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殲八3和新殲九戰機的發展
送交者: 阿瑞斯 2002年08月20日16:41:1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殲八3和新殲九戰機發展

70年代末我國根據部隊80年後期裝備更新需要,開始着手研製新型殲擊機。論證的時候曾經設想研製一種類似與幻影2000的多用途戰鬥機,即採用一機多型的思路在同一機體上發展:單座防空“雙座遠程攻擊和雙座戰鬥/教練機”設想採用兩台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但因為短時間難以搞出所需的發動機,而部隊的要求又比較迫切所以採納了相對穩妥的在殲八進行改進的方案。不可避免的這個方案的帶有發展潛力有限的先天缺陷。

  殲八-2在82年試飛後,雖然試飛數據表明其超/亞音速性能都優於米格23,但與米格29還有較大差距。根據空軍作的模擬對抗試驗表明:殲八-2A(裝備AN/APG66V火控雷達和阿斯派德空空導彈)與米格29的交換比為1.5:1,與蘇27則高達2:1,若考慮到中蘇雙方在預警指揮方面的差距,則中方戰損率還要加大。為此空軍要求航空工業部門儘快啟動第四代戰機的研製工作。同時對第三代戰機進行改進設計。根據部隊試驗結果數據沈飛提出了殲八-2改型方案:即提升發動機推力,加裝電傳操縱系統,提升飛行性能,更新雷達火控系統,采有新型機載武器等。1988年中越海戰之後,中央軍委根據國際形勢的發展,提出改善南線態勢,為了在八五期間向部隊提供可以對抗南海周邊國家第三代戰機掩護轟7的作戰飛機,於當年批准殲八-3上馬。殲八-3采有兩台推力為8000公斤的WP14渦噴發動機,三翼面布局。火控雷達擬採用準備採用以色列埃爾比塔公司的EL/M-2032。後來根據形勢的發展,加上通過對殲八-3的分析空軍認為其仍然難以於周邊第三代戰機有滿意的交換比。於92年中止對該工程項目的發展。其採用的技術被用於殲八-2的改進。

  新殲九是當年航空工業三步走方針中預研的重點項目,主要目標是着眼於2000年空軍作戰環境,以前蘇聯第四代作戰飛機為作戰對象。研製國產第四代作戰飛機。在研製方向曾經存在着是採用英法的多用途模式還是採用美蘇的高低搭配模式的爭論,許多人認為我國經濟技術實力有限,傾向採用前者。82年貝卡谷地空戰,以色列痛打敘利亞,5分鐘內摧毀19個SAM6防空導彈陳地,空戰以50:0大勝對方。以色列以E2C/F15組成的一體化空戰系統牢牢控制了戰場制空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戰後中國空軍曾經組織代表團赴以叫取其與蘇制裝備作戰經驗,期間曾有中國空軍高級軍官登上F15戰機進行體驗飛行。其優良的性能讓中國空軍嘆為觀止。最終裝備類似F15的大型制空戰機成為空軍最強音。為此瀋陽飛機公司提出新殲九的最初方案:採用兩台推力為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相控陣火控雷達和主動雷達導引空空導彈。最初的氣動設計仍可以看到殲八-2的影子,只不過採用鴨式布局,翼身融合體等先進技術。與法國的超幻影4000相仿。但軍方表達明顯的不滿意,瀋陽飛機公司根據世界軍用作戰飛機發展的趨勢對新殲九進行了修型設計,增加了隱形概念。引入S形進氣道,V形機身等新技術。外表發展類似放大後的RAFE。1988年中央愛軍委批准新殲九項目。根據形勢的需要明確提出該機可以從具備海南島起飛赴南沙作戰的能力。據此新殲九的技戰指標為:標準空戰載荷(4枚中距攔射導彈,2枚近距格鬥導彈,2個標準800升副油箱)作戰半徑超過1000公里,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具備較強的多目標攻擊能力,以質量的優勢抵消對方的數量優勢。確定新殲九的配備為:兩台加力推力為100千牛級的渦扇十渦扇發動機,BM/JL-10PD火控雷達。PL12主動中距空空導彈。並可發射C803超音速反艦導彈的能力。要求在八五期試飛,九五能夠裝備部隊。由於當時南海形勢緊張,國家決定進口蘇27作戰飛機應急。隨着形勢的發展,空軍對先進作戰飛機的要求日益近切,而大型制空戰機系空軍戰力的支柱。國家無法承擔研製失敗的戰略後果,因此中央軍委決定引進蘇27技術加速國產作戰飛機的更新。新殲九因此被放棄。但其的技術成果為我國儘快吸收蘇27的技術打下堅實的基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