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挖掘张灵甫杀妻之谜新发现
送交者: 香椿树 2010年08月09日09:02:40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张灵甫杀妻之谜新发现
rice_tiger:
(一) 国军五大主力之首的74军军长张灵甫一生有两件谜团般的轰动大事,至今众说纷纭 : 其一是为何杀妻?其二是如何死在孟良崮上?

本篇先解第一个谜。

张灵甫杀妻吴海兰案,有两个版本说法。一个是主流版本的因妒而杀,即张在前方
听传言疑其妻出轨,请假回家。除夕夜借口要吃饺子让妻子到地里割韭菜,然后身后一 枪毙命。此说法在张的军中同僚中流传甚广;另一个是出自张的最后一个遗孀王玉龄之 口的非主流版本,指张疑其妻为共军谍报人员,偷拿张的文件被发现,因谍而杀。此说法 的理由是张灵甫曾向王玉龄解释那起案件时说过吴拿了他的东西,张的一位部下也曾告 诉王,吴被杀是因为拿了张的文件。这个说法符合一些人重塑张灵甫形象的愿望,很快 流行起来。

然而,研究张灵甫及相关资料,”妒杀”和”谍杀”两说均缺乏事件的内在逻辑,因
而均不可信。张之所以杀妻,应该另有缘故。

(二) 要搞清张杀妻的缘故,就先得说张灵甫的婚姻及相关事件的发生时间。

张灵甫原名钟麟,字灵甫,后来出狱后为避晦气,才将名和字对换。像那时多数青年
一样,张灵甫在中学时就应父母之命结下一门亲事。对方是邻村一位目不识丁但勤劳贤 慧的村姑,叫邢(一说”刑”)凤英。邢过门后一直住张家。张灵甫青年才俊,当然不甘 困守乡村。和大革命时代无数有为青年一样,张灵甫离家闯荡江湖,入北大,投黄埔,在 战场上一刀一枪搏取功名。时间久了,见识多了,自然就不满意父母定下的”封建婚姻”了。于是,当张住军四川广元时,经朋友介绍相亲,和当地一位小家碧玉吴海兰小姐一 见钟情。吴小姐出身广元富裕之家,上过学,有文化,人又如花似玉,眼界很高。但遇见 英俊儒雅的中央军团长张灵甫,也是倾心相许。于是速战速决,两人明媒正娶,拜堂成亲 。婚后甜甜蜜蜜,恩恩爱爱,很快吴就怀上了张的第一个女儿。

张灵甫所属胡宗南的一师,部队进驻广元的时间是1934年12月中。1935年1月下旬, 徐帅率红四方面军就发起广昭战役,和张灵甫所在部队在广元大战。广元战后,红军西 去,胡宗南的部队从3月起也尾随而去。因此张吴结婚时间应该就在1934年底。或35年 的年头,张吴两人在一起共同生活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到1935年冬,张灵甫枪杀吴海兰, 结婚未满一年,尚可称新婚。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胡宗南的部队从1935年3月起尾随红军而上了雪山草地。高原气候和缺粮的情况下 ,张灵甫不可能让有孕在身的妻子随军,一师的眷属都移到西安,但吴海兰并无住集体宿 舍,而是住在张灵甫的堂兄张德甫家。

张灵甫又是什么时候和吴海兰再重逢的呢?
胡宗南在高原上与红军对战。吃不饱穿不暖的可不仅是红军,国军也是如此。胡宗
南在松潘曾经下令一天就开一次饭,结果大批伤病士兵饿死。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在 包座消灭了国军49师,击破了胡的封锁线,中央红军北上到达甘南,胡的一师也在1935年 10月下了高原来到甘谷县。此时,胡的部队和他本人都给红军拖垮了,部队已不能作战, 胡本人病倒,被蒋委员长派飞机接到南京疗养去了。

