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可笑未必無效:攻台作戰中的渡海雜想
送交者: 月風影 2004年03月18日16:09:3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台灣之所以至今仍然游離於大陸政權的控制之外,完全是因為兩岸橫亙着一條一二百公里的海峽,而台灣問題的解決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進攻方的渡海能力.這是眾所周知的常識.大陸軍隊要統一台灣,必然要越過海峽,至於大規模的軍隊渡海,是否有其他比之傳統渡海方式不同的特殊手段,用什麼來渡海?目前不得而知.一九五零年金門渡海作戰,解放軍一個師因登陸後海水退潮,船隻擱淺,被敵炮火炸毀而後援無望,全軍覆滅,據說戰後負責解放台灣的粟裕大將總結了幾條渡海作戰的原則,其中一個原則是某支敵軍,如果在陸上能用一倍的力量有效殲滅,那麼渡海作戰,則必須保證有二至三倍的力量才比較有把握消滅這支敵軍。否則,難以有效應付各種無法預料的變數。這也許就是台灣問題一直沒能解決的一個重要原因:空軍不強,海運能力太差。難以達到大將的這個要求和作戰原則。
  由於大陸軍隊的空軍較弱,期望通過空運大部分的渡海作戰部隊是不大現實的.大部份的人員和物資及重武器看來仍要通過海運實現.這麼一來,有個問題就必須解決.就是台灣方面控制的處在海峽中間的幾個較大的島外小島:金門、馬祖、澎湖將如何處理?對於這幾個外島的處理,據我了解,戰略處理存在着嚴重的分岐:
  一方認為,只要打下台灣本島,這些小島自然樹倒猢猻散,孤島哀兵要麼投降,要麼滅亡.多半是前者。也就不必對其動武,避免一些損失;這些島上都有上萬至數萬台灣軍隊,有經營了幾十年的堅固工事和火力配合,如果強攻,當然拿下是不成問題的,但畢竟幾萬台軍與數倍之解放軍彈丸之地的超密集殊死搏鬥,也不會是小傷亡.能避免儘量避免,能勸降這些外島台軍最為上策,而且只要台灣本島戰事基本決出分曉,勸降這些駐軍是完全可能的;
  另一方認為,一旦攻台開戰,這些小島將成為渡海工程的麻煩熱點.不將其攻克,總是個後患.萬一攻台出現失利,這些島嶼將對撤退之解放軍也是一個包袱,構成一定威脅.所以,這些小島必須先行攻克.我個人贊成後一種方案.但這些島嶼是與攻台同時進行攻克還是先行進行,則大有講究.尤其是澎湖島,位於海峽中間偏台灣島一側,是個必爭之地,歷史上的鄭成功收復台灣也是先克澎湖.以此作為跳板攻台成功的.我認為如果台海戰爭爆發,大陸軍隊出兵收復台灣,澎湖不但是個必克之地.而且應優先攻克;攻克了澎湖,攻可進,退可守,並且必然對台灣軍民的守島信心產生重大打擊.對渡海部隊卻提供了一個極大的心理支持和後方保證。而大陸軍隊由於渡海能力先天不足,也非常需要一個物資和人員的中轉點.同時,對傷員的救護和物資供應等等方面都將具有極大的價值。
  還有,解放軍一向信奉炮兵至上,稱炮兵為“戰爭之神”尤其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中越邊境的作戰經驗,對炮兵的依賴進一步加強和信賴,一些作戰理論也是在強大炮火保證下而展開實施的.而渡海作戰,先期登島開闢通路的部隊必然重武器攜帶不便、不足,將使過海部隊失去陸地作戰之強大的炮火平台,而台軍則以靜制動,以逸待勞,炮火支援肯定比渡海部隊要可靠和強大.既要渡海,又要在上岸後在炮火支持處於弱勢下作戰,失去強大炮火支持的解放軍渡海部隊的作戰效果將因此經受嚴峻的考驗.依賴空中火力支援的期冀看來不那麼讓人樂觀.就中國空軍的空中火力支援而言,恐怕不敢抱大太希望.中國空軍一向沒有為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傳統和經驗,由空軍提供空中火力平台作為地面部隊主要掩護火力的理念和實際能力更差.技術和訓練都不足,我本人繼續對由空軍為地面提供主要火力保障表示很大懷疑和不信任.就空軍目前的裝備和訓練狀況而言,能保證制台海制空權和創建登陸場就不錯了.所以,步兵火力的支援看來仍要由陸軍自行解決和保證.而陸軍部隊又由於海軍運力的不足而不能奢望有很強大的炮兵跟進.海軍的力不從心可能比空軍還要嚴重.這時就用到澎湖這個小島了,這時,澎湖不僅是個讓人喘口氣的地方,而且要作為一個遠程炮兵基地,由澎湖提供遠程炮火支持,儘管由於湖湖離台灣仍有七八十里,一般火炮無法打擊台灣本島,但大陸已有的射程可超一百公里的遠程火箭炮的射程卻綽綽有餘,在登陸突破的關鍵時候,這裡提供的火力將比從大陸發射同一樣火箭彈提供的殺傷半徑大得多,也就為登陸部隊提供了更多的登陸地點的選擇餘地.而萬一攻台失敗,手上留一個澎湖島,對台灣也是一個極大的制約,如再次攻台,澎湖仍是重要基地.基於此。強烈贊成攻台島先克澎湖。澎湖雖小,卻象小小稱砣,力壓千斤。
