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必然性
送交者: 成都田木頭 2004年01月15日19:14:4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台獨勢力滅亡前必會垂死掙扎

  我國台灣地區的分裂勢力近幾年來日漸坐大,因中國整體的政治、經濟、國防、科技等方面的綜合國力高速增長,台獨勢力感到壓力日重,不斷加快漸進台獨的腳步。從“兩國論”到“中華民國護照加注台灣字樣”再到現在的“全民公投”,在在說明了台獨勢力滅亡前必會做一翻瘋狂的垂死掙扎。

  某些台獨勢力企圖用當年中共建立的“獨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和更早時候的蔡鍔將軍搞的“雲南獨立”來論證“台灣獨立”有道理,不過是蓄意將制度之爭和主權之爭混為一談。無論是“獨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還是“雲南獨立”, 其實質都是中國的革命者不滿當時的中央政府的腐敗統治,先占據一塊根據地,再武裝推翻當時的中央政府,統一全中國,實行革命者理想中的新政治。這和現時台灣的李登輝、陳水扁之流搞的“台灣獨立”根本是兩回事,李登輝、陳水扁並非想武裝推翻現在中國的中央政府,因為他們沒有那個實力。李登輝、陳水扁之流想的只是把台灣永久性的與中國母體割裂開,獨立的台灣不想統一全中國,並夢想中國的中央政府也不要統一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

  兩蔣時代統治下的台灣當局,念念不忘“光復大陸”,那時的台灣當局與中國的中央政府所爭的是“誰能代表全中國”,屬於“先占據一塊根據地,再武裝推翻當時的中央政府”一類,這與現時的台灣當局“兩國論”、“一邊一國論”有本質的不同。

  現在的台灣,在統獨問題上大題上可分為4類,第1類是贊同一個中國,支持中共執政,支持馬上統一;第2類是贊同一個中國,但反對中共執政,在推翻中共執政地位前先維持割據分治現狀;第3類是不贊同一個中國,但懼怕中國中央政府的強大軍事實力,也要求維持割據分治現狀;第4類是不贊同一個中國,且不懼怕中國中央政府的強大軍事實力,要求結束名不正言不順的割據分治現狀,立即正名為“台灣共和國”。1、4類人數最少,2、3類人數最多。其中第1類是未來中國中央政府在台灣施政依靠的對象,第2類是團結的對象,第3類是改造的對象,第4類是打擊的對象。

  我對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看法很悲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真不願看到台灣問題用武力解決的方式來了結,只是這世界上很多問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選擇

  2002年中國國防白皮書明確闡明了我國中央政府對台灣問題的立場:台灣當局領導人拒不接受一個中國原則,頑固堅持“台灣獨立”立場,甚至拋出海峽兩岸“一邊一國”的分裂主張,並以漸進的手法進行各種分裂活動。台灣分裂勢力是對台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最大威脅。極少數國家在台灣問題上干涉中國內政,繼續售台武器裝備,提升與台關係,助長了台灣分裂勢力的氣焰,損害了中國的和平統一進程。

  請注意中國國防白皮書裡“助長了台灣分裂勢力的氣焰,損害了中國的和平統一進程”這句話,台獨勢力的囂張與美國等國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故考慮如何解決台灣問題時,勢必要把這一因素也考慮進去。

  很明顯的,美國等國家會在台海戰爭爆發後對中國進行政治攻擊和經濟制裁,這對我國的經濟影響會很大。由於現階段中國大多數人口都生活在溫飽水平線上,經濟急劇下滑將會危及他們的基本生存條件,這件事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去關注。從居安思危的角度出發,不僅不能有任何對外依賴思想,相反還必須時刻提防反華敵對勢力趁機落井下石。我國應該設立危機預警和管理程序,必要時國民經濟應該斷然轉入反危機軌道運行,以遏止經濟形勢惡化趨勢的自我加強,把經濟不利因素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小。

  總體上來說,我國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的綜合實力相差懸殊,如果只是中央政府對台灣當局的較量,結果無疑是一邊到的對中央政府有利,可以說台灣當局的那點綜合實力簡直就不堪一擊。事實上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解放軍已具備了與台軍“單對單”較量並跨過台灣海峽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能力。但由於美國的橫插一腳,才令台灣問題的解決拖延下來。

  武力解決台灣問題最好等到2010年後,那時奧運會和世博會已開過,中國的損失最小。其次是2006年前武力解決台灣問題,那樣可有一些緩衝時間。最糟的是2007到2010年間開打,中國的損失大了點。我認為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時間是2011年,那時新一代的武器裝備大量進入解放軍中服役,更重要的是中國的GDP(不含我國台灣地區)將達2萬億美元,使得中國具備了更強的抵禦反華敵對勢力經濟制裁的能力。

  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預期

  台灣海峽如果爆發戰爭,解放軍大約7天可完成軍事進攻行動,然後轉入軍事占領。軍事進攻轉換為軍事占領的標準是敵方已沒有連級以上規模的成建制部隊抵抗。

  這一預期時間已估計到如下因素:
  1、台灣當局已察覺中央政府的備戰行動,並採取相應的軍事布置。
  2、美國等有可能捲入的國家在台灣周邊布置的前置軍事力量已進入戒備狀態,並從後方調兵遣將。
  3、中國沿海部分地區進入戰時狀態。
  4、美國等國家在戰爭爆發後對中國進行政治攻擊和經濟制裁,軍事行動則美國等國家一時還不會採用,只有在解放軍的軍事進攻遭受重大挫折後,這些傢伙才有可能在不冒重大人員傷亡的情況下參加。

