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42号地堡”是为了苏联最高领导层躲避核打击而修建:
送交者: 一剑破天 2017年03月22日23:32:20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在距离克里姆林宫仅三公里处的地下,隐藏着一处叫“42号地堡”的地方。这是一个由地洞、钢板、铁轨、通讯、指挥和生存保障系统组成的大型反核战争掩体。尽管二战结束不久后就已建成,但在冷战的几十年里,外界对这里的存在几乎一无所知。

“42号地堡”是为了苏联最高领导层躲避核打击而修建的,其名字灵感来自“曼哈顿工程”(美国研究原子弹的工程)开始实施的年份——1942年。这一工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工建设,整个修建过程严格保密,甚至连当初建造它的工人们也只知道自己是在“修地铁”。

这个地下世界的秘密一直到苏联解体后才曝光,此后其中一部分被改造成冷战博物馆并于2006年正式对公众开放。近日,中新社记者来到这里,一窥当年苏联的最高战备机密。

地堡的入口在一座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旧式建筑里。要想进入地堡,需要步行下20层楼梯,来到地下65米的深处——为了防止核打击,“42号地堡”比以深度闻名的莫斯科地铁还要深,在地堡里面可以清楚地听到地铁在头顶上呼啸而过。

作为苏联领导人的核掩体,地堡除了深入地下外,其本身构造也十分坚固。地堡外墙为金属、混凝土制成,厚度可以抵御两颗广岛式原子弹的打击。因此,“42号地堡”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莫斯科最安全的地方”。

进入地堡后,里面通道狭窄幽深,让人感觉压抑。通道两侧内墙由金属制成,在不甚明亮的灯光照射下,泛着幽幽的冷光。主要入口处设有值班军官岗和武器展览窗口——当年整个地堡由荷枪实弹的武装军人看守,以防敌人的内部破坏。

博物馆为了增强游客体验感,会在游客穿过通道时突然关灯拉响警报,然后通过广播告知大家“核弹来袭”。墙上不停闪烁的红色警报配合着导游故意制造出来的巨响,让人仿佛穿越回那个剑拔弩张的年代。

“42号地堡”除了作为核掩体外,还担负着战时指挥中心的功能。地堡里配备有独立的能源供应系统和远程通讯系统,设置了空气净化器和食品、引用水储藏区,可供2500人在地下长期指挥和生活。此外,为了方便人员转移,地堡里还铺设了专门的铁轨,直接连通莫斯科的地铁网络。但这些区域至今仍不对游客开放。

地堡内部对游客开放的区域已经被改为陈列室。在这里游客可以看到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的模型、苏联各时期通讯器材以及曾在这里生活过的苏联官兵使用的物品等。

在陈列室里,一个可供两名游客操作的模拟核弹发射控制台十分“带感”。通过控制台前面的大屏幕,可以看到假想国的核弹已经发射,现在需要进行核反击。两名游客要同时转动钥匙,输入密码,发射核弹。紧张的视频配上四周的警报声,让游客充分感受氛围。

事实上,“42号地堡”的模拟游戏差一点就变成现实。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苏军最高指挥官已经入驻这里,并做好了下令反击的准备。

整个“42号地堡”面积达到7000多平方米,仅参观完其开放部分就需要一个半小时。参观完后重返明亮地面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如今作为冷战象征的“42号地堡”早已退出战备值班,但这不意味着俄罗斯安全环境得到了改善。事实上,用俄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奥泽罗夫的话说,今天的俄罗斯正面临着“两面夹击”的窘境。

如其所言,在欧洲,美国及北约国家计划在英国重新部署核导弹,在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部署重型军事装备。而在亚洲,美国已经启动在韩国部署“可打破战略平衡”的“萨德”反导系统。该系统的探测范围可覆盖整个俄罗斯远东地区。

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许克里姆林宫早已启用了新的值班掩体。但如何通过政治、外交手段走出困境,对于安全空间已被压缩的俄罗斯来说,仍是一道比修建地堡难得多的问题。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印度32年研一导弹被军方吐槽 与中国比
2016: 奥巴马站在切·格瓦拉壁画前拍照 网友
2015: 徐增平披露竞拍“瓦良格”号:面临日韩
2015: 试吃解放军09式单兵自热口粮:02号口味
2014: 视频:笑不死,俺就不来这玩了
2014: 俄罗斯盟国和美国盟国的下场对比,结果
2013: 这么激动人心的消息缩头乌龟66居然不转
2013: 国防部震怒了,海军爆利用大型军舰外访
2012: 外媒曝光解放军“一号工程” 配属空26
2012: 美国突然扩大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是想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