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庶士【紀念九。一八】
送交者: 庶士 2006年09月18日15:30:34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注】:文章是從網上收集


“9·18事變”,是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日本對華戰爭中代價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動。日本輕易占領東三省後,又以東北為基地,向關內步步進逼 ,直到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半壁河山淪陷,傷亡3500多萬人,財產損失更不計其數。因此,75年後的今天,我們仍有必要認真反思“9·18事變” 的教訓。


事變經過
  日本軍閥為發動“9·18事變”做了周密的準備。事先組織了多次“參謀旅行”詳細調查了東北地區的兵要地誌情況;特意安排熟悉東北地區情況的本庄繁擔任關東軍司令官,因為他曾經做過張作霖的軍事顧問。1931年4月,從日本本土調來了適合寒冷地區作戰的第2師團(又稱仙台師團,二戰時日本軍隊是按地域招募的)。駐朝鮮的第19和第20師團也秘密向中朝邊境調動,以便支援關東軍。為了攻擊堅固的北大營,日軍從旅順要塞秘密運來2門240毫米重型榴彈炮,並安裝在瀋陽站附近的軍營里。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關東軍突然襲擊瀋陽北大營的東北軍第7旅,一夜之間日軍就占領了瀋陽城。1周之內,日軍占領了吉林、遼寧兩省的30座主要城市、12條鐵路線。11月19日,日軍占領黑龍江省齊齊哈爾。1932年1月3日,日軍占領錦州。2月5日,日軍占領哈爾濱。

  由於蔣介石下達的“不抵抗”命令,東北軍沒有集中兵力對日軍進行統一協調的反擊行動,駐紮在遼寧、吉林的東北軍僅少數部隊進行了自衛,並很快撤離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線。駐紮在黑龍江的東北軍進行了江橋抗戰、哈爾濱保衛戰等幾次大規模戰鬥,但最終因孤軍奮戰而失敗。這樣,“9·18事變”爆發4個月之後,東北三省大部分地區被淪陷了。


1931年日本國力  
  1931年,日本是否有能力3天滅亡中國呢?實際上,1931年的日本並沒有足夠的國力來侵略整個中國,其經濟規模、產業結構、政治體制、動員程度、軍事能力都不可能支持一場大規模戰爭,甚至無法支持一場長期的局部戰爭。

  由於1923年東京大地震和1929世界性經濟危機的連續打擊。整個20年代日本都不得不壓縮軍費開支,甚至裁減軍隊。30年代初期的日本並沒有完成工業的軍事化,重工業只占其工業的38%,軍費只占財政支出28%。如果日本經濟按正常經濟規律運行,其生產能力根本無法滿足全面侵華戰爭需要。例如1931年日本軍費為4.54億日元,僅生產步槍3613支,機槍514挺,火炮90門,坦克12輛,飛機410架。甚至彌補不了一次大規模戰役的消耗。

  “9·18事變”時,駐北平的日本特務機關長松室孝良給關東軍的秘密報告中說:“須知‘9.18’迄今之帝國對華歷次作戰,中國軍因依賴國聯,而行無抵抗主義,故皇軍得以順調勝利。……倘彼時中國官民能一致合心而抵抗,則帝國在滿之勢力,行將陷於重圍,一切原料能否供給帝國,一切市場能否銷費日貨,所有交通要塞、資源工廠能否由帝國保持,偌大地區,偌多人口,能否為帝國所控制,均無確實之把握……”。

  1932年“1·28事變”時,由於19路軍積極抵抗,日軍4易主帥,3次增兵。在戰局僵持不下時,日本藏相高橋是清曾說:“我國海外信譽正在急劇下降,目前在海外籌劃資金已不可能,這樣下去,軍費連3個月都維持不了”。

  由於日本的財政能力和侵略擴張野心之間的矛盾,造成軍方和政府的矛盾激化,不斷發生倒閣、兵變和刺殺事件。1930年由於濱口內閣壓縮海軍軍費,簽署了《倫敦條約》,同意限制日本海軍規模,因此日本海軍殺死了濱口幸雄首相。1932年“5·15兵變”,日本陸軍殺死犬養毅首相。由於不能滿足日本軍閥對戰爭經費需求,在1936年日本皇道派軍人發動的“2·26兵變”中藏相高橋是清被作為“國賊”亂槍打死。1930年到1937年間,日本共有2位首相2位藏相被殺。

