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国际公认的地震成功预报只有唯一一次,是中国的.
送交者: 名笔 2008年05月22日13:02:0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国际公认的地震成功预报只有唯一一次,是中国的.

我们为什么没能预报汶川大地震?或者说,我们为什么不能预报地震?

现在本来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但是网上一些极不负责的发言,使人看后,觉得好气好笑。其中大多数人确实是不明状况的普通百姓,但也不乏有一批不懂装懂或自以为很懂其实狗屁不懂的愤青。不管怎样,出来澄清一下以正视听,将有助于心存疑虑人全身心投入到自己该干的事,使心怀鬼胎的人们别再干扰我们的救灾活动。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发育,是个多地震国家。地震类型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分布广、频度高、震源浅、强度大、成灾率较高等特点。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即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据统计,20世纪以来,造成我国死亡人数超过千人的大地震共有22次(不算本次),平均4.4年1次。其中,上世纪全球两次死亡20万人以上的特大震灾都发生在我国,即1920年海原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地震。地震多发是我国必须永远面对的基本国情之一。

事实上,我国地震预报水平不敢说走在世界前列,至少与世界水平旗鼓相当。这个结论可能出于大多数中国网民的意外。倒不是因为我国的地震理论水平和观测技术有多先进,而是因为我国震例资料和现场预报经验具有明显优势。

比如1975年2月4日发生在海城的7.3级强烈地震,是地震部门发布预报两个半小时后发生的。由于预报准确,撤离及时,震灾死亡1328人,仅为震区直接受威胁人口的万分之一点六。国外认为,成功地预报七级以上大震,这在世界历史上还是第一次。震后,美国、新西兰、日本、罗马尼亚、西德等十多个国家的地震科学专家和国际学术组织成员纷纷前往海城考察。一位美国记者将海城地震预报称为“科学的奇迹”。此外,中国成功做出短临预测预报的实例还有一些,如:1995年云南孟连7.3级地震,1997年新疆伽师强震群中6.3、6.4级等地震,1998年云南丽江宁蒗县6.2级等4次5级以上地震,1999年辽宁岫岩和海城5.6级地震等。

在此特别要说明,就地震预报而言,只有短临预报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预报。如果地震部门只告诉你1年甚至2年后,西北地区可能会发生8级以上毁灭性地震,对你我又有什么用呢?而短临预测预报还必须要说清楚三个基本因素:一是发生时间,预报出精确时间不可能,至少也要有一周的提前量吧。二是发生地点或范围,不能只圈出一个大致范围,如果只告诉你西北地区或中南地区,这样的范围不仅意义不大,甚至有可能使半个国家陷入混乱。三是震级,不能预报出震级的地震,实际上意义也不大。我国每天都有成百上千次1-2级的地震,这些地震除了对专业部门外,对普通百姓几无任何意义,自然就不用报了。如果做出预报,却说不出震级来,只能视为无效预报。事实上,就人类目前已经掌握的地震科技水平而言,上述问题均未在理论层面得到解决。岂今为止,我们成功做出的预报,经验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而且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这个地区曾经发生过大震。
相对短临预测预报,长期预测预报要容易些。我们成功做出长期预报的地震也很多,比如: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等,但却没有做出短临预报。由于地震成因、发生机理和触发条件等极其复杂多样,同样的经验不能复制,海城地震一年后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就深刻教训了中国地震部门。

海城的预报被美国地震学界认为,历史上迄今最准确的一次强震临震预报是1975年中国辽宁海城地震。但第二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说明,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经验仍缺乏理论依据。当年《美国地震协会公告》曾评价说,“海城地震的预测,是结合了经验主义分析、直觉判断和好运气,这是预测地震的一次尝试”。
地震短期临震预报仍是世界性难题,精确预测地震的震级和时间目前还无法做到。

  对地震的精确预测,不仅要预报出准确的时间和地点,还应该预测出震级。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技术。

