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請到民歌大師Emory一起唱這隻蘇北民歌,特此申謝,並致敬意!
蘆柴花就是蘆葦開出的花,樸實無華.【拔根蘆柴花】源於蘇北邵伯一代的秧歌號子,本是上不了台面的鄉間小調.這首民歌自五十年代發掘,整理,填詞,由江蘇地方名演員雪飛唱紅,半個世紀經久不衰(扯遠一點,江蘇的民歌資源極為豐富,卻沒有唱出王玉珍,郭頌,何紀光這樣唱地方歌曲,卻有全國影響的民歌手,可惜了).
有幸目睹雪飛女士的風采,還是在文革以前.當時是個很小的禮堂,我們又坐得靠前,所以印象極深.那天雪飛以一襲閃亮的旗袍登台,珠光寶氣,光彩奪目,可謂人未張口場先爆.靜下後款款一曲,正是這首【拔根蘆柴花】.隨後又唱了幾隻,好象是"社員都是向陽花","眾手澆開幸福花"之類.觀眾的反映是可想而知的,散場時更聽得到人人議論雪飛和她的那身旗袍.我當時年幼,聽不太懂揚州話,很奇怪為什麼要把"拔根蘆柴花"唱成"bia根蘆柴花",而對歌曲的印象恐怕還不抵那件旗袍深.
時過不久,文革就開始了,雪飛的旗袍變得象王光美訪問印尼時戴的項鍊一樣臭名遠揚,【拔根蘆柴花】也被批為"黃色歌曲",挨了不少大字報.
又過幾年,我到蘇北插隊,一口蘇北話講流利了,對這首歌所唱的生活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插隊的那段日子是苦悶的,腦海中沒有留下這種歡樂曲調的痕跡.無論是插秧割麥,還是挑擔送肥,都沒聽到過歌聲.只有一次車水抗旱,聽到過幾句極不成調的號子.勞作中粗俗的打諢起鬨,倒是每日所見,時時面對的.話又說回來了,歌里的"月下芙蓉牡丹花兒開",橫看豎看,不是也隱喻着一個村姑色誘小郎兒的故事嗎?
江蘇眾多的民歌中,有廣為傳唱的"太湖美",走向世界的"茉莉花",但在我的心目中,"蘆柴花"永遠是第一民歌.
當年水網地區常見的人力水車,現已成旅遊景點(當年可不帶涼棚和雅座哦).
拔根蘆柴花
整理 費 克
填詞 錢靜人
原唱 雪 飛
翻唱 Emory/劍寧
叫呀我這麼里呀來我啊就的來了
拔根的蘆柴花花
清香那個玫瑰玉蘭花兒開
蝴蝶那個戀花啊牽姐那個看呀
啊鴛鴦那個戲水要郎猜
小小的郎兒來
月下芙蓉牡丹花兒開呦
金黃麥那個割下秧啊來的栽了
拔根的蘆柴花花
洗好那個衣服忙把桑來采
洗衣那個哪怕啊黃昏那個後呀
啊採桑那個哪怕露水濕青苔
小小的郎兒來
月下芙蓉牡丹花兒開呦
潑辣魚那個飛呀跳網啊來的抬了
拔根的蘆柴花花
姐郎那個勞動來呀比賽
姐勝那個情郎啊山歌那個唱呀
啊情郎勝姐親桃腮
小小的郎兒來
月下芙蓉牡丹花兒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