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泥丸:臨川舊夢
送交者: 泥丸 2005年06月25日09:07:09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臨川舊夢

   泥丸

  我是個十足的戲迷.何以見得?因為一聽說看戲,就兩眼放光,渾身顫抖,
抓耳撓腮,急不可奈.(有點像是毒癮發作的症狀)

  這年頭,球迷多,戲迷少,尤其是年青的.所以我算是個例外,每每被人笑
話一通,但自甘其樂.因為看一場好戲,實在是比什麼都快活的事.好象金聖歎
所說的不亦快哉之類的事兒,比如脫光了身子掐跳蚤,脫了襪子扣腳丫,只能用
一個詞兒來描述:過癮!

  小時候迷上戲劇,實際上是從越劇開始的.那年頭好戲不多,只有"紅樓夢
","追魚"兩本電影,也不知看了多少遍.奇怪的是老也看不厭.能夠百看不
厭,可以稱之為迷了吧.

  後來上大學,每周聽收音機,總是把京劇節目抄下來,到時雷打不動地跟着
搖頭晃腦,依依啞啞地學.記得學梅蘭芳的"貴妃醉酒"中"海島冰輪初轉騰"
那一段,就是跟着收音機一板一眼地唱會的.那時也不管是否要臨考抱佛腳.只
要有戲曲節目,照聽不誤.只是有時在帳子裡聽京戲,不知不覺開得大聲點,總
是找來同室的謾罵.為此還真與幾個混小子動過磚頭.(記得說得俺火了,找了
塊磚頭往桌上啪地一拍,哥們兒再也不敢出聲了,呵呵,爽!)

  真正過足戲癮是那年在上海實習.那時人民公園邊上有一個小小的三角公園,
叫做"京劇之角".總有三五成群的退休老人們在那裡拉琴唱戲.老遠聽到琴聲
就心跳不已.有時也斗膽上去唱一段"借東風"什麼的.只是嗓子不好,有點像
公鴨叫.與馬連良馬老闆的風韻相去甚遠.但那些老伯伯們卻總是大聲叫好,總
是給俺這小朋友大大的鼓勵.當時還有一位死黨,名叫"阿貴",一到周末我倆
就去人民公園玩上半天,另半天是誑福州路的書店.晚上就會到天蟾大舞台看看
有沒有好戲,記得看了不少越劇,京劇.滿座的阿伯阿嬸,只有我們兩個年青人,
真是另類得可以.後來阿貴買了把京胡,從此就熱鬧了,他拉我唱,全是自學的,
但也學會了不少好戲.那時迷上了麒派,一段"徐策跑城"便成為我倆的保留節
目.咱也不知天高地厚地以業餘票友自居了.

  後來,一次偶然經過上海賓館,看到小劇場原來每周都有崑劇的小型演出會
.大喜過望.那時對崑劇還不太懂,只看過"十五貫".誰知一看這下,從此便
迷上了崑曲.

  當時的上昆每周都在上海賓館的小劇場演出,實際上是彩排性質,票價極低,
好象只要2元5角.從此我和阿貴每周必到.那真是迷啊.看過多少名角的戲已
經數不清了.我最喜歡的是計鎮華,看他的"太白醉寫",看得俺骨頭都酥.每
一字每一腔,無不讓人心跳加快.實在是太喜歡計老師了.他往台上一站,那神
定氣閒的樣子,真是愛死人.一開腔,那十足的中氣,特別的嗓音,讓人永遠難
忘.直到今天,我心目中最愛的仍然是計鎮華.他是鬚生,專演那些蒼老豪邁的
角色.當時還有女小生岳美提(是絲旁加是),一般的風流儒雅.俞振飛的大弟
子蔡正仁也是瀟灑萬分.他與華文漪連袂演"遊園驚夢",就像當年俞五爺與梅
蘭芳合演的一樣,堪稱是珠連璧合.記得看過許多場,只要一唱到那段有名的"
好姐姐.皂羅袍",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台上台下便
會一起哼唱,好不熱鬧.華文漪是閨門旦,着實一付大家閨秀的樣子.如果不知
道古時候的大家閨秀,看看她的戲便知.可惜後來她移居美國,再也看不到她的
好戲了.上昆另一位當家花旦便是梁谷音,她的"思凡",把個小尼姑演得真叫
是風情萬種.丑角最絕的是劉異龍,"十五貫"中的婁阿鼠,念着正宗的蘇白,
叫人笑破肚皮.刀馬旦最好的是王芝泉,一出"盜草",滿座皆驚.

  那是我最開心的一段日子,真是過足了戲癮.現在回想起來還有唇齒留香的
感覺.

  後來,為了普及崑曲,上昆開始了"每周一曲"的教唱活動.我便迫不及待
地報了名.成為第一期學員.當時來教我們的都是名家.記得跟計鎮華老師學過
"單刀會",跟蔡正仁老師學過"長生殿.哭像",跟梁谷音老師學過"思凡"
與"遊園驚夢",還有許多段子,至今還能唱.這真是一段良辰美景.

