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作坊里形成的日本民族性
送交者: 陳冰 2003年08月25日19:09:1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在中日簽署友好條約25周年之際,中國東北齊齊哈爾的毒氣彈爆炸傷及無辜數十名。見中國政府措詞強硬、民眾憤怒不堪,日本外務省官員馬上派出發言人承認化學毒劑傷人是原日軍遺棄的化學武器所致,“令人非常遺憾”。

  這當然只是姿態。日本人真正關心的恐怕是另一件大事:北京到上海的高速鐵路採用日本新幹線技術的合同會不會泡湯?談判已進入最後時刻,造價估計數百億美元。  

  日本隨後派出專家前來協助調查,給中國人許些釋然,並被一些善良的人解讀為日本對華態度在發生“微妙變化”,是在“誠實地應對事故”。恰在這時候,小泉政府的6名重量級政治人物先後參拜靖國神社。最新消息是,日本赴華專家隱約提出毒氣彈不一定是日本製造。  

  日本人就這麼陰森,陰得讓人骨頭裡冒寒氣,好像是從冷冰冰的作坊里走出的另類。

資源貧乏產生對外的警覺

  浸泡在太平洋里的日本其實就是一個大作坊。立國很久且沒被外族征服過,日本人認為自己是不能被馴化的“神佑民族”,優越感讓他們“心靈緊閉”,在精神層面上很蔑視外來文化,具有強烈的與世隔絕的意識。

  但出門便是深深海洋且資源貧乏的地緣現實,又使日本人充滿生存危機,因此有“眼觀八方”警覺感,在技能方面非常注重吸收乃至模仿先進的東西。

  在日本弱於他國時,他們默不出聲地“拿來”外部才幹,卑謙地對外點頭哈腰,然後自己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點,對外來技術改造和進化,直到超越。一旦確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別國,便會出其不意地發動進攻,讓別人驚詫“日本人真神!”

  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早在17世紀就對日本人的作坊文化特徵作過總結:他們“頑固、任性、剛毅、古怪”,同時又“不把一切危險和災難放在眼裡”。他認為日本的立法精神是殘暴,他們相信只有更嚴厲的殘暴才能駕御殘暴。

  對日本國民性探究較深的當推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二戰後,他撩開日本作坊厚厚的門帘,看到的日本人是菊花和利劍剛柔兩種極端稟性的混和體,使得日本國民性獨一無二。

  他在暢銷不衰的《菊花與劍:日本文化模式》一書中說,“日本人生性極其好鬥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固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願受人擺布……”

  實際上,日本人對內是菊花風情,人與人之間講究和諧,相互尊重,每個人都會“擺正位置”,對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貴賤等級和權威分層傳統“像呼吸一樣自然地接受和認同”。而對外則是利劍風格,霸道且充滿進攻性,自認為日本精神比西方的自由和民主更高明。他們無條件地一致對外,且不會賦予對外手段以道德色彩。他們的終極目標是進攻,是征服,是偷偷摸摸地“創造神話”。

詭秘且富有進攻性

  作坊里悶久了,日本人難免做事陰險,神出鬼沒。明治維新後,日本人以“文明對野蠻”之名發動甲午戰爭,逼“第一個老師”中國簽訂《馬關條約》,收錢占地。一戰失敗後,日本又縮到作坊里“忍辱負重”,10多年後攻擊東南亞,在建構“大東亞共榮圈”的櫻花般柔美外衣下燒殺擄掠,再創“奇蹟”。

  之後,日本便向“第二個老師”美國發動珍珠港偷襲,舉世震驚。至到二戰結束前美日在太平洋上決戰時,美國人才發現那些頭戴瓜皮帽、看上去邋裡邋遢的鬼子真是特殊,不得不用原子彈來結束戰爭。

  即便在和平時代,日本“詭秘且富有進攻性”的作坊文化痕跡時有表現。二戰結束後,日本人把兵工廠改造成民品加工作坊,1969年國內生產總值便不知不覺地超過了西德。

  再後來,日本的電器、汽車沖向美國市場,近乎是所向披靡,打得美國廠商招架不及。著名的美國小說《上升的太陽》(後改編成電影)為此驚呼:美國風風火火地贏得對日軍事勝利,日本卻偷偷摸摸地贏得對美經濟勝利。

  我的一個朋友在中國一家報社當總編,他的報紙曾揭露過日本在華工廠的中國員工手指被切斷而得不到日方賠償的事實。後來他準備隨一個中國新聞代表團去訪問日本,但日本駐華使館唯獨沒給他簽證,自然也不說明原因。而另一名中國學者提出中日間應暫擱歷史問題、着眼未來安全戰略,日本人不僅邀請他赴日講學,還資助他赴美參加研討會。

日本人心服強者

  但不能否認,日本人對內的“菊花柔情”是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的秘方。很多日本人都有“只有今天沒明天”的危機感,加上作坊內部的和諧團結,很少爭權奪利的事發生。所以日本人一旦捕捉到新技術就會全力以赴,做出最善解人意的產品,風靡全球市場。

  西方人認為,要測試你的產品能否在全球市場有競爭力,就先在日本一試。日本人當然也有在作坊里只埋頭幹活不舉“簾”張望的時候,比如電腦,他們的技術創新力近乎無法與美國相比。

  日本人也不是沒有被人制服過,但前提是你比他強,無論在軍事還是經濟上。美國打敗過日本,日本人對美國就有崇拜感和順從心。兩次波斯灣戰爭中,日本出兵出軍艦好像比美國還忙。他們當然有自己的算盤,知道“正常國家”、出兵海外的曙光就在前面。

  日本也曾向英國道過歉。日皇訪英時得到二戰老兵的以屁股夾道“歡迎”,便知道英國人不好擺布。1998年1月,日本首相對到訪的布萊爾首相正式道歉,變相地接受了老兵就二戰間充當日本勞工的賠償要求。

  詭秘的日本賠償金從60萬英鎊提高到80萬英鎊,但賠償金變成了“日英聯合基金”,用來資助老兵們走訪東南亞戰場和訪問日本,並為老兵的孫子們留學日本提供獎學金。日本首相的道歉場面,自然沒有在日本電視台播放。

  新加坡資深政治家李炯才在《日本:神話與現實》中提醒我們,切不可被輕盈紛繁的櫻花、色彩艷麗的富士膠片和平面銳角彩電所迷惑,而同日本人一道落入“神話”之中。要讓日本人走出作坊和你和平共處,你必須首先強硬而且強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黎明曙光――中國新一代驅逐艦前傳
2002: 中國威脅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