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振兴东北,关键在干部
送交者: 晓德 2003年08月23日16:25:32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中央提出振兴东北,三省政府个个摩拳擦掌,一如当年西部大开发初期一样,人们满怀憧憬勾画着可能的美好蓝图,而东北,这个共和国的长子在经历了一番改革的阵痛后似乎光辉前景指日可待.辽宁提出打一场新的“辽沈战役”,雄心勃勃地要做东北的龙头,吉林大力发展汽车工业、会展经济和玉米深加工项目,黑龙江据说目标是要做个生态大省。

雄心壮志的目标固然不可缺少,但东北真的可能如决策者所愿,先于西部大开发而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吗?建国初期计划经济时代成就的辉煌已经被近二十多年的改革消耗殆尽,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在全球和全国人民观念意识迅速调整的日子里,东北人已经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因为土地肥沃,人口不多,所以温饱基本无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知足常乐”让这片广袤的土地一直止步不前。

我曾问过一初中同学,为什么不出去打工?得到的回答是“出去不好干,钱也不准成(不把握)”。首先是不想付太多的辛苦,其次又被那些黑心老板不给工钱的事情吓坏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三口人,一垧地(10亩),过得还行”。从这里不难知道为什么安徽人、四川人虽历尽艰辛却依然前赴后继地北上或南下打工挣钱了,他们没有东北那么多的土地,而且人口众多,时势造英雄,不出去生活便无以为继。

农村如此,城里亦然。那些以前的国营老厂今日大多不景气,其中的是是非非已经无法分清,但很多老职工依然抱定“国家不能让我饿死”的心态不主动找工作谋出路则实不足取。困难面前,不合理的体制原因必将承担应承担的责任,但事实既已如此,个人只能从头再来,虽然这话说着好听做着不易,但目前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所以说,振兴东北,转变观念最重要。是谁的观念最重要呢?是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还是贫困近乎潦倒的下岗工人?所有的东北人都应该转变观念,而最最首当其冲的,则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干部。有什么样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经济,尤其是在中国当下以人治为主的情况下,干部素质高低品行好坏能力强弱直接关系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而东北,恰恰在这一方面长期地落后着。

一直以来,东北似乎成了干部们下基层锻炼的基地,不管东北的经济发展的如何,那些地方长官在东北停留几年后都可能随之到其他发达地区为官或调入中央。东北的干部,从来都是讲究稳定的,严格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做事畏首畏尾,只知道听命于上层,不懂得灵活发展,最后落得个“讲文明懂礼貌”却就是手里没钱。

记得当年山东等沿海地区靠走私汽车发展地方经济,几个地方领导也是因此政绩丰硕而高升,东北呢,开始是守规矩,后来看到其他地方富了起来也去铤而走险,谁料想时辰已过,正赶上中央大力打击走私,人家沿海那几个已经发了的省早就收手不干了,结局自然可想而知,东北某省东窗事发,主管的副省长被降职。举这个例子不是说走私就对,只是想印证一个观点,东北人尤其是东北的地方官凡事都看不懂火候,用东北土话说,是“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这样的糊涂领导去为政一方,你说这低劣之花能结出什么样的幸福之果?

前几天我坐火车回老家,碰到一位黑龙江伊春的妇女,东北人唠嗑就是实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到单位,这位来自伊春林区的女人带着愤怒说:都被那些当官的给贪了,开不出多少钱了。我还记得小时候看着家乡小镇上的火车一车皮一车皮地往外拉原木,都是直径很粗的红松,而伊春就是其中重要的木材输送地。改革开放,成天嚷嚷着改革,但最后改革的结果却是当地官员腰包都鼓了,老百姓却越改越穷,不恨得咬牙切齿才怪。

我老家所在的县城是恢复县制没多少年的行政区,记得当时真是如果有人再花点钱就可以买个官当,而这样上来的各级领导上台后自然是不顾百姓生计(虽然也口口声声地喊着口号),几年下来,把该县弄成了国家级贫困县,据说当时批复下来时全县上下兴高采烈,不以贫困县为耻,因为从此可以坐吃贫困县各种政策和补贴,什么教师啊公务员啊,工资将不再成为问题。

在92南巡后全国大干快上的十来年中,县城领导也曾到深圳或是北京什么的招商引资,先是让人们养黄牛,后来黄牛都死了,又号召种烟叶,村村兴建的烤烟炉也都荒废了,因为根本保证不了烟草质量,前两年说是搞了个玉米深加工什么的,还在人民大会堂签的协议,后来投资方拿到了好处便再也没见到踪影。

干部本身没有长远眼光,空留一份喊口号的壮举,你说这样的地方会有什么发展?

不久前焦点访谈暴光了长春市一小区居民吃不上水,几天后长春各大报纸都刊发了市长对这事的表态:最迟XX号供水,全市居民用水系统改造工程提前开始。我就不明白,为什么非要等到媒体暴光才知道老百姓吃水成问题?无独有偶,好象自从某一天新闻联播报道了江苏还是什么地方不搞形象工程进行居民巷道改造的消息后,全国各地好象都跟着开始了改造小街小巷工作。榜样的力量自然不错,但以前都干什么去了?

东北官员保守,鼠目寸光,但对地方势力却是不遗余力地扶植并且狼狈为奸。远的有长春的梁旭东案,近的如罪恶累累的黑社会老大刘涌被判死缓。越是贫穷的地方,越是黑恶势力横行,官匪一家。官员只求不出乱子,而一旦与黑社会凑合上,起码保证了他们既发财又坐稳官位。

这些问题也许其他发达地区也有,但发达地区的民众意识却较之东北要高,他们关注自己命运进而拿起法律武器抗争的态度更积极,所以尽管腐败可能污染了一块土地,但却无法像鱼一样把一锅汤搅坏。看看上海人对前不久当地腐败案件的反弹力度,再看看辽宁海城老百姓在子女喝豆奶中毒后被当地政府和官员的管制程度,就不难知晓东北人生活的压抑了,用东北话说,那是“贼拉憋屈”。

如今中央要振兴东北了,当年西部大开发时我们以为东北被遗忘了的酸楚总算可以忘记了,但振兴东北不是喊口号,不是表决心,也不是对错误的修修补补,更非以往那种不计后果的大干快上。中央可能也不是盲目地给钱,而是要从体制上解决问题,应该算是一种近乎于自救的行为。

而整顿吏治,则是振兴东北最重要的前提,靠内部整顿如果不奏效,就应该下大力气更换一批干部,把“干净”的干部扶上振兴东北的列车,用全新的观念、长远的眼光和真心实意的努力带领关东人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真正让我那几千万父老乡亲过上殷实的健康的富裕的日子。

(晓德 2003.8.23下午于长春 http://xiaode.vip.sina.com )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世人仇美探源
2002: “义和团”帽子满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