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韬晦”如何?——100年前和40年前的两个瞬间
送交者: 郭松民 2004年10月15日18:33:08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100年前的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这场战争一个最荒诞不经的特点是:战争是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的,但中国却是“中立国”。在日俄相互宣战三天后,慈禧太后颁发了一道堪称千古奇闻的谕旨:“日俄两国,失和用兵,朝廷轸念彼此均系友邦,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着各省将军督抚,通饬所属文武,并晓谕军民人等,一体钦遵,以笃邦交而维大局,勿得疏误!特此通谕知之!钦此。”

清廷的“局外中立”政策,是在当时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并且控制着“新式陆军”的袁世凯的极力主张下制定的。袁的主要理由是还需要时间“练兵”和改变“财力极窘”的状况,1904年初,当战云密布之时,袁世凯上奏朝廷,说“甲午之役,关内外各军不下20万,仍每以兵单为忧。况现在俄日交哄”,更不能“引火上身”。因此,“不得不谨守局外”,“以为韬晦之计”。而慈禧太后最关心的也不是主权或者战区民众的生命财产,而是“东三省系祖宗陵寝所在,关系甚大”,在得到袁的死党庆亲王弈劻“陵寝当可无虞”的肯定答复后,也就欣然“准奏”了。

清廷决定“韬晦”、“中立”,虽然作到了“笃邦交而维大局”,但却使作为主战场的东北地区蒙受了空前的浩劫。在长达19个月的时间里,东北民众惨遭兵燹之灾,丧亡无计其数。日俄两军建筑炮台、挖掘战壕、修垫车道时,拆毁民房、毁坏民地、砍伐树木、驱使民工,无一不使东北民众遭难。日俄双方还随意将中国平民当作“间谍”成批处决。清廷战后统计,东北人民死于战火的有2万多人,财产损失折银6900万两。当时颇有影响的《东方杂志》说:“吾中立国之民生息于其地者,掷生命数十万。死亡之数,过于日俄两军。”“鉴湖女侠”秋瑾后来有一句诗“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说的就是这次劫后的惨状。年轻的鲁迅,也是在看了日军处决“为俄国人当间谍的中国人”的记录片后,大受刺激,愤而决定弃医从文的。

40年前的1964年,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已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但当时对于是不是立即试爆,决策层是有分歧的。负责“两弹”工程的中央专门委员会反复研究,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早试”,一个是“晚试”。“晚试”的目的就是要“韬光养晦”,避开锋芒,先抓紧三线建设。报告送到了毛泽东那里,这位不知畏惧的历史伟人权衡再三,一锤定音:原子弹是吓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就要早响。

当时一个最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中国的原子弹“响”了之后美国的反应。约翰逊总统看后了报告后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美国不能再沉默,我认为应该把第七舰队调往南中国海,向中国人表明美国的态度。”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则轻轻地反问了一句:“总统先生,您是想证明美国强大呢,还是说明害怕?”

不过约翰逊随后发表全国电视广播讲话时,态度却温柔了许多。他说,中国用来制造核武器的资源“本来可以用来改善中国人民福利的”,因此“这是一个悲剧”,“只会增加中国人民的不安全感”;他还忽然变成了一个环保主义者:“我们同全人类一道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试验使大气遭到污染感到遗憾”。好象忘了此前美国已经进行过几百次核试验了。

100年前清廷和袁世凯的“韬晦”及“中立”政策,并没有像他们预想的那样为“练兵”和改变“财力极窘”的状况赢得时间,清王朝反而因此丧失了最后一点合法性,在日俄战争结束之后仅仅六年就灭亡了。而日本在战胜俄国之后,获得了在东北驻屯关东军的特权,这为以后的“9·18事变”及对中国的全面入侵埋下了伏笔,中华民族几乎因此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40年前毛泽东“吓人”之后,虽然一时使中国显得“锋芒毕露”,但并没有“增加中国人民的不安全感”。相反,从那以后,中国遭受大规模入侵的危险,基本上一劳永逸地消失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3: 神舟与我们的未来福祉
2003: 我自豪,我是中国人!
2002: 美国人不愿出兵保台
2002: 在保钓问题上为何我们处于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