部队解除了战斗任务开始休整,张灵甫请假回西安探亲。由于部队10月才下高原,
作为团长肯定要在必要的安顿好之后才能离队,因此张可能的最早离队时间是在11月底

各种资料中讲到张杀妻的时间是1935年冬,军中同僚传说是在除夕夜。军中对张杀
妻的具体原因和经过可能以讹传讹,但对张请假离队的时间应该比较清楚。考虑到1936 年春节是在1月24日,张应该是请假过阳历新年。休假时间应该开始于1935年12月中旬
。。

比较可靠的是张灵甫的侄子张居正的回忆。张居正当时同住在西安张德甫家,年龄
已十多岁,记忆应该比较清楚。

据张居正回忆,张灵甫回西安后和吴海兰关系很不错,经常一起出去玩得很开心,有
一次两人还带张居正一起去看戏<韩宝英>。但有一天晚上,张吴两人忽然吵起来了,张德甫出来劝解。第二天,张吴两人一起回乡下老家。后来张灵甫一个人回来了,把吴的衣物一把火烧了,张德甫又把张灵甫责骂了一通。

(三) 如果张居正的回忆是正确的话,则”妒杀”和“谍杀”两说均不能成立。
张灵甫回西安不是找吴海兰算账的,而是过了一段小别胜新婚的甜蜜日子。可见张
听了别人流言回家一枪打死妻子的说法根本不成立。况且吴海兰住在张的堂兄家,有无 出轨事张怎会不先问堂兄而只听流言呢?从时间上算,张吴见面时,吴应该是产后才三个 月左右,刚做妈妈,吴这个时候已有出轨也不近情理。

因谍而杀更是天方夜谭。 如吴是共谍偷拿张的文件,可能发生的时间或者是在广元的约三个月的共同生活期 间,或者是在张灵甫回西安探亲的前一段时间。

如偷文件是在广元发生的,张如何在当时没发现,反而是在吴离开后的几个月中想
起来了?如怀疑吴是间谍,张应该一回西安就和吴摊牌,又怎么会过了一段小别赛新婚的 日子,到回老家的前一天才大吵呢?显然不合逻辑。

如偷文件发生在西安,也没道理。张只是野战部队的一个团长,部队又解除了战斗
任务,他一个人回家探亲还要带一大堆机密文件?更不合逻辑了。 况且吴和张是正式成婚,从资料看吴对张和婚姻是很满意的。

张只是一个小团长, 有什么重要情报让共军有心赔上一个情报人员去放长线?红军的当务之急是如何长征, 是如何生存。哪有心思象抗战时那样去下冷棋闲子?

(四) 那”妒杀” 和”谍杀”这两种说法来自何处?

极有可能这两种说法均出自张灵甫
自己! 张杀妻后,吴的哥哥吴正有曾告到一师师部(后扩为一军),胡长官虽然护着张灵甫 不作处理,但肯定要问清事情来龙去脉。张在军中解释是逃不过的。为了掩盖说不出口 的真正原因,张灵甫很可能自己向长官坦白了”妒杀”。这也是”妒杀”说在张的军中 袍泽中广为流传的原因。 张灵甫本以为胡长官能帮他遮盖过去,没想到他的大舅子能量也很大,竟然把状子 递到蒋校长跟前了(此过程下面再说)。于是张不得不到南京投案,并在初审后内定判为 死刑!

张灵甫这下虎落平阳了,在狱中又得疟疾,自暴自弃。幸亏典狱长和他友善,为他治
病,又鼓励他申诉。结果张递上申诉书后,刑期马上从死刑改为十年,接着关了半年多的 时间,在1937年初就释放了(注意,不是七七抗战前后放的)。

有什么理由使委员长夫妇两人都关注的案件急转之下?理由应该只有一个,即张灵
甫杀的是共谍! 不知张的申诉书现在是否还在台北的档案馆内?能查到看一看肯定很有趣。

(五) 那张灵甫杀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不论是”妒杀”还是”谍杀”,这两种情况都是吴海兰犯错在先,张灵甫主动下手,
虽然冷酷,但也颇显江湖大丈夫的英雄豪气。有点梁山好汉杨雄杀妻的味道。
但事件的实情可能恰恰相反!

