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管风琴: 布克斯特胡德管风琴作品随手记
送交者: 力刀 2005年08月18日09:25:15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布克斯特胡德管风琴作品随手记

管风琴


这个夏季最热的一天里,我回家发现信用卡被无理地扣了钱,于是在网上急火火地查记录,烦恼,生气。那时正在无意地播放一曲《托卡塔与赋格》,清凉干净的琴声轻轻来伴,让人发怔。那是一张名叫《巴赫,布克斯特胡德和朋友们》的CD,都是北德管风琴学派的作品,布克斯特胡德仅有这一首,紧张热烈然而抽象,有点拒人千里之外,骨子里却厚道,充满期待。也许这就是所谓素心人吧。照我自己的经验,烦恼常常是理解别人的好机会,因为这时心思敏感,稍有触动便能拨转意识的航向。在这个闷热的下午,我没法不对那一丝清凉和宽慰心生感激,于是打算系统了解一下这个人。
说来他也算老朋友了。老师霍夫曼博士每开音乐会必弹布克斯特胡德。我对管风琴音乐自然不陌生,可是对布克斯特胡德每每只闻烟火喧哗,风光无限,旋律却难记,如果没有谱子在手,简直不知所云。但可以想象其中必有无穷奥妙,只是如对管风琴历史和当时的北德管风琴学派一无所知,自不能阅读其中气象—如今他只为比较专业的管风琴师和学生所知。天才的布克斯特胡德即在这种语汇和环境的疏离中淹没于红尘,不做挣扎。而我便是这样跟他若即若离,达一年之久。

我理解他的日子本来遥遥无期,可是碰巧弹过他的一首众赞歌,算是有机会小小相知。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这首你要保持住,可以弹一辈子,我呵呵笑,觉得老师果然是纯粹的教堂音乐家,把这些赞美诗音乐奉为圭臬,目不斜视。可是,那个时代的教堂音乐,实在规矩重重,相当多的作品简直就是应制之作,何见音乐性情?不过我还是老老实实地练习了它。结果还真有点感动,它无比温存,安详,好像女高女低男高男低通力合作,中声部的层次如柔风细雨,动机颠倒相从,边显现边融化。

一首小曲当然不足了解他。后来我索性到图书馆去弄全集。他的管风琴作品只有四册,形式单调得整齐。教堂音乐是若干众赞歌前奏曲,世俗音乐是前奏与赋格,托卡塔与赋格,帕萨卡里亚,等等。其中形式较自由的前奏曲主要受北德和意大利风格的影响。翻开他的谱子一看,我差点哑然失笑,这不是巴赫嘛!若干首前奏与赋格中的旋律的口吻声气连同性情的隐匿和发扬,居然都可算作巴赫的先声,连右手三五指保持和声,一二指进行中声部和左手三连音的手法,还有那以毫米计算“长宽高”的精确对位,点式的旋律进行,高潮之间的张弛,都惊人地相似,从技术上来说,比巴赫还难。只是巴赫这样的大天才不会局限在布克斯特胡德里面,又拼命吸取法国学派的营养。

布克斯特胡德生于1637年的丹麦,父亲在赫尔森伯格的大教堂里当了近40年管风琴师。在布克斯特胡德逐渐成年,往北德意志的吕北克发展事业的时期,正是北德管风琴派称霸的年代。天知道那时怎么出了那么多管风琴天才,这些名字至今令我们弹琴的人激动:瓦尔特,斯威林克,普莱托里俄斯(这几位我都喜欢),当然,还有最显赫的巴赫—他曾经步行300英里去吕北克听布克斯特胡德指挥的系列音乐会。传说他暮年时有意挑选巴赫继任圣玛丽大教堂的职位,条件是巴赫要娶他的女儿,最后吓跑了巴赫。但此说并不足信。虽然当时教堂职位常常传给与前任之女结婚的人,布克斯特胡德本人即与前任的女儿结婚,但这并不是规定,也并无证据表明布克斯特胡德很认真地把巴赫作为候选人。

历史名城吕贝克在十七世纪恰恰处于文化低迷状态,研究城市历史的学者说,要不是布克斯特胡德,他们简直一无所有。作为巴赫先人的布克斯特胡德年代太早,生平鲜有细节记录,他没有遗嘱及任何与雇主的合同存世,人们不知他的外貌,性情,财产,见于记载的仅仅是他供职于吕北克的圣玛丽大教堂三十年,作曲演奏兼指挥,是个极虔诚的基督徒,此外,从他主办的系列音乐会来看,又不乏世俗趣味。他甚至没有象巴赫那样留下一些流溢着天才的骄傲和可爱的轶事。这也好,避免后人根据他的“生平”生出若干春秋笔法,硬把他的音乐往“人格”上套。

可是我长在世俗世界,又有读史癖,除了音乐,难免对这种几十年在教堂供职的人好奇不已,不过也只能以世俗之心度之,在书里翻看布克斯特胡德时代的大教堂和管风琴的画像。在我们这里,至今仍然如此:做礼拜的时候,人们进来要有琴声,中间除了牧师和会众唱赞美诗之外,还有领圣餐,教徒捐献,以及人们走出教堂时也要有琴声。布克斯特胡德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在牧师换上袍子的时候奏乐,每周如此。这些仪式看似简单刻板,然而说它们造就了西方辉煌的管风琴文化并不过分。

他的录音我倒零碎找到一些,于是熟悉了他的一半左右的作品。咦,只消对着谱子听上几首,便不难紧跟他的心思了。《前奏和赋格》写得很多,形式近似,不露匠气也难,但仍不乏鲜嫩柔软的性灵浮现。前奏的Free进行常常是艰难无比的双音滚动,飞扬跋扈一阵就静下来,开始玲珑的赋格,重峦叠嶂间居然常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素淡风致,然后再是Free, 再赋格。他的若干《众赞歌前奏曲》我最喜欢,尤其是开始部分的清幽绵长,让人想起中古的悲笳夜吟之声。唉,相比昔时宗教气氛的浓厚和管风琴音乐在教堂里的王者之风(除了加尔文时期禁用管风琴做礼拜),技艺境界皆高的布克斯特胡德如今已作为 “传统” 走进历史,只供管风琴学生弄技,真是魂销梦尽啊。他大概不曾担心过这样的“下场”—也许我们眼中的残酷命运,在他只是一种妥贴的放置,就象那些精巧的赋格。他于是慨然打碎血肉化进巴赫等等后人,自己则索性冷面冷心,不留故事。象我这样偶尔翻出那发黄的全集听听读读的痴人,打扰过后的感想,居然只能是与他默契着弃绝言说而已。

注: 布克斯特胡德( Dietrich Buxtehude, 1637—1707)

8/18/2005 刀客论坛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