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911煙塵中的歷史轉向
送交者: 沈棠明 2004年06月26日11:09:4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九一一煙塵中的歷史轉向(轉帖) 沈棠明

紐約雙星大樓崩塌的塵埃尚未落定,美國人就在感嘆“生活再也不會是以前那樣了”。然而,從下意識里流露出這句話的人們,對它的全部含義至今也還在慢慢回味。

九一一“恐怖主義”襲擊事件儘管遭到大多數人譴責,它確也扭曲地反映了阿拉伯各國人民反抗超級大國霸權的激憤。美英為消滅九一一事件的策劃者本拉登而侵入阿富汗後,又以查辦生化武器和挖恐怖分子為理由侵入伊拉克。這都是美英找藉口變本加厲地控制中東,並由此切入中俄側翼。其實美國百姓都知道,在九一一前美國總統布什就已策劃了入侵伊拉克,所以就正中下懷地借反恐怖主義邁出了這兩步。

既然美國總統布什把九一一事件從阿富汗抄作到伊拉克引起的反彈讓全世界的政治家都傷透了腦筋,我們倒不如忙裡偷閒,從反省前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往下思考。

從大西洋憲章到北約成型

在歐亞大陸國與國之間的火拼沒有形成對美國的威脅時,它採取的是縱容的政策,其結果是有意無意使美國的實力相對地加強。美國對中日、德法、德蘇乃至德英的互斗就是這樣處理的。當年中國南京政府還指望美國調停日本侵華,真是愚不可及。英法與德國開戰後,美國在英屬加拿大的鎳公司還賣鎳給德國。這曾經是加拿大把該鎳公司收歸國有的原因。

一九四一年秋尚未參戰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和已被歐洲戰火耗盡精力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在紐芬蘭海面上達成共識的紀要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為“大西洋憲章”。該紀要本身的行文公允得無可挑剔,但它指責了納粹德國幾年的霸道卻掩飾了美英數百年來的炮艦政策,而且為其今後稱霸世界預先批上了“救世主”的外衣。真正精彩的是他們的幕後交易,即確立“由美國取代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這個劃時代的意圖。美英還把二戰後成立聯合國也看成是“憲章”目標的中間站,要把它玩於股掌之間。儘管六十多年來美英在風笛和銅管樂聲中出盡了風頭,但是他們從朝鮮、越南到伊拉克還是吃夠了稱霸難行的苦頭。

一九四一年秋“大西洋憲章”落筆時德國已用閃電戰拿下了法蘭西的一等強國地位。它後因空襲英國失利轉而東犯蘇聯。於是美英就坐視蘇德在往後三年的對抗中兩敗俱傷。在蘇聯戰勝德國已不可逆轉之際,美英及其髦下各國就迫不及待地在一九四三年六月開闢了西線戰場。通過一年戰爭,他們事半功倍地與蘇聯分享了挫敗德國的勝利果實,為“憲章”打響了第一炮。

美英也不甘讓日本或任何其它勢力取代英法在亞洲的地位。他們參與打敗和占領了日本,但未能打到北朝鮮並拿下東南亞。英國放棄蘇伊士以東和美國在名義上退出菲律賓是民族獨立趨勢所致,實在是不得已。香港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後,號稱善良的英聯邦成員國加拿大政界至今耿耿予懷。其新聞媒介在無法迴避中國正面消息時也要貶低或歪解,對中國的任何壞消息都竊喜。它居然還要把邪教拉上國慶戲台向中國人示威。

法國一直在北約內反“英語一言堂”。一九四一年夏法軍統帥戴高樂在同美英一道反攻歐洲大陸時就已不服艾森豪威爾以老大自居。法軍至今有一部分不受北約指揮,其核武庫也全自主。戴高樂還不在乎英、美、加是否高興,曾鼓動加拿大講法語的魁北克省鬧獨立。該省若獨立就更削弱了加拿大對美國的獨立性,但也會削弱美英集團的勢力。

美英明里反共暗裡爭霸全球

美英在柏林危機後以反共為名,聯合法德諸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集團與蘇聯東歐對峙。北約其實就是美英以反共為旗號由西向東魚肉歐洲的工具。共產主義蘇聯解體後北約仍往東擴,終於暴露了其“反共”旗號的虛偽性。所以說,美蘇爭霸是互動的。二者在政治制度上的對抗冠冕堂皇地掩蓋着各自國家利益的狹隘性。

還在越南戰爭末期,狼狽不堪的美國人就被迫承認,他們打着反共的旗號而來,真正衝撞的卻是以民族主義武裝起來的越南人。

始自赫魯曉夫反斯大林的中蘇對立勢不可免,其對蘇聯解體的作用及後者導致今日中美突出對立的作用大小,還可以另作細心研究。至少可以說,中蘇矛盾並非只是共產主義者的互斗,它更多是民族主義與霸權主義的對抗。

經過半個世紀的軟硬兼施,美英和北約從外面策應了蘇聯本身對共產主義信念的動搖性。美英稱“反共”的同時,也巧妙地聯合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一同孤立蘇聯。蘇聯解體後,美英成了世界霸主的一主一仆,就不再顧忌敵視不受約束的中國。

由蘇聯解體得益最大的是美英。但蘇聯解體後的俄國仍然是核俱樂部的座上客。加上還有核中國作梗,美英獨霸世界的處心積慮就不是十個蘭德公司策劃得了的。只要美英二十年內要面對的不只是一個有核中國或不只是一個有核俄國,而且並存的中俄任何一方不被嚇倒,美英無論是否以反共為藉口稱霸全球的妄想就永遠實現不了。美國國際問題專家海倫卡爾迪科特說,從各大國都暗中以核武庫對峙來看,冷戰根本就未結束。所以美英要不斷挑中俄為新仇舊恨相鬥,並且唆使邪教和台獨為此效勞。

誰要象里根那樣,以為任何共產黨主持的政權一碰就垮,就大錯特錯了。說東德人日子過得不如西德就該同西德合併,那越南人過得不是更差嗎?說共產黨當政的國家就會象朝鮮那樣不開放,那你到古巴看看呢?可見稱作共產黨國家是一回事,一個共產黨國家怎麼過又是一回事。這就象資本主義國家可以是法國,也可以是二戰前的德國、日本或意大利一樣。人們倒是需要認真研究一下:這幾年的反全球化運動到底有多少反資本主義成分,或加拿大的醫療制度與美國相比是否更多社會主義成分?

