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高山年庆-音乐·穿越时空】《黄河》在中国艺术舞台上的沉浮
送交者: 红叶1 2006年04月07日06:58:51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中国艺术舞台上的沉浮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冼星海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改编、由殷承宗等五位作曲家集体编曲、殷承宗钢琴首演、我国于1969年推出的音乐作品,在“文革”中被规定为八个样板戏之一而在舞台上红极一时。

实事求是地说,钢琴协奏曲《黄河》与小提琴协奏曲《粱祝》都是中国交响乐的里程碑式的音乐作品,这是不可否认的。但《粱祝》是以民间爱情故事为题材,内容的人性化成分很浓,其揭示的主题与动机、以及旋律流传的广泛性和历史传诵的久远性之原因,故该曲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黄河》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题材,主要是讴歌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民族抗日战争历程,作品中加进了《义勇军进行曲》(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东方红》及《国际歌》的主题旋律,具有浓厚的政治性,而又将政治与艺术达到了较完美的统一;加之乐曲的主奏乐器是钢琴,又是“文革”八个“样板戏”之一,而我国听众相对来说则更喜欢小提琴,故后者在国内听众的广泛性不如前者。但《黄河》在国际音乐界,实际上与《粱》所享盛誉不相上下,都是我国交响乐最成功、最叫板的优秀曲目!

“文革”结束后,殷承宗作为该作品的第一作者、又是演奏者,被戴上“文革红人”的帽子受到不公正待遇,无奈之下,殷承宗于80年代初带着他的这一《黄河》协奏曲谱离开了中国,到美国定居。在美国,他以该曲为保留曲目进入了音乐界,在各种音乐会中,他的《黄河》是作为保留曲目为条件而参加的。当该曲逐步在欧美西方国家演出之后,人们震惊了,音乐专家震惊了,世界著名乐团震惊了——中国竟然还有如此艺术高度的音乐!叹服啊!西方人没有因为该作品是歌颂共产党、有人民共和国的国歌、甚至有已超过百年的《国际歌》主题旋律而拒绝,他们客观地评价、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这部来自东方的红色中国之音乐作品。就这样,《黄河》真正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为中国交响乐在世界乐坛上争得了她应有的地位。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对该作品却正在大力鞭挞,因为是“文革样板”,似乎就应该打入冷宫,偶有演出,也多是用“石叔诚版”(即第四乐章中之“东方红”版改用“黄河颂”版,后来人们将“东方红版”称为“殷承宗版”,而将“黄河颂版”称为“石叔诚版”),引起了听众的迷惑及音乐界人士的置疑,以至于某些在“文革”中受压制、后来复出的钢琴家却使人们大失所望。然而更使国人既不理解却又习以为常的是,当国际音乐界在为《黄河》大加赞赏的同时,我们却把她当作“文革”毒草而百般凌辱,就如同“文革”中把千千万万优秀艺术作品当作毒草来批判如出一辙——这,就是国人之习惯思维定势造就的无数悲哀之一。

与此同时,国内在90年代初陆续出现“文革样板戏”复出热,许多人抛开了那些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等问题,仅管从艺术角度进行欣赏。于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京剧《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剧目不顾来自某些方面的压力,陆续开始了复排上演。

尴尬已经形成,国家文化部对上述现象保持了低调,但音乐界对《黄河》在国际上得到的盛誉已经引起许多人的注目与深思。1993年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之际,文化部与中央电视台多次派人与殷承宗联系,恳请他回国参与纪念活动的演出盛典。就这样,殷承宗当年酸楚地带着《黄河》被迫出国,而今却受到贵宾般的礼遇被邀请回国做了几场演出。

值得欣喜的是,当时代的步伐已经跨入新世纪,当中国人已经更加不愿看到政治与艺术强行联姻带来的种种悲哀之后,当开放的中国看到了外部世界更多的绚丽色彩之后,我们已经对自己思维定势中的糟粕开始了反思与摈弃,如今的人们已经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过去,去理直气壮地欣赏自己喜爱的艺术,其中包括对《黄河》(两种版本)的欣赏,而不管其作品的历史渊源等令人心烦的干扰因素——这正是艺术百花园孕育百花齐放所需要和应有的社会氛围与土壤。


【高山年庆-音乐·穿越时空】殷承宗/李德伦/中央乐团的黄河钢协影片 红叶编辑http://www.bbsland.org/music/PianoHHMovie.wmv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