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英豪big-apple
万维读者网 > 高山流水 > 帖子
【猪年新春吉祥】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视频节选-中国国歌
送交者: 谢听听 2007年02月10日04:57:40 于 [高山流水] 发送悄悄话

选自2005年,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

为郭文景的"B小调英雄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的结尾.
指挥:彭加鹏.
============================================

============================================
本人只听了第四乐章,第四乐章将中国国歌,做了九个变奏曲,直到最后国歌出现.
个人感觉,乐章开头还好,中间部分,因没太大的节奏变化,总是用三连音的变奏,
就有一种零碎的感觉.他试着同时揉进西藏,蒙古,新疆等民歌旋律,但是给人的感觉
不够鲜明.

感兴趣的可以找他的这部作品听听.
**********************************************
以下是一些资料和别人的评论

(ZT)

郭文景最新作品音乐会

b小调《英雄》交响乐 作品39号(2002年10月)

第一乐章 “烈火”激昂的快板 22'

第二乐章 “缅怀”沉思的柔板 9'33"

第三乐章 “新时代”明亮的快板 8'50"

第四乐章 “祖国” 广板—庄严的行板(帕萨卡里亚)—快板 19'

演奏: 中国爱乐 广州交响乐团 国交合唱团 广交合唱团

指挥: 余隆

时间:2002年10月17日 19:30

地点:保利大厦

评论选自"爱乐人走四方"
胡说八道者 (2002-10-18 01:01:18) No.3

真爽

作为一个“命题作文”,我觉得郭文景先生写得很不错了,虽然没有弄出自己的风格。

我的感觉,第一乐章似乎应该放在第三乐章的位置上。不需要太大的改动,但是有一些配器比较稀薄的段落和整个乐章不太协调。似乎可以砍掉……因为拖沓了一些。郭文景先生自己写的主题(第四乐章结尾再现的那个)很精彩。可惜没有空间发展。

第二乐章很精彩,我觉得维持原状也很不错,虽然说主题动机可以更精简一些,没必要完整引用。男声哼出来的旋律配上铜管、木管单独的乐句,很精彩。简约之美。跟很大气的第一乐章正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第三乐章我觉得是写的比较不好的段落,建议完全删除。把第一乐章改成第三乐章,然后重新写一个第一乐章。

第四乐章很精彩。尤其是帕萨卡里亚。很厚重,是有史诗风貌的乐章,几乎可以单独演奏了。这个乐章可以保持原貌。国歌的引用是合适而且充分的。这个乐章可拼贴了不少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效果很不错。可以说是四个乐章里面最精彩的。

(ZT)
郭文景倾心捧出《东方红日》

金羊网 2002-10-16 12:01:36 www.ycwb.com

受广东省委宣传部重托——

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精心组织策划下,作为向党的“十六大”献礼的大型交响曲《东方红日》已于本月14日下午起在北京保利剧院开始了150人大乐队的合排。该交响曲将于本月17日晚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

《东方红日》交响曲的创作者是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郭文景教授。他曾创作了歌剧《狂人日记》、《夜宴》,交响合唱《蜀道难》,也曾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红粉》、《棋王》和电视剧《死水微澜》等配过乐。14日下午,这位蜚声海内外的青年作曲家向记者介绍了交响曲《东方红日》的创作经过。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是怎么接受《东方红日》的创作任务的?

郭文景(以下简称郭):整个交响曲的结构是广东省委宣传部钟阳胜部长构思的。我呢,就如同做命题作文———当然我也有很重要的贡献。(笑)

记:用四首在不同时期家喻户晓的歌的旋律作为三大乐章的创作源泉,这个手法还是比较新颖的。

郭:前面三个乐章主要目的是歌颂三代领导人。第四乐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歌颂对象,那就是中国人民!

第一乐章《日出》用《东方红》的旋律来歌颂毛泽东;第二乐章《春天》用《春天的故事》的旋律来讴歌邓小平;第三乐章《新时代》用的则是《走进新时代》的旋律,来颂扬江泽民;而第四乐章《伟大复兴》,用的则是《国歌》的旋律,以此来表现中国人民的精神。

记:命题作文一般有很多的局限性,它的难度在哪里呢?

郭:最大的难点在于怎样把政治命题与艺术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需要技巧,另一方面需要找到好的切入点。比如,第一乐章我写了奏鸣曲式,我心目中的形象是烈火和英雄———用一个激昂的快板来表现中国革命的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然后用《东方红》的旋律作为副体,从一线曙光开始,向一定宽度和深度发展,达到波澜壮阔的效果,用这样的手法表达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记:您个人的经历对于创作这部作品是否起到过作用?