  政治動盪的背後的實質是日本財閥改變了他們的投資方向。財閥為了自己的利益,總是投資於風險小、利潤大的行業。“9·18事變”日本輕易奪取了東三省,使日本財閥改變了主要依靠商品和投資掠奪中國財富的老辦法,轉變為主要依靠戰爭掠奪的手段為主。因此他們在經濟上投巨資於軍工產業,在政治上拋棄了政黨政治,轉而支持法西斯政治。這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必不可少的政治、經濟準備。

  “918”是日本侵略擴張的又一場賭博。占領東三省,使日本獲得了巨大的財富、資源、勞動力、商品市場,幫助日本擺脫了30年代世界性經濟危機,政治、經濟、軍事上完成了向軍國主義道路轉變。支持了日本以後進行的侵略戰爭。1937年日本軍費增加到32.7億日元,從1931年到1937年,日本軍費增長了7倍,步槍生產增長了10.8倍,機槍增長了3.2倍,火炮增長4.3倍,飛機增長2.8倍,坦克增長38.9倍,汽車增長20倍。這時日本才初步具備了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能力。


  關於侵略東北三省與侵略全中國的關係,《田中奏摺》裡說得很清楚:“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不奪取東三省的資源,日本就沒有能力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假如日本從華東方向侵略中國,那麼日本就無法奪取足夠的鐵、煤炭等戰爭物資。日本的擴張戰略帶有強烈的賭徒色彩,它必須把本錢和一次賭博贏到的錢全部壓上去,進行下一次更大的賭博,只要一次輸掉了,它就只有傾家蕩產,退回最初的起點。

  如果中國在1931年能夠奮起抗戰,不但不會3日亡國,還可以避免後來半壁河山慘遭戰禍的結局。


不抵抗主義
  雖然日本的軍事傳統一貫採取不宣而戰、突然襲擊的手段,但是日本在事變前的軍事行動並沒有瞞住中國軍隊的眼睛,“9·18事變”之前幾個月,當地駐軍不斷發出日軍可能異動的警報。

  可是當時中國最高領導人蔣介石,不但不作任何應變部署,相反一再命令東北軍不許抵抗,同時把30萬軍隊調往江西,準備發動對紅軍的第3次圍剿。蔣於1931年7月23日《告全國同胞一致安內攘外》提出“先安內再攘外”,不消滅“共匪”和“粵逆”就不能抗日。這是蔣首次公開發表“不抵抗主義”的國策。

  “9·18事變”發生後,蔣介石也沒有採取任何抗日軍事行動。只是通過外交部向當時的國際聯盟控告日本侵略。蔣的不抵抗主義遭到,全國上下一致反對,國民黨元老胡漢民批判蔣為“三無主義”,即:“無辦法、無責任、無抵抗”。 面對國內壓力,蔣打出了“外交”、“反共”“亡國論”三張牌。其中“外交”是用來為不出兵抗日遮醜的;“反共牌”用來拉攏地主、商人等上層勢力;“亡國論”用來恐嚇知識分子、工人、農民和普通士兵。

  蔣多次喊出“我們的敵人不是日本,而是共產黨”,汪精衛甚至說中國抗日是為俄國打仗。1932年1月11日蔣在浙江奉化發表《東北問題與對日方針》的演講時,拋出了著名的“3日亡國論”:“以中國國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於二十四小時之內侵占吉、遼之範圍,若再予絕交宣戰之口實,則……必至沿海各地及長江流域,在三日內悉為敵人所蹂躪。”(見1932年1月21—23日上海《時世新報》)


1931年中國能抵抗嗎?
  “9·18事變”爆發時,東三省的日軍正規軍只有第2師團的兩個旅團和6個守備大隊共1.04萬人,在鄉軍人(退伍軍人)1萬人,警察3000人。共2.34萬人。能迅速支援的日軍只有駐朝鮮的2個師團,共3萬人。而駐紮在東三省的東北軍有20多萬,平津一帶還有東北軍11萬主力部隊,可以迅速回師關外。因此兵力方面中方占絕對優勢。

