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火箭軍7枚洲際導彈一字排開 發射筒豎起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1年01月25日17:52:3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國防軍事頻道《軍事報道》欄目對我火箭軍某洲際彈道導彈旅的報道中,作為該旅主戰裝備的DF-31AG型洲際彈道導彈再度亮相,而且是在大漠青山之間、七枚洲際導彈一字兒排開,看起來異常威武。看樣子,臨近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各軍兵種都打算把自己的“看家本事”拿出來亮亮相了,不然,這種場面平時確實少見。

  雖然在平時的公開報道中,絕少能看到7枚DF-31AG一字兒排開、被火箭軍部隊當做“背景牆”的盛大場面,但是估計不少讀者對於火箭軍這回亮出來的傢伙還是覺得不夠過癮:畢竟,作為在2019年的國慶七十周年大閱兵上已經拉出來亮相的“大殺器”、堪稱新中國“國之柱石”的DF-41型重型洲際彈道導彈難道不香嗎?

  相比之下,DF-31AG這種裝備,早在2017年的“沙場點兵”中就已經亮出來過,更不用說它既然是“AG”,意味着DF-31AG的導彈相比DF-31A型性能提升都比較有限。臨近年底就把DF-31AG拉出來亮相,難道是火箭軍洲際彈道導彈部隊在例行性的“哭窮”?

  其實不然,在大伊萬看來,DF-31AG這種主戰裝備,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洲際彈道導彈部隊的戰鬥序列中,從研發定位上看,堪稱是一件“承上啟下”的主戰裝備;而從裝備定位上講,又堪稱是一型性能最為成熟、戰鬥力形成最充分、可以“隨時拉出去就打”的裝備;

  最後,從DF-31AG和DF-41承擔的戰術任務與性能對比來看,二者加上DF-5B系列井射洲際彈道導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洲際彈道導彈部隊承擔的戰略核反擊任務中,可謂各有優勢,共同組成了我火箭軍部隊的“大國盾牌”。

  研發路徑上:“承上啟下”的裝備

  說DF-31AG型洲際彈道導彈在我火箭軍固體洲際彈道導彈的研發路徑上,是一型堪稱“承上啟下”的裝備,很簡單,只要看一看DF-31AG相比它的基準型號DF-31A和更早的型號DF-31實施了哪些技術改進就能明白了。從閱兵式照片中公布的信息、再加上官方媒體報道的消息可知,DF-31AG相比DF-31A起碼在主要技戰術性能上實施了如下“兩大改進”:

  一是對載車底盤實施改進。從DF-31和DF-31A的載車底盤來看,二者使用的是普通的漢陽HY-4330和4330A型半掛式底盤,該型底盤與普通的民用卡車底盤在通過性能上區別不大,不具備諸如俄軍“亞爾斯”導彈配備的MЗКT-79221型TEL底盤所具備的全地形通過能力,相應地,其戰役戰術機動性與戰場生存能力也都削弱了許多。

  相比而言,DF-31AG在我火箭軍機動式洲際彈道導彈中首次運用了萬山特車的WS-51200系列TEL底盤,該型底盤具備一定的全地形通過能力,越野性能要遠遠好於老式的HY-4330系列卡車底盤,因此不用多說,DF-31AG的戰役戰術機動性能相比它的兩個“哥哥”有了巨大提升。

  二是對導彈的測地、發射系統實施改進。從DF-31和DF-31A的載車底盤與導彈包裝-儲運-發射一體筒底部構造來看,DF-31/31A的發射筒底部使用的依然是四個千斤頂式液壓駐鋤,發射前、發射筒起豎後需要將四個液壓駐鋤平放在經過校準的硬化地面上,否則發射時的巨大反作用力將對整個發射車的安全造成威脅。

  同時,DF-31/31A在發射前還需要經過複雜的測地程序,明確發射車所在的坐標系之後,才能輸入導彈射向等射擊諸元,否則彈道末端精度幾乎無法保證,簡而言之就是DF-31/31A型洲際彈道導彈還只具備有限的機動發射能力,大多數時候需要預設一個或多個已經完成調平測地的發射陣位、導彈實施反擊時也需要機動到預設陣地實施發射。

  這種“預設陣地發射”模式屬於早期機動式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模式,由於預設陣地容易被對方曠日持久的航天偵察定位,故戰場生存能力是相對比較低下的。

  相對而言,DF-31AG型洲際彈道導彈在我軍機動式洲際彈道導彈中首次實現了無依託發射和快速發射,從DF-31AG的儲運-發射一體化筒體底部構造來分析,該型導彈首次運用了類似於俄軍“白楊”、“亞爾斯”導彈的彈底緩衝結構,可能採用了金屬+橡膠製造的緩衝大底,具備了在鬆軟地形條件下的發射能力;

  同時,由於DF-31AG型發射車使用了新的測地和定位系統,在發射車在預定發射地點停穩、到導彈起豎、再到確定坐標系、最後輸入射擊諸元所用時間被大大縮短,具備了快速反應和快速發射能力。相應地,戰場生存能力與DF-31/31A洲際彈道導彈相比也有了質的提高。

