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中国陆军航空兵规模竟在亚洲排名10位左右
送交者: ALH 2003年07月03日19:42:04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中国的陆军航空兵自上世纪80年代中叶成立以来,成为陆军优先发展的兵种,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陆航还不是很理想,主要是缺乏装备及人才。以前,有几百架直-5直升机,所以数量上还可以,但随着直-5的逐渐退役,目前的数量连基本作战训练保障都不能保证。

  国产的直-9海豚机体小,作用有限,价钱可不低,每架人民币4000万元以上,比黑鹰(1984年进口的,那时的美元币值)都贵。真是受不了,他们的是怎么想的。法国佬是结结实实的涮了中国一把。到目前直-9还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在国外这种飞机基本是民用,美国也只是海岸警卫队用来海岸巡逻救助。中国应当在80年代初,引进海豚时不要仿制海豚,而是直接引进美洲豹,意向引进发展型的超美洲豹才是较为正确的决策。

  70年代,中国研制十几年的直-6因为单发安全性低,载重量小等原因被军方放弃。中国最需要8吨级别的通用直升机来换装换代,国产的直-5于1979年停产(一共生产各种型号545架,80年代中期中国空军保有数量在350架以上,大约90年代初都退出现役)。当时(1980年)美洲豹直升机的技术等级,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要比海豚低(要低一代),但总重量是海豚的2倍还多,载重量也多一倍,正是军队急需的换代几种。如果当时引进后,在基础上加强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再引进超美洲豹型,在这个基础上研发6-8吨级武装(通用)直升机以及反坦克专用直升机实在是水到渠成,而且当时昌河正在研发直-8直升机(其实是仿制),两机可以使用同一种发动机(涡轴-6),对缩短直-8的研制时间,降低成本,以及加强部件通用化都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那时是引进美洲豹,目前中国的直升机工业决不会是这个样子,陆航,海航,空军,民用等方面会更完善。80年代中美蜜月时期中国还想引进西科斯基的黑鹰(美国陆海空三军都用的通用直升机,日本也大量使用),并购买了24架。准备在购买100架后引进专利权,但最后计划又泡汤。8吨通用直升机计划又是十几年没能实现,专武计划可能也无限期延长,到后来也只能是购买俄国的米-28或卡-52等。

  航空工业中的直升机工业永远成为中国的短腿。九十年代初,航空工业曾有个直升机15-20年的计划,但目前好像只是完成了2吨级的直-11,直-11技术落后(60-70年代的技术工艺),而且仿制的时间比人家法国初始研制的时间还长,也只能训练飞行员,技术水准比法国、中国、新加坡合作的EC-120差远了(至少2代以上)。直-8计划(1975年)到目前先后20多年,一共生产了没几架,也没达到主要部件的国产化,而且成本高昂,法国的原型-超黄蜂也停产20多年了。直-8的陆军高原型试飞了几次,只是去掉了浮桶,也没有多少改进,可能军方对其不太感兴趣,估计是放弃了。

  最近几十年,航空工业只是弄了一个海豚还整天吹(特许生产),看看那轻薄的机体,不到2吨的载重量,实在不算什麽。目前国际局势变换多端,周边局势恶化,边境地区的反暴乱力量需要加强。但陆军航空兵却无机可用,只是在90年代进口了几批米-17/171,最近在演习中频频亮相。最近(2002年)发现中国又进口了米-171的最新型号用于西藏高原的运送补给。80年代初时,如果继续生产涡轴-5并用它给全部直-5换发,保持生产改进,一直拥有2200马力以上涡轴发动机的生产研发能力。现在也就不一样了。中国并不缺人才,只是制度的缺陷使人们觉得决策很耽误事情。