郭:我1977年从四川来到北京上大学,并实现了作曲家的梦想。在过去的20年里我带着我的作品走遍了世界各地,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觉得这都得益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

邓小平同志逝世那天,我正作为访问学者在纽约,当时全世界所有的报纸第一版上全是他的遗像和去世的消息,所有的人一说到他,都是说他开放了中国,发展了中国,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

在第二乐章里,我就写了一个非常深情的慢板,来对一个逝去的伟人发自内心的歌颂。在第一、第四乐章中,合唱是由合唱队担任的,但在第二乐章结束前,我就用乐队的乐手们不“专业”的声音来演唱《春天的故事》———之所以这样,就是想用普通自然的声音来表达千千万万个普通中国人对邓小平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记:有人看了合排后,评价这部作品做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较好的结合”,对此您有什么感受?

郭:(笑)非常累。5月份接到任务,6月份动笔,这部交响曲现在长达近一个小时。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不同,西方音乐像一块块砖一样不断地重复,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建筑,正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但东方音乐是线条形的,有完整的旋律,因此在创作时,我都保留了《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3首歌的线条完整性。只有第四乐章在用《国歌》的旋律时,我作了改变,选择了古典音乐中的经典形式———帕萨卡理雅,我把二拍子的《国歌》写成了三拍子的庄严的萨拉班,像巨人的脚步一样。

记者访问了《东方红日》的创作者郭文景。对这部新的音乐巨构的创作,他深有体会,娓娓而谈———

《东方红日》的创作经历了4个月的时间,这是我第一次接受来自官方的“命题作文”。整个创作过程最难的地方,就是如何将官方的命题与交响乐自身的艺术规律结合起来。音乐的形式与内容应该是统一的,“命题作文”也可以在形式上体现交响乐的特点。

交响曲《东方红日》,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的形式,主部主题是激昂热烈的快板,《东方红》则为副部主题,并将之从交响乐的深、广度方向进行拓展;第四乐章则采用“帕萨卡利亚”经典形式将国歌变形。整首交响乐表现了20世纪中国风云变幻的革命历史,歌颂了三代领导人的英雄形象,以及20世纪所有为中国独立繁荣富强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人的整体形象,如同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特别是有意识地将《东方红》一、二段的歌词合在一起,将第一段的“他是人民大救星”改成第二段的“指引人民向前进”,有意淡化领袖的“神话”色彩,与第四乐章的“前进前进”的主题相互呼应,增加了交响曲的统一因素。

这部交响曲,在采用《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国歌》作为素材进行交响乐处理的同时,按照中国人的欣赏趣味,尽量保持乐曲旋律的完整性。交响乐本身是从西方传进来的,是西方音乐的陈述方式。它的特征是以短小的创作动机,如同一枚石子激起水中涟漪一样,不断地重现、变换、走向纵深。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则与之不同,中国的乐曲是线性的。我在这部交响乐中有意保留了乐曲的完整形式,而没有将之揉碎,同时还补充写作了一些别的主题作为扩充,以增加交响乐的厚度及丰富感。因此,这部作品也应该是做到了群众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
网上也能看到郭认为自己是天才的消息:
[个人史]郭文景:我是一个天才
http://cul.sina.com.cn 2005/12/29 09:04 新京报

  《千里走单骑》作曲、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回忆自己的成名路

  中国传统文人音乐在郭文景看来,是那么脆弱,他超越传统,在音乐的世界里傲气飞扬。本报记者郭延冰摄


  ■人物

  郭文景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作品有歌剧《狂人日记》、《夜宴》、《凤仪亭》,交响乐《蜀道难》、《B小调英雄交响曲》、《远游》,交响诗《川崖悬葬》,交响序曲《御风万里》,协奏曲《愁空山》,室内乐《戏》、《甲骨文》和《社火》等。其创作的《蜀道难》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同时,他还为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李少红的《红粉》、滕文骥的《棋王》以及《南行记》、《死水微澜》等4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写过音乐。

  《纽约时报》称郭文景是“惟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许多重要的国际艺术节都曾安排他的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或上演他的歌剧。

  传统文人音乐像纸一样薄

  1978年考入北京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有30多个,很多都是世家子弟。现在20多年过去了,最优秀的作曲家都是家里和音乐无关,而且学习条件非常不好的。但是这群人却是狂热地喜爱音乐,克服一切困难来学习音乐,命中注定是要学习音乐的……

  18岁的时候,我就改变志向要当作曲家了,这是因为长久听样板戏长大的一个人突然间听到了西方音乐,当我偶然听到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一交响曲》时,真是有一种被电击中的感觉,那种音乐的交响性与张力,远远超过了我以前听过的所有样板戏或者所谓的中国的交响乐。

