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美国停止对台军事援助后,台湾当局开始大力发展本地区的军事工业。近几年来,台湾军事科研投资强度很高,武器装备自给率不断上升,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军事工业体系,能生产坦克、火炮、中小型舰艇、战斗机、战术导弹等陆、海、空主战装备,基本上改变了过去90%的武器装备依赖进口的状况。但是,由于台湾地区技术储备不足、资金和人力有限、试验手段缺乏,某些关键技术仍然依赖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少武器装备还需外购。 台湾在发展各种精确制导技术方面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已成功研制或仿制出多种型号的精确制导导弹。80年代,台湾为取代美制的“霍克”中低空防空导弹和“奈基”一Ⅱ型高空防空导弹,研制了具有电子对抗能力的“天弓”型防空导弹。其中,“天弓”—Ⅰ型导弹是美国“霍克”导弹和“爱国者”导弹的改进型,采用相控阵雷达半主动制导和红外制导,1985年研制成功,其技术85%的制导和控制系统的主要部件也都来自美国;“天弓”—Ⅱ型导弹是“奈基”—Ⅱ型导弹的改进型,1988年研制成功。 与此同时,台军为了取代美制AIM—9J“响尾蛇”短程空空导弹和AIM—7“麻雀”中程空空导弹,研制了“天剑”型空空导弹。其中“天剑”—Ⅰ导弹仿AIM—9L“响尾蛇”导弹,采用红外制导,1987年发射成功;“天剑”— Ⅱ导弹仿“麻雀”导弹,1988年公开。台军在制海武器方面发展了“雄风”型反舰导弹。其中,“雄风”—Ⅰ型导弹与以色列“迦伯列”—Ⅱ型导弹类似,1974年开始研制;“雄风”—Ⅱ型导弹仿美国“鱼叉”导弹,采用红外加主动雷达复合制导头,1988年研制成功,1991年完成部署。此外,台军还研制成功了“青蜂”地地战术导弹和仿苏制AT—3型或仿美制“陶”式的“昆吾”型反坦克导弹。 在发展精确制导武器方面,台湾已把“实时处理系统”和“智能型传感技术”作为未来两大重点发展方向,并由此规划出12大重点研究群,即:系统模拟发展环境、高速信号处理系统、智能型图像处理系统与计算机视觉技术、实时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高速计算系统与环境、智能型光电传感技术、灵巧与高速光电元件、毫米波及微波通信雷达系统和元件设计、毫微米技术、高速网络系统、多媒体系统。上述技术项目都是精确制导导弹及火控系统的关键技术,是未来台湾自行开发先进制导导弹所必需的技术。总之,台湾在导弹设计和开发方面已具有较强的实力,今后,将继续开发“天弓”—Ⅲ 型和“天弓”—Ⅳ型防空导弹、“雄风”—Ⅱ型潜舰导弹和空舰导弹。 1990年以来,台湾军方每年武器采购与研制经费大约在1200亿至1400亿新台币之间,更新武器装备经费的投入,占年度“国防”预算中最大的比例。仅1993年购置的150架美国F—16和法国60架“幻影”2000—5战斗机,就分9个年度编列特别预算3187.76亿新台币;于1994年建构完成的自动化防空作战系统(“强网计划”),耗资50亿新台币;1996年上半年,台湾又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达成订购4架C—130运输机的协议,总值超过2亿美元,同年11月,继续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系统制造公司签订了一个940万美元的合约,合约的内容是为F—16战斗机装上先进的雷达设备。 台湾军方在多方采购武器的同时,还进行了自行研制和改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此外,台湾还制定了针对祖国大陆的主要武器10年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