  總體上,中國軍隊的火力是不如日本軍隊的,但是在“9·18事變”時,由於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僅瀋陽一地白白丟掉的武器就有飛機260架,重炮、野戰炮250門,炮彈10萬發,步槍15萬支。這些武器如果用於對日作戰,在日本大舉增兵之前的1~2個月內,火力上也可以完全壓倒東北和朝鮮的日軍。918事變前,東北軍將領黃顯聲將軍秘密把20萬支槍分散到各縣,為後來的抗日義勇軍和抗日聯軍準備了大量的武器。

  即使在火力處於劣勢情況下,只要有堅強的組織、正確的作戰指揮,中國軍隊也完全可以和日軍作戰。就在蔣介石發表“3日亡國論”之後17天,蔡廷鍇將軍指揮的19路軍就違抗蔣撤退的命令,在上海奮起反擊日軍,奮戰30多天,這說明中國軍隊是完全可以和日軍作戰的。那麼東北軍能打仗嗎?同樣可以。就在918事變後不久,駐黑龍江的東北軍22旅在雙城車站襲擊日軍天野旅團,殺傷日軍600~700人。但是上述個別部隊的孤軍奮戰都因為得不到主力的支援而失敗,因為現代戰爭需要協同作戰和大量的後勤保障。同樣是東北軍,1937年呂正操指揮的第691團奉命掩護幾十萬“國軍”南撤,691團完成斷後任務後決定留在華北堅持抗戰,後來加入了八路軍,在冀中地區堅持了8年游擊戰。抗戰中,東北軍第111師參加了山東八路軍,後來成了中著名的38軍的一部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38軍屢建奇功,被譽為“萬歲軍”。無數事實證明,東北軍是能打仗的,但是蔣的不抵抗主義斷送了國家、斷送了軍隊。

  火力強和火力弱的軍隊之間的差異,不是能不能打的問題,而是用什麼方法打的問題。以30萬東北軍的實力,完全可以採用主力軍的運動戰結合民眾的游擊戰與日軍周旋。東北人民曾經組織起大量的抗日義勇軍和抗日聯軍進行了長期鬥爭,但因為得不到正面戰場主力軍的援助而失敗。抗美援朝初期,跨過鴨綠江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只有25萬左右,1950年中、美軍隊之間的火力差距遠遠大於1931年中、日軍隊之間的差距。


  就人力、財力、物力而言,從“9·18”到“7·7事變”,中國軍隊沒有一天不在打仗,只是這些力量大多數沒有用在抗日的戰場上,而是白白消耗在內戰中。東北3000萬人口中,如果以10%的保守比例計算(二戰中德國徵兵達到其總人口的16%),本來能夠用於對日作戰的兵齡男子就達300多萬,幾乎相於8年抗戰中中國軍隊的總傷亡。“9·18”之後,日本從關內騙到關外的勞工又有300萬,這些人力都被送到礦山、工廠、或修築秘密工程,為日本侵華戰爭服務,節省了日本大量勞動力用於戰場。戰後在東北地區日本工、礦企業及軍事基地附近發現的萬人坑中就有50~60萬具勞工的遺骸。

  到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時,蔣在1931年以後立志要消滅的共產黨、廣東、廣西等地的地方勢力他一個也沒有消滅,而且後來還和這些力量一起合作抗日了。這說明中國各種主要政治力量,雖然政見不同,但是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是可以團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共同抗日的。即使仍有不顧大局的反對勢力,也會由於抗戰一方維護民族利益的正義行動而陷入孤立,最終加速其失敗。比如1950年中國境內有國民黨殘匪170萬,但是隨着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節節勝利,這些殘匪很快都土崩瓦解了。這個事實說明,一個政權的合法性,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其捍衛整個民族生存與安全的能力。

  無論從人力、物力、軍隊、民心、士氣等各方面看,中國在1931年,是完全有能力奮起抗戰的。

【保衛黃河】


【八路軍軍歌】


【新四軍軍歌】


【游擊隊之歌】


【地道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良宵:天涯共此時】老甘(京劇): 渾身
2005: 【良宵:天涯共此時】水雲間:花好月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