有一段回忆的细节很有意思。是张灵甫亲口所说,张的最后一个遗孀王玉龄转述。
张,吴吵架后的第二天,两人坐马车回长安乡下(这和张居正的回忆对上号)。马车
到张灵甫母亲的坟墓时,张下车祭奠,而吴竟拒绝下车同去。为此张灵甫心里更加火冒 三丈。

吴海兰拒绝去祭奠张的母亲,这可是夫妻双方吵架中的一个重大的主动行为,是挑
事的行为,不是息事宁人的行为。如吴有过出轨的过错,她还不抓紧去上坟来弥补?如吴 是使美人计的共谍,还不抓住机会再哄哄张灵甫?

而吴海兰选择的是继续吵,让吵架升级。

到了张的老家,两人还吵。张灵甫的儿子转述邢凤英的回忆,张吴两人在后院吵,邢
没听到内容,后来只听到一声枪声。 什么事情让吴海兰一反甜甜蜜蜜过日子,在回张灵甫的老家探亲前一个晚上和张大 吵?

什么事情又让吴海兰第二天决定吵架升级,而不去履行儿媳妇的义务?
什么事情还让吴海兰到了老家和张灵甫继续吵,最终吵来杀身之祸?

冥思苦想吧。
想到的原因只有一个:吴海兰突然知道了张灵甫在老家还有一个妻子!!!
张,吴两人结婚不到一年,相聚才三个月左右,其中一个月张还在对付红军的围城大
战。张灵甫那时远离家乡,心理上也没把奉父母之命娶进门的邢凤英当妻子,所以在回 家探亲前很可能压根没提起过老家还有这么个人。回老家前,张就当一件小事和吴打了 个招呼。

可老张错了。吴海兰的特点是有文化,眼界高。 有文化的女人最看重的是面子,名分,妇女地位。 吴是在家乡由张灵甫明媒正娶,拜堂成亲的,一直以为是正牌夫人,家里人肯定也因 为嫁了个英俊的中央军团长而光耀乡里。现在突然由夫人变二奶,落差太大了,传回家 乡父母也脸上无光。想当年多少人拜倒在石榴裙下都没看上,心中实在懊恼啊,不能不 吵。

怎么吵?吵什么?

吴海兰肯定先骂张灵甫欺骗啦,然后提条件,休了邢凤英,让他离开张家。
张灵甫也是气啊。老家的是父母找的,又不是我要娶的,有名无实嘛。有何重要?休
了人家,老父的脸往哪里搁?人家回去又如何做人?肯定不答应。 不答应就不做儿媳妇了,不去上坟。吴海兰的反应是很自然的。吴是知识女性,是否还有更进一步的施加压力的措施?

比如提出离婚? 如果吴海兰真的用离婚来要挟张灵甫的话,最后引来杀身之祸就可以预期的。

张灵甫是谁?是一直以大丈夫自诩的黄埔军官。如果被一个小女子休了夫,还有脸
去见军中同僚? 除了张灵甫脾气暴躁外,他可能还患有战争综合症。近年美军驻伊拉克,阿富汗的 军人回国后和家人不能相处,采取暴力行为的明显增多,该病才引起重视。张灵甫连续 几年加入军阀大战,几次负伤,特别是最近半年多和红军在高原上的残酷搏杀,目睹了尸 横遍野,使他对生命的轻视和对武力的崇拜达到了非理性的高度。 年轻,天真,美丽的吴海兰的悲剧命运就此被确定了。

吴海兰还是因”妒”而被杀,只不过妒的是吴海兰而不是张灵甫。

这个杀妻的原因张灵甫是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的。

(六) 还有一件有关联的事,不知是否和吴海兰被杀有关?

