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Charls叔叔:音乐随笔(37):龚琳娜的《忐忑》和我的乡村摇滚
送交者: Charls叔叔 2015年04月13日11:46:20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艺术创造乃是人生快乐的真正源泉  -- 纽约堂叔



    纽约堂叔


作者按:《音乐随笔》是纽约堂叔为华人读者特制的一个小品专栏,专门炮制音乐以及与音乐有关的逸人趣事,为喜欢或不喜欢音乐的朋友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


龚琳娜是唯一让我热泪盈眶的歌手。十年前由她担纲的电视剧《血色浪漫》插曲是伟大中国西部民歌的绝顶之作,它让我记住了这个貌不惊人的女歌手。


五年前龚琳娜携夫牵子从德国回中国定居,以一曲她的夫婿德国音乐家“老罗”创作的《忐忑》震惊了中国音坛,一时间骂声不绝。时至如今,他们的《忐忑》已经获得广泛的认同,不但一些歌咏爱好者在翻唱,而且业内大腕王菲姐姐也在模唱,钢琴家朗朗哥亦为之疯狂。最近,居然连我家4岁的孙女也不无热情洋溢地“忐忑” 一番。这些都使我萌发了对之研究一番的欲望。


打开古狗,居然找不到有关《忐忑》有分量的评论文章,这无疑增加了我撰文的难度,因此下面的观点均系个人的研习和思考,错讹之处,欢迎讨伐。


应该说,作为人类文明进化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自19世纪末由一些德国画家创立的西方表现主义艺术到今天的所谓当代艺术,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史。期间,经由上世纪的抽象派康定斯基,波洛克,达达派杜尚和波普派安迪沃荷为代表的一大批超现代派和前卫派艺术家的推动,才造就了今天世界范围当代艺术极度的繁荣和异化。


与此同时,文学,建筑和音乐戏剧等领域也必然随波逐浪地跟着这股表现主义大趋势澎湃向前。但是,音乐不同绘画,它的制作元素只有包括语言在内的人和乐器的声音,不像某些当代艺术的品类,可以用商品,生活工业垃圾甚至人类生殖器来营造人们心中的”艺术“。


谈论表现主义音乐就一定要从美国的本土音乐说起。


蓝调,也称布鲁斯(Blues),是最原始最纯粹的美国民谣,它根植于19世纪末美国南方乔治亚州一带的黑人群体之中,是美国现当代流行音乐的基础和源泉。早期的蓝调和其后的节奏蓝调(R&B)其实和欧洲的表现主义艺术毫无关联,但是可以肯定,爵士(Jazz),摇滚(Rock),饶舌(Rap)等与欧洲表现主义艺术潮流有着某种文学哲学信念方面的关系,它们就像是在一个锅里煮的肉菜(由于篇幅的原因,难以详论)。特别是在50年代,由于电声器具的快速兴起,美国音乐呈现了越来越强烈的表现主义趋势并迅速向世界各国扩散,同时乐坛明确地产生了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分野。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当代某些五花八门,争奇斗艳的流行音乐是20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衍生物。


美国建国以后一直没有自己的音乐,因为蓝调和爵士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被认为是低俗音乐,它只生存在底层黑人群体之中。直至上世纪20年代,一位犹太裔的美国作曲家盖许文(Gershiwin)在他的的管弦乐钢琴曲《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中,由于注入了大量蓝调爵士元素,欧洲经典音乐在美国被颠覆。


《蓝色狂想曲》首演于1924年12月纽约。当乐曲的开头由单簧管发出的滑奏一出现,音乐像闪电一样,人们被奇异的旋律和节奏所征服,从头到尾醉迷其中。演出大获成功。因此,该曲的出现被公认为美国音乐的肇始,蓝调和爵士也从此鲤鱼跳了龙门。


实际上,蓝调爵士和其后的摇滚乐等主要是由美国白人接手后“长大成人”的,爵士乐的主打乐器随后也由小号转变为萨克斯风。再后来就是爵士乐的日益普及,数不胜数的流派不断涌现,并向乐坛的纵深渗透,以致最后成就了它的国际化。因此,如果有什么“美国国乐”的话,当推爵士乐为首。