  到目前,我觉得还有一个拯救计划。中国好像已经将米-171作为陆军的通用直升机。该机是米-8的发展型,米-8生产了将近1万多架,国内也有不少(青岛就有,东北也有民间进口的,好像是2000万瑞士法郎换了至少7架米-8T)。应该在昌河建立米-171改装厂,如果可能从前苏联各国进口一批米-8,最好是最近10多年生产的。然后与俄国的厂商合作,按米-171的标准改装。改装时尽量使用国产的仪表,设备,与直-8的设备通用最好。发动机是关键,株洲发动机厂应该很快掌握发动机技术,米-171的发动机不是最先进的,也就是80年代的技术水平,以株洲厂的技术状况来看,不难掌握。而且要将技术成果转移到涡轴-6(法国的原型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应该是低于米-171的发动机的)上,为新国产8吨通用直升机作动力储备。

  估计进口1500架米-8的费用大约30-60亿人民币,改装费用大约100亿人民币,这样用大约140亿人民币,给陆航增加1500架通用突击直升机,原来直8的生产设备也不浪费,国产化比重可以逐渐增加。陆军可以编8个空中突击旅,每旅编米-8/171直升机80架,直-11直升机30架,直-9直升机30架。另编军属陆航团10个,每团米8/171直升机48架,直11直升机12架,直-9直升机12架。给重点陆军师编制师属陆航大队10个,每大队米-8/171直升机24架,直-11直升机12架。其余的作为备份使用。

  陆军可以再裁撤几个军,或者将目前的几个军缩编为师,以省出军费来发展陆军航空兵。在陆军机械化的基础上升级陆军。直升机工业的主要目标是专用武装直升机,新8吨通用机,重型运输直升机(类似米-26),分3-8年研发生产。到2010年陆航可拥有2吨至60吨重的多种机种。陆军编成半空中机械化,成为陆军的骨干。海军,空军也是一样使用,同时民用,警用,准军事组织使用,使中国的直升机工业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缩小到5-10年。

  补充:

  是否可以利用直8的机体和部分设备

  国内仿制的超黄蜂--直8从1975年研制到1985年试飞,然后1994年定型,用了将近20年左右,人家法国60年代研制的时候还没有用4-5年呢。国内的技术工艺的差劲落后决非口头爱国者所能想象的。我在火车上认识一帮海军航空兵的维修军官(在青岛的海军航空兵二航校学习的),他们谈到国产的直8一直没有能够解决关键的部件生产,还要靠从法国进口,数量很少,而且出厂价很高,只是装备了南海舰队航空兵的独立某团。

  直升机的技术关键应该是螺旋桨轮毂,减速器,还有旋叶,发动机,搞不清楚是其中的那个造不了,还是都不行。我想机体和仪表这个应该是能够生产的吧。国内好像是可以做米-171直升机的大修了,我想可能是除了发动机或者发动机也能大修(不太可能,能大修发动机,就距离制造不远了),是不是可以利用现在直8的机体和可以利用的设备,给它更换米-171的发动机(加大功率型)和相应的减速器,轮毂等等,在按照陆军的要求改进一下,成为一种高原运输直升机(而不是海军的舰载直升机)主要装备新组建的西藏军区陆军航空兵团,按照需要,西藏军区至少应该编制2-3个直升机团,青海也要部署,还有西康地区,青藏铁路的建设,也需要大量的直升机(勘察,救援等等)。

  现在大陆的陆军航空兵才10个团左右,大约250-300架各种直升机(估计一半以上是米-8/171),就是在亚洲的陆军航空兵规模里面,我想中国大陆的陆军航空兵也只能排在第10位左右。如果按照的最低编制标准(以80年代的苏联陆军编制为模仿对象)陆军共需要编制陆航团30-40个左右,每个团至少应该有60-80架直升机不等,最好每团的直升机都是一种机型或两种机型,这样也有利于保养维修。直升机相对于喷气式固定翼飞机不是很高级技术的东西,但是国内的水平却特别的差劲。哈尔滨和昌河都有每年生产至少60架8吨通用直升机的生产能力,但是现在的每年的产量恐怕还不到生产能力的5% 。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再论《爱国与伪爱国》一文
2002: 假如台湾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