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智庫:中國軍工文件曝光航母殺手導彈性能 北京已取得長足進步
送交者: qwtie66 2013年10月25日07:31:1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DF-21D反航母彈道導彈。(資料圖)
  據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10月23日報道,原題:《揭開中國“航母殺手”的面紗》,作者為哈里.卡齊亞尼斯。

  文章稱,華盛頓詹姆斯敦基金會的才俊們寫就了一份指導報告,具體介紹了中國的“東風”-21D導彈——大眾媒體也稱之為“航母殺手”,在戰略上的邏輯依據、研發情況及其帶來的各種後果。這份報告顯然在世界上很有權威性。

  作者認為,報告的作者安德魯.埃里克森是世界上研究這一課題的頭號專家,也是認識到該導彈在現代戰爭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第一人。埃里克森撰寫了一份評估報告,對該導彈的起源、研發情況、作戰環境下的可能用途及對美國海軍的整體影響等問題進行了探究。簡言之:該報告是對亞太安全問題感興趣的中國問題專家的必讀物。

  正如埃里克森等人所強調指出的那樣,過去幾年裡,該導彈先從研發過渡到零部件測試,後又過渡到美國海軍上將威拉德2010年底置評時所稱的獲得初步運行能力。

  埃里克森在報告中解釋道:“真正令人吃驚的是,‘對反艦彈道導彈所持的否定情緒’非常強烈。一些人——包括頗有威望、冷戰經驗也最為豐富的為數不多的專業人士——想當然地認為,蘇聯工業時期設計的反艦彈道導彈是失敗的,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存在諸多同樣的缺陷……也有一些持懷疑態度的人士稱,常規反艦彈道導彈從技術上講並不可行:還有人說,沒有證據表明中國可具備這種戰力。但從物理學上講,發展反艦彈道導彈是行得通的;對中國人也好,對其他任何人也好,物理學皆為一理。中國有很多物理學家和工程師在為他們的祖國效力。我們今天親眼看到了上述結果,也看到曾一度停滯不前的中國國防產業以創新方式整合現行科技的能力。”
中國反艦彈道導彈模擬打航母試驗首次曝光?

  文章指出,北京已取得長足進步。埃里克森的報告表明,中國具備專業技術、專業人員、歷史邏輯依據以及戰略眼光去完成這項工作。

  文章稱,雖說任何武器一旦被冠以“航母殺手”的名號顯然都會引發大肆宣傳和猜測,但要了解“東風”-21D導彈的歷史、發展過程及走勢,學者們可求助的東西太少了。埃里克森的工作不僅給中國的這個重要“殺手鐧”除去了面紗,更重要的是給學者們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指導文件。對或許並不了解這種武器的人來說,這份報告的可讀性很強。

  報告本身提供了大量此前不為人所知的數據。這要歸功於埃里克森對公開資源中的中文文件進行了徹底挖掘,這些文件披露了大量新信息——至少對作者來說是這樣。比如說,報告記錄了2010年5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公布的一份新聞稿。新聞稿強調指出,“東風”-21D導彈可命中“低速運動的目標”,“圓概率誤差為數十米”。

  埃里克森還談到了其他人也詳細解釋過的問題,即發展這種導彈的歷史邏輯依據。毫無疑問,1995年-1996年台海危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場危機讓北京確信,有必要研製可對美國航母力量實施威懾或能將其打癱瘓的武器。

  作者問過埃里克森博士一個問題:“東風”-21D導彈能否發展到具備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這種戰力的水平。他通過電子郵件作了回覆,“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執行反艦任務的實用性很小,因為反艦任務打的是單一移動目標。據推測,中國可能會發射多枚反艦彈道導彈,每枚導彈均攜帶一枚單一彈頭,以對航母實施逐一打擊。”

  文章指出,與其說“東風”-21D導彈“可力挽狂瀾”,還不如說是“讓局勢複雜化的一種重要手段”。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今天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紀念日,
2012: 習近平已有自己的思路 傾向新加坡改革
2011: 中美蘇三方紀錄:誰擊落了戴維斯?誰擊
2011: 二戰抓拍:艦載戰機墜海
2010: 中國武器先進程度不會影響對外戰爭的結
2010: 解放軍單兵裝備落後太多。問題很嚴重!
2009: 向索馬裏海盜讓步才是喪權辱國!!!
2009: 申時行:(社論) 兩次世界大戰的一些歷史
2008: 申時行: (影) 黃淮之子
2008: 奧巴馬如勝,將是新美國夢的招牌,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