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环球时报社评:美国坑惨了为中东战乱接盘的欧洲
送交者: 一剑破天 2015年09月08日20:50:5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民众集会表示欢迎难民

  德国宣布将处理最多80万份难民申请材料,这个数字是欧盟其他国家在未来几年准备接收的难民总数的好几倍。默克尔表示,这场空前的难民潮将会“改变德国”。

  英国表示将在未来五年接收2万难民,这个数字在德国的慷慨面前显得拿不出手。但同大洋彼岸的美国相比,这又算得上是厚道的。美国从2011年以来一共接纳了1500名叙利亚难民,奥巴马政府咬了咬牙,表示明年最多还可接受8000名。

  舆论的对比是情不自禁的。美国作为西方的“大哥”,遇到大事把盟友往前推,让别人挡子弹,自己在一旁敲战鼓喊口号,无论美国人怎么自圆其说,华盛顿这次在道德上都低了半格。

  很多从叙利亚逃出来的难民一路上高喊“德国”,默克尔真的应了,未来可能会挺麻烦,但德国的“负责任”给世人留下印象。当然,德国这样做并非因为默克尔政府真的“很淳朴”,而是因为舆论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今天的德国已经别无选择。

  这次难民潮很可能成为一个里程碑。那些可怜的中东北非人为逃向欧洲冒了真正的生命危险,最终冲破了欧洲限制难民的法律障碍,生生撞开了欧洲的大门。这的确会对潜在的难民发出一个信号,也会让发达国家今后在强制阻挡难民流动时有所忌讳。

  国家边界对难民的权威有可能被削弱,难民向富裕国家流动的权利会得到更多同情和承认。难民们在一个方向上集中起来进行突破,可能会被当成成功的模式来效仿。那样的话,围绕难民问题就会翻开新的一页。

  但这不能怨默克尔发出了“错误信号”,也不能怨难民们走向“造反”,不把国家边界当回事。真正的罪源是战乱,是这个世界一些地方民不聊生、另一些地方灯红酒绿的严重不平等。

  看来阻止战乱的发生是当今世界的头等要务。欧洲追随美国“惩罚叙利亚”,欧洲公众当时慷慨激昂,恐怕根本没想到时隔几年,他们会成为同一场战乱的受害者。任性地摧毁一个西方不喜欢的国家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一印象相当深刻。

  亚洲和非洲是难民频繁出现的地区,离它们最近的发达地区往往是欧洲。美国远处西半球北部,北接发达的加拿大,南临情况不算很糟的墨西哥和拉美地区,两边是大洋,难民很难自发地大规模跑过去。所以出了严重难民潮,首当其冲的将是欧洲。

  虽然当年法国挑头军事干涉叙利亚,但最积极要搞掉巴沙尔政权的力量是美国,叙利亚内战催生了“伊斯兰国”,又导致了当下罕见的难民潮,迫使欧洲成为那场战乱的接盘者。可以说,欧洲这次让美国“害惨了”。

  希望这场规模空前的难民潮能成为西方乃至全球一个被严肃汲取的教训。世界变了,某个地区严重动荡,其他地区“独善其身”越来越难。最近的叙利亚危机和乌克兰危机中,至少欧洲都站到受损的行列。它们是否符合美国一些不可告人的战略意图,时间将作出证明。

  从目前看,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策动或鼓励的几起战乱都使华盛顿在道义上失了分。美国已经无力驾驭有重大地区意义冲突的走向,它这个“世界警察”做事越来越虎头蛇尾,不断打造“政治烂尾工程”。如此下去,即使华盛顿能够逃避一部分直接损失,它对世界的支使能力将大受影响。由于美国很看重其对世界的“领导力”,这样的折扣也将让它心疼。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印度出差遇到几个阿三说中国 把我气坏
2014: 越南彻底没脾气:中国收回南海进入倒计
2013: 地中海上舰队果真如此布局,这仗没法打
2013: 各位右派,如果郑洞国在长春被围后吃人
2012: 港媒称日低估中国决心或起低强度冲突引
2012: 环球时报强硬宣告:让我们在钓鱼岛与美
2011: 蒋介石五大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2011: 美国至今胆颤:揭秘1996年中国战机亡命
2010: 看一下美国人对DF-21D导弹的看法ZT
2010: “飞机比航母快多了,也可以打”落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