  一直到后来,当我终于可以敞开了听西方现代音乐时,那五光十色的一切曾令我十分着迷。但渐渐地,那些不论是朦胧、华丽、纤细,还是痉挛、粗野、呻吟的东西,都不太能打动我了。惟有肖斯塔科维奇如岩石一样坚硬冷峻的音响,简练激昂的节奏,还在震动我的心灵。

  但是我一点也不喜欢中国传统文人那种忘情于山水的音乐,它们像宣纸一样薄,像宣纸一样轻,像竹子一样细和脆。我也很不满意中国音乐界在古代神话中兜圈子,我认为音乐应该关注现实和国家命运、人民疾苦,于是我立志要做作曲家,写那种男人的顶天立地的音乐,我要写崇高的、磅礴的、宏大的交响乐!

  我狂热地开始学习作曲,没有作曲教科书,就用自己辛勤搜集抄写来的小提琴曲谱去与人去换,如果换不来,我就去抄别人的作曲教科书,而且还无理闯入别人家里求学。

  不可思议的拜访

  今天要去拜访一个人不预约是很无礼的,但是我当年是招呼都不打就闯到别人家里去。我在进音乐学院之前,已经拜访过一些老师。老一辈的知识分子都是非常热情的好人,但是最不能忘怀的是两个人。

  一位是上海的朱践耳先生。1974年的时候,我随重庆市歌舞团到北京参加文艺汇报演出。演出完毕之后,其他人都回重庆了,只有我一个人跑到上海,去敲朱践耳先生的家门。

  真是不可思议,他与我素不相识,我却在他家连吃带住了好几天,他还想尽办法帮我买从上海回重庆的船票。他只给了我上了一堂和声课,虽然只有15分钟,但是教的人很优秀,学的人也很优秀———我也是个天才嘛!

  朱践耳先生的这堂课给我灌输了正确的观念,令我终身受益。学生在大学要学1年半的和声学,学习和弦的构造、每个音是怎么由一个和弦运动到下一个和弦……但是朱践耳给我上的第一堂和弦课是教导我和弦所能够产生的艺术效果。

  他把他创作的《接过雷锋的枪》的引子弹给我听,引子只有短短几个小节,他告诉我,这个引子配了三个完全不同的和弦,能够产生三种完全不同的颜色,因此既有色彩的变化又有朝气蓬勃的效果。这堂15分钟的课给一个作曲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让我从一开始就树立了正确的理念———和声不是数学学问,而是实现艺术的手段。

  另一位是四川音乐学院的高为杰教授,我把自己的作曲习作邮寄给他看,他像对待正式学生那样进行了详细批阅,还不厌其烦地把批改过的稿子给我邮寄回来。

  我感动极了,我觉得我应该算是他的弟子。

  我必须坦白承认:我当音乐学院教授10多年,也有许多来访者,但我无论如何做不到像朱践耳先生那样;我也收到过很多作曲爱好者邮寄来的习作,但是我从来没有回复过,一封都没有回过……也许是因为我也沾染了这个浮躁社会的习气吧,我经常感到很惭愧……但是至少我对那些师长还心存感念……虽然我做不到像他们那样,至少我绝对是一个廉洁的老师。

  虽然这两件事情不是发生在八十年代,但是在八十年代我上大学时,老师和学生依然保持着这样的精神,我十分赞成回顾八十年代的大学校园。

  危险的“新潮音乐”

  今天,“反叛”是很时髦的事情,一点威胁也没有。但我们那个时候,反叛不仅一点也不时髦,而且还会有危险和麻烦。音乐界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一种说法,“郭文景写的先锋音乐和崔健的摇滚乐是资产阶级在音乐界的两大的怪胎。”

  考上音乐学院之后,西方现代音乐再一次给我震撼。音乐学院在我们入学之时,是秉承苏联传统构建的教学体系,只能学习18、19世纪的西方古典音乐,譬如柴可夫斯基、巴哈……最多到瓦格纳,连德彪西、肖斯塔科维奇、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都不学,更不要说布列兹等人的先锋音乐了。

  1980年,吴祖强请剑桥大学教授亚历山大·格尔来中央音乐学院上了几星期的课,介绍西方现代派音乐。我们作曲系的学生都听得如醉如痴,记得当年还有一本《外国音乐参考资料》,做了一些对西方现代音乐的翻译介绍和引进工作。我们狂热地通过各种途径学习西方现代音乐,并把它们模仿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我们开始创作的时候,每一步路都决意要摆脱欧洲音乐的影响,寻找自己的方式。我们的创作思想和官方发生了碰撞,被视为“离经叛道”,因此被命名为“新潮音乐”,老师奉劝我们说这样下去没有好下场。但是当时是激情年代,谁也挡不住我们的激情。