中、俄、法、德諸國聯合對付美英獨霸,講的是各自的民族利益不被美英壓倒的共同性。也就是說,要揭露美英象當年納粹借“反共”搞擴張那樣“為反共而反華、反古和反朝”的擴張主義實質。

對今天的俄國人來說,需要儘早從“恢復偉大蘇聯”的不現實觀念里解脫出來,也不要再沿襲“遠交近攻”的過時經典,因為到了如今的洲際核對峙時代已經沒有遠近之分。俄國拉印度抗衡中國的強勢只會抵銷歐亞聯合抗美的實力,這會反過來增強美國對俄國的壓力。

美英侵伊促歐亞聯合反霸

我們把中、俄、法、德等國反對美英侵入伊拉克的立場放大來看,就可以覺察到歐亞大陸在迷茫中開始了聯合抵制早在六十多年前就已醞釀的美英稱霸世界的宏圖。

美國既已成為寡頭超級大國,就首先要對能提供暴利的弱者如中東各國下手,以取得對最終目標的戰略優勢。這就象德國為進攻法國和蘇聯必須先拿下比利時和波蘭一樣。從海灣戰爭、科塞沃和南斯拉夫事件,到九一一後美英侵入阿富汗和伊拉克,就採用了這種看三步走一步的戰法。

美國想要對誰下手,可以用任何自己都最理虧的藉口:什麼反恐怖主義呀,什麼反種族滅絕呀,什麼反毒品泛濫呀,什麼反獨裁統治呀,什麼反生化核武器呀,什麼捍衛信仰自由呀,完全是賊喊捉賊。當伊斯蘭教領袖赫梅尼掀起革命推倒親美的巴列維國王時,宗教運動是“極端的”。當達賴喇嘛帶領教徒叛變反美的中國政府時,中國政府是“專制的”。美國曾多次否決聯合國制裁以色列殺害巴勒斯坦人民的決議,說他們是攻擊以色列“和平”居民的“恐怖分子”,儘管那些所謂“和平”的以色列人是以色列侵占巴勒斯坦領土的比梯恩梯更恐怖的“人彈”。

北美既是世界邪教的溫床和策源地,也就理所當然地要對外揮動“邪武器”。北美右翼政界不承認有什麼“獨斷性邪教”或“寡頭邪教”,就象不認為自己有“非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樣。他們並非不知道低鈾彈能傷害任何人,包括自己的軍民。他們使用低鈾彈是指望它會殺傷比自己人更多的敵人。這也就是他們藉口保護人權來支持明知而假裝不知道的邪教在歐亞諸國作亂的原因。

加拿大教授甌貝為了支持某中國傳入的教派,說它“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儘管該教派連篇累牘地詆毀中國傳統文化。他又不無心虛地說:該教派“只在華人圈子裡活動”,意謂“即使有害也只害華人”,真是個無需良心的右翼學者。。

北美輸出和支持邪教,而以法國和中國為代表的歐亞多數國則抵制邪教。這樣的反差構成了新舊大陸對立的一個方面。俄國目前對邪教取軟弱態度,是因為政府擔心美國施壓。這種逆來順受無異飲鳩止渴,後患無窮。俄國東方正教從捍衛傳統信仰出發竭力抵制邪教的侵蝕,社會上的反邪人士則認為俄國政府還必須效法中國和法國政府從維護社會安定出發,開明宗義地取締肆意擴張的惡性邪教。

中、俄、法、德等國在反美英侵略伊拉克中的一致立場,已經預示着八十六年來“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對立”的時代要轉入一個嶄新的世界歷史階段,就是歐亞若明若暗的聯合反霸。其實呢,打得頭破血流的冤家如七十年前國共兩黨,或者是當時的西歐北美與蘇聯,還不是要聯合起來反抗德意日。

儘管吳蜀有諸多矛盾,何妨聯合抗魏。一旦吳蜀在對抗中兩敗俱傷,必遭第三者逐個滅亡。這段往事其實也是整個世界戰爭史的縮影,歐亞諸國不可不查。歐亞大陸有的政治家對“反霸統戰”的提法難免要再三推敲。那您就免開尊口,默默地做您該做的事,讓紐約時報去說穿好了。完完全全地只干不說能走多遠,就走着瞧吧。

我們說的歐亞統一戰線,要講究的是反映共同利益的一種意向,或一個不言而喻的觀念,無需條約和法定的盟主。大國風度和明智者自然會得到格外尊重。誰也不必為有動搖和變節者灰心喪氣。但是有沒有這樣一個明確的意向是大不一樣的。至少說,它對“反華反共”就會有瓦解作用。

心計叵測的國際陰謀家會把縱橫捭闔之計花樣翻新地玩。更富有歷史淵源的中國政治家們應該隨時挑明各種陰謀。我們就來見證這新世紀的五洲列國志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告別韜光養晦
2003: 中國與印度交易及其幕後
2002: 高處不勝寒——運10升空20周年祭
2002: 輝煌與悲壯──記MD90幹線飛機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