中国人,这里主要是指中国大陆职业音乐人,染指蓝调爵士音乐的第一人应该是刘索拉。


刘索拉毕业于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善唱会作曲,是一个艺术上从不安分的姐儿。刘索拉1995年在纽约举办了两场音乐会。其中的一场是在曼哈顿42街的惠特曼艺术馆,我被朋友邀请出席了她的新作品《中国拼贴》演唱会。记忆中现场没有伴奏,属于清唱。她的演唱有时粗声嚎叫,有时蜂样低吟,时而又像古猿的对话或是琵琶的乐音。 我想,当时听众的感受和龚琳娜的《忐忑》一定是异曲同工的。


《中国拼贴》显示这个女音乐家一贯的探索精神。我分析她的主要目标是,在继续以人声表现这个世界上所有声音的同时,参杂音乐性的组合,恢复人类对自己古老声音的记忆,试验了人声模拟自然界各种声音的可能性,并以此重新定义人类与声音之间的关系和极限。


已经海归的刘索拉在2000年北京的国际音乐节上和她朋友的表演更为大胆异类。他们用人声,琵琶,电贝司和架子鼓为器,出演了一场综合爵士和蓝调,中国戏剧,民歌和学院派音乐的大杂烩。


2004年回国时朋友给我看了音乐会的视频片段。


刘索拉们的音乐除了爵士乐和蓝调、学院派实验音乐的成分,更多的还是无词的哼唱、叫喊以及歌剧、中国戏曲、民歌甚至跳大神的片段。乐器发出种种令人极度陌生甚至神经质的声音。在疯狂和喜悦的临界点上,是硬朗的鼓点,雄壮男子的喊叫,还有自始至终贯穿剧场的迸云裂帛的尖锐”乐音“,这些都无不显示出他们开放的胸怀和融会贯通的艺术勇气。据说当时乐坛的反应非常热烈,北京的名流们也出席捧场。


我要提到的第二个中国音乐家是大家比较熟悉谭盾。他因《藏龙卧虎》主题曲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奖而被大家熟悉。


自称“诚实的孤独者”的谭盾定居纽约已经20多年了。这个中年湖南汉子的音乐理念是:辣椒加巧克力。其作品游走于东西方风格之间,涉及层面有大自然的水土木石纸五行,有禅宗和侠道精神,当然也有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要素。他的作品异军突起,音乐表现手法多元而创新,在美国乐坛有相当的影响力,在海内外有相当的知名度。


纵观上述两位老中的前卫艺术意识,可以认定他们都是典型的表现主义音乐家,而非一般的流行音乐家,虽然他们并不拒绝流行音乐。


因此,若干年后,由熟悉中国民族音乐的老罗和他的爱妻热情而颠覆性地履行他们极具中国特色的表现主义音乐使命时,就不会令人有太多感性上的突兀了。

优秀的表现主义艺术作品强调的是观念,或说世界观价值观,表现了艺术家对世界深刻的,个性化的的认知,而非对具象的一般反映和描攀。表现主义在音乐领域中则起到对新进音乐活动的开拓和引领。像《忐忑》这样的音乐,带给听众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多种的理解选择,这就是表现主义音乐的魅力之所在。


这些音乐家们,他们让东方和西方,古典和现代,民间和经典,多种器乐和人声喜结连理,以创造全新中国音乐表现内容和形式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本文向他们表示敬意。

视频1:《忐忑》走红,想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吗。

视频2:90年前的《蓝色狂想曲》是如何大快人心地颠覆欧洲古典音乐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v1AXCMypI




视频3:堂叔乡村摇滚版《康定情歌》(修改版)和 Bob Dylon的成名曲《Blowing in the Wind》曾似相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4: 【九周年庆】【南霸天队军歌】by南霸天
2014: 【九周年庆】知音-鼠标画作(北导小蜜唱
2013: [2013高山年庆]老地雷:这样一个女孩(
2013: 《无人入睡》--比翼鸟祝山里的新老朋友
2012: 【2012高山年庆】风在吹:《桃花运》
2012: 【声色仙境】专辑《干杯朋友》八首连播
2011: 【家在心里】by新竹/Kdwanwan/北雁南飞
2011: 《梦嫦娥》by 海石/happy_singer
2010: 碗叮当:【什么样的爱你才会懂】
2010: 京剧《打龙袍》选段“龙车凤辇进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