张灵甫和父母之命的妻子邢凤英事实上并非名义夫妻,而是育有一子的,是为张的
长子。该子也不是生于张灵甫离家闯荡江湖前,而是生于吴海兰死后的1936年,是在张 灵甫出狱后娶西安望族高家小姐之前。该子名张居礼,前段时间还有他在西安参加公开 活动的报道。

按正统的资料,张灵甫是在到南京投案前回老家交待家事时让邢凤英怀上的。张灵
甫正在南京狱中等待申诉结果时得知儿子出生。此段时间南京还派人到西安调查张的 申诉,时间肯定是在西安事变前,即在1936年12月12日之前。

张灵甫到南京投案前回老家交待家事是什么时间?查遍资料不得,还是来推理吧。
前已说过,张灵甫探亲回西安的时间应该是12月中旬,两人在西安又过了一段神仙
生活,到回老家时应该已是12月下旬。还有一个更有力的证据佐证。张回老家的一个重 要原因就是给母亲上坟。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上坟的两个时间点是清明和冬至。查 一下老黄历,1935年的冬至正是12月23日。因此,张回老家及杀吴最可能的时间是在 1935年12月下旬。

杀了吴海兰后,张灵甫回到西安,若无其事地继续住在堂兄家。直到有一天,<西安
日报>将他的杀妻案给登出来了。谁登的?吴海兰一个外来妹在乡下被神不知鬼不觉地 干掉,怎会上媒体?于是找亲朋打听,原来是和堂兄家的两个房客有关。

堂兄家住的是个大宅子,前院租给了一对姐妹花居住,她们平日和吴海兰极友善。
吴失踪了当然引起姐妹俩怀疑。加上张回来后焚烧吴的衣物,堂兄又责骂他,想必姐妹 俩听到了一点风声。合该张灵甫倒霉,该姐妹也非等闲之辈。妹妹的恋爱男友是西安一 把手杨虎城的机要秘书周藩伯!那时圈子小啊,低头抬头就碰上皇亲国戚了。于是事情 露馅了。

反正不是张灵甫自己给”案件聚焦”栏目投的稿,那从杀人到见报总得有2-3周吧
。?这就到1936年1月中了。
事情公开了,当然传到了吴海兰的娘家四川广元。吴家遭此晴天霹雳,急忙派大舅
子吴正有来西安讨人。张灵甫见事已泄漏,脚底抹油回部队去了。于是吴大舅追到乡下 张老先生的家中。张老先生理亏啊,但人死不能复生,私了吧,反正张家有的是钱。于是 谈判赔钱,完了吴大舅揣着银子回西安了。

考虑到那时消息传播的速度和交通的不方便,从消息传到广元,到吴大舅翻山越岭
到西安,寻人不着再到长安乡下,再私了谈判,再回西安,其中还有春节,至少也要3-4周 吧?这就到1936年1月底2月初了。

拿着银子回到西安,吴大舅越想越憋气,吴家根本不缺钱,拿活蹦乱跳的小妹换一堆
钱有什么意思?要杀人偿命!于是开始走上了专业上访的道路。 先找人写状子,递进西安法院,给打了回票,涉军案件管不了; 再到单位反映,你张灵甫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一军(一师已扩编)的军部就在西安, 可是状子上去后连个回票也等不来;

家庭暴力案件,再找妇女协会。协会干部倒挺同情的,但气愤填膺的大姐们光嚷嚷
解决不了问题,妇女协会能管到胡宗南的头上? 吴大舅在各单位间来回折腾上访,花一个多月不算多吧?这样就到1936年的3月中了

这时,观世音菩萨到西安来了。
谁是菩萨?国军副总司令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
别看张副总司令时不时地找些像赵四这类的路边野草,于凤至可是张司令的老子张
大帅亲自定下的正牌夫人,是宋美龄换帖子的干妹妹,那时赵四只是挂个秘书头衔上不 了台面的小蜜而已。

协会的大姐们将吴大舅的状子交给了于凤至,于夫人是协会的分管领导,该案新闻
已报道,社会影响大,得管。于就去找张副总司令,张司令一看是中央军的团长,才赖得
来管,推回来了。于是于凤至借着一次到南京见干姐的机会,又把状子带了过去。宋美 龄一看不高兴了,自己正在全国推行新生活运动,军官杀妻算哪门子的事呢?何况还是干 妹妹托过来的。于是,最终枕头风吹到了委员长耳边。校长一看也不高兴啦,黄埔学生 杀妻,成何体统?一纸命令给胡宗南,将犯事军官押到南京处理。胡长官看到纸包不住火 了,只能找来张灵甫,也不押送,让他自己到南京去投案。(是不是胡长官的意思你潜逃 算了?)这才有张灵甫回老家交待家事。

