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2012高山原創風】雅歌:鄭愁予和三位大師的《錯誤》討論
送交者: 雅歌 2012年11月30日11:02:22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俺擺一擂台,讓舊雨新知或宿仇近敵可以砸磚頭。請各位不留情面的砸!若不踴躍,俺後面的兩台就免了。





對鄭愁予的《錯誤》的分析與個人淺見

《錯誤》

作者: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里的容顏如蓮花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
“錯誤”簡介
1. 寫詩的背景
《錯誤》是鄭愁予1954年在台灣首次發表的,當時鄭先生才21歲.此詩一發表,就轟動整個寶島,從南到北一時達達馬蹄聲響不絕,這首詩也成了他的成名作.當時的背景是國民黨政府帶一批外鄉人撤退來台(1949), 鄭先生與家人也是其一,對重回故土(反攻大陸)有無比的期待和使命感.認為有生之年,必能回去,與親人相聚.而”錯誤”唯美,理想,夢境般的意境恰好感動了這遠離故土,親人和愛人的心靈,引起共鳴.企盼有朝一日回去時,所愛的人仍在堅貞的等待.這是當時社會賦予這首詩的意義.
正因如此,這首詩便納入了台灣高中的國文課本里.

2. 兩千三百萬人對此詩的理解.
編入課本後,對詩的理解就隨不同的教師傳播給學生.而詩人本身卻不發表任何言論.
下面是綜合各方的看法:

A. 詩作描寫主人公是個狠心,負心人,過門而不入.那等待的是情人. 女子為情守身,堅壁緊戶,不惹門外微塵;男子來了,方才駐足,又將啟程,只是過客,不是歸人,所謂的愛情只是短暫的美麗,錯誤卻是長久的. 羅大佑1982年所寫的《錯誤》曲子就是這麼理解的.所以他加上了兩句“還有妹子你那溫柔纖纖的玉手,挽不住似鐵郎君的心”.

B. 詩作描寫一個怨婦。她表面沉靜,心裡卻盼望夫君歸來。她以為夫君歸來,啟窗排闥,卻非我良人,旋即閉戶,引起一陣“美麗的錯誤”的心潮。那騎馬達達的是位陌生閒人。

C. 詩作描寫一個痴情的男子,造訪他心儀的良家女子,可她拒絕一場不會有結果的愛情於門外,心海安瀾,不起一絲漣漪,男子感嘆遇到了一場“美麗的錯誤”。


個人看法卻是以上皆非.

第一種看法(A):男主角是位負心郎,女主角純潔得像蓮花一樣,對愛情堅貞等待。那麼假如是這一種關係,這是一齣悲劇:痴情女孩負心郎。怎麼會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呢?這是一個很糟糕的錯誤。對女孩來說, 感情受傷了,自然不會覺得“美麗”。負心郎也許是位情場高手,覺得是件“美事”而洋洋得意,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但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是不可取的。本身心態上是沙文主義的自大,醜惡, 和扭曲的。正常人至少會覺得抱歉,讓對方誤會了,或愧對對方的深情。總之,心裡不會覺得是件美事或美麗的錯誤。

第二種看法(B):男主角是路過陌生閒人,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然後心裡幻想會有這麼一個美麗純潔的女孩,會受到他的原生態“噪音的干擾”(達達馬蹄聲),從而引起思念情人的心潮。男主角這一種心態簡直是阿飛一族,三更半夜飆車製造噪音,擾人清夢,自己覺得很酷! 終於把街坊居民吵醒了,然後對街坊父老說:“這是個美麗的錯誤?”這應屬某種精神妄想症! 

再說,路過閒人頂多能造成一個誤會,算不上一個錯誤!一個誤會不一定是個錯誤,雖然有些誤會會導致錯誤的行為。(“錯誤”有過失的意思,具有邏輯或道義上不正確的意思。“誤會”沒有是非之分,或道義上的對與錯之分。)
最匪夷所思的是這位路過閒人如何知道會有這樣的一位女孩在他所經過的路上呢? 
就算這路過閒人是位細心敏感,常為別人設想之類的人,因為馬蹄踩在青石街道,發出“達達”噪音,使得女主角誤以為愛人回來了,充充忙忙跑出來,以致把菜燒糊了,而感到內疚。那麼,這樣的錯誤算得上“美麗”嗎?

