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王希哲不过是在自己打自己耳刮子罢了。。。1
送交者: 随便 2006年05月09日14:49:11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王希哲文中开场就说伍子胥/申包胥都是英雄,依据就是人民的口碑。他说传统戏曲等等都把伍子胥/申包胥都列为英雄。人民的口碑是王的施琅英雄理论的最大依据。

可是他却不想想看,正是人民的口碑,把所有明末清初投靠满人政权,对汉人举起屠刀的汉人都刻上了叛徒汉奸恶人榜。

听说过4大古典戏剧之一 桃花扇 的故事梗概的人都该知道,一个妓女李香君留名至今不是因为脸蛋长得多漂亮,曲儿唱得多么好,而是因为她的坚持正义,坚贞不二。在那战乱纷纷生灵涂炭的年代里,她反对投降,支持她的爱人与投降派作斗争。而戏剧中的所有投向清朝怀抱做官享富贵的,虽然是文官没有直接举起屠刀,也全部都是反面角色。

再看看清朝后期太平天国以至孙中山,无不以驱除鞑虏为口号而一呼百应。时至满清成立几百年后了,驱除满族统治者却还是有如此号召力。

如果要说人民口碑,这就是人民的口碑。

王某先用人民的口碑作为自己的论点基础,然后再反对人民的口碑,这不是打自己耳刮子???

为啥这些投靠满清的被人民判决为汉奸叛徒,而伍子胥却没有呢?这大概是王某人一辈子也想不通的。因为他的头脑中其实没有 人民和正义 这两个概念。

也从王作为他理论根基的 伍子胥/申包胥 谈好了。其实王希哲没有提及一件事情,在人民的口碑中 伍子胥/申包胥 也并不是并列平等的。伍子胥的地位远比申包胥高的多。从京剧的脸谱中看两人的差别就知道了。

先请看看史记是如何记载这件事情的。 伍子胥大名叫做伍员,父亲叫伍奢,哥哥叫伍尚。他的祖先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伍家在楚国很有名气。到了楚平王时候,楚平王是个无道暴君,先强占自己儿子的未婚妻,然后要杀死儿子和儿子的老师伍奢,也就是伍子胥的父亲。楚平王为了斩草除根想杀死他全家,就对伍奢说:“能把你两个儿子叫来,就能活命,不叫来,就处死。”。伍奢说:“伍尚为人宽厚仁慈,叫他,一定能来;伍员人桀骜不训,忍辱负重,能成就大事,他知道来了一块被擒,势必不来。”平王不听,派人召伍奢两个儿子,说:“来,我使你父亲活命;不来,现在就杀死伍奢。”伍尚打算前往,武子胥说:“楚王召我们兄弟,并不打算让我们父亲活命,担心我们逃跑,产生后患,所以,用父亲作人质,欺骗我们。我们一到,就要和父亲一块处死。对父亲的死有什么好处呢?去了,就叫我们报不成仇了。不如逃到别的国家去,借助别国的力量洗雪父亲的耻辱。一块去死,没有意义呀。”伍尚说:“我知道去了最后也不能保全父亲的性命。可是只恨父亲召我们是为了求得生存,要不去,以后又不能洗雪耻辱,终会被天下人耻笑。”对伍子胥说:“你可以逃走,你能报杀父之仇,我将要就身去死。”伍尚接受逮捕后,使臣又要逮捕伍子胥,伍子胥拉满了弓,箭对准使者,使者不敢上前,伍子胥就逃跑了。伍奢听说子胥逃跑了,说:“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火了。”伍尚来到楚都,楚平王就把伍尚和伍奢一块杀害了。伍子胥在逃难路上遇上申包胥,告诉他要复仇灭楚,申包胥说你要灭楚我必然复楚。

后来伍子胥历经多年磨难,终于在吴国立足,并且能够掌握军政大权,趁吴楚战争的机会,帮助吴国打败楚国,攻克楚国国都。可惜楚平王已经死了,伍子胥只能鞭尸复仇。这时候,申包胥才行动起来,去秦国在朝廷上哭了7天7夜终于哭得秦王心软,说给了援兵。正好吴国内乱无心占领,于是赶跑了吴国兵马,复国成功。

根据史记的记载,楚平王是无道暴君,他杀死伍家父子正是滥施暴行。而伍家父子可谓一门忠孝。他老爹在临死担心的是楚国将要有战火,可谓忠,他哥哥能够逃走却不走,去陪伴父亲一同赴死,可谓孝。正义与非正义是如此鲜明。

人民总是赞赏某些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好的品质。伍子胥能够以一人之力,终于复仇,固然体现了伍子胥坚毅不拔的精神。同样的精神也体现在申包胥哭秦庭这件事上。对于申包胥来说,这是他被赞赏的主要原因。

但是对伍子胥而言,人民赞赏他是因为在他努力下正义终于得到了舒张,弱小的正义终于复仇成功。他个人的品质,在这整个事件中只是配色而已。过韶关一夜白发等等传说只是塑造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英雄吧。

再回头看看施琅所投靠的满清,一系列的血腥屠杀早已把他们自身划进了非正义的一边。你指望施琅也成为人民口碑上的英雄那是做梦。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致命武器:《致命追杀》第六章
2005: 日本主流媒体对中国历史教育的看法
2004: 北极的地位及战略意义
2004: 隐形飞机又遇到新的“克星”
2003: “五四”的教训:民主只有平凡,没有伟
2003: 关于新马两地华社的一点认识
2002: 台湾确实没有误判情势的本钱
2002: 理智与情感---我看台湾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