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麻煩,台灣問題
送交者: 強華 2004年03月09日18:11:2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摘要:喬治布什斥責了台灣總統就同中國的關係舉行公投的計劃,布什這一做法是正確的。批評美國政府的人們有如下假設,1、民主同獨立是分不開的,2、一個中國的政策不再有用,3、中國決不會為台灣走向戰爭。但他們在這三個問題上都錯了,並且他們也未看到其中的危險。

  對話開始

  2003年12月9日,在來訪的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場的情況下,布什總統就美國同中國和台灣的關係,確立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新基調。布什在2001年曾經誓言,要“不惜一切”幫助台灣保衛自己。但他已經改變了立場,他現在重申美國支持維持台灣海峽的現狀。而更具有意義的是,布什斥責了台灣領導人陳水扁,他申明,“台灣領導人的言論和行動顯示,他可能願意做出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決定,這是我們所反對的。”

  布什的大轉彎,是由陳水扁為贏得2004年3月總統大選所採取的行動造成的。陳水扁正在推動一項前所未有的公民投票,目的是譴責中國逐漸增大的導彈威脅和中國拒絕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的政策。他還提議用一部新憲法,取代自20世紀40年代就在該島使用的原憲法。中國政府相信,陳的這些動向會加速台灣走向與大陸永遠分離。對此,北京已經威脅會用強力手段阻止出現這種情況,而這種局面幾乎肯定會導致中國與美國的對抗,甚至武裝衝突。

  雖然溫家寶和其他中國高層官員對布什的講話表示了讚賞,並且緩和了他們對陳水扁的回應,但是局面一點也沒有得到控制。陳水扁繼續淡化布什試圖節制他的壓力,他聲稱他是在推動民主事業及加強台灣抵抗中國恐嚇的能力。陳水扁的這些理由得到了美國國會一些保守派和自由派人士的同情,他們為布什對陳水扁的斥責感到憤怒,並認為華盛頓有道義責任認同陳對公投和新憲法的訴求。一些批評者甚至主張美國完全不理會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美國放棄支持「一個中國」的政策(即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觀點),並認同台灣民主自決的權利,從而迫使北京接受台灣獨立的事實。

  然而,這些批評者有三個錯誤的假設:一、北京寧願最終允許台灣獨立,也不會同美國對抗;二、有了民主自決的要求就理應對領土擁有主權,並且民主同任何非正式獨立的政治安排,都是不相容的;三、反對台灣的任何民主表現,都是不道德也不符合美國利益的。但是一旦這些假設的漏洞被捅破,則維持現狀這一審慎政策就凸顯可取。

  高風險遊戲

  大陸非常想避免因台灣而引發衝突,但這並不意味着它沒有準備為台灣而走向戰爭。對於中國領導人來說,台灣問題緊緊地關繫到民族自尊和政權存亡。台灣島在1887年成為滿清帝國的一個省之前,在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裡,它一直是滿清的一個地方政區。1895年,日本帝國強行奪取台灣。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台灣事實上又處於美國的保護之下。北京認為,中國同台灣的最終統一,對於中國從一個世紀以來的民族虛軟、脆弱和恥辱中復興,對於它成為一個受尊重的大國,至關重要。

  然而,中國今天的主要目的,不在於對台灣實施直接的領土控制,而在於防止永遠失去台灣。如果在北京非情願的情況下使它失去台灣,這將是對中國威望和自信的沉重打擊。中國領導人認為,在這種情形下,他們的政府有可能倒台。台灣獨立也會為其它有潛在獨立意識的地區樹立危險的先例,例如西藏、新疆及內蒙古。這就是中國領導人不會放棄一個中國原則的主要原因。北京一直堅持,認同一個中國原則,是與台北進行任何嚴肅政治談判的前提。若北京拋棄一個中國原則,人們就有理由質疑中國政府所堅持的,台灣和大陸是同一個主權國家不同部分的說法。中國也向台灣提出了一個政治統一的模式,台北承認雙方共有一個主權,但由台灣自治其內部事務。中國拒絕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它說,一個主權國家在自己領土內運用武力,是主權國家的一項基本權利。中國覺得,如果放棄武力威脅,它也就失去了威懾台灣使其不頑固地走向獨立的一個重要手段。

