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最美红色女特工黄慕兰辞世 生前定期资助湖南贫困生
送交者: 岚少爷 2017年02月08日19:59:23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尽管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但是心里还是难受极了……”昨日,在浏阳东方新天地小区,年过七旬的黄彦如从接到电话开始,一向做事有条有理的她总感觉自己心里乱乱的。当日,她的亲姑姑、红色女特工黄慕兰在浙江杭州辞世,享年110岁。

  “遗体告别定在2月9日,按照姑姑生前的遗愿,一切从简。”作为浏阳方面的亲属代表,黄彦如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向记者描述着自己眼中的姑姑,那位时刻将家乡浏阳挂在心中的奇女子。

亲人眼中的黄慕兰

  家乡话是她心中最美的语言

  “从姑姑一百岁开始,我每年都要去杭州陪她小住一至两个星期。”对于同样是满头银丝的黄彦如而言,自己在姑姑面前始终是个小辈。每年姑侄相处的点点滴滴更是历历在目。

  1978年,黄彦如一家接到一个来自上海的陌生电话。声音急切而激动,那个只在亲朋好友中口口相传的名字变成了电话那头梦幻般的声音。

  “是姑姑,是姑姑黄慕兰!”黄彦如激动不已,原以为如风筝断线般失去了联络的至亲居然出现在电话的那一头。一番嘘寒问暖后,黄彦如才知道,为了寻找自己一家,姑姑辗转打听了很多人,最后是通过公安部门才查询到相关信息的。

  次年6月,姑侄俩正式第一次见面。穿着雅致,举止高雅,皮肤白皙没有老年斑,说话有条有理,语调温和,逻辑思维清晰且记忆力超强……在黄彦如的眼中,姑姑黄慕兰举手投足之间与传说中的名门闺秀、奇女子毫无差异。

  书信、电话,自此以后,黄彦如开始了与姑姑的亲密联系。从黄慕兰100岁那年开始,黄彦如更是每年前往杭州看望姑姑,雷打不动。相处的日子,黄彦如常常一边为姑姑按摩双脚,一边家长里短地闲聊。

  “时不时我会来上几句浏阳话,而她老人家居然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并连连说自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尽管离开家乡多年,可每当黄彦如开始说浏阳话时,年过百岁的老人都显得格外激动。随即,话题自然也就由家长里短转向了家乡浏阳的种种变化。“乡音是最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最柔软的思乡之情的,在她心中,浏阳话才是最美的。”

  生活特别简朴,时刻关注家乡发展

  “她是个很为人着想的人,一生之中为别人想得多。”在黄彦如的记忆中,每每与姑姑相处,发现她的饮食极其普通,“生活特别简朴,常常一碟青菜豆腐就好,一点都没有‘大小姐’的贵气。”

  然而,与日常的简朴作风不一样,在黄彦如看来,姑姑黄慕兰在关注家乡发展方面却是特别大方的。

  1998年,黄慕兰从电视上看到南方多处洪水肆虐,受灾的同胞家园被毁,无家可归。关上电视后,黄慕兰开始了长时间的沉默,第一时间便与黄彦如取得了联系:“浏阳的情况怎么样了?”

  在得知浏阳同样遭受了巨大暴雨的袭击后,黄慕兰取出几千元钱,请黄彦如交至浏阳市民政部门,以作为她一个游子关注家乡的一点心意。

  2010年6月,黄慕兰104岁(虚岁),因不小心摔伤了腿,喜欢看新闻关注时事的黄慕兰从医院出院回家后盯着一条新闻看。新闻中讲述的是一些家境贫寒学子也许无法继续学业,面临失学。由人推己,很快老人便反复向家人念叨:家乡的发展最不能缺的是人才,而寒门学子读不起书才是埋没了人才。于是从这一年起,黄慕兰每年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5000元转交至浏阳市政协放入其扶贫基金中,资助两至三名贫困学生……

  “诸如此类的是事情太多,她有一个特点,无论看到什么都会很快与家乡挂起钩来。”在黄彦如的印象中,近年来姑姑黄慕兰因年事已高已经不方便回浏阳,可是在交办的事中却是家事少、家乡发展之事多。

  好友眼中的黄慕兰

  寄情诗词,淮川诗社最特别的顾问

  “霜华百岁古难逢,盛世欣看婺焕东。高寿尤钦高品德,大名更是大英雄。一生奋斗班生志,四卷吟哦谢女风。设帨称觥同祝颂,久经风霜不凋松……”

