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者:倪庆峰
有这样一个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十三兵团奉命赴朝参战,时任兵团司令员的黄永胜被认为不会打仗,由十五兵团司令邓华替代黄永胜出征朝鲜。据说,黄永胜打仗不如邓华的言论还是出自林彪那里。结果,毛泽东大手一挥,邓华就邓华吧。于是,邓华出任十三兵团司令,同时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副政委。
不管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如何,邓华替代黄永胜出战却是不争的事实。黄永胜果真打仗不如邓华吗?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
从红军时代,黄永胜和邓华就是一对老搭档,军事主管黄永胜和政治主管邓华可谓是互相知根知底。两人经常在工作中发生矛盾,甚至争吵,但他们是同志之间的争吵,决没有私人恩怨。1932年底,邓华担任红十二军三十六师政治委员,而师长就是不久前从中央特务营营长任上调来的黄永胜。1933年6月,红三十六师改编为红一军团一师三团,黄永胜任团长,邓华当政委。可是,两人个性都太强,都喜欢指挥军事,邓华经常越权指挥部队,还动不动抬出“党指挥枪”那一套,所以黄永胜得听邓华的。就这样,两人就尿不到一个壶里,结果邓华调往红二团当政委,林龙发给黄永胜搭档,担任红三团政委,一直到长征以后,可惜林龙发后来死了。1937年8月,八路军三原改编,黄永胜当685团团长,又是这个邓华当政委。黄永胜和他狠狠地吵了一架,原因就是政委喜欢什么都管。黄永胜气得拍桌子狂吼:“操!什么事都由你政委说了算,还要我这个团长有卵用。”详见倪庆峰原创的《剽悍战神黄永胜传奇〉,结果是黄永胜去独立团当副团长,这是聂荣臻作用的结果。
抗日时期的邓华支队就是早期有点名气外,几乎没有什么发展,抗日后期老打败仗,冀东大溃败是邓华一生中最大的败笔。1944年,正是考虑这一点,才让邓华去给有能力的黄永胜旅长的陕甘宁教导二旅当政委,据延安教二旅的参谋长陶汉章回忆,那段时期他们相处得还不错。
开国上将王平在抗日战争时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和黄永胜搭档,1937年低,王平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黄永胜担任副司令员,而司令员则是陈漫远。黄永胜看不起陈满远,说陈满远不会打仗,军事训练也不行,经常在作战方案上给陈满远出难题,这时王政委经常出来调和两人的关系。40年初,上级考虑陈满远政治主管出身,担任三分区司令员的确不太合适,就由黄永胜接替陈满远任司令员,陈满远调肖克挺进军任参谋长。这样,三分区政委王平和司令员黄永胜就一直搭档到1944年年初。
王平深知黄永胜的脾气,知道这位司令员身上充满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气概,在强调“党领导一切”的基础上,常常让着黄司令,这一点王平比邓华强。权延赤的《狼毒花》曾有这样一个片段:
黄永胜对王平说:“部队听你的还是听我的?老子是司令!”“部队听你司令的,你司令要听党的。”王平的声音显出格外的低沉,也格外的有力。黄永胜胸脯起伏一阵,发泄着将马鞭奋力摔向墙角,重新躺回炕上不再做声。就那么躺着参加了党委会。党委会适当照顾黄永胜的面子,决定部队就地休息两小时,天黑后开始突困。群山环绕的沟掌子里,天说黑就黑。部队悄无声息地集结完毕。黄永胜下令前,仍然不忘挖苦一句他的政委:“党领导完了?”
既然邓华打仗那么厉害,为什么黄永胜不给邓华当政委?不要盲目相信现有的一些说法,那很多都是黄永胜倒霉后编造的假信息。那么最后为什么是邓华,而不是黄永胜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兵团司令呢?我认为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从志愿军领导班子搭配方面来考虑的:
彭德怀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黄永胜而不是邓华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兼政委,这肯定不会是最好的志愿军司令部领导成员班子组合。黄永胜打仗历来就服打仗很艺术的林彪,除此之外,黄永胜谁都不服(毛泽东除外)。黄永胜从秋收起义、到江西苏区反围剿、到晋察冀军区,再到第四野战军,可以说很少或几乎没有和彭德怀合作过,他彭德怀能指挥得动黄永胜,岂非大笑话。这一点,彭德怀心知肚明。可是自己的第一野战军实在没有什么战斗力,要赴朝同美国佬打,还得林彪的四野。怎么办呢?于是彭德怀向毛泽东建议,提出让邓华替代黄永胜出任志司副司令员兼兵团司令。这件事在后来黄永胜被打成林彪反党集团后就变成了“黄永胜打仗不如邓华”。事实上,邓华到了朝鲜后并没有指挥打多少仗,好不容易在砥平里一战中指挥失误,造成部队伤亡惨重,气得温玉成将军几乎吐血,后来邓华为此专门作了检讨。
我无意为黄永胜平反,我也没能力为他平反。真就是真,假就是假。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来研究黄永胜,找了大量的资料,许多是独家资料,觉得黄永胜不简单。林彪最欣赏的就是能打仗的将军,黄永胜就是其中的一个。如果林彪真的说过“黄永胜打仗不如邓华“,那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因为黄永胜从来就没有指挥过像邓华的那样的败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