  中國領導人非常清楚,對台灣使用脅迫性的戰略,會損害中美關係。但為了避免失去台灣,幾乎可以肯定,中國會寧願犧牲與西方國家之間的良好關係(及這種關係帶來的經濟利益)。因為從中國政治與經濟穩定層面來講,若被視為喪失國土,這種損失將大過由於同美國的衝突在外交及經濟方面產生的損失。

  一旦中國領導人確信已別無選擇,為免失去台灣,即使在衝突中取勝的機會很低,他們幾乎肯定也會不惜一戰。我們不知道中國願意為保住台灣付出多少鮮血和財富,但中國人願意付出的可能要比美國準備承擔的多得多。許多中國人確實認為,台灣對中國的意義要比對美國大得多。因此,要說服或強迫中國政府改變它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美國政府看起來像是支持台灣獨立的話,想讓中國改變它的立場,可能性就更小。這個結論同華府批判者的一個關鍵假設,是直接相矛盾的。

  此外,同中國政府保持合作關係,如果不是友善關係的話,是對美國的地區及全球目標極為重要的。這些目標包括,保持一個穩定、和平與繁榮的亞洲,解決北朝鮮核武危機的,維持印巴和平,擴大美國在中國的不斷發展的經濟利益,防止國際核擴散以及從事反恐戰爭。

  如果美國因為台灣而爆發同中國的戰爭,那麼這場戰爭的危險性,將遠遠大於美國在冷戰過後參預過的任何戰爭。中國雖然不是美國的對手,但中國仍然是一個大陸強國,有非常大的常規陸軍、海軍和空軍力量。除此之外,中國的核武器能達到美國及美國以外的任何目標。下面三點預示,一旦台海出現衝突,要控制衝突的升級和擴大會極其困難。1、台灣貼近中國,2、不直接攻擊中國大陸就很難阻斷中國的進攻,3、歷史上,雙方在危機時都傾向於通過軍事決戰(有時是快速決戰)來顯示決心。

  上述觀點無意暗示台灣不值得支持或保衛。事實上,至少有三個理由說明台灣對美國有重要價值。第一,華盛頓的對台政策,直接影響到美國對其他潛在動盪地區或全球事務所作承諾的信用。第二,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同美國培育新生民主體制的利益緊密相連,特別是培育被專制政權威脅的民主體制。第三,顯示出對老朋友的忠誠非常重要。

  但是,把維護這些利益同避免與中國發生對抗看作是無法調和的矛盾,這是錯誤的。只有在北京明顯而又無迴旋餘地的準備對台灣運用武力時,上述看法才正確。可現實不是這樣。目前中國沿台灣海峽部署軍事力量,其目的是為了阻嚇台灣及美國,使他們不要排除台灣同中國最終再統一這樣一個選項。也就是說,如果中國領導人相信,在可預測的將來,國家最終統一的選項一直存在的話,中美直接對抗的機會,就會進一步降低。中國能否有這樣的判斷,倒過來又與美國對台政策有直接關係。美國不僅能夠決定性地影響台灣方面的行為,若美國堅定支持台灣獨立的話,美國最終也能吸引到國際社會大多數的支持。所以,美國的政策制定者決不能不理會或忽視中國的觀點,尤其重要的是,華盛頓必須讓中國人放心,若沒有他們的同意,他們最擔心的台灣獨立是不會實現的。

