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如果台海之戰爆發了,你是參加國軍還是投奔大陸?
送交者: 看穿美國1 2003年10月03日18:23:1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共產黨和國民黨因為意識形態和利益鬥爭已經在50年前的一場內戰中得出了勝負。當國民黨退到台灣後,中國領土暫時出現了兩個政治實體,但領土完整未被破壞。正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台灣得到了生存的空間並得以發展經濟,成為相對繁榮的地區。客觀來說,使台灣當局多少年能偏安一方的主要是兩個因素: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和美國的扶持下擁兵自重。如果台灣當局正式放棄“一個中國”的原則,那么半個世紀以來維持台海和平的兩個支柱之一就此崩潰,台灣海峽將步入戰爭狀態。台灣當局所能依靠的就是其自身的軍事力量和美國的干涉,而這兩個因素,在中國日益強大的今天,都無法保護企圖分裂中國的人,使其免受打擊。
台海兩岸的軍事準備

台灣位於中國的東海,是中國沿海第一大島,其島西隔台灣海峽與大陸本土相望,其島東面對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台灣島南北長約390公里,東西寬約140公里,面積為35780平方公里。台灣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其中名為玉山的中央山脈縱貫南北,將台灣本島劃分東西兩大部分。台灣本土面積中山地丘陵約占69%,平原面積約占31%,主要是位於西海岸的台西平原,地勢平坦,但為典型的水網地區,河流交錯,而山地丘陵地區則溝深坡陡,交通只依靠現有的道路和橋梁系統。本台灣和大陸之間的台灣海峽長約220海里,平均寬度約為90海里,是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台灣周圍的海域海底地形起伏,變化很大,是良好的潛艇作戰區域。台灣總體的戰場環境不利於大兵團推動作戰,無論對攻守任何一方都是如此。但台灣海峽本身在現代的軍事技術面前,絕不構成天塹,一場潛在的台海衝突,從本質上來說,將是一場以海權控制為核心的戰爭。對於已經在陸地上形成了強大陸權力量的中國大陸來說,進行這場以海權爭奪為中心的台海之戰,將是一個從未經歷的挑戰,而能否贏得這場戰爭,除了關繫到國土的完整和解除對大陸地威脅外,也直接關繫到中國能否成為同時面向大陸和海洋的世界一流強國。

在目前的台灣海峽的軍事對抗局面中,我們無法以單項的武器裝備對比來衡量兩岸的軍事力量的優劣。戰爭決不是武器性能的簡單對比,這一點,了解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長曆程的人會明白。從1927年建軍開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在與所有敵手交鋒時,幾乎從來沒有在武器裝備上占有過優勢,然而卻取得了無數次戰爭的勝利。如果台灣海峽爆發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將相逢敵手,我們才有可能客觀地分析目前台灣海峽軍事對抗的前景。

大陸軍力占全面優勢

經過建國後50年的建設,中國大陸目前在與台灣的力量對比上已經占有全面的優勢。這其實就是台灣當局為何放棄“反攻大陸”的軍事戰略並滑向“台獨”方向的真實原因。台灣政權以台灣一地的資源,是絕對無法與已經開始現代化進程的中國大陸相對抗。所以國民黨當局已經徹底放棄了在50年代和60年代曾實行的“反攻大陸”的進攻戰略,而徹底實行“海島防禦”的軍事戰略。這樣,台灣海峽軍事鬥爭的主動權就徹底轉移到了大陸一方。目前在台灣海峽何時、何地、以何種方式發動或不發動軍事打擊的主動權,已經牢牢掌握在大陸一方。這種戰略上的主動是經過雙方長期的爭奪,通過力量的消長而贏得的,這種先發制人的軍事主動權,本身就是軍事勝利的基本保障之一。

目前,大陸方面擁有250萬軍隊,台灣一方的數量是40萬;大陸擁有4500架作戰飛機,台灣擁有400架;大陸海軍擁有65艘攻擊性的潛艇,其中5艘是核動力的,台灣方面擁有4艘常規潛艇;大陸海軍擁有超過60艘大型水面作戰艦隻,台灣擁有近40艘;大陸擁有核武器和完整的各種地面攻擊導彈系統,台灣則近於空白。台灣方面所能自慰的是所謂其在作戰飛機和水面艦隻上的質量優勢,而在過去國共兩軍作戰的歷史上,擁有裝備和技術優勢的國民黨一方,從未能以技術和裝備優勢取得全局勝利。在目前大陸已掌握全局性的優勢後,台灣軍隊的部分技術優勢也同樣不足以影響全局。