第三種看法(C):女主角根本情有所鍾,不理會這位想成為第三者的男主角,嚴厲的拒絕男主角於門外。於是男主角在傷心之餘,高喊“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這不是發神經病嗎?
同樣的,並沒有發生任何錯誤的事件,只有男主角自作多情,頂多算是一種誤會,誤會女主角或許願意接受他。 這種自己胡思亂想自發性的誤會怎麼都很難與“美麗”連接在一起。

為何要了解這首詩,為何要了解得這麼詳細?

許多人會問“為什麼要了解這首詩,為什麼要了解得這麼詳細呢?”有許多人讀詩都不求甚解,特別對於現代詩。也有些人認為詩因為各人體驗不同,就有不同的看法和了解。更何況好的詩本來就會給讀者許多想象空間。
以上的說法犯了幾個謬誤:
1. 詩的作者在寫一首詩的時候必定有一個目的,有一個主題。這是一首嚴謹,真正的詩必備的。
2. 好詩給讀者許多想象空間是指在意境,場景和情節層面的想象空間。不是連詩的主題都可以任意想象的。有人說詩就像一幅抽象畫,你看是什麼就是什麼。其實那是既不懂詩,更不懂抽象畫的人無知的看法。抽象畫家本人就非常清楚自己要表達什麼。至於畫家想表達的東西能不能讓賞畫者理解是另一回事。至於有許多所謂的現代詩其實算不了詩,連優美散文都算不上,只能算為排列得很奇怪的破散文。
3. 對於古詩如唐詩或古詞如宋詞,許多人都可以同意有固定的解釋,而不是隨讀者的感覺和認知來解釋的。若是如此,任何一首詩就有成千上萬個不同的解釋。有些古詩在現代會有一些爭議,但是在當代其實是極少有爭議且易懂的。而且即使有解釋上的爭議,也是少數的幾種學說不同的看法。不是隨人任意的看法。
舉個例子:
唐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前兩句“月落鳥鳴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現代有人考據認為“月落”和“鳥鳴”是村落或橋名,不是烏鴉在月亮落下來時啼叫。這解釋或許還有一點爭議。但是“江楓”不是岸邊的楓樹,而是“江村橋”和“楓橋”(或封橋)的簡稱。這點是不受爭議的。
可是倘若沒讀過註解,肯定會理解為江邊的楓樹。

4. 現代詩由於沒聽過有人出版現代詩解說,所以就認為現代人因該每個人都能讀得懂現代詩。其實不然,許多人都讀不懂現代詩,雖然詩里的每一個字都認得,可是整首詩究竟在說什麼就不懂。
5. 詩不是散文,散文的描述的手法是直接的。即使使用反諷的手法還是算直接了當的手法。比如形容一個很醜的人說“他長得很有尊嚴,大家都心存敬畏,不敢接近他”。 這是徹底的散文手法,不是詩的手法。詩的語言必須是含蓄的,迂迴的。整個詩體也是如此。徐志摩的“偶然”,許多人把它當作是首男女愛情詩。其實徐志摩以整首詩來描寫一個抽象的概念“偶然”。 
6. 有許多關於詩的概念不宜在此深討。

十三億的中國人里讀過這首詩的人有何看法?

其實大部分的人讀現代詩都不求甚解。主要原因是市面上充斥太多爛詩,或貌似詩而非詩,排列得很奇怪的破散文。這些破散文不見得有個主題。作者只是信手胡寫胡說,若是要一一了解分析,恐怕會導致神經錯亂。作者都不知道自己寫些什麼,讀者如何猜?

相信許多讀者讀此詩的感覺是優美精簡。至於標題為何是“錯誤”而不是“美麗的錯誤”大部分的人都不會去思考。既然標題是“錯誤”,那麼錯在哪裡呢?
錯在達達的馬蹄。

“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請注意, 詩人是寫“達達的馬蹄”而不是“達達的馬蹄聲”。造成“錯誤”的是“馬蹄”, 不是“馬蹄聲”。 “達達的”是擬聲形容詞,形容馬蹄。 這麼明顯的錯誤,鄭愁予不可能犯的。出版社也不容許這樣的錯誤發生而不對作者提出詢問矯正。如果鄭愁予想說的是“馬蹄聲”引起的誤會,用“我達達的馬蹄聲,是個美麗的錯誤。”絕對是更正確的。 

台灣的詩人楊牧曾經評鄭愁予說:“自從現代以後,中國也有些外國詩人,用生疏惡劣的中國文學寫他們的‘現代感覺’,但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用良好的中國文字寫作,形象準確,詩句華美,而且絕對是現代的。”

