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美俄在外高加索“大博弈”
送交者: ranch 2002年05月03日15:04:18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美俄在外高加索“大博弈”

驻外高记者 关健斌

  “大博弈”一词源远流长,该词最初是指19世纪沙皇俄国和大英帝国之间为争夺亚洲腹地控制权的殊死较量。当时英国已经把印度纳入
版图,俄国则在远东和蒙古扩张。伊朗和阿富汗遂成为两大强国势力范围冲突的焦点。这场极为激烈的大博弈历时一个世纪,对弈双方各种
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现在这个词又成了大国争夺的新名词。  

来到外高加索地区工作快一年了,记者发现,无论是外高3国的政府官员、政府智囊人员、国际关系学者,还是各国驻3国的大使在谈及该地
区的形势时总是喜欢用“大博弈”这个词,好像只有这个词才能准确地描绘出外高地区的国际关系局势。  

4月4日出版的美国《新周刊》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博弈”中的下一步》文章,文章指出,这段时间以来,每过几个月就会出现一些新
的迹象,这些迹象表明“旨在控制里海地区”的“大博弈”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或者说是“更为危险的”阶段。文章分析,历史的确有惊
人的相似之处,只是现代版的“大博弈”较19世纪出现了一些新内容。现在的“大博弈”中,没有一个人会轻易言败,而且现在就做出谁胜
认负的结论还为时过早。《“大博弈”中的下一步》的作者认为,美国进入格鲁吉亚的目的根本不在于本·拉登,而是“项庄舞剑意在沛
公”。

摊开世界地图,沿着欧洲巴尔干半岛到中东的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然后到阿拉伯半岛和波斯湾,再至伊朗、阿富汗,随后折向西北,经里海
两岸前苏联境内诸国至土耳其划一个大圈。这就是国际大博弈的主战场。这里似乎理应格外的繁荣富庶:这里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天然
气储备、最大的内陆湖里海;这里是欧亚大陆的交通枢纽,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这里是世界主要文明的交汇地,耶路撒冷是
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巴格达曾经是古巴比伦和阿拉伯帝国的都城。但这块土地却仿佛受到了诅咒一般。尤其是自从
这里发掘出了黑色的金子之后,各大强国的冒险家们便云集此间,勾心斗角。他们带走的是财富,留下的是战火、饥荒、哭泣、流浪、葬
礼,还有不灭的仇恨……  

里海地区作为这个主战场的分战场,自苏联解体以后,这里的日子就始终没有消停过:里海法律地位的划分、里海资源的外运路线、纳卡冲
突、阿布哈兹问题、南奥赛梯问题、亚土历史问题等等。“9·11”后,美国利用这个“塞翁失马”的机会,实现了在中亚的军事存在。此
后,美国又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了外高地区,加快了与外高各国的军事合作。2月底,格美的军事合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美国以反恐
为名帮助格鲁吉亚培训军队,按照北约的标准建军。为了答谢阿塞拜疆在反恐方面对美国的支持,美国又暂时中止了“907修正案”,开始
向阿塞拜疆源源不断地派军事代表团,商讨军事合作事宜。近日,被视为俄罗斯在外高地区惟一盟友的亚美尼亚也表示将参加今年夏天在格
鲁吉亚举行的北约军事演习,并表示愿意与美进行军事合作。  

面对着美国的“咄咄逼人”之势,普京却表现出了“出乎意料”的大度和忍耐。有人说,现在的国际关系中已经很难再分出明确的胜者和败
者了。也有人认为,俄美在当今的中亚和外高地区的势力范围已不再“泾渭分明”了。还有人认为,俄罗斯战术上的让步实际上是为了战略
上的进攻赢得时间。然而,无论如何分析,俄美在这个地区的较量是不会结束的,而谁能够成为这场“大博弈”的最终胜者,也不是一个简
单的问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02年4月08日

美军事力量迅速渗透到整个中亚


本月26日至28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先后对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4国进行了短暂的访问,与4国领导人
就国际反恐怖军事行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并视察了驻中亚地区的美军部队。