如果台灣海峽因台灣走向獨立而爆發軍事衝突,這將是一場高強度的現代化戰爭,其中部分軍事裝備的先進程度將低於90年代的海灣戰爭和剛結束的科索沃戰爭,但軍事衝突的範圍將大大超過以上兩場戰爭。海灣戰爭是一場典型的“空地一體戰”;科索沃戰爭是以空中打擊和反空中打擊為主的局部戰爭。而有可能爆發確的台海之戰,將是一場真正的立體戰爭,作戰領域將覆蓋空中、海面、海底和登陸作戰,如果外來軍事力量直接介入這場戰爭,有使用核武器的危險。

戰爭將如何爆發?

美國國防部於1999年2月26日發表了題為“台灣海峽安全局勢”的軍事評估報告,對海峽兩岸的軍事力量和海峽安全前景作出了評估。根據美國軍方的判斷,如果台灣海峽爆發戰爭,掌握軍事打擊主動權的中國大陸軍隊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

對台灣的港口和航道實施封鎖 這一軍事行動的目標是限制台灣經濟活動和在國際上孤立台灣,這一軍事行動對大陸來說也是各種風險最低的行動。大陸方面可能會以海上軍事演習為前奏,中止掛台灣旗的船隻在台灣海峽航行,並以布雷、部署潛艇和水面艦隻的形式封鎖台灣的港口和航道。大陸海軍擁有絕對優勢的潛艇部隊和和水面艦艇部隊可以有充足的力量來對抗台灣海軍,完成封鎖任務。裝備有各種反艦導彈的大陸海軍航空兵部隊,將對台灣的商船和海軍軍艦形成致命的威脅。

導彈攻擊 彈道導彈攻擊力量是大陸擁有的對台灣壓倒性的攻擊力量。使用這一攻擊力量可以對對台灣關鍵性的設施如機場、信息樞紐和指揮中心等大型固定軍事設施實施打擊。按照大陸軍隊集中火力的作戰原則,如使用導彈襲擊,必須會是大規模地對台灣各類軍事目標發動高強度的攻擊。台灣目前和將來所擁有的各種反導彈措施,將無法抗衡大陸導彈的襲擊。

爭奪制空權 在對台作戰中,軍事制空權對攻防雙方都是最重要的軍事行動,控制了台灣海峽和台海本島的制空權,就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所以這是大陸會盡全力以赴的一場戰鬥,而台灣多年來以重金購買的外國戰機將在這場戰鬥中對大陸形成一定的威脅,但由於大陸空軍擁有壓倒性的數量優勢和部分先進的第四代作戰飛機,並可以得到彈道導彈的攻擊以破壞台灣空軍的地面設施這一強有力的支持,制空權最終會掌握在大陸空軍的手中。

登陸作戰 越海登陸作戰是對台戰爭中困難最大的軍事行動。只有其他軍事行動已經展開並已實現作戰目標後,才有可能展開大規模的登陸作戰。登陸作戰的目的是徹底擊敗台灣的軍事力量。目前中國還沒有足夠的兩棲登陸力量來完成高強度的登陸作戰行動,所以登陸作戰實施的前提是台灣的軍事力量已被極大的削弱,和沒有外來軍事力量的干預。為實施登陸作戰,大陸必須大規模動員商用和民用船隻來輔助其海軍運輸力量。

登陸作戰的展開,將以取得台灣海峽的制空權為標誌。這場戰鬥將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為主,地面防空部隊和海軍艦艇對空力量也將支援這場爭奪戰,海軍潛艇和水面艦艇將為台灣海峽保持一條登陸通道,登陸行動會與彈道導彈的打擊協同進行,以破壞台灣守軍的反擊力量。由於大陸軍隊兩棲進攻能力相對薄弱,所以大規模的灘頭進攻奪取灘頭陣地不一定會成為登陸進攻的重點。登陸進攻的重點可能是先奪取一座靠近機場的台灣港口並使其成為登陸的橋頭堡,在奪取登陸橋頭堡的戰鬥中,大陸會大規模使用空降部隊和特種兵部隊來完成作戰行動。