可見鄭愁予是一位嚴謹的詩人。詩句優美而且是純中國的;不是那些“假洋鬼子”詩人,三兩句就參一句外語或外語翻譯和用法,似乎中文已不好用,非用外文才能很過癮的表達出作者的意思。俺不禁要問:為何不直接寫外語詩呢?所以諸如“轟轟雷把人驚醒”,“聽到砰砰敲門”或“沙沙腳步”等,類似這種語句不應出現在鄭愁予的詩里。

所以使用“馬蹄”而不用“馬蹄聲”是鄭愁予故意露出來的“馬腳”,是詩人要讀者特別注意與思考的關鍵。

如果把形容詞都去掉,這關鍵的一句就變成“我的馬蹄,是個錯誤。”


馬蹄代表什麼?
馬蹄代表戰爭。成語“金戈鐵馬”就是指戰爭,而“鐵蹄”一詞用來指“以武力或軍事暴力統治”。
個人認為鄭愁予的“馬蹄”有兩個意思:
1. “達達的馬蹄”指國共內戰的爆發,導致兩岸分隔。原本相戀的一對有情人被迫分開。這是控訴一個大時代造成的錯誤。女方痴情的在江南等待,而男方已回不去。由於這戀情是真情的,所以是美麗甜蜜的。

理由是當時代的人因八年抗日戰爭和內戰生活窮困,社會動盪,生存已是個大問題,根本無能力旅遊。更不用說老百姓能養馬,騎馬去江南遊玩。更何況江南多水道,又不盛產馬。騎馬旅遊絕對是比單人旅遊要多花幾倍。因為馬也要坐船渡江,住宿和草料。所以詩里的馬絕對是意象的馬,不可能是真實的馬。

可是,若不是真實的馬,怎麼會發出“達達的馬蹄聲”呢?

如果美國德州的一位作家寫到“美國西部牛仔騎在水牛背上吹短笛”,或“騎着駱駝趕馬兒”或“騎着大象”搬運木頭。 這樣的描述,不管是寫小說,抒情散文或寫詩都必然令人覺得怪異荒唐。因為在美國根本沒有使用水牛耕田。美國人說的水牛(Buffalo)是指長毛牛(Bison)。駱駝只有中東,非洲,和中國西部才有。大象要在泰國,緬甸和印度才比較多見。

以鄭愁予出生到寫這首詩時期(1933年-1956年)來看, 普通老百姓騎馬游江南一事,個人認為是不可能發生的。那時候,只有少數的高階軍官才有得騎馬耍帥,而且也局限在當地,不可能做長途旅遊的交通工具。火車與船隻才是長途交通工具。個人不生在那個年代,但是沒讀過當代的作家寫過或描述過騎着馬去江南遊玩或騎着馬滿街跑的事情。鄉下人用牛或驢拉車進城是有的。城裡或有出租的馬車代步是有可能的,但是局限在大城市當地和有錢人僱傭。人力車應該最普遍。魯迅的“一件小事”就有提到民國六年(1917年)因趕着上班僱傭人力車一事。


2. 這首詩很有可能是鄭愁予自身的經歷,也就是他的初戀。鄭愁予從小就隨着當軍官的父親四處漂泊,到過中國的許多地方。 從他寫的詩里可以看出來他去過邊界(邊塞組曲),走過江南。他十六歲就隨着國民黨軍隊撤退到台灣。

從詩里對那女子的描述,很像是一位初戀的少年對女友的描述,多數人以清純貞潔為理想對象。年長男人多數會以個性成熟,美貌風情,才華,能力或溫柔為理想對象,很少會以單純,清純的女性為理想伴侶。這是社會心理學家一般的看法。單純天真很多時候是代表缺少社會歷練,不知人心險惡。以作者不到21歲在那個非常保守傳統的年代是很少有可能談過好幾個戀愛的。可是若沒談過戀愛又怎能寫得出有關戀愛的詩呢?這首詩的描述用語絕對是原創的,不是抄襲古詩或別人(小說家等)的。所以本人認為非常有可能是鄭愁予的初戀史。

假如這是他的本人的愛情故事,那麼用達達來形容馬蹄很有可能是作者表達對女朋友的愧疚,覺得傷害了她,如同被馬蹄踐踏。女孩子的一生原本因這美麗的邂逅會是多彩多姿,卻因一個大時代的錯誤,導致與愛人分離而變得灰暗。後來事實證明由於兩岸的政治對立和隔離,因此受牽連的親朋戚友非常廣。有人因為有親人在對岸被懷疑是間諜或特務而喪失生命。也有人因此長期被迫害。得不到分配的基本民生物資和教育。

為何鄭愁予要用如此隱晦的方式來表達兩岸的分離是個錯誤呢?