拉姆斯菲尔德此行的真实意图可以从他26日视察驻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国际机场的美军部队时所讲的一番话中看出。他说,我们面对的是恐
怖恶魔的威胁,这种威胁不仅来自阿富汗,也来自阿富汗以外的地方,因而驻中亚美军必须根据形势的需要作好长期作战的准备。这就是
说,美国不仅将在中亚长期保持军事存在,而且是“需驻扎多久,就驻扎多久”。

这还不够,拉姆斯菲尔德还要拓宽美国在中亚地区军事存在的范围。本月中旬以来,驻扎在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机场的美、法等国的战斗机
开始直接参与美国在阿富汗的作战行动,这样一来,玛纳斯机场原定的外国驻军作为美国反恐行动的后勤基地和对阿富汗进行人道主义援助
的中转站的职能就被改变了。对此,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予以默认,并多次表示愿意延长美军原定一年的驻扎期限。作为回报,拉姆斯菲尔德
宣布,美国将大幅度增加对吉尔吉斯斯坦的军事和技术援助,并全面发展双方之间在经济、军事、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拉姆斯菲尔德还对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大力游说,并颇有成效。现在,哈萨克斯坦方面已同意美国及其盟国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哈南部阿
拉木图等3个机场,从而为美国军事力量进入哈萨克斯坦敞开了大门。而土库曼斯坦也同意美军使用其领空的要求。至此,美国的军事力量
已渗透到了整个中亚地区。

安抚阿富汗临时政府也是拉姆斯菲尔德此次中亚之行的目的之一。此前,阿临时政府多次要求美国介入阿国际维和行动并扩大维和部队行动
范围,美国都予以拒绝,这使阿临时政府深为不满。作为补偿,拉姆斯菲尔德在与阿临时政府主席卡尔扎伊会谈后宣布,美国将于下月开始
协助阿富汗组建和培训一支正规部队。目前布什总统正就此事争取国会的支持,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来开展这项工作。

自国际反恐怖战争打响以来,美国向中亚地区派遣了大批的军事人员。目前,除在阿富汗驻有约7000名美军士兵以外,驻中亚吉尔吉斯斯坦
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美军人数也已接近3000人,近日还将有所增加。

分析人士认为,拉姆斯菲尔德此次中亚之行是美国为巩固和扩大其在中亚地区军事存在实施的又一重大举措。(夏勇敏)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02年4月30日
里海国家因石油黑了脸

驻外高加索记者 关健斌

  日前,伊朗和阿塞拜疆因里海问题弄得关系紧张:7月23日,阿塞拜疆国家石油公司和英国BP石油公司共同租用了“地球物理—3”和
“阿利夫”考察船对位于里海南部的“阿洛夫”、“沙尔格”、“阿拉兹”区块进行石油勘探。当日13时42分,伊朗空军飞机进入里海阿塞
拜疆南部领空,并在进行石油勘探的阿方“地球物理—3”和“阿利夫”考察船上空盘旋了近两个小时。当地时间晚8时10分,伊朗海军的军
舰逼近“地球物理—3”考察船,要求该考察船尽快离开此海域。伊方表示,阿考察船如不执行此要求,伊方将采取武力措施。在此情况
下,阿方两艘考察离开考察海域,返回巴港。阿方认为,伊朗此举“严重违反了国际准则”,对此提出抗议,并等待伊朗尽快对此事做出解
释。在抗议的照会中,阿方称,伊方的行为带有“侵略性质”,此事发生在阿总统阿利耶夫8月份访伊之前,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是两国
关系史上“最严重的事件”。  

里海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储量估计近1500-2000亿桶,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有70亿-100亿吨,仅次于海湾地区,被认为是21
世纪的“第二个波斯湾”,其中60~70%的石油集中在靠近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里海大陆架。随着里海资源不断被发现,世界各大石油
公司也趋之若鹜,形成了一股“里海淘金热”。  

