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中国量子力学突破有可能变超强
送交者: XWZJ 2010年06月24日14:56:56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中国量子力学突破有可能变超强

 

中国量子态隐形传输获突破 超时空穿越或成真
[attach]6359[/attach]

存放著机密文件的保险箱被放入一个特殊装置之后,可以突然消失,并且同一瞬间出现在相距遥远的另一个特定装置中,被人方便地取出。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日前,由中国科大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在量子态隐形传输技术上取得的新突破,可能使这种以往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超时空穿越”神奇场景变为现实。


  据联合小组研究成员彭承志教授介绍,作为未来量子通信网路的核心要素,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


  “在经典状态下,一个个独立的光子各自携带信息,通过发送和接收装置进行信息传递。但是在量子状态下,两个纠缠的光子互为一组,互相关联,并且可以在一个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瞬间神秘出现。量子态隐形传输利用的就是量子的这种特性,我们首先把一对携带著信息的纠缠的光子进行拆分,将其中一个光子发送到特定位置,这时,两地之间只需要知道其中一个光子的即时状态,就能準确推测另外一个光子的状态,从而实现类似‘超时空穿越’的通信方式。”彭承志说。

  据介绍,量子态隐形传输一直是学术界和公众的关注焦点。1997年,奥地利蔡林格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原理性实验验证。2004年,该小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纤信道,成功地将量子“超时空穿越”距离提高到600米。但由于光纤信道中的损耗和环境的干扰,量子态隐形传输的距离难以大幅度提高。


  2004年,中国科大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在自由空间实现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在自由空间,环境对光量子态的干扰效应极小,而光子一旦穿透大气层进入外层空间,其损耗更是接近于零,这使得自由空间信道比光纤信道在远距离传输方面更具优势。

  据悉,该小组早在2005年就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拆分”、发送的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2007年开始,中国科大——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小组在北京架设了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最终在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证实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穿越大气层的可行性,为未来基于卫星中继的全球化量子通信网奠定了可靠基础。

  据悉,该成果已经发表在6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誌子刊《自然·光子学》上,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

此间获悉,由中国科大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16公里的传输距离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20多倍。实验结果首次证实了在自由空间进行远距离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可行性,为全球化量子通信网路最终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联合小组研究成员彭承志教授介绍,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资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资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路的核心要素。


利用量子纠缠技术,需要传输的量子态如同科幻小说中描绘的“超时空穿越”,在一个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瞬间神秘出现。


这一奇特的现象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兴趣。1997年,奥地利蔡林格小组在室内首次完成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的原理性实验验证。2004年,这个小组利用多瑙河底的光纤信道,成功地将量子态隐形传输距离提高到600米。但由于光纤信道中的损耗和环境的干扰,量子态隐形传输的距离难以大幅度提高。 


2004年,中国科大潘建伟、彭承志等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在自由空间实现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在自由空间,环境对光量子态的干扰效应极小,而光子一旦穿透大气层进入外层空间,其损耗更是接近于零,这使得自由空间信道比光纤信道在远距离传输方面更具优势。


这个小组2005年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


2007年开始,中国科大——清华大学联合小组在北京八达岭与河北怀来之间架设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最终在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证实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穿越大气层的可行性。 


联合小组在自由空间量子通信领域的一系列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支援,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6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誌子刊《自然·光子学》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英国的《新科学家》、美国的《今日物理》、美国物理学会新闻网站均及时报道了这个研究成果。(合肥6月3日电 记者李陈续、通讯员杨保国)

 


[attach]6360[/attach]
2007年开始,中国科大——清华大学联合小组在北京八达岭与河北怀来之间架设长达16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信道,并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突破,最终在 2009年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远距离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证实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穿越大气层的可行性
[attach]6361[/attach]

利用量子纠缠技术,需要传输的量子态如同科幻小说中描绘的“超时空穿越”,在一个地方神秘消失,不需要任何载体的携带,又在另一个地方瞬间神秘出现。

[attach]6362[/attach]
[attach]6363[/attach]
这个小组2005年在合肥创造了13公里的自由空间双向量子纠缠分发世界纪录,同时验证了在外层空间与地球之间分发纠缠光子的可行性。图为WT-1型量子路由器和WT-2型量子交换机。

[attach]6364[/attach]
量子态隐形传输是一种全新通信方式,它传输的不再是经典资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资讯,是未来量子通信网路的核心要素。


[attach]6365[/attach]
量子传输仍然基于光电元件


[attach]6366[/attach]
量子保密通信技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能确保两地之间密匙分配的绝对安全性,从而保证了通信的绝对安全。

[attach]6367[/attach]
小组领导人潘建伟是浙江磐安人,1970年出生。198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1996年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深造,并在1999年获博士学位。

[attach]6368[/attach]
[attach]6369[/attach]
潘建伟教授多年从事量子资讯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其主要贡献有:首次实现量子态隐形传输,量子纠缠互换,三光子、四光子、五光子纠缠,量子纠缠纯化。

[attach]6370[/attach]
[attach]6371[/attach]
芜湖“量子政务网”所使用的核心器材和设备,包括最关键的光电调製晶片,全部为我国自主研发或与国内单位联合研製,整个网路已经实现了国产化。
[attach]6372[/attach]

[attach]6373[/attach]

量子通信是量子力学和经典通信的交叉学科,有著传统通信方式所不具备的绝对安全特性,在国家安全、金融等资讯安全领域有著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lwillian 发表于 2010-6-9 19:40

科技真神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量子态隐形传输获突破 超时空穿越或成真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令贺龙惨死的三件事
2009: 1949解放台湾血染金门岛:3个团解放军全
2008: 申时行: 寄语毛新宇
2008: 中日东海协议,中方惨被套牢
2006: 中国“走出去”受到西方阻拦
2005: 草虾:解读刘亚洲
2005: 炮击部分中国人的洋奴自虐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