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我反对日本牌“京沪新干线”只有一个理由
送交者: 一个理由 2003年07月23日15:25:2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我反对日本牌“京沪新干线”只有一个理由


  这几天,网上掀起了一股反对将兴建京沪新干线工程划给日本三菱重工的浪潮,在有的网站上,还发起了征集签名的活动,短短几天内就征集了两万多个签名——我也凑热闹过去签了一个。
  不过,粗略地拜读了一些反对的理由之后,我觉得仿佛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而且有些仿佛也扯得太远了。

  我觉得比较有力的两个理由,一是三菱重工是有日本极右翼背景的军工企业,本来已经经营困难,现在捡了这项天上掉下来的工程,就等于起死回生了;二是有些人先假设某些执意要将“新干线”给日本人干的人在遭到强烈抵制之后,会改称只是引进一小部分“核心技术”而已。反对者认为,日本的技术有很强连带性,你只要引进他们开发的技术,即使在开始做计划的时候只打算采用他们其中一小部分“核心技术”,但只要用了后就会发现,不继续再引进该技术更多的部分,整个系统就运作不起来,于是欲罢不能,最终结果肯定还是得全套引进。
  但是,我觉得所列举的这两个理由的力度还是有些欠缺。

  首先说头一个理由。日本的军工业以私营企业为主,该国并没有独立的官方军工厂,其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均由其防卫厅通过合同委托私营企业完成。军工企业是私营的,那自然也得遵守市场经济规律,经营不善就得面对倒闭的风险。而且,在日本的私营军工企业,也远不止三菱重工一家,还有石川岛播磨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重工、三井造船、住友机械等等。在激烈的军工市场上,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的“新干线”最终没能选择三菱重工,从而令三菱重工积重难返倒闭了,那也不见得对日本军力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反而,更有可能会刺激其余的私营军工企业,令它们以此作为一个发展契机而重新洗牌,全面提升所开发军工产品的质素和层次,并催生新的更强盛的军工业格局。那样的话,对他们反倒更有正面的意义了。

  对于第二个理由,我看根本就是“多虑”了。因为,如果决定要采用日本的技术,肯定采用的就是全套的,仅采用其中某一部分“核心技术”的可能性实在是微乎其微,无限趋向于零。否则谁又能告诉我,凭我们现在的实力,这种技术我们哪部分能够自行研制开发出来,并确信自己开发出来的“边缘技术”能够跟日本的“核心技术”接上轨?参看一下我国在引进“磁悬浮”上的表现,大概也可以“温故而知新”吧。
  反正只要一锤定下音来由日本人搞,那结果差不多就是可以准确预测的了——不得不全套引进。

  但是,这个理由,也跟其他诸如耗费太高、时速最高也就只有二百公里等的理由一样,可能就出于纯粹的商业利益和得失,以及背后有没有猫腻等的考虑了,凭这些枝节问题是扭转不了乾坤的。
  即使全部都不幸言中,恐怕也就等于再交一趟学费而已,反正学费老百姓口袋里有的是,而且也是“学无止境”,这种“学习”是永远不会毕业的嘛。

  但是,我还是坚决反对由日本人来搞什么“新干线”。我的理由不多,也就只有一个。
  记得以前读过一些挺令人震撼的文字,说上个世界日本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前的十几年、几十年,就已经作了异常充分的准备了。他们派出大量的间谍以各种身份来华从事情报搜集活动,所搜集到的情报之精确令人难以想象。例如,这些间谍之中,有些是专门来华绘制军用地图的,他们制作出来的侵略用军用地图,不仅比例尺非常的细,据说地图上的一厘米在实际中只有五百米的大小,而且还非常非常的精细,有些连在当地长期居住的居民中都鲜为人知的山路、小道什么的,在日本人的地图上也非常准确地标注着。这些精确细致的地图,为小日本鬼子在日后的侵华战争开始时如破竹之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说,我国在抗日战争中缴获的这些日本军用地图,即使在抗日战争结束的几十年后,还能够被当成“权威资料”来使用,用“超前”二字来形容之,实在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的。(现找的一篇《从军用地图看日本侵华野心》谈的就是这方面的内容,地址:http://www.shulu.net/js/sjmd/022.htm)

  面对一个这么可怕、对我们有着前科且到现在还极力抵赖的民族,我们要是竟然不额外加以提防,那简直就是对自己的极不负责任。
  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地追问一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再次向世界敞开国门,以各种身份来华的日本人当然也非常的多,当中有没有肩负着象上个世纪初为“大东亚圣战”绘制高精度军用地图那样的“特殊使命”的日本人呢?如果有的话,又有多少呢?
  我想,毫无疑问那是有的,而且数目肯定还不会少。只不过,这种“特殊使命”的内容,大概有了一些实质的变化。因为,现在大部分的日本人脑筋转过弯来了,意识到要控制一个国家,相对于军事上的占领而言,用经济上的手段来得更省事、更有效、副作用更小。

  但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等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情治手段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对象范围也不仅用于监控自己乱说乱动的不同意见人士,还可以用来对付外国情报人员的。
  然而,比起上世纪初,我们的反间谍能力尽管有了大大的提高,肩负“特殊使命”的日本人再不能象上世纪初那样打着“日本商人”、“日本学者”或“日本浪人”等等的名号,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深入到我国广大腹地进行情报蒐集工作,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间谍技术的日新月异,一定程度也弥补了他们这种组织上的不足。
  但是,如果在这种日益翻新的间谍手段之上,再建立起一个庞大的间谍网络组织,这种技术上的优势再加组织上的配合,那简直就是如虎添翼的。何况,真的苦心建起了这么个庞大的间谍网络的话,其作用肯定不会仅局限于进行商业上的刺探,触角必然全面伸向政治、军事、金融、文化等等各方面的领域。

  怎么样才能够比较成功地建立起这种庞大的情治网络呢?我看至少得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成员要有较充裕的发展时间和活动空间;二是成员即使有官方、军方、政界的背景,也不会令人怀疑;三是成员之间彼此要有合法的身份互相联络,这样才便于开展活动。
  显然,实现这些要素的条件,我们的“新干线”已经全部提供了给了那些日本人。甚至,有些还是超额提供的——例如,“新干线”是建立在京沪之间的,而京是我们的政治首都,沪是我们的经济首都,其要害实在不言而喻的。如果还有个有日本极右翼的间谍组织能够在这些地方扎下根来,并且长期盘踞下去,那后果也实在是不言而喻的。

  让这帮在近百年之前就曾经将中国地图画得每一个村庄、每一块水田、每一条小溪都清清楚楚,并带来过深重浩劫的人的后代再大摇大摆地来继续他们前辈的未竟事业,其后果跟引狼入室、揖盗入屋有什么分别?
  而且,当还得长期让他们牢牢掌握着这项工程的核心机密的时候,那可真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了。因为,即使工程完毕投入使用,但他们还是掌握着我们的七寸,我们手头上就算掌握着大量他们进行“不符合身份”的活动的确凿证据,但为了这项工程不至陷于瘫痪,还得对他们忍让七分的。

  所以,就算我们非得将这笔钱挥霍出去,也要趁在迈出第一步之前慎重地选择好挥霍的场所和对象。千万千万别听了两句好听的话头脑一发热就拍了胸脯,到头来将钱打了水漂之余,羊肉没吃着反惹一身臊。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20世纪鲜为人知的军事巨灾
2002: 历史上最残酷的“科茹霍夫”实兵对抗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