登陸作戰將是一種多兵種、高強度的協同作戰,為順利完成這樣的作戰任務,解放軍還必須在訓練、兵種合成和武器裝備以及器材準備上繼續努力,才能勝任這樣的戰役。

信息作戰 目前大陸一方高度重視信息戰。在一場突發的台海戰爭中,如何搗毀敵方的信息指揮能力將是十分重要的行動。大陸將使用特種部隊和導彈遠程打擊對台灣的通信樞紐和軍事信息設施進行硬殺傷,同時使用各種正在裝備中的網絡襲擊手段攻擊敵軍的各種信息設施,發動信息戰中的遠程軟殺傷。而台灣軍隊擁有的台灣自身十分強大的計算機和軟件工業,也會發展相應的特殊信息戰手段如病毒和網絡進攻等,來對大陸方面實施打擊。

富國強兵 不戰而勝

在目前台灣海峽力量對比中,大陸已占有戰略優勢和主要的戰場優勢,並且隨着軍事力量的持續發展將全面壓倒敵手。如果海峽兩岸保持目前的不戰不和狀態,兩岸分別按各自的發展趨勢去加強各自的軍事力量,在15-20年期間,大陸會取得全面的軍事優勢。中國重視國防加強軍隊裝備和臨戰訓練的趨勢,自從科索沃戰爭後得到進一步的加強。正是由於中長期的發展趨勢不利於台獨分子,所以在中國未完成國防現代化,在軍事力量上全面壓倒敵手之前,台灣海峽始終有爆發戰爭的危險。所以目前中國只能以“不對稱軍事優勢”,即在關鍵性的軍事領域擁有阻嚇敵手的能力來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並隨着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建立起全面超越敵手的優勢。

自從1979年中美兩國建立外交關係和美國中止與台灣的軍事同盟以來,這20年期間是台灣海峽兩岸軍事對峙相對穩定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期間內,由於種種原因,中國未能大規模地使自己的武裝力量現代化,而是將大量的國家資源投入建設領域。儘管中國軍事力量在這段期間內有所加強,但其發展速度未能與經濟力量發展形成良性的比例關係,與世界上主要的軍事大國相比,中國的軍事力量仍相對落後,而這種相對落後的危險性,已經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

自從90年代初期,由於蘇聯的解體,中國面臨的來自大陸方向的戰略威脅已消失,中國已經成為歐亞大陸上首屈一指的陸權力量國家。這種大陸優勢的軍事強國地位以及擁有核武器等因素,使中國已經在本土的安全上初步立於不敗之地。而從現在開始,已經初步形成陸權建設的中國,將把自己的力量投入海權建設,而中國在海峽發展中的第一個障礙,就是目前的台灣局勢,所以中國在台灣海峽為統一祖國而做的軍事準備,也是中國走強國地位的必經之路。如果中國無法順利完成初步的海權力量的建設,中國就無法維護其領土的完整,中華民族現代化的進程將中止於台灣海峽。這種局面是中華民族會以“寧可玉碎,不為瓦全”的氣概去努力打破的。對於中國和平統一台灣的意志,以及在必要時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決心和抗擊外部勢力軍事介入的能力,任何人都不應該有幻想,擁有核武裝的中華民族決不會被任何人所屈服。

中國能否真正完成統一大業,取決於兩個先決條件:(1)綜合國力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經濟、科學技術和軍事力量中心之一;(2)建立起一個高度文明的新型民主社會,使所有重大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制度化的程序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這兩個條件實際上是同一事件的兩個方面,就是說中國初步完成了現代化的進程,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主流貢獻者,屆時台灣問題和中國其他的領土問題都會水到渠成得到相應的解決。

而目前,當台灣海峽兩岸的力量平衡已初步有利於我們,但我們還沒有掌握考慮到所有不利因素後仍有必勝的把握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爭分奪秒發展壯大,包括在軍事上、經濟上的制度上不斷鞏固自己。目前台灣海峽的戰略平衡仍十分脆弱,眾多的不確定因素,包括敵視中國現行制度和發展方向的勢力,隨時有可能以各種方式挑起軍事衝突來破壞目前中國的歷史進程。在這種局面下,中國的國防力量和經濟發展將是保障和平的最根本因素,經過50年建國曆程的中國人,深深地明白這一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駁斥“台灣問題”認識上的十大謬論
2002: 國民黨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