺乏證據,就是伊拉克和911的關係和對美國的威脅性。遊行隊伍打
出的標語是“不要為石油打仗”。布什過去不止一次聲明,美國不尋求對全球的主
宰,他不想打仗。然而,現在要世界相信布什政府的和平主義本性,就象當年李登
輝要我們相信他說了XX遍的反“台獨”表白一樣。拉姆斯菲爾德說出了“任務決
定聯盟,而不是聯盟決定任務”這樣的現實主義者的座右銘。家喻戶曉的布什名言
:“你要麼和我們一邊,要麼就是和恐怖分子一邊”,更說明了美國右派以自己劃
線,無視規則和理由,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強悍。反戰的意義就是,布什政府被
剝奪了全部道義外衣,成為“古今帝國”的展覽中的最新的一個像框。雖然拉姆斯
菲爾德不在乎,這對世人和未來,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由此世界進入了抵抗帝
國企圖的階段,“單邊主義”只是這個階段初期的委婉用語。因為即使在美國,赤
裸裸宣稱我們拳頭大就得按自己的來的人,畢竟是極少數,當美國人發現世界反而
把布什政府當作“流氓”政府時,事情就會起變化。

  今後,布什政府還想打起替天行道旗來聚眾,連他的天堂里都會傳來笑聲。

  其三,這次反戰運動還表明,布什的美國不僅不能以高尚信念在世界上一呼百
應,甚至不能隨便利用其他已有的關係,比如北約,來形成同盟為自己服務。法、
德、比利時等國站在一起反戰,是北約內歷史頭一次產生這樣的疏立狀態。法、德
、俄合作主導安理會中的反戰派,使美、英歷史第一次不能用意識形態的方法來貶
低對手,到達宣傳戰上優勢、形成共同信仰的同盟。這具有極為重要的示範性。舊
有的聯盟和對手的界線,隨着華盛頓催生新帝國的雞鳴而模糊了。克林頓政府的國
務卿奧爾布萊特和非洲事務助理國務卿蘇珊·萊斯(SUSAN RICE)不約
而同地指出,布什將美國多年經營的國際形像和支持基礎都毀壞了。

  所以,現實的美國,將不得不更現實,全靠自己的資源來維持,不能再指望義
工和贊助人。美國的統治史,將是不斷的按葫蘆史,今天和這個聯合明天和那個翻
臉;給這個阿富汗增兵給那個土耳其$$$億美元。頗有說明性的是,大概是怕華
盛頓這個時候還不熱鬧,阿富汗總統二月二十八日趕到美國來警告說,如果美國光
顧打伊拉克而拋棄他的國家,“那麼阿富汗有可能再次成為恐怖分子的天堂”。這
位謙恭的先生對那些體面的大人出此近乎恫嚇的下策,大概情況真是不太好而且對
美國歷史有些了解。

  最終的局面,就會象英國後來才領悟到的,大英帝國原來不是英國繁榮的原因
,而是它的結果。最終一切都是費用和體力決定的。打仗的、扶持的、駐軍的、遏
制的、利誘的、急救的…到什麼時候有十萬億家產的美國也會覺得手伸得太長了?
歷史上,任何帝國一旦有了這個感覺,其實中午已經過去了。

  其四,無論是否能阻止戰爭,聯合國的地位通過這次反戰反而加強。美國其實
這次打了不止一次仗,其中一個是要還是不要聯合國。第一次布什被鮑威爾說服去
聯合國演講,還象是美國對國際社會的一次不必要的、高貴的恩賜,因為似乎它隨
時都可掀掉外衣上拳場而不受譴責。但後來的情況變得出乎意料,聯合國成了沾在
屁股上的燕尾服,既不方便打拳,又不易甩掉。好幾個月內,美國被大家按在聯合
國位置上做它極不願意的口舌工作,因為不然美國的孤立就太突出,美國對抗世界
的面目就太清楚。

  和當年科索沃戰爭北約乾脆繞過聯合國不同,美國這次得到的警示是,輕易地
從安理會座位上拍拍屁股揚長而去並不會有任何損失,這已經不可能了。這次聯合
國前前後後的爭鬥戲,使世人重新確認了聯合國,重新發現一個反對霸權者的正當
而良好的着力點。世界相信聯合國而不相信美國,甚至美國人民多數也希望得到聯
合國的首肯。中國的“在聯合國框架里解決”的託詞比任何時候都順口了。明知道
這是擋箭牌,美國還得先聽着。它要對付的,首先是自己調皮的朋友們,因為他們
都在聯合國那邊。

  最後還想提一句的是俄國和歐洲的關係。在此之前,只要談到俄國向西方的靠
攏,指的似乎就是向美國的靠攏,一個歐化的俄國和一個反對美國的俄國是不可同
時存在的。現在我們突然想到,德、法、俄,可能是一個“新歐洲”的雛形,一個
“反美”的俄國可能是它入歐的原因和結果。這樣一個新歐洲對美國的影響,有很
多文章可作。

  這就是反戰的意義。世界人民不接受美國這樣的領導,美國為私利和霸業發動
戰爭的本質已經清楚,聯合國的不可代替性得到廣泛的接受,跟隨美國下一次先發
制人的戰爭的國家政府將更加減少,屆時美國將更加孤立,並將面對新型的強大的
抵抗。

  美國這帝國新戰略第一步的代價,其實大得不能再大了。

  最後的問題是,那麼美國會不會就此收手,達到殺一儆百的目的之後便不再“
先發制人”呢?這個問題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利益的擴張性,和美國自我的安全
感。在我看來,這兩點都是很困難的。美國的利益是要擴張的;指望這次美國達到
殺一儆百的目的是天真的,美國不會感到自己的世界比以前更安全。“邪惡”的伊
朗開始建核電站了,朝鮮已經有核技術,對美國來說,核擴散化學武器擴散的前景
,比一個團團圍困了十二年的伊拉克更可怕。克林頓最近正確地指出,饑寒交迫的
朝鮮如果把導彈和核技術到處賣給別人以換取食品和燃料,那就真正麻煩了。因為
這樣不多久,美國的新戰略就需要在世界上到處“先發制人”,而那些新的倒霉的
“潛在”對象,遠不如伊拉克這樣有很多辮子可抓。比如宣傳伊朗侵略成性、支持
恐怖主義、對地區和美國構成直接威脅,其證據將更不成形,美國人民自己會更迷
惘。到那時,更加孤獨的美國政府的“先發制人”,將是地地道道的世界和平的頭
號威脅。這將是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識。

  新戰略不太久就要走到頭了。

  這次反戰的意義,就是讓我們現在就預見到這一前景。

二零零三年三月六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中國軍史里的長津湖
2002: 印度攻擊中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