  胡籮卜及大棒

  與此同時,美國也必須避免讓台灣造成一種印象,美國會允許中國用武力強迫台灣屈服,這樣會破壞美國的信譽和它對民主的支持。更糟的是,如果有了這種印象,它會讓台灣確信,它需要尋求美國以外的軍事支持,可能甚至需要尋求核威懾。美國亦應當設法使中國領導人認識到,他們必須軟化對台灣的姿態,他們需要使中國對台灣民眾有更大的吸引力。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大概就是鼓勵中國的民主化,途徑是同中國建立更多的社會、經濟聯繫並持續不斷地促進中國的法治化。任何單方面迫使中國放棄其一貫政策中的核心成分的企圖,如一個中國原則或者對武力的使用,都只能引起北京的警覺,並會導致不必要的衝突。

  軍事上和外交上的威懾(加上北京充分放心),是維持台海兩岸穩定的重要因素。在目前條件下,單用語言無法讓北京相信他們無須使用武力去防止失去台灣,也無法使他們相信使用武力非常危險。中國領導層始終擔心的是,美國最終會支持台灣永久從中國分離出去。因此,華盛頓必須儘量降低中國由於錯誤判斷形勢而引起的風險,為做到這一點,美國可以通過行動,迫使北京意識到,它不得不為其首先挑起的軍事行動付出極高的代價。這需要美國始終一致並不厭其煩地重複,美國不會容忍北京以武力迫使台灣屈服。這也需要美國和台灣共同創造和維持一種可信賴的軍事威懾。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台北必須發展出實在的能防衛自己、對抗中國進攻的能力。要對抗的進攻包括中國選擇在美國救援到達之前,對台灣採取迅速的斬首打擊。有相當的跡象表明,中國正在尋求獲得發動類似打擊的能力。不幸的是,儘管美國對台灣援助的水準越來越高,但目前台灣沒有可以令人信服的能力,去阻嚇或攔擊中國的進攻(尤其是快速打擊)。實際上看來,很多台灣政治及軍事領導人錯誤地相信,台灣不需要獲得這種軍事能力,因為他們感覺台灣能夠完全依賴美國。

  最後,美國和台灣必須在多大程度上依靠阻嚇能力,相反,又同華盛頓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成功地讓中國相信,美國是志在維持現狀有關。在這一點,正如布什總統已經認識到的那樣,如果雙方建立更堅固,更合作的中美關係,並能夠創建更高層次信任的話,那麼美國說服中國的努力就更有可能成功。相反,如果雙方未能對互相的利益給予足夠重視,而任由雙方關係惡化的話,那麼美國的努力就更不易取得成功。若中國的官員相信,華盛頓不會串謀台灣並傾向獨立,他們就會有更多的耐心,更少的咄咄逼人。若未能令中國對此感到放心,則即便是美國保持強硬的威懾姿態,也可能會由於中國確信,當台灣走向獨立而中國對其發起進攻時,華盛頓定會使用其優勢的軍事力量保護台灣,從而最終激起中國不顧一切地使用武力。也就是說,如果要想台灣海峽維持穩定,美國增強威懾的努力必須小心同一個更大的使中國安心的戰略相協調。

  民主的迷思

  台灣得以自由興旺並發展出一個激盪的民主政體,很大程度上要感謝20世紀70年代美中關係正常化期間,雙方外交上達成的諒解。當時,中國保證它會尋求用和平手段解決台灣問題,以換取美國承諾不會挑戰(亦暗含不會破壞)一個中國的立場。當時台灣政府也認同台灣島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台灣最近向民主政體的成功演變,使得人們開始質疑(如果不是完全擯棄)美國當時的承諾。在台灣居於少數的國民黨人的政治影響力已經衰退,而同時,有分離主義傾向的台灣領導層正在壯大。

  對美國而言有一點是是極其重要的,就是美國不要跟從台灣去強求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若要對美中雙方當初達成的共識進行任何調整,考慮到可能涉及的高風險,這些調整都應該由兩個大國通過談判決定,而不是由兩大國中的任何一方單方面行動,也不是由台灣單方面行動進行。易言之,台灣的民主化和緊接着的台灣政治體制的[台灣化],都不能自動使美國可以正當地單方面拋棄其原有承諾。