1917年,里海沿岸只有苏俄(苏联前身)和波斯(伊朗前身)两个国家。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里海沿岸国家一夜之间由两个增至5个,
里海的法律地位和归属问题随之而生。里海沿岸的5个国家中,伊朗拥有里海长达1200公里的整个南岸,阿塞拜疆拥有里海西岸的一半,西
岸的另一半以及北岸的大半属于俄罗斯,东岸属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伊朗和俄罗斯控制着里海石油和天然气的出口通道。由于里海
沿岸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国家利益和发展战略不同,它们对里海地位和水域划分的立场和主张也各不相同,又由于各种国际势力相继介入
中亚,竞相争夺势力范围,里海石油资源便成了一个复杂问题,里海划分争端的实质也就是里海的资源之争。  

近年来,关于里海地位的谈判是一轮接着一轮、一场接着一场、一地接着一地,谈判的级别从专家级到外长级,甚至到了元首级,但各方仍
然没有能够谈出个“让各方都满意的结果来”。  

目前,除伊朗之外,俄罗斯同其余几个国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即对里海按照各国海岸线的长短,按比例对里海进行划分。而伊朗则反对这种
划分方案,称照此划分它只能得到13%的份额(实际上,按原来苏伊条约,伊朗目前也只有12%的份额)。伊朗坚持里海应按照沿岸5国各
拥有20%的份额的方法平均划分。  

为了最终解决里海的地位问题,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曾提议在土库曼巴什举行里海5国元首高峰会,希望久拖未决的里海法律地位问题
有望在此次峰会上得到解决。但是会期一推再推,目前此峰会初步定于在10月召开。然而,此间分析人士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决不会如此
轻而易举,围绕里海的争吵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中国青年报》 2001年7月31日
里海跨国石油必争地

正弘


 法国《回声报》上月刊登一篇署名文章说:“很多石油公司都期待着阿富汗局势能稳定下来,以启动它们打开中亚通道的计划,因为这里
被视为世界第三大油田,有些人把它称为21世纪的‘丝绸之路’”。

阿富汗将来是不是会成为连接中亚油田和外部世界的“丝绸之路”,这里暂且不表,但中亚特别是里海地区的石油发展前景,的确是令西方
各大石油跨国企业谁也不敢忽视。市场观察家们说,未来几年,西方大石油公司将把近千亿美元资金投向能源领域,这些公司包括英国石油
(BP)、壳牌、埃克森-美孚、道达尔菲纳埃尔夫、谢夫隆、德士古、菲利普斯、西方石油和大陆石油公司等。而里海,将是这些大公司投
资的重点地区之一。

里海地处欧亚大陆结合部,位于中亚、外高加索和伊朗之间。该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据美国人估算,里海地区的石油储量在
200亿到2000亿桶之间。欧洲人比较谨慎,他们提出的数字是500亿到1000亿桶。许多人认为,这里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第二个波斯湾”。
即使是最保守的估计,也认为这一地区的石油开发潜力,跟科威特或伊朗这样的海湾富油国家不相上下。

苏联解体后,里海国家由2个(苏联、伊朗)变成5个(增加了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10年来,里海因为石油的缘故,成为
国际资本激烈竞争的舞台。目前在里海地区,主要的在建和计划中项目,涉及的投资金额多以数亿到数十亿美元计,这其中大部分是来自西
方各大跨国石油公司,国际资本成为里海油气资源开发名副其实的主角。这些跨国企业参与的项目,包括阿塞拜疆国际石油公司的阿采里和
奇拉格等油田的勘探开发项目、里海国际石油公司的卡拉巴赫构造勘探开发项目、阿塞拜疆的沙阿德尼兹远景区勘探开发项目、北阿普歇伦
石油公司的DAN-ULDUZU和艾什拉菲远景区勘探开采项目、哈萨克斯坦开发里海大陆架6000平方公里产油区项目、以及巴杰管线资助集团和
里海管道集团的输油管道铺设项目,等等。

