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朦朦雨:《沂蒙山小調》簡介
送交者: 朦朦雨 2005年10月26日06:55:45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ZT 《沂蒙山小調》簡介

 
  一曲《沂蒙山小調》,唱紅了沂蒙山區,風靡齊魯大地,飛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成為一首反映沂蒙山鄉土氣息的代表曲作。不論何時何地,只要一聽到那悠揚動聽的旋律,親切感人的歌詞,一種對沂蒙山崇敬愛慕的心情便會油然而生。但問起這首優美動聽的《沂蒙山小調》是何人何時何地創作,又是怎樣廣泛流傳開來的,人們卻不得而知,僅知道是歌題下署名的“山東民歌”。
  1940年10月,抗日戰爭處於最困難的階段。位於沂蒙山區費縣北部山區的馬頭崖鄉白石屋村雖然貧窮、偏僻,但群眾基礎好,且隱蔽、安全。當年,抗大一分校在這一帶工作、學習,文工團就駐在這個村里。《沂蒙山小調》就在這時由兩位年輕的文工團員李林(現為上海歌劇院顧問)和阮若珊(曾任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創作的。歌曲最初的題目是《反對黃沙會》,曲調是他們根據山東逃荒到東北賣唱人所唱的曲調,加工整理而成的。
  當時,沂蒙抗日根據地建立不久,日寇經常“掃蕩”,以國民黨臨沂專員張里元為首的頑固派也時常騷擾破壞抗日根據地。他們還利用當時反動道會門黃沙會與抗日軍民對抗。為掃除抗日障礙,費東工委和行署,向黃沙會會首和下層會眾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於反動派的嚴密控制,都未能奏效。最終,我軍不得不決定使用武力解決。當時抗大文工團的任務,就是以文藝宣傳為武器,積極配合這一行動。全團一面在前線開展對敵人的政治攻勢,一面深入到黃沙會最盛行的沙溝峪、馬頭崖等地召開幹部群眾座談會,進行調查研究和宣傳教育,同時搜集創作素材。《沂蒙山小調》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下白石屋的一間亂石砌牆、茅草蓋頂的簡陋民房裡創作出來的。當時歌曲的題目叫《反對黃沙會》,歌詞共分8段,內容主要是控訴黃沙會的罪行,揭露黃沙會的陰謀。歌詞如下:
  人人那個都說(哎咳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咳好風光。
  青山那個綠水——(哎咳哎)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咳見牛羊。
  自從那個起了(哎咳哎)黃沙會,大家那個小戶哎咳遭了殃。
  牛角那個一吹(哎咳哎)嘟嘟響,拿起那個刀槍哎咳上山崗。
  硬說俺的肉身子(哎咳哎)能擋槍炮,誰知那個子彈穿過,見閻王。
  裝神那個弄鬼(哎咳哎)把人害,燒香那個磕頭哎咳哎騙錢財。
  八路那個神兵(哎咳哎)從天降,要把那些害人蟲哎咳哎消滅光。
  沂蒙山的人民(哎咳哎)得解放,男女那個老少哎咳哎喜洋洋。
  歌曲寫好後,李林就左手拿着底稿,右手拿着呱噠板,在下白石屋西面的山坡上唱給同志們聽, 讓大家提意見。那通俗、易懂、生動的歌詞,美妙動聽的曲調和他那富有風趣的表演,一下子就扣住了每個人的心弦,博得了團員們一陣陣的掌聲。
  歌曲一經傳出,便不翼而飛。很快傳遍了魯中、魯南、濱海、膠東、渤海各抗日根據地,受到了廣大軍民的普遍喜愛。以後又流傳到華北、東北各抗日根據地。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喜愛這首歌曲,並隨着形勢的發展,又不斷地按照自己的意願修改它、充實它、完善它。後來漸漸撇開了反對黃沙會的詞句,換上了抗日救國、反對投降的內容,如揭露國民黨頑軍的“光吃軍糧不打仗,一心一意要投降”;揭露漢奸“勾結鬼子來‘掃蕩’,姦淫燒殺喪天良”等,給它注入了更強的時代精神。建國以後,經過群眾的不斷加工修改,保留了原作的前兩段歌詞,第三段改成新詞,方成今日的歌頌沂蒙山區風光的民歌──《沂蒙山小調》:
  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那個)山上(哎)好風光。
  青山(那個)綠水(哎)多好看,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
  高梁(那個)紅來(哎)穀子黃,大棗(那個)黃梨(哎)甜又香。
  咱們的毛主席(哎)領導的好,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
  1964年,華東地區舉行民歌會演時,韋友芹用她那甜潤的歌喉,演唱了《沂蒙山小調》,受到陳毅和其他中央首長的稱讚,後被錄製唱片,又一次在全國引起了轟動。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首“山東民歌”已蜚聲國內外。
為紀念小調的誕生,當地政府在村前建了一座紀念亭、立了一座紀念碑,亭前的一塊天然巨石上刻着小調的原作者之一阮若珊女士於1999年8月17日親筆題寫的一行字--“深深懷念沂蒙山好地方”,寄託了作者對白石屋、對沂蒙山的一腔深情。
白石屋是個風光優美的小山村。西、北、南三面環山,形成了一個“簸箕”狀的山坳,村子就坐落在北面的山坡上,每個自然村有一、二十戶人家。小村依山傍勢,錯落有致,四面綠樹濃蔭,山石林立,村前小橋流水,山路彎彎,西面是海拔1000多米的天然屏障“望海樓”,極為隱蔽和幽靜。當年,在這種隱蔽而幽靜的環境中,年輕的抗大文工團團員創作了曠世絕唱《沂蒙山小調》;藉助這種隱蔽和幽靜,《大眾日報》的地下印刷所源源不斷地向外傳播着黨的指示和抗戰的消息。
這裡生態環境極好,純淨天然,野氣十足,盛產板栗,經過建國後多年的保護和開發,先後獲得了“中國板栗之鄉”、“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的美稱,人民生活也逐步富裕起來。
白石屋的旅遊價值已經得到旅遊專家的充分肯定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市里已將其列入蒙山旅遊開發總體規劃,縣鄉積極組織力量,修通了從塔山森林公園到白石屋的旅遊路,使白石屋與被旅遊專家譽為“天下一絕”的沂蒙石林、指動石,風光優美的塔山森林公園、望海樓,還有記載着山東抗戰史上最為悲壯一幕的大青山突圍戰紀念地等連成了一條融奇特景觀、生態旅遊、革命傳統教育旅遊於一體的旅遊線。隨着當地旅遊業的興起,昔日寂靜的白石屋正一天天熱鬧起來。
素以沂蒙山區而著稱的臨沂市,在“十五”計劃中已經把重塑"沂蒙好風光"的區域形象作為一個大戰略確立了下來,沂蒙旅遊正在蓬勃發展。希望人們在唱着優美的《沂蒙山小調》遊覽沂蒙風光時,勿忘到小調的誕生地白石屋去看看。(來源:沂蒙山小調網)


原帖鏈接:http://www2.bbsland.com/music/messages/105172.html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