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美不會輕易地將日“放進常任理事國的圈子”
送交者: Optics 2004年09月09日19:48:0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小泉為日本成為“政治大國”奔走

【東京消息】據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自9月13日起將出訪巴西、墨西哥、美國三國及聯合國,為實現“政治大國”目標奔走。這是小泉出任首相以來歷時最長的一次出訪。

出訪三國

據報道,9月14日,小泉首相將訪問巴西聖保羅,與當地的日裔巴西人進行交流,隨後於15日訪問巴西首都巴西

利亞,與巴西總統盧拉進行會談。隨後,小泉將於16日抵達墨西哥,與墨西哥總統福克斯共同簽署日墨自由貿易協定(FTA),並就擴大經濟合作關係交換意見。

將在聯合國演講

根據計劃,小泉將於21日在美國紐約的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講。同一天,小泉還將同德國、印度和巴西的首腦就聯合國改革進行四國會談。日本將聯合國視為提高本國國際地位的重要舞台,“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日本實現“政治大國”目標的最具體體現。

希望改組安理會

前一段時間,小泉趁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訪問日本的機會,與外相川口順子雙管齊下,要求安南對聯合國進行改革,以使日本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日本關於改組聯合國安理會的基本立場是,一國在安理會的地位,應按經濟實力和對聯合國及國際社會的財政貢獻,以均衡的方式分配,即按財力分配權力。

強調“國際貢獻”

小泉政府對此目標自然也不懈怠。在外交活動中,小泉政府始終打着“國際貢獻”的旗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問題上表現得非常積極,又是出錢又是出兵。

前聯合國大會輪值主席、馬來西亞駐聯合國大使拉扎利曾經指出:“希望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國家,首先必須確立本國的‘國際主義’。日本想要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顯然還不具備國際環境和條件。日本在實現這個目標之前,應該正視本國的現實,學習如何正確地區分‘國際主義’和‘國家主義’的區別。”

【時事點評】日本想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夢做了不止一天了,在我們看來,起碼在小泉純一郎這裡,並沒有真正地指望這個夢能很快就實現。

日本高調要求進入聯合國核心圈的目的可能是別有用心

事實上,比起德國和印度來,日本高調要求進入聯合國核心圈的目的可能更複雜些,或者根本就是在別有用心。在評論員看來,不管怎麼樣,提出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確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藉口”,在這個藉口下面,日本右日後再提出任何走向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的理由都聽起來“絕對地正當”。

首席評論員表示,其實,日本人是怎麼想的從其他幾個常任理事國的態度就可以知道個大概。

表面上,美國是最支持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的,在一般人看來,華盛頓這樣做有太多的理由,比如,日本是美國的小夥計,可以配合美國維持其全球霸權、可以讓中國身邊多一個政治大國來抑制中國在亞洲的影響等等。

華盛頓極力避免的“一個後果”

但是,評論員認為,這些讓美國“看起來的非常合乎情理的利益”卻抵不上華盛頓極力避免的“一個後果”,這個後果就是日本一旦成為常任理事國,首先就要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而在現在,對一個國家而言,最大的利益是什麼?其實,在我們看來,不論這個答案是什麼,都不可避免地歸納到了“經濟利益”。

評論員認為,就經濟方面的威脅而言,美國真正的競爭對手仍然還是歐盟和日本,事實上,與五角大樓出於地緣政治、意識形態“對中國威脅”耿耿於懷不同的是,美國的大多數利益集團對來自歐盟、日本經濟競爭力的“現實威脅”“更加不能釋懷”。

我們知道,在80年代後期,一直到整個90年代,美國人對修理日本那對美國極具威脅的經濟是頗有心得。在評論員看來,華盛頓之所以得手,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日本只有錢,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美國始終能夠“把玩”日本的根本原因

首席評論員表示,一個在政治上沒有份量、在軍事沒有力量,在與其他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的關繫上,更是沒有可圈可點之處的日本,才是美國始終能夠“把玩”日本的根本原因。

前一段時間,美國國務聊鮑威爾公開給日本支招,說什麼“要想成為常任理事國、就必須先將'和平憲法'給改了”。對此,日本人國內爭得一塌糊塗,為什麼?就因為怕上當。

據我們觀察,日本國內也是有眼光遠的人的,這些人清楚,所謂美國“絕對支持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的說法根本就是一廂情願。我們知道,這個“和平憲法”就是美國的麥克阿瑟占領日本時一手鼓搗出來的,為的是防止日本重走軍事大國的老路,威脅美國的安全。

後來,在亞洲,不僅有美國、更有蘇聯、中國在角逐,國際政治環境一度對日本相對有利,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是中國有一段時間甚至鼓勵日本“搞點軍事”,一方面是讓日本在對抗蘇聯方面出點力,另一方面也有促使其與美國拉開距離的意思。

時過境遷,美國這才突然發力,對日本逼人的經濟痛下殺手

在那個時候,美國對日本的控制主要表現在經濟的聯繫上,並不敢對日本用強。這種情況直到80年代後期才有了改變,當時,一方面是日本的經濟競爭力大有全面趕超美國之勢,再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蘇聯主導的華約集團已經在全面收縮,無力全面威脅美國的海外利益。而中國更是集中精力在搞“改革開放”,和美國在經濟上的關係越來越緊密,根本就無暇他顧。

再加上日本當時和亞洲國家的聯繫都不緊密,資源、商品進出口生命線都掌握在美軍手中,在國際政治舞台上根本就沒有什麼發言權,美國這才突然發力,用“政治加經濟”的強硬手段對日本??逼人的經濟痛下殺手,迫使日本的金融政策、以至整個經濟政策迎合美國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

