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萬維讀者網 > 高山流水 > 帖子
【高山年慶-音樂·穿越時空】《黃河》在中國藝術舞台上的沉浮
送交者: 紅葉1 2006年04月08日06:22:52 於 [高山流水] 發送悄悄話









—鋼琴協奏曲《黃河》在中國藝術舞台上的沉浮


   鋼琴協奏曲《黃河》,是根據冼星海聲樂作品《黃河大合唱》改編、由殷承宗等五位作曲家集體編曲、殷承宗鋼琴首演、我國於1969年推出的音樂作品,在“文革”中被規定為八個樣板戲之一而在舞台上紅極一時。

實事求是地說,鋼琴協奏曲《黃河》與小提琴協奏曲《粱祝》都是中國交響樂的里程碑式的音樂作品,這是不可否認的。但《粱祝》是以民間愛情故事為題材,內容的人性化成分很濃,其揭示的主題與動機、以及旋律流傳的廣泛性和歷史傳誦的久遠性之原因,故該曲更容易被人們接受。而《黃河》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題材,主要是謳歌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民族抗日戰爭歷程,作品中加進了《義勇軍進行曲》(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東方紅》及《國際歌》的主題旋律,具有濃厚的政治性,而又將政治與藝術達到了較完美的統一;加之樂曲的主奏樂器是鋼琴,又是“文革”八個“樣板戲”之一,而我國聽眾相對來說則更喜歡小提琴,故後者在國內聽眾的廣泛性不如前者。但《黃河》在國際音樂界,實際上與《粱》所享盛譽不相上下,都是我國交響樂最成功、最叫板的優秀曲目!

“文革”結束後,殷承宗作為該作品的第一作者、又是演奏者,被戴上“文革紅人”的帽子受到不公正待遇,無奈之下,殷承宗於80年代初帶着他的這一《黃河》協奏曲譜離開了中國,到美國定居。在美國,他以該曲為保留曲目進入了音樂界,在各種音樂會中,他的《黃河》是作為保留曲目為條件而參加的。當該曲逐步在歐美西方國家演出之後,人們震驚了,音樂專家震驚了,世界著名樂團震驚了——中國竟然還有如此藝術高度的音樂!嘆服啊!西方人沒有因為該作品是歌頌共產黨、有人民共和國的國歌、甚至有已超過百年的《國際歌》主題旋律而拒絕,他們客觀地評價、心悅誠服地接受了這部來自東方的紅色中國之音樂作品。就這樣,《黃河》真正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為中國交響樂在世界樂壇上爭得了她應有的地位。

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國內對該作品卻正在大力鞭撻,因為是“文革樣板”,似乎就應該打入冷宮,偶有演出,也多是用“石叔誠版”(即第四樂章中之“東方紅”版改用“黃河頌”版,後來人們將“東方紅版”稱為“殷承宗版”,而將“黃河頌版”稱為“石叔誠版”),引起了聽眾的迷惑及音樂界人士的置疑,以至於某些在“文革”中受壓制、後來復出的鋼琴家卻使人們大失所望。然而更使國人既不理解卻又習以為常的是,當國際音樂界在為《黃河》大加讚賞的同時,我們卻把她當作“文革”毒草而百般凌辱,就如同“文革”中把千千萬萬優秀藝術作品當作毒草來批判如出一轍——這,就是國人之習慣思維定勢造就的無數悲哀之一。

與此同時,國內在90年代初陸續出現“文革樣板戲”復出熱,許多人拋開了那些作品產生的歷史背景等問題,僅管從藝術角度進行欣賞。於是,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京劇《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劇目不顧來自某些方面的壓力,陸續開始了復排上演。

尷尬已經形成,國家文化部對上述現象保持了低調,但音樂界對《黃河》在國際上得到的盛譽已經引起許多人的注目與深思。1993年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之際,文化部與中央電視台多次派人與殷承宗聯繫,懇請他回國參與紀念活動的演出盛典。就這樣,殷承宗當年酸楚地帶着《黃河》被迫出國,而今卻受到貴賓般的禮遇被邀請回國做了幾場演出。

值得欣喜的是,當時代的步伐已經跨入新世紀,當中國人已經更加不願看到政治與藝術強行聯姻帶來的種種悲哀之後,當開放的中國看到了外部世界更多的絢麗色彩之後,我們已經對自己思維定勢中的糟粕開始了反思與擯棄,如今的人們已經能夠以平和的心態來看待過去,去理直氣壯地欣賞自己喜愛的藝術,其中包括對《黃河》(兩種版本)的欣賞,而不管其作品的歷史淵源等令人心煩的干擾因素——這正是藝術百花園孕育百花齊放所需要和應有的社會氛圍與土壤。


【高山年慶-音樂·穿越時空】殷承宗/李德倫/中央樂團的黃河鋼協影片 紅葉編輯http://www.bbsland.org/music/PianoHHMovie.wmv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