这一阵折腾,一个月不算多吧?那张灵甫回老家已是1936年4月的事了。
如果是这时候邢凤英怀上了张灵甫的儿子,十月怀胎,当儿子出生时,应该已到1937
年了。西安事变早发生并和平解决了,张灵甫的申诉早完成了,已在打铺盖卷出狱了。 和张灵甫在狱中申诉时得到儿子出生消息的时间对不上呵。

是否有可能邢凤英是在张灵甫上一次回家时(即和吴海兰一起回家的那一次)就怀
上张的孩子呢?如是,儿子出生的消息传到张灵甫就应该是1936年的九月底或十月初。 这就可以对上了。

吴海兰和张灵甫在老家大吵的原因就更一目了然了。
无独有偶.
在张杀妻后的一年多的1937年10月,延安也发生一起类似案件.
1927年就上井冈,爬过雪山,走过草地的红军旅长,毛泽东的爱将黄克功因恋爱对象移情而一怒将其枪杀. 黄的理由是“她破坏婚约是污辱革命军人”,并要求发一挺机枪在和日军战斗的战场上冲锋而死.

毛的回信是这样写的:“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赦免他,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

于是少了一位开国中将.


常德到孟良崮 -- 看国军74军抗战中的英勇和怯懦zt

--------------------------------------------------------------------------------

作者: 香椿树(昌.园.千.莓) [163717:7023], 19:42:10 07/22/2010:

佚名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步兵指挥官,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主任等固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74军万岁,蒋委员长万岁,中华民国万岁。”

这是余程万师长给上峰的最后电文。电文确实感人,守军也确实尽到了责任.近9000人的守城部队中5700多人阵亡,2000多人受伤,数百人被俘,除城落前撤退了的伤员外,最后一日突围成功的仅几十人。但电文中提及的这些师级军官全部突围成功。就因为余师长没有战死,蒋委员长心中极不爽,战后把余师长抓了起来,要交军事法庭审判枪毙。是不是最后的电文太像诀别文了?

委员长心中是真火了.在一周前的开罗会议上他刚向罗斯福总统拍过胸脯保证,已成为中国战区中外媒体内容中心的常德不会失守,而罗斯福也帮助委员长说服了邱吉尔一起开始实行打通中缅印运输通道的战役.刚回到国内,12月3日就传来常德失守的消息;12月5日罗斯福告诉委员长邱吉尔毁约不马上进行中缅印运输通道的战役了,要打中国自己打.委员长心中八成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了.不杀一,两个高级军官出不了心中的恶气.

这就是委员长的荒唐之处了。就算是要处分指挥官,轮得到余师长吗?

常德守城战,现在常讲的是守城国军对攻城日军是一比三的劣势。但事实上常德周围参加会战的国军对日军是三比一的优势!常德周围共有8-9个军的国军,包括74军的另两个师。这些国军或是作战不力被日军割断,或是被日军一击就溃,或是不战望风而逃,或是救援姗姗来迟。委员长不去处罚这些司令军长师长们,反而要将会战中表现最好的一个师的师长下狱枪毙,真是匪夷所思。

其他部队不用提了,见死不救,打滑头仗是国军的老传统.74军该表现好一点吧?城中被围的可是兄弟袍泽.事实上,74军外围作战和其他国军比还算积极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74军自己的统计. 由于没有歼灭战,打死打伤日军数往往不易统计,且74军自己也没有统计.俘虏数目倒是实实在在的,掺不了水分.

整个常德会战中74军共俘虏日军35人.

其中守城的57师在守城战中共四次俘敌11人,有时间,地点,番号,姓名;

外围作战的74军51,58两师共有五次战斗有俘敌记录, 有时间,地点,番号,部分姓名;各次俘敌人数分别记录为6人,4人,数人,6人,6人,其中最后一次是日军占领常德后撤退追屁股时俘虏的.也就是说, 74军在常德守城阶段城外机动作战的两个师共18天的战斗中,共俘敌18人.平均一天一人!

