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东张西望的台湾
送交者: 王英杰 2002年04月10日17:42:43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台湾在政治上越来越要看东边美国的脸色行事,而在经济上却又越来越要看西边中国大陆的脸色,这就是当前台湾最为恰当不过的处境。台湾政治上的“东张”和经济上的“西望”在一定程度来上互相矛盾,然而,这却又是台湾所回避不了的客观现实,而且,正是台湾的这种“东张”和“西望”的矛盾,往往又引发了台湾内部的一系列争执。

台湾问题不仅仅只是中国内部领土主权统一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台湾问题也已经成为了中美两个大国在东亚太平洋地区政治军事的大博奕,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正在越卷越深,美国成为了影响如何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关键因素。

1972年,美国为了从越战泥潭中脱身、建立中美苏“大三角关系”遏制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根据美国新近解密的基辛格访华资料显示,当时美国承认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从而实现了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的破冰之旅;1978年,美国为了改变“苏攻美守”的美苏争霸的态势,阻止苏联势力范围南下,美国卡特政府权衡再三,终于下定决心与台湾断交并转向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在冷战时期,美国最主要的战略敌人是苏联,这两个中美关系史上具有指标意义的事件表明,美国都是把台湾作为一个与新中国政权达成交易的重要筹码,从而成功地实现了“联华遏苏”的策略。从美国的角度看,台湾是为美国取得冷战的胜利间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退守台湾的中华民国政权也因美国的“出卖”和新中国的坚决抵制而无法取得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尽管事后美国国会仍然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对台湾作了些特别的安抚,台湾今天在国际社会上还是落个国不成国、省不成省的处境。

苏联帝国因冷战的失败而走向解体,然而,中国在近二十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力与日俱增,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和世界经济一片不景气中保持经济的一枝独秀,更是令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但同时也加深了美国对中国这位昔日战略伙伴的戒备之心,美国因此觉得有必要祭出台湾这个筹码,在“保卫台湾民主自由”的旗号下不断给台湾当局打强心针,在军事上不断对台湾进行输血,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以利用台湾来牵制中国大陆,实现以华制华。美国不断利用台湾问题得寸进尺地要挟中国,谋取美国自身更多的利益。

与此同时,台湾内部的政治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台独政治力量的迅速崛起,随着民进党取得执政权,宣告了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失败和终结,谋求台湾独立成了台湾执政当局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但是,台独遇到的最大的也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就是中国大陆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中国大陆和台湾综合国力悬殊太大,而且中国大陆是一股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国际社会各成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选边上,绝大部分还是不想与中国大陆闹僵而公开承认台湾独立,事实上,台湾的先后领导人李登辉和陈水扁都已经在多个场合公开宣称“台湾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它的国号叫做中华民国”,只是国际社会的大多数成员对台湾的这种差不多等同于台独似是而非的宣誓听而不闻、故作糊涂罢了。而与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又不情愿看到台湾与中国大陆实现统一,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鼓动台湾与中国大陆对立。美国已经深深卷进了台湾问题,举个例子,美国与台湾在军事上不断加强合作,向台湾输出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武器,试想一下,如果台湾和中国大陆统一了,美国是否愿意看到台湾的美国高科技武器和技术落入中国手中?美国在台湾投入的心思越多、花费的成本越大,就得越阻止台湾和大陆不管哪种形式上的统一。台湾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美国的一种政治上的“越战泥潭”,台湾问题事实上已是美国手中的一把双刃剑,应用得好,或许可以实现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企图,应用不好,也许也要为此卷进一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中国虽然是个正在崛起的新生国家,但是综合实力跟美国相比还相差甚远,国民生产总值在2001年还差不多只相当于美国的四分之一,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和成熟过程,这就要求中国当前要把主要的精力和资源用来解决内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而不可能把太多的资源消耗在美中对抗上,因此中国在处理与美国的冲突中基本上都是对美国的叫阵高挂免战牌,甚至有时还得对美国欺人太甚的气势装孙子。从某种意义上讲,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不得不把战略重心转向国际恐怖主义,在客观上也给中国减轻了不少的军事政治压力。台湾要谋求台独,在军事、政治等等诸多方面都离开不了美国的支持,而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布署又离不开台湾这颗棋子,美国和台湾各有所需、互有所求,只是让台湾岛内主张台独的政治势力始终放心不下的是,美国从来不肯承诺武力保卫台湾独立,但台湾又早已把自身的安全(或者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台独政权的安全)全然寄托在美国身上,由是,台湾对美国提出的各项条件和要求,不管苟刻与否,都必须有求必应。台湾在政治军事上唯唯诺诺地向东看美国的脸色行事,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对美国可以说也是“灰溜溜地夹着尾巴”。

