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陈水扁又闯了个大祸
送交者: 蔡逸儒 2006年05月08日15:10:55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对陈水扁这次过境外交受阻一事,台湾民众真是不知该哭还是要笑。应该哀矜勿喜、感同身受的加入战局,把美国、中国痛骂一番,还是看笑话式地嘲讽一番,说这是陈水扁自作自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坦白说,陈水扁这次出访到底要到哪两个国家(一个是巴拉圭、一个是哥斯达黎加),台湾民众未必搞得清楚,反而是他被美国拒绝在纽约和旧金山过境,成了大家观注的焦点。他这次真是捅了个大马蜂窝,后悔不已。

  从台湾外交部苍白无力的辩解之词来看,我们真的只能说是民进党政府自取其辱、咎由自取,结果却还要台湾人民一起陪着丢脸,这真是最让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之事。

过度消费了美国的善意

  现在不只是全台媒体及民意代表紧追这个问题不放,连国际通讯社也跟着大幅报道。这次我们倒要看看,究竟陈水扁及其政府还能找出什么歪理,来胡打烂缠,自我解嘲一番。外交部长黄志芳说,台湾虽不满意,但也不愿意为难美国友人,台湾理解美国的苦衷,相信此事不会成为惯例。

  其实,从美国的角度来看,你台湾不满意又能如何,难道台湾还真能为难美国不成?台湾不理解又能如何?即使此次陈水扁过境不会成为惯例,但这总是个先例。先例一开,难保美国下次不再如法炮制。

  为了表达不满,陈水扁绕道中东前往中南美。显然他还是有台湾政局的考量,如果他就此咽下这口鸟气,我看他在台湾也别玩了。不过,他大概也不敢完全激怒美国,否则下次恐怕也别再想过境美国,所以他回程多半还是会乖乖路过阿拉斯加。或许这是不得已中相对较好的选择。好歹民进党也得学着点“损害控管”,不要再让事态继续恶化下去。

  台湾外交部强调,这不算是一次外交挫败,而是北京打压的结果,绝对与陈水扁年初的终统举动毫无关系。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只是阿Q精神的发扬光大,如果陈水扁被布什总统硬生生地甩了个大耳光,台北还要说这不是一场外交灾难,真是其谁能信?如果说这又是中国打压所致,台湾百姓果真还这么好骗?

  大家都知道,陈水扁是过度消费了美国的善意,遥想当年布什是多么支持台湾,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夏馨还说,布什是台湾的守护天使。布什本人也曾一度表示,美国将竭尽所能保护台湾。短短几年,台湾把美、台关系玩成不进反退。如果还说不是外交失败,那就真是睁眼说瞎话,简直无耻、可笑到了极点。

外交部门疲于奔命

  过去,我们就曾说过,终统效应还没过去。布什爱恨分明的个性,对陈水扁软硬不吃,好言相劝不理的举动早就记在心里。大家想必对2003年台湾公投绑大选的事件记忆犹新,这次陈水扁又来了个终统风波,即使这次布什的决定有补偿胡锦涛白宫受窘及伊朗核武的考量,但想必布什这次是逮到了机会,好好修理了陈水扁一番。

  讲起来,这是陈水扁自己及民进党政府丢脸,与台湾人民无关。台湾民众委实犯不着因为这个烂政府及领导人的言行而感到受辱,而且美国的举动并非针对台湾人民而来。未来,只要陈水扁不在其位,或是中国对台湾有非理性举动,或美国基于国家利益考量,美台关系也不是不会再回到原点。

  其实,外交就是外交。台北这些年尽搞些小动作,当然有些是迫于无奈,中国的打压也是个原因,北京也不是没有检讨的必要。但台北从度假外交到过境外交把正事都给玩忘了,本末倒置、外行领导内行的结果,使得外交从业人员真是疲于奔命。这次陈水扁过境美国受挫,看来又有官员得为他的错误付出代价。台北驻美代表将成代罪羔羊之说,目前已经甚嚣尘上。

  归根究底,一切都是为人、主政的诚信问题。陈水扁总是滥用别人的理性、善意,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都从国内政治角度出发,以为只要搞搞权谋,玩玩诡计,风暴总会过去。冲突、妥协、进步的结果只成就了他自己和民进党,难到天下人都是呆子和傻子,任其玩弄而不自知?

  过去的公投和两颗子弹,现在的终统与修宪都是例子。此番行前,台北还试图释放假消息,想要逼使美国就范,结果终于惹毛了老美。被迫吞下苦果不说,居然还想裹胁台湾民众,陪他一同生气。这真是天理何在?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九二共识个人的一点认识
2005: 台湾问题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一定是
2004: 5月8日,一个新国耻日,谁竟敢忘记?
2004: 烈士的生命和鲜血价值何在?
2003: 高科技“泡沫”与“新经济帝国”
2003: 老蒋和老毛下过的一盘棋
2002: 我由衷地尊重这一天
2002: 中国的经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