王耀武军长带的是国军主力军还是八路的武工队?

要知道43年11月的日军早已不是37年的日军.兵员素质和武士道精神已大大地下降.差不多同时期进行的车桥战役中,新四军一师没有重武器的5个团,两天一夜就俘日军23人.

王耀武自然心中明白,也许他也觉得对单留余师长在孤城死守有愧,便在蒋面前竭力说情.委员长可能也考虑到把余杀了以后更没人肯拼死打仗了.余师长方脱牢狱之灾。

想必余师长从此心灰意冷.在74军当了一阵子副军长后,余就脱离野战军回广东老家搞地方部队去了,趁机在地方上也发了财.余后来在内战中也基本没参与,49年后定居香港,后被绑匪杀死,一说死于黑道劫财,一说因其对蒋不满而被台湾暗杀. 这是后话不提。但若是内敛,老实,能战的余接了74军军长宝座,而不是张扬跋扈的张灵甫,孟良崮的历史会不会不一样?

回过头来且说57师城中突围。
按理说日军围城已经十多天了,并从四面攻城,而守军最后连守的力气都没有了,又怎能突出重围呢?查了诸多资料,觉得有两个原因。

首先是常德的特殊地形。

常德三面陆地,南城墙下是宽阔的沅江。日军围城后曾经四面攻城,但南面最易守难攻,因为需要两栖登陆作战.

11月24日,日军摆出一副两栖作战的架势,用木船,汽艇渡过沅江来攻南城。没想到守军炮兵配备强大。57师本身师有炮兵营,团有炮兵连.特别是还配属了74军炮兵团的主力,除了24门俄式76.2口径的山炮和一个战防炮连外,居然还有一个高射炮排。对这些小汽艇小木船,守军充分发挥了不接触战斗特点,一顿炮火加机枪,打得鬼子船仰艇翻,还没登岸就不得不退回去了。

第二天,日军又搞了些船,趁黄昏配合其他方向进攻,再次强渡。这次不巧,守军的炮弹一时打完了。几百个鬼子从东南角登城。不知为何日军没有投入更多的兵力到突破口,是船打坏了?反正在守军投入反冲击兵力后,这股入城的日军被赶下沅江喝水去了。

此后,日军放弃了两栖强攻的念头,而转向东,西,北三个方向攻击。日军肯定想,一条大江,我攻不过去,你没船也突不出来啊。因此,南线的军力相当部分就转走了。

其次是援军来了。

虽然薛岳判断决策有误,耽误了宝贵的时间,但九战区的援军终于在12月的第一天赶到了常德南边。援军虽然没有打进来,但加上原来六战区的部队,国军围在常德附近的部队已有近九个军的兵力。日军在常德周围的兵力实在不够用呵,只能将沅江南岸的部队的绝大部分去迎战援军了。


这样,包围圈的南边就开口了。

事实上,在城落前,就陆续有伤员从南边的水路撤出。57师一个班长李超在29日巷战中受了重伤。在12月1日的晚上,他和几十个伤员一起乘小船沿江撤往了后方医院。

12月3日晨约两点,城中只有南城边上最后一块阵地了。余师长召开了团长以上的军官会议.虽然最后电文已发出,大家还是决定突围。确实,从军事上讲再坚持下去,用一批中高级军官的生命去换几个小时的阵地毫无意义。突围是完全正确的决定。但突围的过程中发生了极为遗憾的事情。

74军军属炮兵团长金定洲参加了当晚的会议。会议结束后,金团长本来欲回指挥所将人员带出来,他的副官李凤林告诉他就在开会的时候,回去通路上的阵地被敌人占领了。于是金团长带着李副官翻过南城墙拼命奔到江边。