  最重要的是,“全地形通過能力”和“無依託、快速發射能力”這兩大技術性能,對於新型機動式洲際彈道導彈來講,堪稱“門檻性”的性能,越過了這一門檻才算參透了機動式洲際彈道導彈真正的精髓。

  否則,所謂的“機動式導彈”在實戰運用中是有很大限制的,甚至只能被稱作是“廉價井射洲際彈道導彈”,戰時的生存能力甚至還不如經過發射井加固、可以硬抗5000psi地爆壓力的重型井射洲際彈道導彈。

  而我火箭軍的機動式洲際彈道導彈部隊,正是首先在DF-31AG型導彈上驗證了這兩大關鍵技術、隨後才正式運用於DF-41型洲際彈道導彈上的,技術上“承上啟下”的作用無疑。

  在裝備性能上“最為成熟”

  說DF-31AG在裝備性能上“最為成熟”、“可以拉出去就打”。也很簡單,咱們只要看一看我火箭軍目前依然處於在役狀態、可能處於戰備值班的幾型洲際彈道導彈就好了。

  首先是DF-5B型,這是一種液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儘管我國理論上已經搞定了耐儲燃料技術,從而使得DF-5B和R-36M“撒旦”一樣可以保持長期戰備值班甚至預警發射能力。

  但一方面耐儲燃料也不是無限儲存的,尤其是四氧化二氮(紅煙硝酸)這種具有腐蝕性的東西,對洲際彈道導彈的金屬彈體危害巨大,故而所謂的“耐儲”只不過是可以儲存較長時間、每隔一定的時間還是需要把導彈彈體整體吊出發射井排除燃料進行檢修的;

  另一方面,從目前的國際局勢來看,也很難說咱們的DF-5B導彈裡面現在到底有沒有燃料,畢竟目前形勢還沒緊張到戰略導彈部隊需要時刻預警發射的地步。故而,DF-5B的戰備值班與快速反應能力是不足的。

  而從DF-41型洲際彈道導彈的裝備現狀看,該型導彈相比DF-31系列,實在是有點兒“太新了”:很簡單,作為一型列裝部隊沒有幾年、裝備數量也沒有全面鋪開、甚至打完了定型試驗的時間都不算太長的裝備,DF-41型洲際彈道導彈的可靠性顯然是無法與已經列裝多年、處於完全成熟狀態的DF-31系列洲際彈道導彈相比的。

  也許在未來幾年的時間裡,伴隨着越來越多的洲際導彈旅開始列裝DF-41,DF-41將會成為我火箭軍部隊性能最好、最為成熟可靠、反應速度也最快的機動式洲際彈道導彈。但是,在它依然處於裝備早期、在可靠性曲線上尚未達到“澡盆曲線”底部之前,DF-31/31A系列洲際彈道導彈仍將成為我機動式洲際彈道導彈旅中最成熟,最能“隨時拉出去”的裝備,而DF-31AG無疑就是這一最成熟裝備中的中堅力量。

  同時,大伊萬認為,即使在未來幾年中,越來越多的旅開始列裝DF-41型洲際戰略導彈,也並不意味着DF-31、尤其是DF-31AG這種“新銳型號”就到了該退出歷史舞台的時刻。

  很簡單,即使是從裝備更新換代的角度來講,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如果使用的是D406A之類的鋼殼體,在維護、保養得當的情況下,裝備個三十多年是沒啥問題的,譬如美軍的“民兵-3”型洲際彈道導彈,在地下井都部署了五十來年、延壽了好幾次了還打算再用十來年。

  相應的,作為在本世紀第二個十年才批量裝備的DF-31AG,如果按照三十到三十五年的壽命期計算,足以用到本世紀中葉左右,這就意味着DF-31系列將會和DF-41系列洲際彈道導彈在裝備序列中“長期存在”。

  而從二者所承擔的任務來說,DF-31和DF-41及其配套的核裝置性能,多少都是為了打擊強敵的特定目標而特化過。比如DF-31系列使用的大當量彈頭,就相對比較適合打擊強敵的城市核心地帶,而DF-41使用的多個“小”彈頭,就相對比較適合強敵遍布在東、西海岸,環繞在城市周邊的諸多“大農村”。

  總之,在打擊戰略任務中,不管是DF-31還是DF-41,都是大有用武之地、而且必將形成密切配合的,這也決定了,我們將在未來很多年時間裡,看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洲際戰略導彈部隊,繼續把DF-31AG、甚至更先進的、性能更為逆天的DF-31X擺出來拜年的畫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中國會在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前入侵台
2020: 冠狀病毒入侵思念溫家寶
2019: 台灣的落後以及統一的急迫性
2019: 東風26彈頭形狀有何玄機 除反航母還能
2018: 中共抗日四大戰役
2018: 粟裕失敗之戰—南麻、臨朐戰役
2017: 最新研究成果:二戰是美國發起的。
2017: F-35新年開戰定乾坤
2016: 從現在應該有什麼樣的對台政策? (轉載
2016: 向中國靠攏的昂山素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