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中央日报》10月21日文章,原题:中美竞争格局下,东南亚向中国靠近一步在东南亚国家眼中,美国与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美国是基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力,中国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影响力。顾名思义,美国可以根据自身战略需要随时选择前往或离开东南亚,而中国则是本土势力,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与其长期共存。
2013年,中美领导层和外交层迎来全面换届。值得关注的是,换届给中美关系带来变化,尤其两国以往在东南亚形成的竞争对立格局逐渐显现出改变迹象。具体而言,美国的战略向“和善的忽略”转变,中国则变得更“柔和”。
先来看美国。在2010年东盟地区论坛上,前任国务卿希拉里与中国针锋相对,并纠集越南、菲律宾等国联合攻击中国。而且,希拉里就任国务卿1个月便访问印尼,在任期间平均每年访问东南亚国家3-5次,灌输“中国威胁论”,凸显美国存在的价值。与希拉里相反,现任国务卿克里就任后第一次访问东南亚是今年7月赴文莱参加东盟地区论坛,这与他之前已访问中东4-5次形成鲜明对比。克里文莱之行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美国对东南亚关注度不高。
再来看中国。一直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相处的主要模式多以经济以及地区内多边合作为主,而且在经济领域取得不错的共赢成果,东南亚一度流行“中国机会论”。不过,近年来一些国家指责中国的强势外交,抱怨情绪直接蔓延到2012年7月的东盟外长会议,会上甚至形成亲华与反华两派。以此为契机,中国的东南亚政策开始出现变化:新任外交部长王毅就任后,在5个月内3次访问东南亚;已举行两届中国-东盟外长会议;邀请越南国家主席访华……
东南亚是连接东北亚与西亚、太平洋与印度洋、印度与中国的地区要塞,因此很容易成为中美“竞争与对立”的博弈“战场”。但自去年11月东亚领导人峰会起,这种格局开始松动。奥巴马虽仍强调“重视亚洲”,但在争议最大的领土问题上只是要求有关方冷静,令“不惜一战”的菲律宾、日本等国十分失望。今年6月,中美元首还在美国加州就“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而东南亚国家深知与美国进行“安保合作”的局限性,遂一直没有削弱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中美角色的变化意味着很多。最重要的是,以往两大国的“政治博弈”格局有望向多国间的“经济博弈”格局转变。(作者李善镇,金惠真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