余师长的船已走了。还有一个带马弁的高级军官的船在岸边。金团长刚跳上船,船就离岸了。李副官和十来个师部低级军官纷纷下水游向木船,一边报着自己的名字和职务,希望能上船一起走。当这些年轻的军官拉住船帮想爬上船时,船摇晃起来了。

这时,李副官看见了他终生难忘的一幕。高级军官的马弁拔出指挥刀向抓住船帮的手一个个砍去。虽然水里的军官们哀求声连片,但船上的人无动于衷,而军官们一个个哭骂着沉下水去。幸运的是,当砍到李副官这边时,金团长制止了他。可能金团长是军的军官,并不属57师管,还要卖个面子,李副官被金团长拉上了船。木船一路上并无遭遇任何日军,最后船上十余人逃出生天。

李副官并不认识这个高级军官。但可以推定他是师部的一位主官。因为57师的步兵团长们此时还在最后的阵地上充当连长的角色。其中169团团长柴意新(黄浦五期),就在小船离岸的一个多小时后,阵亡在阵地上。柴团长是57师会战中阵亡的最高级别的军官.

美国人拍了<拯救大兵瑞恩>,中国人拍了钢八连的”不放弃,不抛弃”,颂扬的就是军队的灵魂。在常德守备战中,57师在武器装备的配置和运用,工事的构筑,官兵的战斗意志,军官指挥和士兵的训练和经验等方面, 都发挥出极高的水平,无愧国军第一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若没有57师死守常德的表现,国军在常德会战中堪称完败。参加会战的国军如有30%有此等战斗表现,常德岂会陷落?全国国军如有30%有此等战斗表现,日军岂会打到湖南!?

但57师在软实力上还缺点什么?

想到了另外两个同级别的中国军官.

两年前的11月28日,日军南浦旅团3000多人在溧阳塘马镇合围了中国军队的一个旅级指挥机关.包围圈中除约一个团的战斗部队外,还有千余名政府机关,医院,工厂等非作战人员.在打开缺口后,为掩护非战斗人员先撤离,包围圈中两位最高级别军官毅然做出了决定,他们分别各带一支后卫部队顶在掩护阵地上.战斗结束后,大部分非战斗人员安全脱离包围圈,中国军队的两位最高指挥军官却一个头部中弹,一个腹部中弹,和数百名他们的士兵一起阵亡在阻击阵地上.

这两位军官是:

新四军6师参谋长兼16旅旅长罗忠毅,16旅政委兼苏南军政委员会主任廖海涛.

历史往往有巧合.这两支远隔千里的部队在几年后的内战中竟迎头对上.16旅后来和一师二旅合编,成为苏中赫赫有名的王老虎王必成的6师及后来的6纵的一部分.关于这两支军队一战涟水,二战涟水,三战孟良崮的跌宕起伏的较量过程,请大家看吴强的名著<红日>就可以了.

只是有一点弄不明白:经历过常德守卫战后,聪明人张灵甫在孟良崮怎么还敢相信国防部的”74军坚守孟良崮作为磨心,中心开花,吸引共军主力决战”的作战方案呢?唯一的解释大概是常德会战时张灵甫不在常德城内守城,没有亲身体验吧?

文前,引用了余师长发的电文.本文结束时引用张灵甫师长写给委员长的信函作为本文的结尾,以示公平.该信是对委员长向其征求作战建议的回函.

“以国军表现于战场者,勇者任其自进,怯者听其裹足,牺牲者牺牲而已,机巧者自为得志.赏难尽明,罚每欠当, 彼此多存观望, 难得合作, 各自为谋, 同床异梦.”

  前边妄谈张灵圃抗战缺谋有勇,现知张将军无谋也缺勇,除了杀老婆 -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9: 江青——无产阶级永不凋谢的鲜花
2009: 蒋介石不杀陈赓,有古君子遗风
2008: 张艺谋江郎才尽 开幕式乏善可陈
2008: 人权和国家主权哪个更应当受到尊重?
2006: 一位中国朋友给日本人带路后的愉快心情
2006: 美军飞行员对中美撞机的回忆
2005: “发现号”安全着陆给了中国媒体一记响
2005: “发现号”,怎么又是“发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