由於大陸快速的從國民黨倒向共產黨,許多原本國民政府官兵不戰而投降,讓國民黨懷疑黨已被對方嚴重滲透。所以來台之後採取高壓清洗,對任何有不滿政府嫌疑者使用白色恐怖手段。作家柏楊因代班主編《中華日報》家庭版時,裡邊有一個連載連環漫畫故事翻譯自美國的“大力水手”,其中有一期的一個字翻錯,將“Fellows”(夥伴們)翻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被認為是影射當權者而被判12年徒刑。實關了十年牢獄。可見當時意識形態是多麼嚴峻。只要透露一點不滿,就可能喪失自由和生命。所以即使鄭愁予想表達任何不滿情緒,是不敢直接公開批評,以免害人害己。所以我認為鄭是把他對那時代的控訴隱藏在他的詩里。鄭是反對內戰的,在他的詩“旅程”里寫下,

“ 就讓那嬰兒像流星一樣胎隕吧。 。。。 反正過了大荒年,
還要戰爭。
 我不如仍去當傭兵,我不如仍去當傭兵。
 我曾父過,夫過,也幾乎走到到過。”

“旅程”是首控訴內戰對老百姓的傷害的詩。

總結:個人認為鄭愁予這首“錯誤”是指控那個大時代發生的錯誤,內戰把許多有情人分開,造成的錯誤。“美麗”是因為詩中的男女主角相互有真情,而不是單戀。

整首詩解讀就是:
我走過江南,在那裡認識了一位女孩子。那女孩子還在苦苦等候我的歸來,堅守着愛情。。。
然而內戰的爆發,使兩岸隔絕。我已經回不去了,只能成為伊人生命中匆匆的過客。這段感情是個美麗的錯誤。


當然,個人的理解也有可能是錯誤的。但那是建立在鄭大詩人所犯的低級錯誤基礎上。若是如此,個人建議鄭愁予大詩人應該把詩改名為“美麗的誤會”,不是目前的“錯誤”。


=================================================
基於個人對這首詩獨特的理解,所以這首曲子設定是搭船游江南的。岸邊垂柳下有雅人墨客彈着古箏,水道上畫舫里琴聲相應。(音樂開頭處)清晨寺廟傳出的鐘聲和日暮的鐘聲(音樂結束時的),形成一日又復一日的輪迴。背景逐漸加強的鼓聲與驟然變急促的笛聲與箏聲,還有以吉他模擬的“馬蹄聲”,代表戰爭的爆發。

三位大師的作品都是專業製作。俺的“錯誤”是俺第一首筆記型電腦製作產品。
把俺的作品放第一自動播放,是怕各位聽了三位大師的作品,就不聽俺的了,有些強逼中獎味道。






=================================================
羅大佑大師的版本是1982年“之乎者也”專輯裡的一首。羅大佑的理解是A例:“多情女子負心郎。”他的伴奏有江南水鄉的感覺。





=================================================
李泰祥大師的版本約1992年出版的“錯誤”專輯。李大師的演繹顯然是“求愛不得,被拒在門外的不得意男士”。 當然李大師是騎快馬下江南的。這個江南比鄰南美巴西。是C例子。





=================================================
張世儫大師作曲,李建復演唱的是1995年出版的“牧歌:夢土上”專輯。張世儫大師有歐洲騎士的風範,旋律透露歐洲大教堂的根源。很可能是位陌生騎士。只是這位騎士卻不斷徘徊在女子家門口,不斷高歌“我達達的馬蹄,是個美麗的錯誤”,久久不肯離開。





===============================================
鄭愁予的“旅程”,李泰祥曲。


http://www.singsong.us/yage/songs/2010/html/cuowu_eg.ht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紫荊園:【啊,野花!】送給藍軍兄弟們
2011: 萬水千山:請來歌唱家為高山合唱中國心
2010: 【感恩】《我和我的祖國》BY 鴻歌
2010: Shania Twain - From This Momen
2009: 【有沒有人告訴你】 彈唱:牧風 (擾民
2009: 代貼:痛惜丁善璽導演 by 汪洋
2008: 《蘆花》by 漁舟/川江號子
2008: 電影【小花】插曲【絨花】by新竹/時光
2007: feiyang《協和醫事》
2007: 【這個也經典】程琳 侯德健對唱:《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