  另外,美國政府千萬不要假定,台灣公民已經一致要求從中國完全、永久地獨立出去。過去十年的民意測試都一直表明,大多數台灣人民反對任何急劇的變化,無論是統一還是獨立。此外,近期一項受到高度尊重的研究表明,年長的台灣人(他們經歷了國民黨有時是殘酷的統治),甚至較他們年輕的後輩更傾向於視自己為純粹的台灣人。而後者中的許多人對台灣和中國都有認同,這顯示,未來台灣人要求正式獨立的傾向可能會減弱。整體而言,十分明顯,台灣多數人都能認識到對未來持務實、開放態度的重要性;他們也知道中國對台灣的立場、北京日益增長的軍事能力、以及加深與中國大陸在經濟和社會方面的聯繫可給台灣帶來的巨大利益。儘管如此,大多數的台灣公民不願被現在的中國當局統治,他們更願意國際上更高程度地承認他們是一個國家。

  對於台灣人的民族主義的渴望,以及他們為了實現這一渴望而情願冒險的行為,台灣政治領導人的引導以及美國和中國的作為或不作為,都可以對其施加重大影響。簡言之,台灣領導人可以極大地塑造台灣的自我認識,以及台灣民眾的自決運動,而不僅僅是反映他們的訴求。為此,美國必須仔細地評估台灣領導人的行為,並主動規範之,使其有利於美國的利益。

  在這一過程中,美國必須拋棄一種假設,即人民要求自決的表示等於實際的領土主權,而美國的保守派人士和台灣具獨立傾向的政治領導人都主張這一假設。但不論美國還是國際社會都從未認同過此一理念,即如果一個民族的大多數人表示願意獨立,不論是通過民主進程(例如公民投票)還是其它手段表述出來,他們就擁有當然的獨立權。國際社會並沒有承認諸如車臣、克什米爾、科索沃、西藏這些地域是獨立國家,儘管事實上,那裡的大多數居民都可能會支持獨立。實際上,是否承認一個民族具有國家地位要取決於國際社會的協商結果,這裡面又高度取決於所涉及的最有影響力的大國的考慮和利益。照此標準,台灣目前不是一個獨立國家,因為國際社會的絕大多數成員--包括美國在內--並不接受其為獨立國家。

  上上策

  在國際關係中,國際社會出於道義需要進行干預的情況僅僅出現在,當一個實體(通常為一個政府)對無辜的民眾施加嚴重傷害之時。嚴重傷害包括諸如種族滅絕、民族清洗、集體強姦及大規模屠殺,這些都屬於道德淪喪的行為,可以成為國際干預理由。對於其它種類的剝奪行為,諸如經濟奴役、國家系統性地製造貧困、或者剝奪人的政治權利與自由,這些也足以成為國際社會採取行動的理由。一般來說,國際社會不會對這類施虐行為發起戰爭,它們可能會協調行動,對施暴國家在政治及經濟上施加壓力。台灣未受到任何上述行為的損害。它的民眾沒有受到中國的屠殺、民族未受到清洗、也沒有被強姦。台灣正在自由選舉的民主體制下,享受着經濟自由和日益增長的繁榮。中國現在對台灣的主要限制在於,中國反對台灣建立法律上的獨立,他不反對台灣目前享受的事實上的獨立。台灣的這一困境令人惋惜,但沒有任何符合國際道義的理據要求美國冒軍事干涉的風險去改變現狀。從道義觀點來看,華府應該最優先考慮的,是避免台灣海峽兩岸陷入戰爭。發生戰爭這種情況對台灣帶來的傷害之大,同台灣繼續維持其目前事實上的自治,簡直無法相比。