  崑曲的魅力實在是其它劇種無法比的.首先是她的唱詞優美,完全是原來的
劇本,本身便有文學之美.其次是她的唱腔,一腔九轉,真實的水磨調.一支笛
子悠悠吹來,委婉而歌,韻味無窮.

  可惜的是良辰美景奈何天,後來一別上海,就再也沒有機會看崑曲了.這一
別,整整十年!十年的相思,苦啊!(閨門旦常以這一句叫板出場,長達數分鐘

  流落異鄉之後,崑曲便真的成了夢中情人.只有一本"振飛曲譜"長相左右
.可有一天突然在地鐵站看到了一個大花臉的招貼,仔細一看,來是苦戀的上昆
來到了慕尼黑!喜得俺當場戲癮發作.差點沒有叫出聲來!

  那是早春時節,春雪未融.晚上踏雪去慕尼黑大劇院門口等票.30馬克一
張,我一連看了五晚,場場不漏.

  這回來了七位全是我熟知的藝術家.蔡正仁,梁谷音,劉異龍,王芝泉等.
演出的劇目有"秋江","琴挑","醉打山門","驚夢","盜草","活
捉三郎"等,全是名折.我是大過其癮,而環視四周的德國人,雖然他們聽不懂
唱詞,但個個看得全神貫注,每當結束時,掌聲雷動,經久不息.演員謝幕至少
要三次以上.真是怪事,我曾問鄰座的一位德國姑娘,她說自己聽不懂,但能領
會意思,而且十分喜愛,連看四場,足見藝術本身也許有共通的地方,語言並不
能阻擋人們對藝術的欣賞.後來"南德日報"用整版的篇幅寫了大塊的評論文章,
崑曲從此在德國人心目中超越了京劇.

  演出中間,我到了後台,見到了蔡梁幾位昔日的老師.當然他們對我這當年
的小學員已記不起來了,但我看到夢中的大師真是激動的可以想像.在異國他鄉
遇到戲迷,大師們自然也十分高興.

  第二天,我去藝術家們下榻的地方拜訪.王芝泉拉着我的手,親切地像是一
位慈祥的長輩.她五十多的年齡,可在台上仍然是那樣矯捷.這就是真正的藝術
家啊!她拿出自己的演出畫冊,鄭重地簽上名字送給我.這裡面是她幾十年藝術
生涯的記錄.好珍貴的一份禮物!梁谷音送了兩張演出的劇照,一張正是演"驚
夢"的,那眼神真叫迷人.比起時下那些所謂的"星"們,可是有天壤之別.梁
谷音在我看來是中國第一名旦.

  為了心目中的大師們,我聯絡德國僑界舉辦了一場聯歡會,大家湊份子在慕
尼黑最好的中國餐館"沈園"宴請上昆的藝術家們.前一天晚上我興奮的睡不着,
把遊園驚夢的那段最有名的唱詞寫在一張宣紙上,然後複印了幾十份,第二天晚
宴時每人發了一份.因為梁老師要唱這一段,我便事先做了準備,好讓到座的僑
胞能聽得懂.大家酒酣耳熱之際.梁老師便起身清唱,手執一把摺扇,還帶點身
段,從"奼紫嫣紅"唱起,一路唱將下去,到了"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
忒看得這韶光賤!"(我的唱詞只寫到這裡),原以為她會打住,可她唱得高興,
居然不停,接着"蘼蕪架下",把一大段全部唱完,真叫人感動得無以復加.她
前一天感冒,第二天還要演出啊!這就是大師,戲迷心目中真正的大師.

  蔡正仁站起來講崑曲的歷史,並唱了一段"長生殿.迎像",接着七位藝術
家每人表演了一段,看得大家如醉如痴.幾位台灣來的太太們連叫着"迷死人,
迷死人",她們可是頭一回聽崑曲,真正的戲劇鼻祖,就是魅力非凡!我是始作
俑者,又算是這些大師們的學生.蔡老師便鼓勵我也來一段,也算是給老師們交
作業吧.借着幾分酒意,我便起身唱一段"長生殿.酒樓",笛王顧兆琪給伴奏,
真是好大的面子.這是郭子儀未發跡前的一段唱:

  論男兒壯懷須自吐,肯空向杞天呼?
  笑他每似堂間處燕,有誰曾屋上瞻烏?
  每日價聽雞鳴起身獨夜舞....

  我喜歡這種英雄壯志的情懷,所以平日裡沒事總愛唱這段,這回還好沒有太
對不起老師,一曲下來,大家都叫好.顧老師還把我拉過去,一字一腔地重新教
了我一遍,真是難忘!

  我把自己寫的一首詩獻給藝術家們:

  十年一夢臨川曲,悠然入耳在異邦.
  乍聽吳儂心方醉,笑看三郎喜欲狂.
  梅生未減書卷氣,麗娘猶著舊時妝,
  白雪陽春空遺恨,何日仙樂再繞梁.

  詩固不佳,卻是心聲.大師們高興地在上面簽了名字,我便將它收起,後來
托人裱好了,留作永遠的紀念.

  去年又回上海,和幾位大師聯繫上了,有幸去上昆看新排的全本牡丹亭,再
次過足戲癮!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魂系崑曲,迷戀崑曲,只是不知何日還
能再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