台湾虽然在政治军事上要向东看美国的脸色,但是,随着台湾和中国大陆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进行,台湾在经济上对大陆的依存度越来越高,从经济层面上讲,台湾又要向西望大陆的脸色。

台湾每年从与大陆的贸易中取得巨额的贸易出超(贸易顺差)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可以说,台湾的外汇存底基本上是来源于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顺差。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世界经济面临了产业布局的重组,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中国正在逐步变为世界制造的中心。中国积极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廉价的劳动生产成本,还有潜力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国际众多的大小厂商企业前往中国大陆布局设点。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台湾的企业如果想要逆国际上这股大陆热潮而行,谁也无法估算出台湾的企业界要因此损失多少利益。现在,就连代表台湾当前高科技产业优势的晶圆企业也急切地希望能够尽早跨海登陆进行设厂生产销售,毕竟,作为一个晶圆企业,谁也不想失去对晶圆产品有着巨大需求量的中国大陆市场。

中国大陆是属于以内需为主的内需型经济,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这种内需型经济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而与大陆不同的是,台湾是以出口贸易为主的外贸型经济,台湾外部市场是台湾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台湾舍弃中国大陆市场必然要失去很多的经济利益。就目前为止,台湾对大陆的优势并不是象有些台独人士所称的“民主制度”,而是经济,如果台湾经济上衰败下去,而大陆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那么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绝对经济实力的差距要进一步拉大,同时,台湾在整个世界的份量和影响力也就要随之降低,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即使想台独,没有经济的强有力支撑,也是力不从心,台湾主张台独的绿色政权也要因经济的不景气而变得不稳固。可以说,如何恢复台湾经济的增长已经成为陈水扁头痛的问题。

台湾要实现经济的再度辉煌就不可能无视大陆市场的存在,而政治障碍又是台海两岸经济交流的最大阻碍。中国大陆是以内需为主的经济,而台湾则是以外向为主的经济,台湾产业界对两岸三通的要求已变得要比大陆强烈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三通”不通对台湾的企业来讲有如鱼骨梗喉,台湾的许多企业也因此遭受巨大的损失,现在那些没有出岛的台湾传统产业大多已适应不了市场的竞争而经营困难,相比之下,两岸无法“三通”对大陆的影响要小得多,因此,中国大陆在两岸三通的态度也从早期的“积极推动两岸实现三通”转变成现在的“以不变应万变”,在三通问题上千句万句就是不离一句老话--“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实现两岸三通”。两岸无法三通,最着急的还是台湾的企业界,从这也可以看出,如果台湾在经济上想要象政治上完全脱离中国大陆,受负面影响最大的还是台湾的企业界,台湾许多企业为了图生存,最终还是得选择出走,台湾的股汇市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受害的还是台湾自身的经济。

台湾在政治军事上的“东张”,美国给了台湾岛内主张台独的政治势力极大的鼓舞和支持,而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也一直把美国视为实台湾实现脱离中国走向台独的后台靠山。而台湾在经济上的“西望”,客观现实又令台湾在经济上无法脱离大陆。正是台湾这种“东张”“西望”的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台湾岛内统独的争议,同时,也反映出台湾当局在制定执行一些政策时也是“东张西望”的心态,从使用通用拼音、更改教科书、护照加注“台湾”到开放晶圆赴大陆投资等等一系列政策,台湾当局都要窥探台湾岛内各派政治势力和大陆美国的反应,寻找种种的理由和借口为自己的决策辩护。东张西望的台湾最终要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