  攻克台灣,大陸難在渡海。西方根據他們的作戰習慣和計算標準,對大陸海軍的運送能力表示悲觀,台灣也有很多人因此而竊喜不已,據說台灣民眾看了大陸動員民船實施渡海的演習錄像後,許多人笑掉了大牙,嘲笑大陸海軍的落後.以為因此可高枕無憂.但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專業人士恐怕就不象普通人那麼樂觀了.如果他們也認為這種方式可笑的話,則台灣危矣.其實他們都錯了,海軍的艦船運輸只是一個部分,這方面中國的能力確實不算強,但征對這個問題,也並非就斷了解決之道。在世界武器發展趨勢正在向追求精確打擊而不遺餘力地投入而使得制導武器的性能登封造極之時,我們盡可在某些戰術和技術方面反其道而行之,讓他們的精確武器發揮不了。精確制導武器對付大中型艦船恐怕是一大剋星(如英阿馬爾維納斯群島之戰之英軍船艦的重大損失),但如果我就來最笨的,搞船海戰術,動用上萬條幾萬條中小民船運送部隊,你倒底有多少精確武器?就算精確擊中又能打死多少人?對這種渡海方式本身恐怕就缺乏準備和理解。反過來說,假如你是台灣方面,大陸載着軍人的上萬條中小船隻蜂踴而來,你倒底能想出多少有效的辦法應對?尤其是在制空權被奪取的條件下.這種船海戰術除了戰術核武器,不要說台灣,就是美國軍隊也不見得有多少好辦法。如此眾多的船隻打得了多少?而且人家也不是白讓你打。歷史和技術的發展很有特點可循,它的邏旋發展規律有時就會出現用這種最落後的盾卻能有效地破解最先進的矛的現象。因為先進和落後距離到一定程度就會脫離原有的意義,量變引起質變,如同時髦與落伍一樣,並沒有絕對的不變意義。最落後的在某些時候也許就是最有效的.
  守衛台灣,台軍卻難在沒有戰略縱深,機動餘地狹小,只要被攻擊方攔腰突破或被空中打擊有效阻斷,則整體戰力將嚴重下降,也就是說三十至五十萬軍隊,在整體上保持完整狀態下具備的戰力,在被大陸軍隊切割成兩半或更多的版塊,在壓迫或分離下,雖然仍擁有相等數量的軍隊人員,卻將因此沒有整體戰力的一半保證。只要大陸軍隊獲得幾個可靠的登陸場,基本就保證了戰爭的勝利結局。現在大部份人對登陸階段非常小心謹慎,這當然是關鍵之處,但對上岸後的作戰能力卻似乎過份樂觀,我卻認為對台灣軍民的抵抗能力不能掉以輕心,不能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該怎麼來就怎麼來,要吸取入越作戰的一些經驗教訓,對於習慣了軍隊作戰人民一呼百應全力支援的大陸軍隊而言,歷史上脫離本土、深入敵對地區作戰,在周圍儘是敵意環境中的戰爭經歷,一般總是要產生一些遺憾,付出特殊的代價。這一點,在對台作戰中也會暴露出來。尤其是台灣民眾因經濟條件和教育水準比大陸高的環境和宣傳影響下,導致對大陸人普遍輕視和睢不起的現實環境中,切不可企望他們會夾道歡迎大陸軍隊。但如能將這種環境特點實事求是地告知於我軍戰士,並提供一些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敵對行為之反擊手段的話,這些不該有的損失將會大大下降。一般來說只要集中兵力先解決台灣的一半,其餘的一半就基本會崩潰(排除這個時候的外軍干涉),那一半也只是時間和代價問題而已。
  台灣如果統一,中國軍隊將因此在重振國家雄風的偉大抱負中搶占一個舉足輕重的戰略穴位,接下來必然而至的南海爭奪也有了一個強大可靠的後方戰略基地,甚至因此而深刻影響和調整世界的政治軍事格局。中華民族因此才有望真正在太平洋上高高地站立起來。真有那時候,誰也擋不住中國的強大了。而反過來,若台灣成了別人制肘中國的戰略基地,則中國手腳被縛,空有雄心亦難以施展,難有大作為,防不勝防之中必定襟若寒蟬,只求自保,民族之復興將因此而大大被拖延.軍中久被壓抑又備受挑釁的後起之秀正躍躍欲試。台灣之命運將是新世紀中國之命運的風向標,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軍方厲兵秣馬,國人拭目以待。
  攻克台灣,山門大開,成就霸業,馳騁南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美伊戰爭中國要做的十件事
2003: 美國搞定了伊拉克,下一個目標就是中國
2002: 不獨不統對大陸有何利
2002: 美國有可能對中俄使用核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