在参与里海油气资源开发的跨国石油巨头当中,BP、谢夫隆-德士古、阿莫科、加州联合石油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伊
藤忠(日本)、壳牌、道达尔(法国)等老牌石油集团最为活跃。在很多项目中,这些公司都是以主要作业者甚至唯一作业者的身份发挥作
用,在项目中的出资份额也在20%以上。这些国际石油跨国企业,都不惜重金投入了它们在中东等地开发海底油田时掌握的技术和巨额资
本,希望早日挖出在里海下面沉睡的“黑金”。

对里海沿岸各国来说,如何吸引国际石油资本并获得投资,是事关成败的大事。阿塞拜疆独立以来,在21个地区引入了外国资本,希望重现
一个世纪前的辉煌(当时它的原油产量占世界一半)。在阿塞拜疆的主要油田,国际石油资本中的阿莫科石油公司是开发的主力。另外,壳
牌公司计划未来几年内,把在俄罗斯的投资增加50亿美元,用于开展石油合作项目,其中里海资源是合作的重点目标之一。自苏联解体以
来,谢夫隆-德士古和BP等跨国石油公司,也各自花了上亿美元,勘探开发包括里海在内的俄石油资源。哈萨克斯坦1993年独立后,政府把
田吉兹油田的作业交给了美国大型石油巨头谢夫隆公司。同年,其他6家欧美石油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北里海11万平方公里的水域,进行了世
界上史无前例的大规模预备调查。

最近两年,全世界发现了17个大油田,其中两个大油田位于里海地区,一个是阿塞拜疆的沙阿德尼兹油田,另一个是哈萨克斯坦的卡沙甘油
田。美国、挪威、法国和日本的石油巨头们,已经为开发阿塞拜疆的油田而抢破了脑袋。而去年在里海附近意外发现的卡沙甘油田,更使石
油跨国公司们争得你死我活,因为根据对储量的预测,卡沙甘有可能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油田之一,仅次于排在第一位的沙特阿拉伯盖瓦尔
油田,而与科威特的布尔甘油田相并列。

中亚是个局势极其错综复杂的地区,但西方公司为那里的石油已经投入了大约上百亿美元。里海油田是世界第三大油田,其储油量仅次于海
湾和西伯利亚,里海石油可以销往欧洲市场,以及消费量日增的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市场。

《市场报》 (2001年12月03日第三版)
伊朗反对单方面解决里海资源分配问题


新华网德黑兰12月1日电(记者 姜显明)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瑟费1日在此间重申,伊朗主张里海沿岸5国就里海资源分配问题达成一项
全面解决办法,坚决反对某两个国家单方面就此达成双边协议。

据报道,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两个里海沿岸国11月30日宣布,两国总统计划近期签署划分里海资源的双边协议。29日,俄罗斯总统
普京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也在莫斯科宣布就划分里海资源问题取得重要进展,为签署双边协议铺平了道路。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援引阿瑟费的话说,单方面达成双边协议无助于解决里海资源划分问题,只能拖延达成一项全面解决办法。他指
出,里海沿岸5国副外长正在就达成全面解决方案进行谈判,各国应避免在此问题上采取单方面或挑衅性行动。

阿瑟费重申,伊朗坚持按照伊朗1921年和1942年与前苏联达成的协议为基础解决里海资源划分问题,并愿意就此与其他各国进行协
商。

里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估计仅次于波斯湾和西伯利亚。多年来,里海沿岸5国伊朗、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
库曼斯坦一直在探讨里海油气资源分配问题。伊朗主张5国按20%的份额均摊,反对阿塞拜疆等国要求按各国的里海海岸线长短划分油气
资源的方案,因为那样划分伊朗所得份额要少得多。由于意见分歧不能弥合,5国曾在今年6月的一次副外长级会议上达成一致,即在分配
方案没有最后敲定的情况下,各国不允许单方面或双边性开发里海资源。


新华网 2001年12月02日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