  科学界普遍认为,有地震必有断层,有断层必有地震。因此断层的空间分布属于地震预测领域极为重要的信息。目前人类对于断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与大地震相比,地质断层会频繁发生一些没有大碍的小地震。因此,这就又对地震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仅要预测时间,还须预测震级,这样的预测才有实际意义。当地震发生时,震中沿断层断裂,裂得越远,震级就越大。地震发生时震级的大小,和诱发地震的因素之间不存在关联。在地震开始之前,有关地震震级大小的信息是无法通过对地层的监测获知的。

  在中国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国家,都有不少地震震前预兆的民间说法,比如动物的异常行为、奇特天象出现等。这些说法到目前为止,都缺乏十分确凿的科学依据。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即便这些异常迹象可以作为预报地震的参数,地震监测人员也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单独的异常事件做出地震预报,因其可能只对应极小的发震几率。一旦误报地震,损失往往同样惨重。

  历史上唯一的强震临震准确预报仍缺乏理论依据

  历史上迄今最准确的一次强震临震预报是1975年中国辽宁海城地震。但第二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说明,海城地震预报的成功经验仍缺乏理论依据。当年《美国地震协会公告》曾评价说,“海城地震的预测,是结合了经验主义分析、直觉判断和好运气,这是预测地震的一次尝试”。

  从地震专业角度看,地震的长期预测是可以实现的,这主要基于地震学家对断层历史的研究。这种长期趋势性预测主要预报一个地区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内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和最大震级。长期预报的主要作用是指导该地区的建筑物抗震设防,假如预测未来50年内,某一地区可能会发生一次8级大地震,那么这个地区的建筑物基本上就多要按照这一抗震标准建造。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国家,长期预报的研究工作居世界前沿,建筑物的抗震性都十分科学。美国也做得比较好。
  
“短期的临震预测十分困难,除非有‘前震’发生”。地震的发生通常都伴随若干次余震,具有“丛集性”。在一系列地震中,震级最大的地震为主震,紧随主震且震级小于主震的地震都称作余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不管是前震还是主震,只要从时间顺序上讲系第一发生的地震,就被称作“第一事件”。在“第一事件”之后,紧接着发生另外的地震事件的可能性要比通常情况下高得多。也就是说,余震相对而言有可能预测。
  目前世界各国在余震预报技术方面相对要好得多,尤其中国在这一领域更为先进。而在美国,比如地质勘探局就有一个不断更新的专门网页,显示未来24小时内地震高发的加州全州发生“有强烈震感”的余震的可能性。

  分析汶川地震损失惨重的原因

  龙门山断裂带是中国西部断层系统中的一部分,在地质历史上,它的形成是由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不断俯冲积压,青藏高原抬升,隆起的部分向东移动挤压。与附近的其他断裂带相比,长度要小很多,但长期的挤压隆升使它的纵深深度较大。断层间的接触面足以蓄积足够的应力产生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断层带,“它被认为是中国境内最危险的断裂带之一”。而且龙门山断层带属于活跃断层,以每年若干毫米的速度在移动,今年的研究记录显示它今年来每年移动15毫米。从地质学上来讲,每年15毫米已经算是很快的。

  像这次汶川大地震这么大震级的地震,能够在瞬间将一幢砖木建筑夷为废墟。砖块受到震动时,砖缝之间的灰浆就瓦解了,随之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在中国广大地区常见的砖木房建筑物是在地震中最易受损的建筑类型之一。

截止目前,地震预报在国际上依然象医学上的癌症,治好了皆大欢喜,但有蒙的成份;治不好,理所当然,但做家属的也不会怪罪。希望大家以宽容宽厚之心对待地震预报,不要再胡说八道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7: 一个连环劫--浅析台湾和伊朗形势
2006: 东海之战-中华武力崛起的第一战
2006: 台军攻击三峡大坝可能的破坏后果,三峡
2004: 反台独是抗日战争的继续
2004: 中国必须使用经济手段遏制台独
2003: 什么样子的共和?
2003: 科学客观的论证—适当惩罚新加坡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