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從歷史角度看中國海上戰略
送交者: 查爾斯·霍金斯 2004年01月25日16:59:5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乍看之下,人們可能會以為台灣問題是中國戰略考量的重心。事實上,北京的雄心遠超於此。

  海軍的運作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重點考慮。據在北京的國防分析員所說,這對中國的安全戰略非常重要,因為美國艦隊讓“中國感受到壓力”。

  這並不是中國第一次面對來自海上的壓力。回顧歷史的轉折,或許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民解放軍海軍的戰略考量。

  根據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朱德翔(音譯)教授的研究,中國的航海活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中國的船隻則在公元43年或更早,便已經在南中國海出現。

  明朝的永樂皇帝,更於1405和1433年間派船隊七次遠洋出海,到南中國海和印度洋沿岸,宣示中國國勢的顯赫。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巴特大學地理學院教授曼塞爾·張說,當時領導船隊的是一名鮮為人知的太監鄭和。船隊擁有多達317艘船隻,船上人員總數超過3萬7000人。不同的船只有不同的用途,例如用來運載金銀財寶、馬匹、日常用品以及提供膳宿和作戰等。

  最大的一艘船有九根桅杆,船身長444尺,船梁高180尺。看過船隊的人都大為驚嘆,因為那些船隻遠比在歐洲或世界其他地方所見到的都大。

  當永樂皇帝發覺國家資源不足以同時應付船隊和國內需要時,這些壯觀的遠洋航行便在1433年停止。朝廷先後在1433年、1449年和1452年頒發旨令,嚴禁類似的航行,並逐步加重對違法者的懲罰。

  朝廷也在1551年修改法令,任何人使用擁有超過兩支船桅的船隻出海,都被視為進行諜報活動。次年,凡是擁有兩個以上桅杆的船都被摧毀。至此,中國已經完全把自己和外界隔離。

擴展海上防線

  但是,孤立主義並沒有為中國帶來好處。中國的目的是向世界炫耀國力,歐洲人卻志在通過貿易和侵略行為,累積財富和擴張領土。中國雖然把自己孤立起來,但無法抵禦歐洲人的逐步入侵。

  歐洲探險家的足跡,也開始遍布亞洲。在13世紀,旅行家馬可·波羅對自己由陸路到中國的記述,更激發了歐洲人的強烈好奇心。一切已經成了定局。

  19世紀中葉,大多數亞洲國家才意識到,他們的邊界和海岸線幾乎完全不設防。除了泰國因為通過泰皇出面談判而避免了被歐洲列強占領,其他東亞和南亞沿海國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歐洲國家的左右和主宰。

  當中國驚覺到沿岸島嶼的作用和一支強大的海軍能夠防衛和阻止外人入侵時,已經太遲了。

  這個教訓給中國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便嘗試建立對南中國海的主權。

  過去20年,人民解放軍海軍集中精力,審慎和有效地擴展了實力,有些人甚至認為,它已經“脫胎換骨”了。中國艦隊的輔助船艦和戰船的比率已經是區域內最高的。比率越高,戰船所能獲得的輔助就越多,也能在海上待更長的時間。中國海軍接下來將會取得更大的進展。

  中國對南中國海提出主權要求,並在那裡擴大海軍力量,並不像一些人所說的只是為了獲得那裡的天然資源,如石油和天然氣。中國的目的也在於向東和向南擴展它的戰略前線,保衛以前非常容易被滲透的沿岸地區。

·作者是美國資深防務問題分析家,曾在美軍步兵作戰部隊服役,廣泛遊歷亞洲。此文為本報特約,葉琦保譯。

● 查爾斯·霍金斯(Charles F. Hawkins)(華盛頓)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關注空中空間作戰
2003: 利字當頭誰敢出頭?
2002: 軍工集團牽扯全美利益
2002: 蘇聯導彈擊落林彪座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