  我们一点也不害怕反对,但是,让人难受的是那些最关心你的、最有学问的、最正直的老师也反对你,他们不仅从审美上反对,还有一种类似父子情意的关怀,他们语重心长地给我说他们自己当年的经历……

  除了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音乐,罗中立在八十年代初引起全国震动的油画《父亲》也对我影响特别大。从我十几岁开始学音乐到看到《父亲》之前,中国的现实音乐从来没有像《父亲》那样让我明白艺术还有这样的功能、责任和力量———它能够提醒人们不要有意无意地忘记或者忽略一些事情。

  我在八十年代的作品特征都是比较尖锐、粗犷、浓重,尤其是巴蜀文化的特色比较多。比如说《川崖悬葬》、《川江叙事》等,这基本上是和那个时代的电影、美术思潮相一致的,就是要反叛过去那种歌功颂德的所谓音乐。

  “四大才子”开音乐会

  当年想要办音乐会,只能依靠组织安排,否则你的曲谱只能在抽屉躺着。但是,我们可以到民间去寻求资助。这是八十年代最值得怀念的事情,也是我们今天需要反思的。

  1984年,谭盾第一个向社会寻求赞助开了个人作品音乐会。之后大家纷纷效仿。

  谭盾拉的赞助好像是滕文骥的《大明星》剧组,瞿小松拉的是洛阳拖拉机厂,我找的是重庆一家音像出版社,因为该社刚刚因出版电视剧《济公》主题歌而赚了一大笔钱。

  我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公诸于世。我的朋友领着我去见那家音像出版社的老板,老板很爽快地答应了。那个时候老板的思想是:虽然“鞋儿破、帽儿破……”那盒磁带赚了很多钱,他很高兴,但他并不以此为荣。

  我找到他说,我想开一场个人音乐会,他说没问题。

  我说想找最好的乐团、指挥家、场地……“没问题!”我提给他的预算开支和他赚的钱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以赞助交响乐为荣。

  当时我们办音乐会,文化各界也是非常支持。叶小纲是我多年的老同学,我们同居5年半,我对他十分了解,他这个人特别喜欢排场。

  我还记得,他开音乐会之前特别得意地跟我们说:“你们知道我的音乐会请了谁来吗?”“谁啊?”“许国璋!”

  “你厉害!厉害!”八十年代许国璋的英语教材在中国是一统天下。

  时代不一样了,今天你就算得了国际大奖也不见得能够找到人来赞助你的音乐会,但是当时只有谭盾一个人得了个国际小奖,我们其他人并没有得奖,但大家都开成了音乐会,因为那个时代对于艺术还有热情,对于疯狂实验性的东西还保持敬意。

  口述:郭文景

  采写:本报记者 刘晋锋

  ■记者手记

  “我也是一个天才嘛!”郭文景身体前倾,紧靠着面前的桌沿儿,手藏在桌下,两眼向下瞪视45度角,说话没有任何手势,吐字缓慢,偶尔亲切地笑,“我是书生模样,土匪性格”。

  郭文景有四川人的精明。大学毕业之后,当谭盾等人纷纷去国外留学时,他担心国外物质生活没有保障会影响到作曲,服从分配回到重庆,到祖国各地游荡,为当时的一些电影电视作曲,比如《棋王》、《南行记》……

  但是不喜欢“火锅”,他要了一杯咖啡,加糖。后来又续了一杯白开水,仍然加糖搅拌。

  1987年,郭文景的音乐会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老师苏夏说他真是遇上了好时候,但是先锋音乐仍然遭遇一片反对之声。郭文景说:“我就是要按照我的愿望写我想写的音乐,不管多少人骂我,不管离传统多远,你们爱骂不骂。”

  今年10月12日晚北京音乐厅的国交音乐会,本来是国交赴荷兰参加“2005阿姆斯特丹中国艺术节”演出的热身,郭文景作曲的《英雄》交响曲是邀请方指定曲目之一。但演出当天,郭文景却扣下作品“总谱”,拒绝国交在当晚的音乐会和10月17日在荷兰音乐会中演出《英雄》。

  “1987年,中国的交响乐团水平远远不如今天,《蜀道难》等作品的难度也远远超过《英雄》,但是当年演奏的效果我基本满意。现在这部容易得多的《英雄》却被他们演奏得一塌糊涂,以至于我要把它取消,别去阿姆斯特丹给我丢脸。”


原贴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喜欢唱情歌:You mean everything to me
2006: 【音乐盒】檀香扇制作《蝴蝶花》翻唱: