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悲愴的人生_柴可夫斯基传
送交者: kk03 2005年05月03日20:58:39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柴可夫斯基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俄國)

悲愴的人生

1840年5月7日生於俄國沃金斯克,位於現今烏特模脫自治共和國的境內,是一個金屬工業城。柴可夫斯基的父親是礦場檢查員,母親則具有法國血統,祖先於十六世紀時遷居到俄國。

柴可夫斯基的母親喜歡音樂,歌聲也甜美,因此柴可夫斯基自幼顯露出對音樂的偏好。從四歲開始自行在家中的鋼琴上彈奏,到六歲時無師自通地掌握了初步彈奏技巧。八歲時由於父親工作調動,舉家遷往聖彼得堡,柴可夫斯基於是進入當地的學校就讀,開始接受正式的鋼琴教育,不過隔年因為父親的工作異動,他的鋼琴課程也隨之中斷。

雖然柴可夫斯基的父母知道柴可夫斯基有音樂天份,但並不認為其有成為專業音樂家的條件,為了他日後生活著想,於是要求他選讀法律。因此柴可夫斯基十歲時就與兄長一起離家前往聖彼得堡進入一家法律預備學校就讀。

在學期間柴可夫斯基對音樂並未忘情,有空時就嚐試作曲,1855年起還跟隨一位德國籍老師昆德林格學習鋼琴和作曲理論。1859年柴可夫斯基從法律學校畢業,隨後便進入司法院擔任事務員,由於柴可夫斯基對於法律工作並沒興趣,而追求音樂發展的慾望卻與日俱增,所以在1861年說服父親,同意讓他在工作之餘進入大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設立的音樂教室,隨薩林巴學作曲。

1862年安東‧魯賓斯坦音樂教室昇格為聖彼得堡音樂院,柴可夫斯基於是辭去司法院工作,正式成為音樂院學生。柴可夫斯基在作曲方面進步很快,這一段時期他完成了一些管弦樂及室內樂小品的習作。

1865年自音樂院畢業,畢業作品是一部以席勒「歡樂頌」為題材而寫的清唱劇,得到了銀牌獎。柴可夫斯基的畢業作品獲得了尼古萊‧魯賓斯坦《安東‧魯賓斯坦胞弟》賞識,並被延請至尼古萊請柴可夫斯基到莫斯科的音樂教室擔任和聲學老師。

1866年尼古萊‧魯賓斯坦的音樂教室改制成莫斯科音樂院,與其兄所創設的聖彼得堡音樂院共同成為俄國最富盛名的音樂學府。柴可夫斯基在莫斯科音樂院教書的待遇不高,但卻有較充足的時間作曲,因此在到任的第一年內,就完成了第一號交響曲「冬之夢」,只是首演時觀眾反應冷淡,而且在這首曲子的創作過程中,柴可夫斯基因工作過度而導致精神方面受到一些損傷。

1868年,柴可夫斯基開始與俄國國民樂派五人組的成員交往,1869年他接受該組領導人巴拉基列夫建議,寫了著名的管弦樂幻想序曲「羅蜜歐與茱麗葉」。而此同時,柴可夫斯基的作曲風格也與俄國國民樂派逐漸遠離,俄國國民樂派主張採用俄國民族素材寫作具民族特色的音樂,而柴可夫斯基作曲風格則較傾向於西歐作曲家的樂風,不過這兩種不同的作曲方向後來均成為十九世紀後半葉俄國樂壇的兩大潮流。

1869年柴可夫斯基經歷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戀愛事件,愛上了女歌手黛西莉‧雅爾托,兩人並曾發展出一段戀情,可是個性內向害羞的柴可夫斯基一直不敢開口向黛西莉求婚,以致後來黛西莉另覓戀情。雖然柴可夫斯基在感情上受挫,不過作曲上卻有了斬獲,他初期的一些傑作如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第二號交響曲以及交響幻想曲暴風雨等陸續問市。

1874年柴可夫斯基譜出了最著名的降b小調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完成之初曾遭尼古萊‧魯賓斯坦惡劣批評,但當畢羅於1875年將它帶往美國首演後,立刻獲得了非凡的成功,至今這首協奏曲也成了柴可夫斯基最受世人喜愛的曲子之一。

1875年至1880年間,柴可夫斯基又完成了第三、第四號交響曲、芭蕾音樂天鵝湖、鋼琴曲集四季、交響幻想曲黎米尼的富蘭契斯卡、斯拉夫進行曲、義大利隨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小提琴協奏曲、羅可可主題變奏曲以及歌劇尤金‧奧涅金等傑作。這些作品的成功,使柴可夫斯基在俄國樂壇的份量大為提昇,也使他成為國際注目的俄國作曲家。

1876年底柴可夫斯基開始展開他與梅克夫人之間長達十三年的神秘交往。梅克夫人是一位富有咻斏倘诉z孀,因為仰慕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才華而願意每年提供六千盧布好讓柴可夫斯基辭去教職專心從事作曲,但是她也提出了兩人永不見面的條件,所以柴可夫斯基和梅克夫人始終都只靠通信聯絡,兩人終其一生都不曾見過面。

1877年一位自稱莫斯科音樂院學生的安東妮娜‧米留可娃寫了封熱情的仰慕信給柴可夫斯基,並要求見面,起初柴可夫斯基並不理會,但米留可娃不停地寫信並以自殺作為威脅。不得已柴可夫斯基只好同意了米留可娃要求,並在對米留可娃的癡情感動中同意娶她為妻。婚後九個禮拜,柴可夫斯基就因為極度不能適應婚姻生活而精神瀕臨崩潰邊緣,甚至企圖自殺以逃避婚姻。於是醫生便勸他轉換環境並做長期休養,所以此後一年的時間,柴可夫斯基獨自到瑞士及義大利等地旅行,而與米留可娃的婚姻至此也等於結束了。

1881年尼古萊‧魯賓斯坦去世,柴可夫斯基以「一位偉大藝術家的追憶」鋼琴三重奏作為悼念。1884年柴可夫斯基獲得沙皇贈勳,1885年出任俄國音樂協會莫斯科分會會長,同年並完成「曼佛瑞德交響曲」。

1887年年底至隔年間柴可夫斯基到歐洲各地旅行演出,在萊比錫、柏林、漢堡、布拉格、巴黎、倫敦等地巡迴指揮自己的作品並獲得廣大迴響,此行並會見了布拉姆斯、德弗乍克、查理‧史特勞斯、葛利格及佛瑞等作曲家。

回國後柴可夫斯基開始創作第五號交響曲,並於該年夏天完成。之後到布拉格指揮「尤金‧奧涅金」演出,返國後於1889年作出芭蕾音樂「睡美人」。

1890年柴可夫斯基再次赴義大利旅遊,在佛羅倫斯完成了歌劇「黑桃皇后」。隨然轉往俄屬高加索,在那兒接到了梅克夫人來信,梅克夫人表示她的經濟情況惡化,必須終止柴可夫斯基的資助,並且要斷絕他們兩人之間的交往。

柴可夫斯基此時已是一個地位穩固的知名作曲家,經濟不虞匱乏,不過梅克夫人的絕交對他仍造成精神上相當大的打擊。

1891年柴可夫斯基赴美訪問,並在紐約、華盛頓、巴爾的摩、波士頓及費城等地指揮自己的作品。1892年3月完成芭蕾音樂「胡桃鉗」,1893年完成六號悲創交響曲,於1893年10月28日由柴可夫斯基在聖彼得堡親自指揮首演,然而首演時觀眾反應並不熱烈。1893年11月6日柴可夫斯基因霍亂去世,享年53歲。

舞剧《天鹅湖》四幕芭蕾舞剧,作品作于1876年。故事取材于俄罗斯古老的童话,由别吉切夫和盖里采尔编剧,是柴科夫斯基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由于原编导在创作上的平庸以及乐队指挥缺乏经验,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败。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从此成为世界芭蕾舞的经典名著。《天鹅湖》至今仍是舞蹈家们所遵循的楷模,同时也是一部现实主义舞剧的典范。


柴可夫斯基年表

1840年:生於俄羅斯沃基斯克。
1848年:舉家遷往聖彼得堡,上寄宿學校就讀。
1863年:放棄主修的法律,全力攻讀音樂。
1865年:特性舞曲首演。
1866年:搬到莫斯科。
1874年:創作第l號鋼琴協奏曲
1877年:天鵝湖首演;與梅克夫人開始通信;與安東尼娜相識結婚。
1888年:首次前往西歐巡迴指揮演奏。
1890年:睡美人在聖彼得堡首演。
1892年:胡桃鉗組曲首演。
1893年:逝世,葬於聖彼得堡。

優秀作品

鋼琴協奏曲第一號 ( Piano concerto No.1 in B flat min,Op.23 )
交響曲第四號 ( Symphony No.4 in f min,Op.36 )
交響曲第五號 ( Symphony No.5 in e min,Op.64 )
交響曲第六號 - 悲愴 ( Symphony No.6 in b min,Op.74 )
小提琴協奏曲 ( Violin concerto in D,Op.35 )
弦樂小夜曲 ( String serende in C,Op.48 )
芭蕾 - 胡桃鉗 ( The nutcracker,Op.71 )
芭蕾 - 睡美人 ( The sleeping Beauty )
芭蕾 - 天鵝湖 ( Swan lake )
幻想序曲 - 羅密歐與茱麗葉 ( Fantasy overture-Romeo and Juliet )
一八一二序曲 ( 1812 overture,Op.49 )






说明:原帖丢失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