  打台灣不必在乎其所擁有的幻影飛機、拉斐特護衛艦、愛國者導彈等大型重裝備,這些東西都是解放軍地對地導彈和反艦導彈的靶子,戰爭爆發之初就會被重點摧毀。倒是輕便高機動易隱蔽的車載雙聯裝120迫擊炮、肩扛式防空導彈等輕裝備實戰破壞效果顯著,因為在前幾輪的導彈打擊中打不到,只能靠解放軍的步兵登陸後加以解決,那麼我方的傷亡情況就堪憂了。

  關於台海戰爭問題,我說解放軍大約7天可完成軍事進攻行動,然後轉入軍事占領是經過仔細考慮的。

  美國等國家介入台海戰爭的程度及中國的反應大體可分為:

  A情報與軍火的提供,這些事現在就有,戰爭爆發後肯定也還會有,中國不必過於擔心。

  B出動海、空軍對登陸台灣島的解放軍進行攻擊,則中國會對美國的關島、夏威夷及日本、韓國等地的軍事基地進行打擊,戰爭升級。

  C出動海、空軍對中國大陸的軍事目標和民用目標進行攻擊,戰爭全面升級。中國一直無法大量使用的陸軍可以派上用場了,與朝鮮軍隊一起收拾掉駐韓美軍,並渡過狹窄的對馬海峽打擊駐日美軍。同時中國會用裝常規高爆彈頭的老式戰略導彈打擊美國本土大陸的軍事目標和民用目標,並派少量潛艇在美國重要港口進行攻勢布雷。

  我說的“七日戰爭”是指在A情況下才能完成,即美國等國家“有限的軍事援助”的情況;B情況只有在登陸台灣島的解放軍遭受巨大挫折時才會出現,且美國等國家要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數萬美軍士兵的死亡是美國社會難以接受的,可能性非常小;C情況的出現已接近世界大戰的邊緣,可能性幾乎沒有。

  台海戰爭打起來中國必勝

  中國的戰略指導思想一直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即便美國武力介入也必敗。中國不會按照美國制定的戰爭模式來打仗,中國軍隊與美國軍隊打過的兩場戰爭都使美國吃了大虧,以志願軍名義參與的抗美援朝戰爭和以北越軍隊名義參與的抗美援越戰爭,使得中國人民和軍隊都不怯於再與美國軍隊打一仗。

  台灣的軍事實力一直很差,其軍隊的戰鬥意志尤其差。軍事實力包括戰鬥意志和武器裝備兩大方面。台軍的戰鬥意志甚至於不如國共內戰時的國民黨嫡系部隊,台灣社會因為“省籍情節”的因素也遠不如大陸社會團結一致,社會上的矛盾必然會在軍隊裡表現出來。

  從1958年金門炮戰後,台軍就一直沒有真正打過仗,長期缺乏實戰經驗的軍隊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而解放軍直到80年代中期都在與越南軍隊打仗,積累的實戰經驗是豐富的,整個大陸社會對戰爭中的人員傷亡也有相當的心裡承受力。

  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新中國建立後的政治優勢、經濟優勢、軍事優勢都是明顯的,如果不是1976年才結束的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內亂給耽誤了的話,台灣問題恐怕早已解決了。80年代兩岸關係一度趨好,在與外國發生的南海爭端中甚至有軍事上的合作,當時是有和平統一的可能。但90年代後兩岸關係趨於緊張,日漸坐大的台獨思想加上根深蒂固的恐共思想,使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中央政府已開始做軍事鬥爭的準備工作,這種積極準備的軍事思想會對未來戰爭行動產生巨大的良好影響。反觀台灣社會和軍隊自放棄“反攻大陸”的政策後,苟且偷安思想嚴重,所謂的“嚇阻”軍事思想是嚇不倒中央政府的,只會造成解放軍在戰爭爆發之初就對台灣島上的戰略目標進行高強度的飽和攻擊。


  其實只要解放軍的一個集團軍全部人員連同重裝備都登上台灣島,就可以認為台海之戰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剩下的台灣軍隊根本不是解放軍的對手,只不過是些沒有解除武裝的戰俘。英國的二戰名將蒙哥馬利元帥訪華時,在參觀解放軍部隊後說了一句話很有意思:任何人都永遠不要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地面作戰!

  台灣要麼不打,打起來肯定是勝利,不管這勝利的代價有多大,別的結果是不可能出現的。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不可能容忍打台灣失敗,中國的領導人也承擔不起打台灣失敗的歷史責任,十三億人如果萬眾一心、前赴後繼,怎麼會打不下一個總共只有兩千三百萬人的小小台灣島。況且這兩千三百萬人里大部分人都信奉明哲保身的信條,讓他們丟掉身家性命去與驍勇善戰的解放軍拼老命,根本是不可能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朱鎔基總理任期回顧
2003: 甲午海戰107周年祭--海權與近代中國的
2002: 從國名分析:中國將統一世界
2002: 外商紛紛獨資的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