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牢头推介:面哥旧作--《演奏的时代》(10 完结篇)
送交者: 邹一眠 2005年07月21日02:52:50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传导手段的发达,对今天的演奏方向也起了很大影响。在三十年前人们还无法想象的手段,现在已变得司空见惯。由于磁带录音、数字录音以及电脑存储编辑分类功能的发展,演奏家可以以一个听众的身份审度自己的演奏(有点像“五味”和“高山流水”上诸位歌星在网上秀自己的卡拉OK,嘿嘿),从而使之更趋完美无瑕。这正像格林-古尔特[注]说的:通过偶然的组合,发现了演奏者置身其中时无法体察的“外在的”完成形态的意义。导致这一发现的“手段”,能否说是“创造”姑当别论,但演奏家通过这一“手段”,能够追求到记录在存储器上的“自己之外的自己”,却的确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实。演奏家毕生追求的,是对作品研究体味上的深度和技术处理上的精湛度(注意不是精确)。而仅仅在这两个方面之一有所造诣的人,就可以成为公认的演奏家。

卡拉扬为了使贝多芬的一部交响曲唱片流韵悠扬,曾经几十次地试奏、录音、修改、重录,经过三年多的“折腾”,才好歹“最后”满意了。随后,他和柏林交响乐团一起,作为听众仔细聆听自己的录音,务求真正达到音乐会上的实际效果。卡拉扬的这种高标准,对于所有的演奏家都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但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演奏家之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力量,才是演奏时代到来的真正动力。于是,在一切方面都无所不能的演奏家,自然而然地便获得了完全的“自由”。这些在音乐艺术上建立起一座横跨过去和今天的“自由之桥”的开拓者,通过了这桥,翩翩然地直抵那永恒创造的天国。在这“天国”里,他们遵循着自身的天才发出的命令,尽情自在地畅想欢歌,听众听到的,是作为演奏家的与生俱来的天才所自然流溢出来的创造瞬间。演奏家与听众心神相应,“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尽管所演奏的曲目可能妇孺皆知,但通过他们的演奏,在听众心中却变成了万古常新的嘉乐。。。。。这就是今天的演奏家的音乐创造体验。

在作曲已经丧失传情达意的功能、巨量新作虽有若无的今天,音乐艺术实际上已经成了唯“古典”与“经典”之作独尊的理想中的神圣殿堂。这座圣殿的向导就是演奏家。向导的技法有上乘、中乘、下乘之分。有的充满着灵感的悸动,有的却只是半死不活的解释说明。当然,人们无须向导也可以径自鉴赏(比如自弹自唱、卡拉OK,直至万维“高山流水”上方兴未艾的网上蒙面歌舞演唱会。。。);但经由优秀的向导的提示,作品固有的美便会产生绝对的价值,好像魔法师的手杖,点石都能成金。就是说,优秀演奏家的演奏,作为音乐行为(音乐美的实现)是绝对必要的。因此,葑嗉便不再是作曲家手中简单的“传声筒”,而是一个独立的音乐行为的“责任人”了。今后,什么“某某的演奏不行,弹得不对”,“某某不能正确理解作曲家的本意,不怎么样”,“某某虽然还没有深入作品的堂奥,但因完善地实现了乐谱的音响化,也难能可贵”,或者“某某的演奏失误虽多,但因为像灵魂附体般地再现了作曲家当年的内心真实,殊为不易”。。。。。。等等自命切中要害的评论,恐怕会偃旗息鼓了吧?因为,演奏家以“杂技师”为荣和“做个奉作品的良质为圭臬”的忠实信徒的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新一代的演奏家们虽然是以纯粹正直和诚实的反应,对待作曲家遗留下来的所有乐谱,但是,早已死去的作曲家们,却根本不会介意那也随自己消失殆尽了的人格和当年作曲时的冥冥“意图”。由此可以断言,演奏家根据现能到手的原作的一切资料的综合,就可以得出正确的认识----尽管这里只有作曲家的“意图”的直接痕迹。对于今天的演奏家来说,能够见到的,就是现实的;换句话说,现实的旋律就是当年的旋律,现实的节奏就是当年的节奏,现实的和声就是当年的和声,现实的鸣响就是当年的鸣响。除非有本事九泉之下请得作曲家本人,否则就无法得到更多的东西。虽然,一些依然故我的听众,随意地把在自己心中养成的既定概念作为尺度,指责这个速度不对,那个标准不行,甚至还侈谈什么“思想性”“艺术性”,但是,由于新演奏家们对此顶多一笑置之,遂使这些不合时宜的批评常常自讨没趣。

这些音乐圣殿的优秀向导们,既可以用电子计算机般正确无误的精密度把一个个音符化为音响,与此同时,也因为人类的冲动天性而融进了幽怨婉约或啸傲狂放的生动情感。他们以乐谱和人性为经纬,在技术上,达到没有一个失误,不论音符的时值多小,都能以精美饱满的音色使之鸣响;在旋律、节奏和和声上,充分显示出本来的意义,无论怎样短暂的动机,也都赋之以生命,不管多么冗长的乐句,也可以既不松弛也不焦躁地演奏下来;从整体上看,不但明确地表现出作品的流派和时代,把作品内涵的理智和精神推到了极限,而且还不由自主地掺进了自我的感情色彩,在豪歌与低吟的两极之间往复逡巡。

或许,当年那些伟大的作曲家们在写作的时候,当他们跋涉在理智的沙漠中慨叹创作事业的艰辛时,也会下意识地向往着多情善感的蜃楼,从而避免了在失意的徘徊低唱中沉沦。乐谱上的一个黑点,其实就是作曲家的一滴血汗。这血汗不但是理智的结晶,同时也散发着人的气味,不,人的五味。因此,在这成分如此复杂的血汗的熏陶下,今天的演奏家们,沉潜于忘我的豪歌和排他的自我低吟中,光被四表却又格于上下,不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吗?

广博而精深的知识,尽善而完美的技术,高贵而丰富的感情,将这些条件荟萃一身并受此驱使的新演奏家,就是当代的无可替代的音乐家。因为他们的存在,音乐艺术就绝不会从今天的世界上消失。

(文论部分完)

后面还有20-30位当代演奏家的小传和评价,因为现在已经很容易从网上找到他(她)们的资料,就不一一赘述了。这些演奏家的名字下次将贴出来。

谢谢收看,嘿嘿。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