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请到民歌大师Emory一起唱这只苏北民歌,特此申谢,并致敬意!
芦柴花就是芦苇开出的花,朴实无华.【拔根芦柴花】源于苏北邵伯一代的秧歌号子,本是上不了台面的乡间小调.这首民歌自五十年代发掘,整理,填词,由江苏地方名演员雪飞唱红,半个世纪经久不衰(扯远一点,江苏的民歌资源极为丰富,却没有唱出王玉珍,郭颂,何纪光这样唱地方歌曲,却有全国影响的民歌手,可惜了).
有幸目睹雪飞女士的风采,还是在文革以前.当时是个很小的礼堂,我们又坐得靠前,所以印象极深.那天雪飞以一袭闪亮的旗袍登台,珠光宝气,光彩夺目,可谓人未张口场先爆.静下后款款一曲,正是这首【拔根芦柴花】.随后又唱了几只,好象是"社员都是向阳花","众手浇开幸福花"之类.观众的反映是可想而知的,散场时更听得到人人议论雪飞和她的那身旗袍.我当时年幼,听不太懂扬州话,很奇怪为什么要把"拔根芦柴花"唱成"bia根芦柴花",而对歌曲的印象恐怕还不抵那件旗袍深.
时过不久,文革就开始了,雪飞的旗袍变得象王光美访问印尼时戴的项链一样臭名远扬,【拔根芦柴花】也被批为"黄色歌曲",挨了不少大字报.
又过几年,我到苏北插队,一口苏北话讲流利了,对这首歌所唱的生活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插队的那段日子是苦闷的,脑海中没有留下这种欢乐曲调的痕迹.无论是插秧割麦,还是挑担送肥,都没听到过歌声.只有一次车水抗旱,听到过几句极不成调的号子.劳作中粗俗的打诨起哄,倒是每日所见,时时面对的.话又说回来了,歌里的"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横看竖看,不是也隐喻着一个村姑色诱小郎儿的故事吗?
江苏众多的民歌中,有广为传唱的"太湖美",走向世界的"茉莉花",但在我的心目中,"芦柴花"永远是第一民歌.
当年水网地区常见的人力水车,现已成旅游景点(当年可不带凉棚和雅座哦).
拔根芦柴花
整理 费 克
填词 钱静人
原唱 雪 飞
翻唱 Emory/剑宁
叫呀我这么里呀来我啊就的来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
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
蝴蝶那个恋花啊牵姐那个看呀
啊鸳鸯那个戏水要郎猜
小小的郎儿来
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呦
金黄麦那个割下秧啊来的栽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
洗好那个衣服忙把桑来采
洗衣那个哪怕啊黄昏那个后呀
啊采桑那个哪怕露水湿青苔
小小的郎儿来
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呦
泼辣鱼那个飞呀跳网啊来的抬了
拔根的芦柴花花
姐郎那个劳动来呀比赛
姐胜那个情郎啊山歌那个唱呀
啊情郎胜姐亲桃腮
小小的郎儿来
月下芙蓉牡丹花儿开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