  “这是2007年我写给她的百岁寿诞贺词。在我心里,她一直都是德才兼备的诗社顾问。”抚着黄慕兰写给自己的数十封亲笔书信,淮川诗社第一任社长、年过八旬的宋赛云老人得知黄慕兰去世后的消息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健谈、开朗,特别会照顾人。”尽管只与黄慕兰打过一次交道,回忆起30年前的往事,宋赛云却是记忆犹新。1987年,因为热爱古诗词的缘故,宋赛云与浏阳诗坛的几十位爱好者集结在一起,组成了淮川诗社。一次偶然的机会,宋赛云得知黄慕兰对诗词格律有着特别的爱好,经好友牵线,黄慕兰成为了淮川诗社的第一任顾问。

  后来黄慕兰回浏阳时,在一个小饭馆里,黄慕兰特别邀请了诗社的几位朋友吃饭。席间,大家毫无顾忌地侃侃而谈,而黄慕兰更是平易近人,除了谈笑风生便是不停为身边人夹菜。回忆起唯一的一次见面,宋赛云一直都觉得“她人很随和,没有架子,特别亲切”。

  “每年定时交寄作品,随信总是谦虚地请求批评指正,完全没有一点名人的感觉。”除了兢兢业业地交寄诗词作品外,从诗社成立起,黄慕兰更是每年拿出数千元支持诗社的发展,一直持续至2010年。而更让宋赛云感动的是,每年的春节来临之际,淮川诗社都会收到一封来自于黄慕兰的祝福信:或是亲笔信,或是亲笔填词,再经由毛笔小楷誊抄,信中满是对诗社社员的祝福。

  除了诗社工作的联络外,私下里,黄慕兰亦将宋赛云当成了知己好友:从1987年开始一直到2007年,黄慕兰每年都会给宋赛云写信交流近况。每一封信,均是厚厚的一叠,信中既有对老朋友的问候,更有对生活的看法与感悟。洋洋洒洒数千字,如熟识的老大姐一般谦和。尽管后来因为黄慕兰年事已高不便再通信,宋赛云却一直都将那厚厚的一叠信珍藏着:“斯人已去,只能借此作为怀念了。”

  传奇故事

  “潜伏”得情报,保护周恩来

  1907年,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字淑仪)出生在浏阳一个开明之家。1919年,12岁的黄慕兰被父母送进长沙周南女校。黄慕兰在周南求学期间,参与“五四”爱国运动。

  1927年三八节当天,黄慕兰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婚。1928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秘密前往上海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

  1930年6月的一个下午,黄慕兰和年轻进步律师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偶遇陈在法租界巡捕房当翻译的同学曹炳生,曹谈起了巡捕房最近抓到的一个共产党头头,说此人是湖北人,60岁左右,酒糟鼻子,镶一口金牙,9个指头,是悬赏10万元才抓到的。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黄慕兰一边面不改色地喝咖啡,一边紧张地琢磨此人到底是谁?突然,一个符合描述特点的人物闯进了她的脑海里:这个人很可能是向忠发!这个人要是叛变就不得了!

黄慕兰心里急得要命,但一直忍到曹离开,之后,她以头痛为由请陈送她回家。短短两小时之内,这个消息便由黄慕兰传给了潘汉年,再由潘汉年传给了康生,最后由康生传给了周恩来,周恩来迅速组织中央的李富春、蔡畅等人转移。果然,当天晚上,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直接用钥匙开门闯进了周恩来转移前的住所……向忠发当时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是特科领导成员,掌握的情报非比寻常,若不是黄慕兰的这次偶遇,中共在上海的中枢机构完全有可能在瞬间垮掉。

  黄慕兰与陈志皋结婚以后,1933年奉命脱党,以民主人士的面目出现和活动。先后以银行家、慈善家、国民党特派员等特殊身份为中共工作,参与了“全国冤狱赔偿运动”、营救“七君子”出狱、打通中共海路交通线、香港文化名人大撤退等重大行动。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面临被捕,令计划与江青对待绝密文件的
2016: 抗日战争十大谣言之八路军大规模种鸦片
2015: 史海:真实版潜伏台湾“余则成”的悲惨
2015: 加拿大争论F35-廉价老鹰还是高价火鸡?
2014: 继美日韩践踏东海识别区,越军南海拖走
2014: 中国军舰南海投下浮标 越军迅速出动将
2013: 猛!中国战舰群密集开火 击毁敌4枚反舰
2013: 中国新反介入战法曝光:智能水雷立体布
2012: 章含之: 毛惧苏联百万兵 转而敞开大门
2012: 真正巨无霸:江南船厂10万吨航母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