  對“一個中國政策”持批評意見的人還錯在,他們認為,既然美國支持台灣的民主,美國同時也就有義務支持建立一個獨立而又擁有主權的民族國家。恰恰相反,只有不支持單方面走上獨立的圖謀,台灣民主才會繼續成長,因為改變現狀的行為,將很可能在台灣引致一場破壞性的衝突。就美國的戰略、政治及道義利益而言,美國只有執行如下政策,才能最好的維護這些利益,這政策就是,美國不僅要致力於阻嚇中國對武力的使用,它還要確保,台灣和中國重新統一始終是一個選項。

  目前,對此政策最直接的威脅,來自台灣總統陳水扁的一系列動作。2000年上台伊始,陳水扁當時保證,只要大陸不打算進攻台灣,他不會搞明顯走向獨立的行為,包括不搞影響台灣主權地位的公投。現在,陳水扁宣稱中國有進攻的打算,他要在三月二十日台灣總統大選日舉行一場全民公投。陳水扁的表面理由是,要以此統計台灣民眾對中國部署導彈和「使用武力」的看法。為了將這一行為正當化,陳水扁發起通過了一項法律,允許總統在台灣的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舉辦「防禦性」公投。

  然而中國部署導彈,為防止台灣獨立中國拒絕宣布放棄使用武力,這些並非新的威脅。它們已經成為多年來兩岸紛爭的一個主要成分,這並不能構成北京確實打算進攻台灣的明顯證據。正如上面已經指出的那樣,中國的以上姿態,反映了北京的威懾意圖,也是對其宣稱擁有台灣主權的一種表示。若問台灣民眾他們對中國武力威嚇的看法時,毫無疑問,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會表示擔心。但是,這又引來另一個問題,如果公眾的答案如此可預料,為什麼還要舉辦公投?

  陳水扁是在利用公投獲取台灣選民的支持。也許更重要的是,他可能在利用公投,為自己造台階,以便放棄他不改變現狀的原有承諾。如果公投通過,陳水扁就可以宣稱,台灣民眾已認定大陸有攻擊台灣的打算,所以台灣可以進一步走向獨立。他的下一步,很可能是通過第二次全民公投制定一部全新的憲法,而不是對現有憲法進行修補。這一舉動將在所有法律或程序上,斬斷台灣現存政治體系的延續性。最為重要的是,這將否定台灣主權過去的淵源,按照現行憲法,台灣主權屬於“中國”人民。雖然這一條文看起來好似虛構,但該條文大有用處,它間接幫助兩岸維持了超過五十年的和平。若台灣重新界定國家合法性的淵源,將其淵源歸屬台灣人民,則這事件本身,就幾乎肯定會讓相當數量的台灣民眾相信,“一個中國”已不存在,台灣是另一個主權國家。在這種情況下,即便這一自我定義不直接等於獨立,中國方面也會將其視為排除了統一的可能性,這將會大大增加美國和中國因台灣而起衝突的機會。

  由此看來,華府有完完全全正當的理由不鼓勵陳水扁舉辦公投。此外,這種不鼓勵應該是華府建立範圍更廣的一個政策的一部分,這一範圍更廣的政策應該是旨在界定美國對台灣提供政治及軍事支持的前提條件。現今的台灣領導人有一個觀念,美國在任何條件下都會保衛台灣,對此,應使現今的台灣領導人醒悟。美國採取這樣一種政策在道義上是完完全全正當的,它絲毫不會損害台灣的民主,更為重要的是,它會最好地保護美國的利益。對中國方面,華盛頓必須尋求兩條腿走路,既要用軍事阻嚇中國,又要向北京保證,重新統一的選項始終在桌上。從這些地方看,布什總統最近的政策轉變,是在正確道路上的邁進。

  (摘自中國日報網站。原文載自美國《外交》,原文作者(Michael D. Swaine)是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中國項目的高級研究員及聯席主任,譯者/強華)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