那之後的事情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美國,在政治、軍事實力的支持下,迫使當時毫無政治地位和軍事行動能力的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向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了大量的資金,結果是美國得到了長達十年之久的經濟擴張期,與之相對應,日本得到的是同樣長達十年之久的經濟不景氣。

美國不會輕易地將日本“放進常任理事國的圈子”

首席評論員指出,由此可見,就從這段歷史來看,美國也不會輕易地將日本“放進常任理事國的圈子”,更不會輕易讓日本自衛隊有絕對的行動能力。所以,對鮑威爾“贈給”小泉純一郎的、以“修改和平憲法”作為“進入聯合國核心圈子”的敲門磚的建議,日本國內有一批政治人物保持高度的警惕。

在我們看來,鮑威爾支招的動機是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認為美國自己搞的日本“和平憲法”已經開始妨礙美國的利益。就目前的形勢而言,日本禁止行使集體自衛權對日美同盟進行合作來說明顯成了一塊絆腳石。鮑威爾的建議不過是要利用日本右翼力量蠢蠢欲動的軍國夢、搬開這塊絆腳石而已。

對此,評論員注意到,日本就有人提出,在得到亞洲國家的接納之前,如果聽信華盛頓的話,放棄和平憲法,將使日本從政治上徹底孤立於亞洲、特別是最具活力的東亞之外,到了那一步,日本除了得到美國更嚴密的控制,什麼都得不到。在我們看來,這種觀點可謂是一針見血地“刺破了”華盛頓的真實企圖。

安理會的“五大常委”都空前地默契、無一不在做表面文章

上面主要是談了美國對日本的態度,在我們看來,我們就是想通過美國不想讓日本進入聯合國核心圈子的理由,來說明其他“常委”們、也不想讓其他國家輕易進入這個核心圈子的道理。

評論員認為,布什在伊拉克的問題上繞了一大圈,之所以最終還是回到聯合國,就是因為沒有聯合國,美國還就是玩不轉。美國不想讓已經夠麻煩的“常任理事國之間協調關係”更加麻煩。在我們看來,持有這種心態的又何止美國一家?中、俄、法、英哪一家不因自己手中那張否決票而受益多多?誰又真心願意讓自己的權益被更多的人去分享?

因此,在聯合國改革的問題上,據我們觀察,安理會的“五大常委”都空前地默契、無一不在做表面文章。美國甚至還在拿這個問題“報仇的報仇”(公開不同意德國成為常任理事國),釣魚的釣魚(誘使日本修改“和平憲法”),提前漁利。

眾所周知,日本、德國等國之所以削尖腦袋想鑽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圈子,不僅看中了永久投票權,更是看中了那張否決票。

至於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那張兩年為期的投票權,也是價值不菲,這從歷界改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的過程中、總能牽扯出許許多多的“勾心鬥角”、“幕後新聞”就可見一般。

對美國而言,在是否應該幫日本如願的問題上,英國就是一個例子

然而,就聯合國目前的情況而言,美國想要達成個協議,不僅得想辦法讓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大部分“滿意”,還得讓中、俄、英、法的一致同意才行,而後面這些常任理事國都在“盯着自己的利益”,美國要想辦成什麼事,就得和這些國家一個個商量到,少一個都不行。

英國和美國得算是近的吧,但是,華盛頓在伊朗核武器問題上,英國這一關也不好過,為什麼?就因為英國在伊朗有着巨大的戰略利益,同樣,日本前一陣子就在伊朗油田投標的問題上同美國有二心,如果日本是常任理事國,那麼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也一樣會對美國的伊朗政策以否決權相威脅來換取自己的那份利益。

中國也在從自己的利益出發

在評論員看來,我們以美國為例子來講聯合國改革的事,就是想以說明一點,那就是在對待讓他人分享自己權利的問題上,在五個常任理事國的態度都是差不多的,

不論是美國支持日本、還是中國含蓄地支持德國,再就是“上竄下跳”的印度,若真想跨入常任理事國的行列,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說完了美國,我們再來看看我們自己。

評論員認為,在是否公開同意或者不同意日本、德國加入的要求上,中國的態度也是如此,也在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事實上,中國從1994年就開始表示支持德國在聯合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是,直到今天為止,讓德國人私下抱怨的是,北京根本就沒有對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改革表示出“足夠的熱情”。

“不明確表態支持、或者反對”的策略,實際上是最明確的表態

首席評論員指出,中國的態度絕不是個別,在我們看來,儘管日本現在高分貝地“要當常任理事國”,北京根本就用不着吭氣,因為爭着進聯合國“政治局”、想當“政治局常委”的有一大把,公開地支持誰和不支持誰都不是最好的選擇,不然,也成了布什的牛仔作風、美國的單邊主義了。

顯然,誰要當“常委”就起碼得打通“五大國”的第一個關節,就以日本為例,你就先去“公關”好了,反正中國這一關是繞不過去的,在這點上,日本是“醜媳婦早晚得見公婆”,遲早得繞到北京來。

大家知道,國際政治也不過是種“利益交換”,是“先表態利大、還是後表態利大”,恐怕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總之有一點,那就是在現在中美仍處於對峙的情況下,首席評論員認為,對這種“幾年之內”都不會有什麼具體結果、而且“也不是一家說了就算”的問題上,北京大可持開放性的態度,對誰都不必將話說死,應該儘可能保持自己的靈活性。

在我們看來,“不明確表態支持、或者反對”的策略,實際上是最明確的表態,那就是,“你日本費了那麼多的力氣去公關,最後你得有讓我滿意的利益拿出來才行”。評論員認為,這種態度還是值得考慮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台獨趨勢難以遏止 台海必有決戰
2003: “台灣共和國”的身價與前途
2002: 八路軍,新四軍抗日戰爭時的部分戰績(ZT
2002: 解放軍海軍三大艦隊之—:北海艦隊(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